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选育适应广东省种植的高州油茶优良品种,对高州油茶实生后代果实的19个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州油茶果实的各个性状在单株间、单果间、样地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样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样地间有15个果实性状的变异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单果间、样地内单株间及总体株间的变异规律,各果实性状根据其变异程度由高到低排列基本遵循如下规律: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种仁质量,烘干籽质量、晒干籽质量、鲜籽质量,鲜果含油率、鲜果质量、单果籽粒数、果皮厚度,鲜果出籽率、烘干果出籽率、晒干果出籽率,晒干籽出仁率、烘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纵径、横径、果径均值,果形指数。  相似文献   

2.
阐明高州油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为其种质资源评价及优良品系选育提供技术指导。在广东省内高州油茶主产区,选择其成熟林分,开展样地调查,测定不同区域高州油茶果实性状,并采用生物学、遗传学和数量统计的理论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高州油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表现为连续性、正态性和集中性,符合数量遗传性状的特点。不同区域的果实性状存在差异性,具有地理多样性。11个果实性状指标可提取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90.6%。各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其变异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鲜籽质量、干籽质量、籽粒数、干果质量、鲜果质量、果皮厚、鲜出籽率、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含水率、果形指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高州油茶 Camellia gauchowensis 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转化特点,对不同时期油茶果的 主要经济性状和干仁含油率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6 月份以后,高州油茶果实呈现缓慢生长期、快 速生长期和平稳生长期 3 个阶段,快速生长期的单果质量和果径生长量分别占总生长量的 63.31% 和 38.06%。鲜出籽率和干出籽率经历停滞期、快速上升期和稳定期,在 11 月中旬达到最高值。油茶果在 整个生长期中,鲜籽含水率逐步降低,至 12 月 2 日降至 44.31%。干仁含油率在 12 月初达到最高值,缓 慢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和生长平稳期的增长量对最高值的贡献比率分别为 4.36%、27.21% 和 67.16%。高 州油茶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 4 种组成,其组分比例在不同采摘时期差异不显著。 油茶相邻两个大年间干仁含油率(产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4.
油茶选优是根据表型性状进行的,而这些性状能否传递给后代?传递的能力有多大?各性状之间相关程度如何?如直接用优树种子育苗造林,能否增产?一般要通过子代鉴定。为此,我们于一九七三年开展了油茶优树子代育苗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5.
对广西5个分布点共27株普通油茶实生优树果实进行了5个产量性状(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和3个品质性状(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棕榈酸含量)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单株间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干出仁率,但分布点间鲜果含油率差异不显著,其它3个产量性状差异极显著;(2)单株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亚油酸棕榈酸油酸,但分布点间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油酸含量差异显著;(3)5个产量性状相互间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除鲜出籽率与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与干出仁率之间相关不显著外,其它两两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4)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存在一定规律的相关性。鲜出籽率和干出籽率均与油酸含量呈负相关,与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呈正相关;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均与油酸含量呈正相关,与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油茶资源果实经济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高效利用海南岛内丰富的油茶遗传资源,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11月对海南岛内现有油茶树龄为10 a以上的29个样地进行了连续2 a的采果、测量与分析,通过果实生产性状和种子油脂质量性状2个功能结构层共9个指标层构建了海南岛油茶资源果实经济性状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综合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QZ03号样地综合表现最佳,BS01、QH02、CM02样地的生产性状表现相对较好,DA03、BT02、WZS02样地的油脂质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具有开发潜力的甜柿良种资源,调查了16份罗田甜柿优树果实的主要性状,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与甜柿商品性相关的6个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6份罗田甜柿果实性状的I_(FC)值在0.056 12~0.528 79之间,其中罗田9号综合评价指数最高,I_(FC)值为0.528 79,与排名第2、第3的17号和14号差距较大。罗田9号单果质量最大、核数量最少,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建议作为优良无性系加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阐述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种群间和种群内叶片性状变异特征,在广东省内 高州油茶主产区选取3 个代表种群为研究对象,选择6 个叶片性状为特征变量,运用巢式方差分析、多 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对叶片性状进行种群间、种群内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高州油茶 除叶厚、锯齿百分比外,其余叶片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群间和种群内变异丰富。群内变异 (9.45%)大于群间变异(5.33%),因此叶片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其群内变异。其中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 数(Vst)为0.362 7,分化水平较大。(2)叶片性状平均变异系数(CV)为16.77%(9.85%~35.02%), 其中叶柄长、叶厚、叶形指数、叶长、叶宽、锯齿百分比的变异系数依次为35.02%、15.67%、14.65%、 13.09%、12.33%,9.85%。(3)6 个叶片性状指标可归纳为3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73.33%。(4)年均气 温越高,叶形指数越大;随着海拔上升,叶柄长度越短;纬度越高,年均降水量越大,锯齿百分比越小。 随着经度与纬度变大,叶形指数越小。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近年来,以经济指标为主要因子,从油茶物种中选育出部分油茶优树,这些优树受遗传和环境的综合影响使得茶油产量低。油茶产量的高低主要是植物对光能刊用的强弱和植株本身经济系数的高低。光合,呼吸和蒸腾强度是植物生命活动中最本质的三个生理因子。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为油茶良种选育和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我们于1981年至1982年,对优树进行了光合、呼吸和蒸腾强度等生理性状方面的测定。现综  相似文献   

