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福建省66个站近44年的历年降水资料分析,阐述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各类型暴雨主要发生在雨季和夏季,雨季为暴雨的第一高峰期;夏季为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第一高峰期;秋冬季和春雨季的各类暴雨出现频率较小;暴雨的地理分布相对均衡,而大、特大暴雨的高发区在沿海地区。各类型暴雨以暴雨为主,但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通常是大、特大暴雨。  相似文献   

2.
利用黑龙江省1971~2008年近40年的冰雹日数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冰雹时空分布特征,着重讨论了黑龙江省冰雹日数年代、年、季、月、旬、日际变化,地域分布特征及黑龙江省前后20年冰雹的变化趋势,得出了黑龙江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遏制冰雹灾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3.
赵坤  王培涛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2):195-196
本文通过对滨州市2001-2008年冰雹灾害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滨州市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遏制冰雹产生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202-203
利用甘肃省临夏州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8—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数据资料,根据临夏州地区寒潮标准,统计研究各个气象站历年寒潮频次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近48年中,临夏州共发生寒潮212次,年代际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临夏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是在4月,共104次,月变化差异明显;季节变化为春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临夏州寒潮次数空间分布非常不均且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州内海拔最高的东乡发生次数最多,占比44.8%,其他站点寒潮频次在10.4%~11.8%之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酒泉地区2011—2018年寒潮天气的特征特点发现,2011—2018年酒泉地区共出现不同强度的寒潮天气过程14次,最早出现在9月(2013年),最晚出现在5月(2016年),集中出现在11月至翌年4月,其中以4月出现寒潮天气过程的频率最高,其次为12月,再次为3月;以4月寒潮经过时降温幅度最大。酒泉地区寒潮暴发时通常伴有大风、沙尘暴和降雪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大。农户应当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提早做好防霜冻准备,以减轻寒潮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婕  袁鹏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31-7132
利用延津县1971~2000年有关气象灾害的观测资料,对该县的暴雨、雷暴、大风、冰雹等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地域空间分布、季节发生规律及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提出了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7.
朝阳地区近30a降水时空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气候倾向率分析朝阳地区近30 a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 a朝阳地区南部、北部年降水均呈上升趋势,南部地区气候倾向率为21.9 mm/10 a,北部为0.3 mm/10 a,上升趋势明显不同;南部地区各季节降水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北部地区秋季呈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均呈下降趋势;朝阳地区年代间降水差异显著。掌握降水时空变化趋势,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防灾减灾工程等提供决策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衢州市县5个站1971-2008年近4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衢州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垂直气候明显,全市温度空间分布是有差异的。近40年气温呈现升高态势,上升幅度明显;降水量近10年明显偏少,年际变率增大,稳定性和有效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该文分析了长江右岸一级支流永宁河流域3个地面测站40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线性回归和统计学方法,对永宁河流域暴雨分布的时空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防范应对措施,以便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减轻暴雨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2006-2007年福建省冬季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福建省冬季气温、降水和日照等农业气象条件表明,2006-2007年福建省是个暖冬年,有近一半的县市达到了异常偏高的标准,其他县市则是偏高;大部分县市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正常;日照时数则全部正常。本文还分析了农业气候条件对农业冬季作物生长、暴雨灾害、病虫害和冻害的影响及相关灾害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2008-2009年度冬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福建省2008-2009年度冬季总体农业气候特征表现为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正常到一般偏多;发生了3次对农业有影响的寒潮降温过程;出现了时间长、范围广的秋冬气象干旱,尤其是南部地区。对农业生产而言,大部分时段光温条件良好,有利于作物和果树的光合生长,作物长势基本正常;3次主要的寒潮降温过程造成的寒冻害对农牧业造成了较重的经济损失;秋冬气象干旱对缺乏灌溉条件的农作物生长极其不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南宁市寒露风的时空分布特征、演变趋势及对晚稻的影响,为南宁市防御寒露风及晚稻生产安排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70~2011年南宁市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资料,应用倾向率分析、滑动t 检验等方法统计分析南宁市寒露风的时空分布特征、演变趋势及对晚稻产量、空秕率的影响。【结果】南宁市东北部寒露风发生频率高于其他地区,进入21世纪后南宁市寒露风总体呈减少的趋势,其中轻度寒露风呈略增加趋势,中度寒露风呈缓慢减弱的趋势,重度寒露风呈明显减弱趋势。南宁市中度、重度寒露风开始日在提前,最近10年提前了3~6 d,而轻度寒露风开始日在推后,最近10年推后了5 d。寒露风日数与整个南宁市的晚稻产量没有非常明显的关系,而晚稻空秕率与寒露风日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建议】在寒露风发生频率高的南宁市东北部应适当减少晚稻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且应选用抗逆性强的晚稻品种种植,以减弱寒露风的影响。针对南宁市中、重度寒露风开始日近10年已提前3~6 d的特点,应做好早晚稻的种植时间安排。对于稻田面积大、劳力紧张的农户, 早、晚稻以早配迟较好, 劳动力充裕的农户则以中配迟较好, 一般不主张迟配迟。  相似文献   

14.
秦维彩  陈盼阳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110-114+118
现代农业是一种以农业机械化为主要物质技术基础的农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水平。要实现到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的目标,离不开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为客观判断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科学编制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长期规划,本文对江苏省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即加快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健全购机财政补贴机制,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的重点与趋势,以期为江苏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全过程、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东兰县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东兰县农业生产现状,指出东兰县农业生产存在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巩固和发展具有东兰县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等促进东兰县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福建省1990~2005年来主要农业生产要素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作定量分析和测算,找出福建农业产出增加的原因,并为制定相关农业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认为福建省在增加农业资金投入的同时,应着重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整合优化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7.
分析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冰雹大风、寒潮冻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对三明市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针对这些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理论依据,分析了福建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发展的紧迫性以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福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发展的4点对策建议:(1)深入开展宣传,唤起全民共识:(2)加大科技投入,构建技术支撑;(3)规划两型农业,构建生产体系;(4)规范管理程序,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化感作用体现了植物个体及群体之间生化相克相生的关系,它广泛地存在于农业生态系统之中,与植物对光、水分、养分和空间的竞争一起构成植物间以及与其他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文章在综合介绍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背景、化感物质的种类、释放方式以及作用形式的基础上,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化感现象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植物化感作用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理论及应用实践进行探讨;重点论述了化感作用在减少农作物连作障碍、杂草生物防治、植物源生物农药研发、化感抗害新品种培育中的潜在价值,展望了化感作用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闽台农业资源配置状况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市场经济中 ,资源配置状况不同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差异 ,从而引发农产品竞争力的不同。本文着重对福建与台湾两地的劳动、资本及土地等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定量比较和分析 ,寻求两地农业资源配置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并以此为基础 ,探寻实现两地农业领域更为有效地合作的可能性 ,以便进一步提高两地农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