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饲养方式对拜城油鸡生长、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拜城油鸡生长、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的影响,为拜城油鸡生产实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选用1日龄的300只初生重相近的拜城油鸡雏鸡,随机分为散养、地面平养及网上饲养三个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试验鸡饲喂相同的日粮.[结果]散养组鸡的末重及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地面平养组和网上饲养组(P<0.05);散养组鸡的半净膛率显著低于网上饲养组与平养组(P<0.05),腹脂率极显著低于网上饲养组(P<0.01)和显著低于地面平养组(P<0.05);散养组鸡胸、腿肌24、48h滴水损失率低于地面平养组和网上饲养组(P <0.05或P<0.01);散养组鸡胸、腿肌剪切力显著高于地面饲养组和网上饲养组(P<0.05);散养组鸡胸肌OD值高于地面饲养组和网上饲养组(P<0.05);散养组鸡腿肌灰分含量高于地面平养和网上饲养组(P<0.01);散养组鸡胸、腿肌肌内脂肪和腿肌肌苷酸含量均高于地面平养和网上饲养组(P<0.05);网上饲养组胸肌及腿肌肌纤维直径均小于地面饲养组和散养组(P<0.05),相反肌纤维密度小于地面饲养组和散养组(P<0.05).饲养方式对拜城油鸡其它性能和肉质指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三种饲养方式各有优缺点,生产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市场对鸡肉产品的不同要求选用适宜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麻羽肉鸭屠宰性能和肌肉成分的影响.[方法]将600只1日龄的麻羽肉鸭随机分为地面平养组和网上饲养组,测定屠宰性能和胸肌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粗灰分的含量.[结果]网上饲养组麻羽肉鸭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其他屠宰性能和肌肉成分指标虽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饲养方式对麻羽肉鸭屠宰性能和肌肉成分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饲养模式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3种饲养模式,分别为3层笼养、网上平养和户外散养.结果表明,笼养模式的肉鸡生长速度在前期(1~21日龄)平均日增重较高,而后期低于平养肉鸡,全期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与笼养和平养肉鸡相比,散养肉鸡胫骨长度、腿肌率和皮下脂肪厚度极显著降低(P<0.01);而屠宰率略高(P>0.05).以平养方式饲养的肉鸡胸肌率最高,为34.19% (P<0.01).散养模式可显著提高肉鸡血清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笼养、大棚平养和茶园散养3种饲养方式对旧院黑鸡蛋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消费者更青睐散养蛋的原因。【方法】将600只1日龄旧院黑鸡雏鸡按笼养、平养、散养3种饲养方式随机均分成3组,饲喂至40周龄时每天下午定时捡蛋,并分组标记。比较3种饲养方式下的蛋重、蛋形指数、新鲜度、蛋壳强度等蛋品质和粗蛋白、脂肪、氨基酸等营养组分差异。【结果】笼养组的蛋重、蛋黄重、含水率显著高于平养组和散养组(P0.05);平养组SRC值最高为87.23;散养组在蛋壳颜色、蛋黄色泽、哈氏单位、脂肪、卵磷脂及鲜味氨基酸含量上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不同饲养条件下的蛋重、新鲜度、氨基酸等蛋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平养条件下的鸡蛋氨基酸营养价值最好,茶园散养的鸡蛋在新鲜度、胆固醇、卵磷脂含量及食品风味上更优。  相似文献   

5.