10.
油茶优树是按照表型从不同的立地条件下选择出来的。为了正确评价不同立地条件中选优树性状的优劣程度,估算优树的遗传能力和遗传增益以及各优树系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情况,我站于1980年与宜良花园林场协作,采用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方法,对我省1972年以来中选的25株油茶优树进行了测定。现将苗期测定结果,整理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8个长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成熟的果实为材料,对其果形果色进行了分类并研究了相关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果形可分为桔形、球形、卵形、橄榄形4大类,果色可分为青红色、青黄色、黄青色、红青色和红色5种基本颜色;果径是果实形态中最重要的指标,它与鲜果质量、心室数、鲜出籽率、籽数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果形指数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果径与鲜果质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12;综合各个经济性状指标值来看,球形与卵形、黄青色与青红色之间基本接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绿色大世界》2010,(2):7-7
1.油茶优树选择的基本条件 (1)优选林分树龄为15年生以上的油荼片林; (2)树形完整,树冠开张,生长良好; (3)无病或病害较轻,果实炭疽病率在3%以下;  相似文献   

13.
野生油茶存在极大的潜在变异价值.以贵州铜仁地区野生油茶果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8个果实性状.结果表明:1)各果实性状分布范围为鲜果重23.7~171.6 g,鲜籽重8.8~73.1 g,籽数8~52粒,干籽重5.1~36.4 g,皮厚1.5~5.98 mm,果形指数0.77~1.58,干仁出油率9.29%~58.63%,鲜果含油率0.46%~15%;变异系数最大为鲜果含油率,最小为果形指数.2)各果实性状在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合朋溪镇的鲜果重、鲜籽重和干籽重均显著大于其余地区,籽数、皮厚、籽数、干仁出油率和鲜果出油率显著大于部分地区.3)大多数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鲜果含油率与干籽重和干仁出油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果形指数与鲜果重、鲜籽重、籽数、干籽重存在负相关关系.4)主成分分析结果有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9%.本研究结果表明,铜仁地区野生油茶果实性状存在很大变异,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和丰富的遗传力,可为油茶良种选育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4.
越南油茶果实若干性状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油茶(Camellia cochinehinensis)集中分布于两广南部,是我省主栽油茶种之一。近几年来,我省虽开展了一些良种选育和研究工作,但与我国主栽种——普通油茶相比,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得甚少。越南油茶产量高,在我省发展得天独厚,开展良种选育、遗传变异的研究是很必要的。越南油茶和其它树木一样,因为基因的连锁互换及互作等效应,使性状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且是长期系统发育的产物,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果实性状的变异对其经济价值的影响甚大,生产上常用果实的某些性状的变异作为选择和划分类型的依据。因此,有必要对果实的性状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各性状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良种选育提供有价值的参数。一、材料来源在龙眼洞几片盛果期的越南油茶林中,  相似文献   

