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为常绿水生鸢尾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常绿水生鸢尾组培苗为试材,通过移栽试验研究了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基质草炭+砻糠灰+珍珠岩(体积比为7∶1)中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其余2种基质的移栽成活率都低于60%。移栽后,生根培养基1/2MS+IBA0.5mg/L+NAA0.5mg/L+活性炭(处理A3)中组培苗的平均根数、叶数与主根长均显著优于1/2MS培养基,1/2MS培养基中根茎部无黑色污染状(处理A2)的组培苗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处理A2和A3中大、中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4月13日与9月9日移栽的组培苗的成活率最高,分别为81%和82%;6月2日移栽的组培苗的成苗时间最短,为36d;11月3日移栽的组培苗成活率低,成苗时间长达120d。[结论]该试验为常绿水生鸢尾的栽培和繁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加速虎杖提取加工业的发展,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不同基质、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处理措施对虎杖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疏松且保水的圃地表土有利于虎杖组培苗的移栽,且生长状况良好,成活率达93%,高生长量6.98cm,平均叶片增量4.86片;在温室大棚内间歇喷雾的移栽成活率要高于室外圃地,成活率达96.25%,而苗木的生长,室外圃地要好于温室大棚;组培苗移栽后履盖薄膜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成活率达95%,消毒与否对虎杖组培苗移栽成活没有太大的影响。虎杖组培苗的移栽在水分多,空气湿度大的地方可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完善木薯培养苗离体快繁体系,以GR911木薯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根天数、生长高度、炼苗天数、移栽季节及移栽基质对组培苗生根移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春季(3-4月)采用在生根培养基上35 d、高度达5~6 cm的健壮苗作为移栽成活的前提条件;组培苗在温室大棚自然光条件下炼苗4d,移栽基质为草炭∶表土(1∶1)可以明显提高成活率,移栽成活率达89.51%.  相似文献   

4.
以芦笋新品种“津宁”的生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移栽基质、基质消毒措施、生根培养类型及移栽时期对芦笋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方,冬、春两季采用二步生根法培养的生根组培苗,选用椰糠作为移栽基质、200g/m3根病治杀菌剂进行消毒处理,移栽成活率可达95.20% ̄99.25%。  相似文献   

5.
红枣组培苗优化配套移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红枣组培苗移栽的优化配套技术 :培养优质试管生根苗 ;温室自然光过渡法炼苗 ;移栽地土壤、覆盖沙和试管苗根部消毒 ;沙土分层移栽 ;扣小棚保湿 (85 %~ 95 % )保温 (18~ 35℃ ) ;移栽初期适度遮阳 ;幼苗生出 4~ 5片新叶后逐步揭小棚 ;移栽后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采用该配套移栽技术使组培枣苗的平均移栽成活率 3~ 10月份达 94.3% (92 .8%~ 95 .8% ,95 %置信度 ) ,6~ 7月份达 98% (96 .1%~99.9% )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剑麻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剑麻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在96.7%以上.生根培养天数、组培苗是否有根、是否经过炼苗等影响因素对其移栽成活率的影响都不大.  相似文献   