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影响。[方法]对来自笼养、平养带运动场和林地散养的210日龄、产蛋率约70%的90个淮南麻黄鸡鸡蛋进行了蛋品质测定。[结果]蛋重以平养最大(47.13g),显著高于林地散养(P〈0.01)和笼养鸡的蛋重(P〈0.05);蛋壳厚度以林地散养最大,分别比笼养和平养分别高2.32%(P〈0.05)和7.32%(P〈0.01)。蛋壳强度以笼养最高,比平养高26.67%(P〈0.05)。笼养淮南麻黄鸡蛋蛋白含水率最低,比平养和林地散养组的蛋白含水率分别低1.92%和1.45%(P〈0.01);笼养淮南麻黄鸡的蛋黄含水率最高,显著高于林地散养组(P〈0.05)且极显著高于平养组(P〈0.01)。[结论]不同饲养方式下淮南麻黄鸡蛋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饲养方式对京海黄鸡肉品质、肌肉氨基酸含量及免疫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影响,选取300只240日龄京海黄鸡母鸡,随机分为平养组、笼养组和果园林下散养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结果表明:①胸腿肌4℃冷藏24 h时pH值平养组和果园林下散养组极显著高于笼养组,胸腿肌失水率3组间差异不显著。②平养组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和果园林下散养组,水分和肌苷酸含量笼养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③果园林下散养组肌肉鲜味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平养组和笼养组,果园林下散养组肌肉必需氨基酸比率显著高于笼养组。④平养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蛋白(TP)浓度均显著高于笼养组,笼养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果园林下散养组。⑤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6浓度平养组极显著高于笼养组和果园林下散养组;果园林下散养组IL-2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这一研究提示,平养和笼养可提升鸡肉品质,果园林下散养更能改善肉质风味;平养京海黄鸡的免疫因子含量较高,有利于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将50周龄绿壳蛋鸡270羽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有机养殖(OC)组采用舍内地面平养加舍外放养,舍内平养(CB)组采用常规舍内地面平养,笼养(CC)组采用舍内立体笼养。比较3种养殖方式对蛋鸡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和鸡蛋品质的影响。结果,OC组产蛋率变化较大,全期平均产蛋率最高(P>0.05),料蛋比最低,显著低于CC组(P<0.05);OC组蛋鸡无死亡,健康状况较好,与CC组差异显著(P<0.05);OC组蛋形指数、蛋壳相对重量、蛋壳厚度和蛋黄脂肪含量最高,蛋黄颜色等级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1),蛋黄和蛋清含水率较高,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P<0.01)、磷脂含量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表明,有机养殖能使蛋鸡维持较好的生产性能,提高蛋鸡健康和鸡蛋品质。  相似文献   

8.
笼养和地面平养蛋鸡配套组合群体的生产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掌握培育的地方特色蛋鸡配套系生产性能和环境适应性。【方法】本试验比较笼养和平养两种饲养方式下两个配套组合(SD1HS2、HS1HS2)的存活率、蛋品质、各周龄体重和产蛋率等性能。【结果】从第8周龄开始SD1HS2公鸡体重显著高于HS1HS2公鸡体重(P0.05);从第6周龄开始,两种饲养条件下的SD1HS2母鸡体重均显著高于HS1HS2母鸡体重(P0.05)。两种饲养方式下,SD1HS2存活率及蛋黄比例均高于HS1HS2(P0.05),而HS1HS2的产蛋量及蛋白高度则高于SD1HS2(P0.05);同时两群体鸡平养存活率均高于笼养(P0.05),而它们的产蛋量以及蛋白高度则是笼养优于平养(P0.05);笼养条件下的HS1HS2组合在产蛋量及蛋白高度上均显著优于其他组合。【结论】笼养条件下两群体鸡产蛋量和蛋白高度高于平养。两群体中,HS1HS2的产蛋率和蛋品质优于SD1HS2。笼养是比较适合两个培育品种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9.
不同饲养方式对皖西白鹅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舍饲平养、笼养、放牧补饲配合饲料、传统饲养 4种方式饲养皖西白鹅 3 8只 ,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皖西白鹅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日增重笼养组比平养组提高 10 .6% ,比放牧补饲配合饲料组提高 11.8% ,比传统饲养组提高 5 0 .81%。传统饲养组日增重最低 ,平养、笼养、放牧补饲配合饲料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地高于传统饲养方式组 (P <0 .0 1)。平养、笼养、放牧补饲配合饲料 3组屠宰性能及肉质品质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0.