15.
茶油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木本植物油,含胆固醇低,且耐贮藏.我国栽培油茶,在2300年前已有记载,现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很广.我省为油茶产区之一,除近几年新发展的一百二十多万亩油茶外,原有茶林约七十万亩,主要是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这些茶林普遍是经营水平低,没有进行系统的良种选育,因而至今没有形成品种.油茶自花受精率低,在天然杂交和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个体间多种多样的差异.就经济性状而论,个体间也是优劣悬殊,从省内外的一些研究和群众反映的情况看,全国各地茶林低产植  相似文献   

16.
以油茶长林系列和鄂油系列10个品种为对象,研究了10个品种树形指数差异及树冠内外果实性状差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林40号和鄂油102号为直立形,树形指数较大,为1.11~1.12,直立形品种树体外部果实性状大于内部,树冠内外单位面积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差异不显著;鄂油63号为开张形,树形指数较小,为0.71,开张形品种树冠外部果实出籽率大于内部,内部果实种仁含油率大于外部,单位面积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差异不显著;其他7个品种为球形,树形指数为0.89~1.03,球形品种树冠内部果实性状大于外部,树冠内外果实种仁含油率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单位面积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树冠内外果实综合性状存在一定差异,但综合评价排名基本都相近,这与对品种总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一致。聚类分析结果将10个品种分为长林53号大果高产高油质品种、鄂油151号低产高油皮薄品种和中优型3类。  相似文献   

17.
高州油茶不同产区果实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高州油茶良种选育和栽培利用提供技术依据,在广东省的高州、揭阳和阳春3个高州油茶主产区,选择成熟林分,开展样地调查,测定不同产区高州油茶果实出仁率,采用核磁共振仪测定种仁含油率,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地区高州油茶油脂进行脂肪酸组分和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3个产区的高州油茶种子出仁率在43.49%~49.04%之间;种仁含油率在41.91%~45.14%之间;高州油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2.72%~88.01%之间;棕榈酸含量在7.43%~13.63%之间;硬脂酸含量在1.35%~3.86%之间;油酸含量在73.83%~82.79%之间;亚油酸含量在4.42%~8.03%之间;亚麻酸含量在0~1.08%之间。不同产区由于气候、水热、海拔等不同,高州油茶种子中脂肪酸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钾肥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果实性状的影响,本文以长林27号为材料开展试验。结果表明,钾肥用量对油茶果茎和单果质量有提高但是影响不显著。钾肥有利于油茶出籽率和出仁率的提高,180g/株钾肥处理下出籽率和出仁率均达到了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5%、15.2%。钾肥处理对种仁含油率影响不显著,但是能够显著提高鲜果的含油率。180g/株钾肥处理下,鲜果含油率达到最高。综合考虑钾肥对油茶果实性状等指标的影响,最适合油茶果实生长的钾肥用量为180g/株。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选育适合我国种植的广宁红花油茶优良品种,对广东省广宁县及周边地区树龄在40~55 a的99株广宁红花油茶实生后代果实的9个性状方面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干籽质量变异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2.24%,其它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51%~30.14%之间;各产地按照不同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主要可以分为5部分,干籽质量、鲜籽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其次为单果籽数、果实质量、果皮厚,再次为纵径和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小,变异系数最小的是种仁含油率。含油率的变异系数的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湖北麻城是我国油茶主要产地之一,拥有十分珍贵的早熟油茶种质资源。为了科学评价该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以便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文中从该地的实生早熟油茶群体中选取50株油茶样株,分单株采集样品,对其果实成熟期、果实颜色、果实形状及果实数量性状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该地早熟油茶果实的成熟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颜色主要有青色、红色、黄红色和青红色;果实形状有橄榄形、卵形、球形和桔形4种,其中以球形为主;果实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2.21%~42.19%之间,其中,单果籽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12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介于1.296~1.706之间。以上结果表明,该地早熟油茶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