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氨化小麦秸秆品质的影响,试验添加不同比例尿素(0、2%、5%、8%)制作氨化小麦秸秆,8 d后进行常规分析和体外产气法评定。结果表明:随着氨化小麦秸秆中尿素添加量的增加,各组营养成分提高,消化率的变化也有相同的趋势;而随着氨化比例的提高,粗蛋白含量和消化率也相应有所提高。从麦秸营养成分和消化率的变化以及尿素成本综合考虑,以5%添加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正> 前言在适当条件下用二氧化硫处理小麦秸秆,体外的有机物质消化率(OMD)从40%增加到80%,体外的单糖消化率达90%。最近的一个研究表明,经 SO_2处理一般可增加瘤胃微生物对不同小麦秸秆的降解率。经 SO_2处理显著地提高有机物质的体外消化率;然而,Tilley 和 Terry(1963)  相似文献   

3.
试验1中,40只体重31公斤的阉公羊,每只每天给饲162克精料和318克大麦秸(干物质).在32天饲养的最后7天内,通过全收粪法对5种处理的大麦秸进行了消化试验,这5种处理分别是、不处理、氨处理[按每公斤大麦秸(干物质)40克NH_3的比例,向麦秸垛内通入氨气,堆放11周]、在2℃或25℃下用尿素青贮处理[按每公斤大麦秸(干物质)70克尿素的比例,在保证含水500克/公斤的情况下,青贮处理11周]、用尿素浸泡处  相似文献   

4.
秸秆处理的三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副产品,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饲料来源之一。发挥以养畜为主的综合作用,变废为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一是可以节约粮食,降低畜牧业的饲养成本,可调整畜牧业传统生产结构;二是秸秆养畜,使大量秸秆过腹还田,减少化肥用量,减轻环境污染。采取科学的秸秆处理方式,是取得秸秆养畜成功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秸秆氨化、青贮和微贮应成为秸秆处理的主要方法。1秸秆氨化秸秆氨化是小麦秸秆处理的主要方式,技术简单,易于推广。具体方法是:将麦秸切碎后,每100千克麦秸用2~3千克尿素,加30千克水溶化后均匀…  相似文献   

5.
无水氨、尿素氨化秸秆饲喂肉牛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无水氨、尿素氨化麦秸、玉米秸饲喂肉牛的效果,用42头肉用生长母牛及阉牛进行了80天饲养试验。试验开始牛平均体重为135公斤,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7组,占干物质3%的无水氨氨化麦秸组(WA)、占干物质5.4%的尿素加大豆粉氨化麦秸组(WUS)、麦秸组(W);占干物质3%的无水氨氨化玉米秸组(CA)、占干物质5.4%的尿素加大豆粉氨化玉米秸组(CUS)、占干物质5.4%的尿素氨化玉米秸组(CU)、玉米秸组(C).各组牛秸秆自由采食,混合精料按体重的1%喂给。为了平衡日粮粗蛋白质水平,W组及C组每日每头分别加喂32克和37克尿素。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经氨化处理后含氮量提高88-151%,肉牛采食每公斤秸秆干物质的时间显著缩短。WA组、WUS组、W组、CA组CUS组、CU组和C组的日增重分别为0.66、0.54、0.52、0.57、0.63、0.56、0.48公斤(P<0.01)。添加大豆脲酶对尿素氨化玉米秸的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新鲜麦秸感官指标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为秸秆饲料化处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将新鲜麦秸分别用2.5%碳酸氢钠、4%尿素以及2.5%碳酸氢钠+4%尿素(复合处理)厌氧处理,时间为10、20、30、40、55、70 d,分析不同处理对麦秸感官指标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氢钠组有霉变现象,尿素组及复合处理组感官指标良好;尿素组、复合处理组较碳酸氢钠组极显著提高了粗蛋白(CP)含量(P0.01),复合处理组极显著高于尿素组(P0.01);尿素组和复合处理组较碳酸氢钠组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半纤维素(HCEL)含量(P0.01),复合处理组的效率优于尿素组;3种处理对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纤维素(CEL)影响较小。综上可知,碳酸氢钠-尿素复合处理鲜麦秸可改善秸秆营养品质,提高尿素处理秸秆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将大麦秸、小麦秸或燕麦秸在1.5%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30—60分钟,然后贮存3—4天(熟化),即可制得一种优质秸秆——浸泡处理秸秆。处理后的秸秆含25—27%干物质,其干物质中含3.5—4.0%粗蛋白,1.2—1.3%醚浸出物,42—45%粗纤维,13—14%灰分和35—38%的无氮浸出物。若在上述溶液中再加入1%的尿素使之强化,则制得的秸秆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可达12—13%.经尿素强化的浸泡处理秸秆,作为低蛋白饲粮  相似文献   