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在提高肌肉品质中的作用,为优质鸡肉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笼养、室内平养、草地散养3种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脂肪沉积与分配和肉质性状的影响,同时探讨肌内脂肪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散养条件下,河田鸡脂肪沉积显著降低(P<0.05),其中对腹脂的沉积影响最大,肌肉剪切力、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笼养鸡和平养鸡(P<0.05),而pH值、滴水损失、烹饪损失、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肌内脂肪与肌肉pH值、剪切力、胸肌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而与滴水损失率、烹饪损失率、肌纤维密度和嫩度呈正相关。[结论]饲养方式对脂肪沉积与分配有显著的影响,笼养鸡的肌内脂肪、肌间脂肪、皮下脂肪、腹脂率显著高于散养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62周龄笼养和林地散放饲养淮南麻黄鸡母鸡(各10只)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老母鸡体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而对产肉性能、消化系统的发育和肉质影响显著,放养组母鸡胸肌率、腿肌率、翅膀率以及肝脏、腺胃、肌胃的相对重量均高于笼养母鸡,其中胸肌率和肌胃的相对重量达到极显著水平;肌肉的系水力和胸肌肉色L*、a*和b*值均显著高于笼养组。[结论]放养方式饲养淮南麻黄鸡,可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增加产肉率,提高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饲养方式对凉山岩鹰鸡屠宰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871-1872
[目的]为凉山岩鹰鸡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管理方式饲养的100日龄凉山岩鹰鸡为研究对象,对其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散放饲养条件下,凉山岩鹰鸡公、母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极显著高于笼养鸡。公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均显著高于母鸡。不同饲养方式下岩鹰鸡的胸肌和腿肌的肉色差异不显著,腿肌的肉色测定值小于胸肌。笼养条件下岩鹰鸡的嫩度和失水率均高于散放饲养。在宰后45 min,岩鹰鸡胸、腿肌pH值接近7,而宰后24 h有所降低。[结论]在散放饲养条件下,凉山岩鹰鸡的肉用性能优于笼养,主要与其在散放饲养条件下活动量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爱拔益加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本研究设置2种饲养方式(网上平养和笼养)和2个饲养密度(14和10只/m2),采用2×2因子设计,共分4个处理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和饲养方式对肉鸡耗料增重比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网上平养低密度组耗料增重比极显著高于笼养高、低密度组,网上平养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笼养,日增重和平均体重显著高于笼养;2)网上平养肉鸡胸肌率、腿肌率显著高于笼养,胸肌和腿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笼养,胸肌滴水损失显著高于笼养。低密度组肉鸡腿肌pH24极显著高于高密度组;3)笼养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高于网上平养,高密度组T-AOC显著低于低密度。网上平养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高于笼养。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血浆肌酸激酶(CK)的互作效应显著。笼养高、低密度组CK显著低于网上平养高密度组。综上,14只/m2饲养密度虽然对肉鸡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增加了肉鸡氧化应激反应;网上平养肉鸡在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方面优于笼养,但在肉品质、耗料增重比、免疫应激和抗氧化方面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3个品种鸭的生长及屠宰性能,为进一步选育优良鸭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樱桃谷鸭、白羽番鸭和荆江鸭为研究对象,相同条件下饲养至8周龄进行屠宰,测定体重与相关的肉用性能指标。[结果]在整个饲养期,3个品种鸭生长性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樱桃谷鸭生长发育最快,荆江鸭生长最慢,而白羽番鸭从4周龄开始生长迅速;樱桃谷鸭的屠体重、全净膛重、瘦肉率、腿肌率、皮脂率和腹脂率均高于白羽番鸭和荆江鸭,差异显著(P〈0.05),而荆江鸭腹脂率为0;樱桃谷鸭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屠宰率显著小于荆江鸭(P〈0.05);3个鸭品种不同性别的屠宰指标存在差异,且樱桃谷鸭和白羽番鸭均为公鸭显著高于母鸭(P〈0.05),荆江鸭公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品种鸭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新西兰白兔与福建黄兔杂交群体的杂种优势。[方法]对新西兰白兔、福建黄兔及其正反交群体共80个个体进行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测定。[结果]4个家兔群体的宰前活重、全净膛重和半净膛重分别为1 817.20~2 308.60、914.10~1 231.50和985.99~1 315.20 g。公兔群体中,福建黄兔×新西兰白兔的屠宰性能最高;母兔群体中,新西兰白兔的屠宰性能最高。4个家兔群体的腿肌剪切力和背最长肌剪切力分别为25.11~40.44和18.02~26.44 N。其中,新西兰白兔公兔群体腿肌剪切力最低,而新西兰白兔母兔群体背最长肌剪切力最低。腿肌失水率和背最长肌失水率分别为33.43%~41.52%和31.79%~39.01%。其中,新西兰白兔公兔群体腿肌失水率最低,而福建黄兔公兔群体背最长肌失水率最低。