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通化地区1999—2005年5月下旬至7月中旬各旬的积温年度间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对各旬的积温与水稻分蘖进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通化地区水稻产区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及7月上旬的积温年度间差异很大,变异系数分别为8.13%、9.84%、9.44%、9.22%;5月下旬插秧,水稻6月上旬的茎数增长量与插秧后15 d内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6月上旬茎数的增长量与插秧至6月10日这段时间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864);6月中旬的茎数增长与6月中旬前的积温总和呈显著正相关(r=0.837);7月上旬茎数增长与6月20日之前的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r=-0.878),与6月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64)。  相似文献   

2.
水稻移栽后降水量与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2005年通化地区水稻移栽后各月、旬降雨量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每穴穗数与5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6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6月下旬、7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6月下旬、6月的总降雨量和7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混合千粒重与6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实千粒重与9月中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秕粒率与7月中旬的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实际产量与6月的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日照时数与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通化地区1999-2005年5月下旬至9月下旬各月、旬的日照时数与水稻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每穴穗数和每穴粒数与7月下旬的日照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r=0.864,r=0.876),穗长与7月上旬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r=-0.824),结实千粒重与7月份的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2),水稻的实际产量与生育期内的日照总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对宁夏区试中10个水稻品种的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7.35%;根据各品种主成分综合得分,对所参试品种综合评价,表现较好的是2003Y-266、花82和花95。[结论]应选择米粒光泽度较好的水稻后代材料,兼顾高产和优质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88年吉林省水稻区试及北方稻区区试的30份早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抽穗期、株高、单株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9个性状的遗传变异、遗传力和相关遗传进度、相关系数及通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每穗颖花数与单株粒重的遗传相关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颖花数、单株穗数和千粒重3性状间呈负相关,3因素相互制约,不能片面追求多穗、大穗和大粒,某一性状的增加是有限度的。单株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贡献较大。株高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值和间接效应值都较大,说明在高产育种中必须注意株高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对两上品种多播期,覆膜与不覆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积湿与棉花单株产量、棉铃粗纤维含量、棉仁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棉粗纤维含量与棉花纤维的积累,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米质与产量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杂交水稻区试优质米组1999~2005年307份(次)品种的全套米质分析资料和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典范相关分析认为,大部分米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直接相关关系并不密切,但仍有10.2%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以上的水平。在米质和产量这两组性状间的关联性中,由粒长、长宽比、糙米率与千粒重、每穗实粒数、产量、有效穗起了主要作用。以直链淀粉含量为核心的蒸煮品质和食口性,以及以垩白为代表的外观品质与产量和其构成因素是没有矛盾的,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通过遗传改良和相应的栽培技术是可以使二者有机结合,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沈阳地区高产水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群体存在穗粒矛盾.穗数与产量间关系呈抛物线形,在辽宁沈阳地区水稻每公顷最适穗数在 3.0× 106~ 3.8× 106之间.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与产量均呈直线线性相关,但增产效果不同.北方寒地稻区水稻实现高产的有效育种途径是稳穗增粒或穗粒兼顾.  相似文献   

10.
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0onbare/Kasalath//Nipponh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作图群体(BC1F9),以及混合线性模型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方法,对水稻有效穗、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干粒重、着粒密度和单株产量等7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的26个QTL,其贡献率差异较大,在5.2%-49.2%之间,其中有4个QTL的贡献率超过30%,分别是控制有效穗的qPN-4、每穗颖花数的几个连锁群上。与其它研究结果比较表明,相关显的产量性状QTL往往分布在染色体上相同区域,并集中在少数几个连锁群上。与其它研究结果比较表明,主效QTL在不同群体中的重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郝苏丁  余显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18-6419
[目的]测定不同卷叶性状的水稻(Oryza sativa L.)叶片的透光率,并分析不同透光率对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用构建的水稻卷叶近等基因系B6C1和B5C2回交得到B6C2,对B6C2群体进行透光率及产量性状的测定。[结果]在晴天条件下,不同卷叶性状的水稻叶片透光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生育时期透光率的变化为分蘖期收割期始穗期,即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透光率先降低然后升高。在阴天条件下,透光率随不同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减小。总体上,相同生育时期和相同天气类型下,卷叶叶片的透光率均大于平叶叶片。