8.
化学处理提高甘蔗渣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蔗渣细胞壁物质含量高达90 % ,木质素含量为13.5 % ,粗蛋白含量为2.3 %。通过尿素、Ca(OH)2和NaOH处理后 ,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体外有机物消化率(IVOMD)明显提高。其中 ,尿素的作用较小 ,Ca(OH)2 作用次之 ,尿素和Ca(OH)2 处理后IVOMD只能达到麦秸的水平 ,只有加入NaOH才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甘蔗渣通过30g 尿素 +70gCa(OH) 2 g/kgDM、30g尿素 +70gCa(OH)2+20gNaOHg/kgDM、30g 尿素 +40gNaOHg/kgDM、30g尿素 +80NaOHg/kgDM处理后 ,体外有机物消化率从原来的21.82 %分别提高到33.93 %、40.05 %、35.38 %和58.32 %。  相似文献   

9.
秸秆氨化是增加秸秆营养和利用价值的有效途径。各地制作氨化秸秆的方法不尽相同,加氨(用尿素)浓度也不一致。这里以氨化麦秸为例,将比较合理的几种常用操作方法综合介绍如下: 一、袋装法。将麦秸铡成3~4厘米长,堆放在干净的地面上,依次向一旁拨摊,均匀地洒上按照40~50kg水,2.5kg尿素的比例配制成的尿索溶液,边洒边拌,处理100kg麦秸。拌匀后,装入2.5米长、1.5米宽的塑料薄膜袋中,尽力装实,扎口密封,放于干燥安全处。夏季(20~30℃)经过1~2周,春、秋季(10~15℃)3~4周,冬季(3~5℃)7~8周时间,待  相似文献   

10.
用袋装法氨化风干小麦秸来探讨尿素比例一定时不同含水量对氨化效果的影响。氨化处理过程以小麦秸含水量的不同设7个处理组,它们分别是:含水量为20%(处理Ⅰ)、25%(处理Ⅱ)、30%(处理Ⅲ)、35%(处理Ⅳ)、40%(处理V)、45%(处理Ⅵ)和50%(处理Ⅶ)。氨化时的温度为20—25℃。经过21d的氨化,调制出7种含水量不同的氨化小麦秸,对其进行感官鉴定和营养成分分析并与未氨化小麦秸作对照。结果表明,尿素氨化风干小麦秸秆时30%~45%的含水量氨化效果好,感官品质好,且CP提高幅度和NDF降低幅度均较大。表明河西地区用尿素(3.5%)氯化风干小麦秸秆最适宜的含水量为30%一45%。  相似文献   

11.
麦秸氨化即在小麦麦秸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尿素、氨水等溶液进行处理后,增加营养物质,作为牛、羊的饲料应用。麦秸与籽实产量为1∶1,麦秸的总产量很大,可用麦秸作为粗饲料,麦秸消化率差、麦秸中粗蛋白和维生素含量低导致其营养价值低,尤其  相似文献   

