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莆田县气象站作为莆仙平原的代表站 ,利用谐波分析方法对该站 196 1- 1997年共 37a中历年作物生长季 (3- 11月 )和夏旱期 (7- 9月 )的降水量进行数学模拟 ,得到了该站这两段时间的模拟式 ,分析和探讨了该平原地区这两段时间降水量变化规律及其防御干旱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最能代表整个泉州平原降水情况的晋江气象站1960-1996年共37a中3-11月和7-9月2段时间的降水量资料进行统计,同时分析了该载我的降水量变化规律,获得了该地区上述2段时间的降水量模式,进而提出了防御干旱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最能代表整个泉州平原降水情况的晋江气象站1960~1996 年共37 a 中3~11 月(作物生长季)和7~9 月(夏旱期)2 段时间的降水量资料进行统计,同时分析了该地区的降水量变化规律,获得了该地区上述2 段时间的降水量模式,进而提出了防御干旱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福州地区主要作物的生长季(3-11月)和夏旱出现期(7-9月,简称夏旱期)作为统计时段,利用时间序列法对1951-1992年共42a的降水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上述两段时间的降水模式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降水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福州作物生长季和夏旱期降水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地区主要作物的生长季(3-11月)和夏旱出现期(7-9月,简称夏旱期)作为统计时段,利用时间序列法对1951-1992年共42a的降水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上述两段时间的降水模式:Yi(3-11月)=1202.8-38.6cos(πli/7)-138.5sin(πli/7)+42.2cos(4πli/7)+91.9sin(4πli/7)和Yi(7-9月)=419.0-25.5cos(πl  相似文献   

6.
漳州平原作物生长季和夏旱期降水量的数学模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间序列的统计方法,对漳州市气象台47a(1951-1997年)中历年的作物生长季(2-11月)和夏旱期(7-9月)的降水量资料进行数学模拟获得了相应的降水量模式。在此基础上,在分析该地区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提出该地区防御干旱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2004年荆州国家基本观测站的迁站一年的资料进行对比。对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月平均、最大、极大风速和月降水量等要素进行对比评估。对比结果表明:新站气温高于旧站,新站风速大于旧站且风向有差异,两地降水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辽阳县国家自动站1981-2021年近41年降水、气温、风向风速、日照气象要素和13个乡镇区域自动站2017-2021进5年4月-10月降水、气温、风向风速气象数据。运用数据统计方法、线性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进行运算分析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辽阳县本站年平均气温以0.5℃/10a的趋势上升,具有明显且稳定的13-15年尺度的周期。年平均气温目前处于最近一个周期的低值区,预测在未来7年左右将呈增长趋势;山区乡镇年平均气温比平原乡镇气温低,即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气温东部低,西部高的分布;山区乡镇表现出最高气温高和最低气温低的现象;辽阳县国家自动站41年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5.7mm/a);辽阳县主汛期(6.7.8月)降水总量在总体上呈减少趋势(-15.9mm/a),贡献率较为稳定;年降水量目前处于13-15年尺度周期的高值区,27年时间尺度周期的低值区。预测辽阳县年降水量在段时间尺度上未来3年左右将呈现减少趋势,而在27年大的时间尺度上来看年降水量仍然呈现增长的趋势;在空间上辽阳县呈现出很明显的东部山区降水量多,西部平原降水量少的分布;辽阳县盛行东南风和北风,年平均风速2.6米/秒。各乡镇均偏南风和偏北风为主;日照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选用Gumbel(耿布尔)分布作为已知分布函数,利用固原市4站1957~2010年的日降水量年极大值资料,对拟合参数进行了估计,并通过皮尔逊检验法作拟合程度检验,得到固原各站日降水量年极大值的分布函数,最后以这一分布作为它的理论分布推断多年一遇的最大日降水量。结果表明,固原市3站(固原基准站、西吉、泾源)日降水量年极大值遵循Gumbel分布,并推断出它们50~200年一遇的可能最大日降水量,其50年一遇的最大日降水量与多年观测的最大日降水量相比,固原偏少2.4 mm,西吉、泾源分别偏多7.7、1.3mm,相对误差在1%~11%;而隆德站日降水量极大值分布不符合Gumbel分布。  相似文献   