[结论]杂交群体在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上表现出部分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肌肉生长抑制素与氨基酸营养的关系,为阐明鹅肌肉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吉林白鹅MSTN基因,通过饲喂4种不同的日粮氨基酸模型研究不同日粮氨基酸模型对1~28日龄和29~56日龄的吉林白鹅MSTN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28 d,A组胸肌MSTN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A组和C组腿肌MSTN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B和D组(P0.05),在B组日粮氨基酸模型下胸肌和腿肌的MSTN mRNA表达量与胸肌率和腿肌率呈极显著负相关。56 d,A组和D组胸肌MSTN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D组腿肌MSTN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A、B、C组(P0.05),在C组日粮氨基酸模型下胸肌和腿肌MSTN mRNA表达量与胸肌率和腿肌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28 d,日粮氨基酸模型B能够抑制MSTN基因的表达,而56 d日粮氨基酸模型C能够抑制MSTN基因的表达,并且MSTN基因表达量与胸肌率和腿肌率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优质草科鸡屠宰性能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小燕  朱庆  刘益平  杨志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62-11862,11889
[目的]为了研究草科鸡的肉用性能。[方法]测定13周龄草科鸡的屠宰性能和肉用性能,并分析了肉用性能间的相关性。[结果]草科鸡公鸡的活重、腿肌重和全净膛重都极显著高于母鸡,屠体重显著高于母鸡,但母鸡的皮下脂肪厚却显著高于公鸡。母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胸肌率均比公鸡高,但公鸡的腿肌率高于母鸡。活重与屠体重、腿肌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皮下脂肪厚呈极显著负相关。屠体重与腿肌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皮下脂肪厚呈显著负相关。胸肌重与腿肌重呈极显著相关,而与全净膛重呈显著相关。腿肌重与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呈极显著相关,而与皮下脂肪厚呈显著负相关。半净膛重与全净膛重呈极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为草科鸡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标]探析贵妃鸡、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的相关性,为今后科学系统地进行珍禽资源优势挖掘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2周龄贵妃鸡进行活重、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指标测定,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其屠宰性能和体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主要屠宰性能的回归方程.[结果]12周龄贵妃公鸡的龙骨长、胫围和胫长显著高于母鸡(P<0.05,下同),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翅膀重和脚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下同),腹脂重显著低于母鸡,腹脂率极显著低于母鸡,其余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贵妃鸡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的相关性方面,体斜长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全净膛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腹脂重呈极显著负相关;龙骨长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腹脂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胫围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腿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胸肌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腹脂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贵妃鸡的屠宰性能与大多数体尺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将对屠宰性能影响显著的相关体尺性状代入回归方程,即可预测出相应的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19.
李伟  舒刚  邱远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87-10689
[目的]比较多种免疫增强药物对三黄鸡雏鸡的生长效能及免疫效果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400只1日龄健康三黄鸡雏鸡,随机分为4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免疫前后5d分别用黄芪多糖、优乐舒和多康饮水。用血凝抑制试验(HI)测鸡血清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效价,并对全群称重,记录采食情况。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抽取6只鸡,空腹称重后,放血致死,取出脾、法氏囊和胸腺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各组生产指标无显著差异。黄芪多糖组分别与优乐舒组和对照组的法氏囊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胸腺指数无明显差异;多康组分别与黄芪多糖组和对照组的脾脏指数差异显著(P〈0.05)。ND抗体效价:7d时,黄芪多糖组与对照组抗体滴度差异极显著(P〈0.01),35d时,差异显著(P〈0.05);28d时,优乐舒组与对照组抗体滴度差异显著(P〈0.05)。H9抗体效价在28d时,多康组分别与黄芪多糖组、对照组抗体滴度差异显著(P〈0.05)。H5抗体效价在28d时,黄芪多糖组与对照组抗体滴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3种免疫增强药物可明显促进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和维持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