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闵涛  吴筱 《安徽农业科学》2015,(35):280-284
利用常规高空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8月3~4日发生在雅安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雅安市位于两高之间的辐合带,这为高纬冷空气沿着辐合带迅速南下入侵该市并触发不稳定能量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南风低空急流有利于南海水汽向雅安市输送,并造成整个雅安范围内暴雨的产生;低空急流下产生的暴雨不要求强烈的气旋性扰动,低空急流可通过水汽输送来促进暴雨区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形成低层强辐合和高层辐散相耦合的有利动力结构,从而促进并加强大气的垂直上升运动;低空急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2.
金希  陈光宇  廖振杨  王琴 《北京农业》2013,(33):209-210
利用NECP、T639再分析资料,并结合环流形势对浙江省2012年6月17日-6月18日连续性大到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由东北冷涡低槽引导弱冷空气和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交汇而形成的。低空西南急流与低涡为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暴雨落区出现在低空急流前方和低涡右前方。暴雨来源于低层与中层共同的水汽辐合,2层水汽辐合对暴雨的产生有"势均力敌"的贡献。暴雨出现在湿度相对较大值区内。低层辐合、高层幅散的环流结构引发了大范围强烈的上升运动。暴雨产生在强的上升运动中心区内。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常规哈密气象站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高空时空资料及T639(2.5°×2.5°)等分析资料,对2016年10月2—4日发生在哈密北部局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的;高空的西风急流、中层的西南暖湿气流、中低层的切变线和辐合线、低层的偏东气流是暴雨发生的影响系统,而偏东低空急流的存在是产生此次大降水的重要条件,其作用是输送水汽,与地形作用结合形成辐合上升。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面、高空实况观测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6月19日甘肃陇东南区域性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湿位涡理论对此次大暴雨发生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中,甘肃陇东南处于副热带高压系统西侧偏南暖湿气流中,700 h Pa有16 m/s低空急流,在陇东南与东移南压的西北冷空气形成切变线,是造成陇东南这次区域性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的正涡度中心范围内产生了-30.9×10-3 h Pa/s强上升运动,与之对应的强降水落区有-20.6×10-5 g/(cm~2·h Pa·s)的水汽通量散度的大值区,在暴雨区上空形成充沛水汽辐合和深厚的湿度层结,700 h Pa比湿达10 g/kg以上,以及层结不稳定等因素为此次大暴雨提供了动力、水汽和能量条件。此次暴雨的触发机制是低层中尺度切变线的发展、偏南急流的增强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大气抽吸作用[1-4]。19日20:00至20日2:00,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沿700 h Pa切变线发展北移,最终与高原上冷锋云系合并成大范围降水云系,表明此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中小系统,是此次大雨过程中降水强度大、雨量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6年8月16—18日巴彦淖尔市南部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200 h Pa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辐散、700 h Pa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辐合、500 h Pa副热带高压外围短波槽东移和700 h Pa暖湿切变共同作用下产生,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垂直叠置与700 h Pa暖式切变区和地面河套气旋顶部暖切变区交绥,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原因。暴雨出现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各物理量发展演变与暴雨均有较好对应。  相似文献   

6.
在2013年5月14-16日湖南省长沙市出现了一次持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大暴雨天气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雨量多且集中、损失严重等特点,本研究利用常规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低层切变线、高空低槽与西南急流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风急流的不断加强与高空低槽的持续南压对输送暴雨区的水汽非常有利;2)西风带的剧烈活动与中低层的不稳定触发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3)水汽条件充足、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加强等为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雷达回波图与卫星云图之间也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物理量场资料,对2011年8月4日发生在汉中市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暴雨属于汉中地区盛夏典型的大降水形势,主要影响系统为200 hPa南亚高压、500 hPa高原低值系统、700 hPa西南急流,西南涡,低层切变辐合及东路回流冷空气;暴雨区上空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有利降水形势,且垂直运动发展非常旺盛,在暴雨区上空从低层到高层为一致的上升气流;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汉中地区中低层有大量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为区域性暴雨过程输送和积累了大量水汽。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资料和swan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锦州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
2016年4月17—18日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安远县出现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安远县普降暴雨,局地大暴雨。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空辐散与低层辐合的垂直环流结构促进了水汽的抬升形成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对台风"达维"影响营口地区造成出现特大暴雨的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营口特大暴雨是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也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暴雨过程中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分别对应低空急流的左前方,水汽通道的水汽输送由北向南,水汽通量辐合区与暴雨区对应关系较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辽宁暴雨的产生提供动力条件;暴雨发生在高能舌的顶部;地面辐合线是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与强降水区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区域站雨量、卫星云图、雷达资料、探空资料产品,分析了2018年7月4日夜间至7月5日白天发生在涟水县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在高空西风槽造成西北冷空气入侵和低空西南急流输送水汽的有利条件下产生的,暴雨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从K指数、SI指数以及CAPE值分析说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充沛的水汽条件和对流不稳定作用下产生。另外,暴雨区地面有强烈的辐合,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造成连续降水对形成大暴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16年5月2—4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辽宁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雨过程高空冷涡区有明显的正涡度向下输送至黄淮气旋所在区域,黄淮气旋上空200~400 h Pa为强辐散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暴雨的产生和维持提供很好的抬升条件,降雨天气剧烈。此次降雨过程辽宁东南部海面为水汽大值区,水汽输送带由此伸向辽宁地区,风逆时针旋转,急流携带大量东南部洋面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辽宁地区输送,水汽在辽宁地区辐合,有利于暴雨的维持和加强。  相似文献   