7.
捕蝇草组培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捕蝇草炼苗的最佳时机和最佳环境、分株方法、移栽时基质的选择和最佳移栽时间以及病虫害的防治,以期为捕蝇草在长江流域的栽培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火龙果组培苗的移栽是火龙果组培快繁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它关系到火龙果组培苗成活率的高低,因而也直接影响到火龙果工厂化育苗的经济效益。我们通过多次试验研究摸索出影响火龙果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苗木品质、湿度、温度等),总结出提高火龙果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一种较好的杉木组培苗移栽方式,降低杉木组培苗生产成本。[方法]以广西杉木种子园混系的组培继代瓶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600、800、1 000 mg/L)ABT1#生根剂对杉木无根组培苗瓶外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在同一浓度ABT1#生根剂处理下,研究不同移栽基质对杉木无根组培苗瓶外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生根剂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和平均根系数逐步增大,在该浓度范围内可安全使用;当ABT1#生根剂浓度设定为800 mg/L时,最适合杉木组培苗瓶外生根的移栽基质是黄泥。[结论]该研究可为杉木无性系苗的市场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非适宜季节移栽苗木是现代园林绿化发展的需要,移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树势难以保持平衡,从而影响苗木的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从苗木的选择、种植前土壤处理、苗木的处理及移栽后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将如何提高非适宜季节移栽树木成活率的主要措施进行简单归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个鸢尾新品种‘白天鹅’和‘黑色旗帜’的组培苗生根培养方法。[方法]以2个德国鸢尾品种‘白天鹅’和‘黑色旗帜’组培苗的不定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NAA浓度及接种丛生芽数量对其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2个鸢尾新品种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不定芽接种时其试管苗数量至少为3株/丛。[结论]为2个鸢尾新品种‘白天鹅’和‘黑色旗帜’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较适宜铁皮石斛壮苗生根的培养基和移栽基质及移栽管理方式.[方法]以已分化出真叶的丛生苗为试材,通过研究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和有机添加剂对铁皮石斛壮苗生根的影响,筛选出促进铁皮石斛试管苗快速生根和壮苗的培养基,同时对铁皮石斛试管苗的移栽进行全面研究,设置不同的移栽基质及移栽管理方式,以提高试管苗的脱瓶移栽成活率.[结果]适宜铁皮石斛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 6-BA 0.5 mg/L+ NAA 1.0 mg/L+ IBA 2.0 mg/L;适宜铁皮石斛壮苗的培养基为1/2MS+ NAA 0.1 mg/L +6-BA0.5 mg/L;适宜铁皮石斛生根壮苗的有机添加剂为20%香蕉汁;适宜铁皮石斛移栽种植的管理方式为单栽,其中运用单栽管理方式适合铁皮石斛移栽种植的基质为1/3泥炭+1/3松树皮+1/3兰石,60d后成活率达80.0%.[结论]建立一套适合铁皮石斛壮苗生根与移栽种植的方法,为铁皮石斛的产业化大规模种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印刷播种技术对机插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粳稻连粳9号为供试品种,使用印刷播种技术分别印刷0.8cm×0.8cm、0.7cm×0.7cm、0.7cm×0.6cm、0.6cm×0.6cm的附种纸,考察其种子分布情况,并为其设置同等播种量的手工播种方式,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大田育苗和栽插比较。结果表明:1)印刷播种附种纸空缺率低于1.0%,双种率17%左右,种子分布均匀一致;2)4个印刷播种处理所育秧苗素质均高于手工播种对照;3)大田每穴栽插苗数均匀一致,栽插质量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四翅滨藜微型塑料棚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微型塑料棚进行四翅滨藜嫩枝扦插育苗,成活率可达73.5%,比露天嫩枝扦插育苗的成活率高16.2个百分点。虽然比全光照自动喷雾育苗的成活率稍差,但从综合效益分析,其成本低、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在乡村苗圃进行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分析玉米的生产现状及生物学习性,在对玉米进行育苗机械移栽技术系列研发及试验后,发现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能有效延长玉米生长期,抵御春旱等自然灾害,科学调节"三夏"期间收获、种植的时间差,认为此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杨慧菊  蔡双元  陈勇  晏丽慧  张忠林  海梅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07-13308,13369
[目的]研究湿润育秧过程中不同移栽秧龄对滇杂35(Oryza sativa L.)秧苗素质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探索滇杂35移栽的最佳秧龄,为其合理栽培及其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湿润育秧不同移栽秧龄(30、35、40、45、50、55、60 d)对滇杂35的秧苗素质及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秧龄的增加,滇杂35苗期白根减少,大田期分蘖增长渐缓,抽穗期提早,生育期缩短。适当的秧龄移栽有利于滇杂35的生长发育,以40~45 d的移栽秧龄为最佳,其分蘖能力最强,生育期适中,结实率较高,且无早穗现象,能够获得高产。秧龄过小(30~35 d)或过大(50~60 d)都不利于生长发育,不利于产量提高。[结论]在昆明,湿润育秧移栽时,滇杂35的最佳秧龄为40~45 d。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蝴蝶兰瓶苗炼苗注意事项、幼苗移栽技术及小苗期栽培管理要点,并探讨了小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华南124、华南7号、华南205和南植199等4个木薯品种种条在苗床育苗和田间直接扦插繁殖时的生根效果、芽萌发情况进行了比较试验.同时对木薯在育苗移栽后与田间直接扦插种植时植株的成活率也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在采用苗床育苗时,木薯种条的生根与萌芽情况皆优于田间直接扦插,苗床育苗后移栽田间的木薯苗木成活率显著高于田间直接扦插的木薯种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