10.
地基GPS遥测四川盆地可降水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维佳  赵兴炳  周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79-10981
利用JICA项目(中日合作灾害研究中心项目)新津(103°49′16″E、30°27′″31″N,海拔429.75m)、达县(107°30′24″E、31°12′27″N,海拔313.63m)、北碚(106°26′36″E、29°50′33″N,海拔217.43m)3站2008~2009年的地基GPS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可降水量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全年可降水量为11304.7mm,十分丰富;一年之中,可降水量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季略低于秋季,冬季最小;可降水量月变化明显,昼夜月变化趋势则基本相同;同时,四川盆地全年可降水量空间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1.
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降水量的差异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春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20-11221
利用2008~2009年福州自动站与人工站平行观测期间的降水量资料,对年、月、日降水量差值百分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观测差值较小,其准确度能够满足日常业务使用。观测时间的差异、观测数据采集方式的不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造成降水量对比观测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2004年1、4、7三个月合肥市骆岗机场(新站)和合肥市气象科技园(老站)的气温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老观测站的温度有显著性差异,平均气温差值为0.7℃。新站各月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以及极端气温均比老站低。气温日较差新站大于老站。因此,在使用该站资料时,应考虑由于测站的迁移而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廖捷  胡豪然  陈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32-5533,5604
[目的]采用叠加马尔科夫链方法预测年降水量。[方法]利用位于川西高原的小金站1961~2010年年降水量资料,运用叠加马尔科夫链方法预测2001~2010年小金站的年降水量,并与该站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结果]2001~2010年小金站降水量的预测误差控制在10%以内的年份有7年,其中在5%以内的年份有4年,说明叠加马尔科夫链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年降水量。但对于大旱或大涝年份降水量的预测,该方法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改进。[结论]叠加马尔科夫链预测方法物理概念清晰,计算简便,为降水量预测精度的提高提供了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根据吉林省1970 ̄1997年过火面积超过100hm^2的火灾个例统计计算,结果表明:(1)吉林省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百季的4,5月 秋季的9月末到10月中旬,地区主要在延边的中西部和白山市的东部;(2)大火的发生与当月当地环境气候的关系是,降水量明显偏少、气温较高、风还较大但3月的大小主要是气温特殊偏高造成的;(3)春、秋大民前期(12-3月,6-9月)的旱涝指数Z、降 距平△d、气温距平△t的关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CAWS600-BⅠ型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5—2009年4-10月石家庄站(53698)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动气象站观测降水量与人工观测降水量存在一些偏差。进一步分析得出:观测数据采集方式不同、观测时间不一致、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自身原因、承接降水物形态、未定期维护而造成的测量误差以及外界环境因素是导致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降水量观测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代表站1961-2013年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和五点滑动平均等方法对此地区月、季、汛期、年际、年代际的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的东部降水和南部降水多于西部和北部地区;近53年三江源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分别以7.251、3.906mm/10a的速度增加;春、夏、冬季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是很明显,秋季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贵州省1650个区域自动站和84个国家站2009年~2018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对贵州省夏季降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空间分布特征为南多北少,降水量大值区和降水日数高值出现在6月份。贵州省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降水量和暴雨日数高值区多出现在山脉迎风坡及平原和山脉的过渡地区。  相似文献   

18.
冯虹 《甘肃农业》2011,(8):9-10,12
对纸坊沟流域近50年降水、输沙及径流特征资料分析,并应用相关分析法在年尺度上讨论降水量与径流量、土壤侵蚀模数及时段治理程度与时段年均输沙量之间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凸显单一峰值,流域降水在年际上呈平水年一千旱年一平水年(较丰水年)周期性变化,流域月径流变化基本与月降水量变化相吻合;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且...  相似文献   

19.
1961—2015年西宁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5年西宁市4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宁市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集中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宁市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存在明显的月际和季节变化特征,降水量表现为单峰型,降水日数表现为弱双峰型,5—9月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占全年的比例分别约83.8%和67.2%。近55年来西宁市年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降水日数和降水集中度表现为减小趋势。西宁市各站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集中指数(PCI)的趋势变化特征各异,二十里铺站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增加趋势,大通站、湟中站和湟源站降水量表现为增加趋势而降水日数为减少趋势,降水集中度大通站为增加趋势,二十里铺站、湟中站和湟源站表现为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0.
奉贤地区40年气候变化与农业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奉贤1959~1999年的降水、气温、日照资料,对奉贤40多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多年来奉贤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温尤为显著,冬季变暖趋势(为+0.48℃/10年)明显大于春、秋两季,夏季气温呈略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65.7mm/10年),月际降水变化幅度加大。夏季降水量增多尤为明显(+91.7mm/10年),春季、冬季降水量呈波动状态,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38.1mm/10年);年日照时数依次分为上升期(60年代中后期以前),下降期(60年代末~80年代初)和在平均值(1944.3h)上下振动期(80年代中期以后)三个阶段。此外,还就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相应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