12.
应用尼隆袋技术(In Sacco),将装有已知重量的饲料样品的尼隆袋放入开有瘘管的牛的瘤胃腔内,用以测定燕麦粉(OM)、玉米粉(MM)、大麦粉(BM)、大麦青贮(BS)和玉米青贮(MS)等五种饲料干物质的消失率以及易消化有机物质(可溶性糖及淀粉) (简称RHC)的降解率。试验结果表明,当在瘤胃中的培养时间延长时,五种饲料样品干物质的消失率具有明显的差别。经过48小时培养以后,其于物质的消失次序为MM(91.17%)、OM(81.84%)、BM(81.80%)、MS(69.19%)和BS(61.60%)。这同NRC(1971)和Thomsen(1983)等所发表的In vitro 和In vivo 有机物质的消失率呈现出同一趋势。两种青贮饲料RHC 的降解率比干物质的降解率高。而在三种精饲料中,两种成份(干物质和RHC)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可见饲料中的大部分RHC 是在瘤胃中被降解的。为了校正经蜂巢——重瓣胃口进入真胃中的食糜的流动速度对于物质消失率以及RHC 降解率的影响,借用Kristensen 等所提出的方程式,进一步计算了有效干物质消失率和有效RHC 降解率。结果表明,在增加食糜的流动速度时。干物质的消失率及RHC 的降解率减少。同时可以看出,来自同一作物的饲料,不论是精饲料或者青贮饲料其有效RHC 的降解率均表现出同一规律。  相似文献   

13.
麦秸氨化喂畜好麦秸经氨化处理后饲喂牛羊等家畜效果好。据试验:每公斤麦秸氨化后可增加粗蛋白质含量30克。饲喂牛羊,采食速度可提高11%,采食量和消化率也都有所提高。一、麦秸氨化法:1、塑料袋氨化法。将麦秸铡成2—3厘米长的小段,每100公斤加尿素4公斤...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厌氧处理方式对鲜小黑麦秸品质、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以小黑麦全株和秸秆为原料,设置全株微贮组、秸秆黄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和秸秆碱化组5个处理组,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原料经铡切处理后分别喷洒5×10~4cfu/g混合菌悬液,秸秆黄贮组添加相同质量的无菌水;秸秆氨化组按照干物质5%喷洒尿素溶液,秸秆碱化组按干物质4%喷洒生石灰熟化澄清液,测定了不同厌氧处理后小黑麦及小黑麦秸的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的产气量、消化率、CH_4产量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含量。结果表明: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感官性能优于其他处理组;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均可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P0.05)、体外模拟瘤胃发酵产气量和消化率(P0.05);全株微贮组纤维含量显著低于秸秆氨化组(P0.05);全株微贮组发酵液中氨态氮(NH_3-N)、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戊酸、异丁酸及异戊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说明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储存效果优于秸秆处理组。  相似文献   

15.
麦秸和稻草中含有大量不易消化的粗纤维,占有机物质的30%以上。同时含有木质素和硅酸盐,二者不仅无营养作用,相反,还影响动物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但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历来为我国广大农区用作冬季役畜的主要饲草。这里介绍一种碱化处理办法,可以改善和提高麦秸和稻草的营养价值。碱化处理的方法是:先将麦秸或稻草铡成3厘米长短,装进缸内或水泥池中,达八成满为宜。然后按1千克生石灰兑100千克清水,大体处理33千克草的比例,取优质生石灰称重,按比例配制成1%的生石灰水溶液(熟石灰按3%亦可),充分搅拌均  相似文献   