13.
梁利  陈而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57-20858,20900
利用常规资料,从水汽条件、低空急流对能量的输送、流场配置和历史相似个例分析等角度,对2011年6月7日发生在广西北部的暴雨过程的暴雨落区和大暴雨落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 hPa高空槽东移引导低层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南压至广西北部是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形势;西南低空急流为暴雨落区提供充足的水汽,使得暴雨区能量和不稳定能量增加;地面静止锋和低层能量锋区南移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在有利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流场配置下,产生了暴雨;暴雨区主要产生在低层水汽通量密集的区域;对历史资料利用相似离度分析表明相似的天气形势下产生的天气现象对预报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格点资料和气象台站实测降水资料,采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8年7月23日发生在山东日照市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高空槽、西南低涡和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低层强烈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使暴雨区大气湿层迅速增厚,为暴雨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与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对流发展和低层水汽向高空输送;强烈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700 hPa的垂直螺旋度与相应时次1 h降水存在很好的相关;强降水时段,暴雨区上空形成了从低层一直延伸到对流层顶层的正垂直螺旋度柱,暴雨中心的降水峰值正好出现在正螺旋度中心出现时段,垂直螺旋度中心的大小及变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降水系统的强弱和变化。  相似文献   

15.
鲁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触发维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分析资料和实测资料,对2004年7月15—17日山东地区一次暴雨过程触发维持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急流加强,低空急流建立,高低空急流的优势配置,以及由其产生的强辐散场,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暴雨区中强度的上升运动和较好的水汽条件,中低层对流不稳定,以及从低层到中高层偏南暖湿气流的突然暴发,是暴雨的触发机制;低层暖湿气流和强上升运动致使低层湿空气辐合产生热量上传,利于高层辐散增强,抽吸作用加强低空辐合,是暴雨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爱玲  陈淑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40-2242,2254
[目的]分析豫北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方法]利用常规天气图、乡镇雨量站、卫星云图等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地形影响等方面,初步分析了2010年8月18~19日发生在河南省北部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的成因。[结果]此次强降水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中低层切变线和低空西南急流。低空西南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地面辐合线加大了辐合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低层大气散度辐合中心正处于河南北部,垂直速度强上升区也在豫北地区,为暴雨产生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条件。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产生、发展和位移对暴雨和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时段、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性。K指数大值区和假相当位温(θse)低层大值区均在垂直方向上呈Ω分布,对强降水预报有指示意义。强降水中心与喇叭口地形相对应,地形雨特征明显。[结论]该研究为此类暴雨的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汉中区域站资料,对2013年7月22日汉中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短波槽、700 hPa切变线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东路回流冷空气是暴雨的触发机制;强降水一般发生在Ω高能轴下方,辐合中心和大暴雨中心重合;大范围持久的上升运动是产生区域性暴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1月18~19日福建省中南部沿海发生暴雨到大暴雨过程,漳州、鼠州多个台站11月累计雨量打破近50年同期历史极值。也打破了11月份无暴雨和大暴雨的历史记录。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成因作初步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低压环流的存在以及对流层中低层持续的大量水汽输送为这次暴雨过程提供了背景务件。高空200HPA急流南侧有一明显辐散区,低层辐合加强上升运动。高温高湿的能量存在,是暴雨到大暴雨天气维持的一个重要的热力条件。强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共同作用则有利于垂直运动的加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资料和swan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锦州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0.
达来 《北京农业》2013,(12):142-14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1年7月18日发生在内蒙古巴林右旗的突发性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得出:高空槽、中低层切变以及高低空急流是形成此次局地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是暴雨发生的有利的动力条件;南海丰沛的饱和水汽层向北输送为大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多普勒天气雷达可识别和分析低空切变线以及逆风区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