16.
尿素和氢氧化钙处理作物秸秆提高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秸秆经尿素氨化处理后干物质瘤胃降解率和尿素残留量明显受秸秆含水量、尿素用量、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用尿素处理作物秸秆含水量以40%最佳,尿素用量在40—60克/公斤干物质之间为宜,在0℃、15℃和25℃的环境下,处理时间分别在90天,60天和40天以上的处理效果较好。单独用Ca(OH)_2处理秸秆虽然可明显提高秸秆干物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但秸秆发霉严重,加入20克/公斤干物质以上的尿素便可防止发霉,并大幅度继续提高秸秆干物质降解率(P<0.01)。用尿素和Ca(OH)_2同时处理秸秆明显优于单独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复合化学处理秸秆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用尿素、氢氧化钙和食盐(简称"三化”)复合化学处理稻草、麦秸的化学成分及瘤胃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选择18月龄左右、体重400kg的西门塔尔和夏洛来杂种牛45头,进行了饲喂处理秸秆的育肥试验.结果表明(1)与未处理麦秸、稻草相比,"三化”复合处理麦秸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分别降低11.6%(P<0.05)和12.0%(P<0.05);与氨化麦秸、稻草相比,NDF分别下降5.0%(P>0.05)和6.84%(P>0.05).(2)"三化”复合处理麦秸及稻草的瘤胃干物质降解率比未处理麦秸及稻草分别提高25.3%(P<0.05)和20.6%(P<0.05).(3)"三化”复合处理秸秆可显著提高肉牛对秸秆的采食量6.8%~23.5%.(4)喂"三化”复合处理组牛的日增量比对照组和氨化盐水组分别提高48.8%(P<0.01)和14.2%(P<0.05);粗料/增重和秸秆/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2.9%和16.3%.  相似文献   

18.
粗饲料经氨化处理含氮量约提高1倍,即秸秆粗蛋白增加5—6%,有机物消化率可提高10—15%。秸秆氨化可用堆垛加氨法或窖藏灌氨法处理。堆垛法将麦秸堆垛,用塑料膜裹严,每100公斤,秸秆加入液态氨3.5公斤,密封1—8周(气温低可延长),即可喂反刍家畜。喂前应揭开通风一天。经氮化处理可保存数月。窖藏法将麦秸切短压实在窖中。均匀灌入25%的氨水,每100公斤用12升。灌后封严,经5—15天喂牛。还可将麦秸粉与20%的尿素混合压成颗粒饲料,压粒时温度达150℃,可使尿素分解为氨,与秸秆发生化学反应。另外,用氨处理含水量35.2—48%的半湿干草,具有杀灭真菌防霉作用,且营养价值提高。喂犊牛日增重比对照组高12.7%,用量为1.69—4.79公  相似文献   

19.
孙海奎  李有业 《青海草业》2006,15(2):11-12,18
对小麦秸秆进行氨化和微贮处理、分析,发现氨化麦秸CP含量高于未处理麦秸255.80%(P>0.05),微贮麦秸CP含量无大的变化,其含量同未处理麦秸;微贮后的半纤维素含量低于未处理麦秸27.10%(P<0.05),低于氨化麦秸15%(P>0.05),氨化麦秸的半纤维素含量低于未处理麦秸14%(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氨化麦秸和微贮麦秸均低于未处理麦秸(P>0.05),但酸性洗涤纤维(ADF)又高于氨化麦秸和未处理麦秸(P>0.05)。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复合化学处理对麦秸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采用氧化钙(不添加和按麦秸风干重的2%、4%添加)-尿素(不添加和按麦秸风干重的2%、4%添加)-氯化钠(不添加和按麦秸风干重的0.5%、1%添加)复合处理麦秸,通过对麦秸处理前后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以及利用体外产气法对复合化学处理的麦秸进行了产气性能和降解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只添加氧化钙和氯化钠而没有添加尿素的处理组出现了发霉状况,添加尿素的各处理组良好;添加尿素的复合化学处理组的粗蛋白(CP)水平显著高于未添加尿素的试验组和原料组(P0.05),复合化学处理组的有机物降解率(OMD)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2%氧化钙+4%尿素+1%氯化钠共同处理是最适宜的麦秸复合化学处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