[结论]透光率变大提高了水稻群体的受光效率,使卷叶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大于平叶,是水稻增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A genetic linkage map consisting of 168 DNA markers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a high yielding indica variety, Zhong156, and a low yielding indica variety, Gumei2. The markers on the linkage map were distributed on all 12 chromosomes and covered 1 447.9 cM of the genome. The parents and 304 RILs were grown in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CNRRI), Hangzhou, China, in 2001, over two seasons in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The statistic software of QTL Mapper 1.01 was applied to detect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and additive by environment (AE) interactions for yield traits, including panicle length, number of panicles per plant, number of spikelets per panicle, number of filled grains per panicle, fertility and kilo-grain weight. A total of 30QTLs with significant additive effects located on all chromosomes, except chromosomes 5 and 9, and two QTLs with significant AE interactions, were detected. Thirty-one interactions of QTLs showing significant additive by additive epistatic effects for yield traits were also detected. Genetic contributions were generally lower for QTLs showing epistatic effects compared with QTLs showing additive effects.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epistasis and environment were detected.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与弯曲穗品种C堡杂交的重组自交系349个株系的穗角和7个谷粒性状及12个稻米品质性状,分析了穗角与谷粒性状和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穗角与千粒重、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粒长和长宽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角不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千粒重与谷粒长、谷粒宽、谷粒厚、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粒宽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谷粒长厚比和谷粒宽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主要由谷粒宽和谷粒厚决定。直链淀粉与谷粒长,垩白粒率与谷粒宽,粒宽与糊化温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与谷粒长宽比、长宽比、糙米率和精米率,垩白度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以及长宽比与垩白度和糊化温度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了解旱作水稻(Oryza sativa L.)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指数(LAI)与其产量的相关性关系。[方法]利用SUNSCAN冠层分析仪,对正在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的旱作水稻新品系的冠层PAR、LAI分别进行测量,并测定各品系的产量。[结果]当水田种植条件下冠层PAR处于223.53~262.23μmol/(m2.s),旱田种植条件下PAR处于119.62~185.74μmol/(m2.s)时,各品系产量均较高;PAR偏低的品系产量较低,但PAR太高的品系产量反而降低。对于大部分试验品系,随着LAI的不断提高,产量也在逐步提高。[结论]旱作水稻高产需要其冠层PAR处于一定的范围内,PAR太高或太低都不易达到高产的目标。LAI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水稻超高产潜力鉴定重要农艺性状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超高产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及其相关性,明确水稻高产机理。[方法]选取有完整观测数据的水稻品种58个(含对照),2011年在云南永胜水稻综合试验站实施了水稻新品种高产潜力鉴定及筛选试验,考察全生育期、茎蘖数、主茎绿叶数、株高、茎高、茎基宽、剑叶高、穗高、穗颈高、伸长节间数、高峰苗、有效穗、成穗率、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指标。[结果]水稻在超高产条件下,生物产量因子的改进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将产量分为有效穗与穗重两部分选择较合理,能最大程度地防止变量间的相关影响,还能针对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地选择指标,增加可操作性;重视水稻苗期生长势及生物产量选择。[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稻超高产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安东  郑桂萍  慕永红  刘婧琦  孔宇  隋阳辉  解保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059-16060,16074
[目的]研究镁钾配施对寒地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镁钾配比量。[方法]以空育131为材料,按照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镁肥、钾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明镁肥、钾肥最佳施用比例。[结果]在高中低施钾区,按照七水硫酸镁与氧化钾1∶1(钾肥165.0 kg/hm2,镁肥100.5 kg/hm2)或者1∶2(钾肥276.0 kg/hm2,镁肥100.5 kg/hm2)的重量比配施,能够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合理增加水稻叶片氮含量;按照七水硫酸镁与氧化钾1∶2的重量比配施,能够保持群体叶面积指数趋于合理,不发生早衰和贪青现象;按照七水硫酸镁配施比例与氧化钾2∶1(钾肥165.0 kg/hm2,镁肥201.0 kg/hm2)的重量比配施,能够通过增加穗数和结实率提高产量,产量为9 660 kg/hm2。[结论]该研究对于保持土壤养分平衡,进一步增加水稻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促进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Oryza sativa L.)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为水稻育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的15个水稻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水稻单株有效穗、单穗实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值累计贡献率达74.13%,且株高、实粒数、穗长的分量值较高。因此,产量的提高必须主要依靠提高单株有效穗数。[结论]在膜下滴灌水稻育种中,适当偏重选择单株有效穗多的材料就可增加选育出单株产量高水稻品种(系)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水稻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辽宁省最新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稻穗部性状间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如下。产量与每穗粒数、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性状对产量都有积极意义,产量是其综合作用的表现。结实率主要受控于二次枝梗结实特性,育种上要从结实率角度挖掘水稻的增产潜力,就要着重考虑选育二次枝梗结实率高进而结实率高的品种。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以及二次枝梗粒率都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性状的增加将有助于穗粒数的增加。穗粒数与二次枝梗粒数随品种的变化是一致的,二者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提高千粒重有可能进一步挖掘水稻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水稻籼粳交DH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籼粳交组合Nanjing 11号×Balilla创建的F1代DH群体,应用Joinmap 3.0作图软件构建一张含有136个标记(10个STS、22个CAPs和104个SSR)的连锁图,检测产量相关性状的具有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考察132个DH株系产量相关的6个性状,通过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软件QTLmapper 1.0,共检测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50个数量性状位点(QTL),其中7个QTL仅具有加性效应,3个QTL既有加性效应又参与上位性效应的形成,40个QTL仅具有上位性效应。在加性和上位性效应中,各QTL贡献率差异较大,变幅为3.87%~24.62%。结果表明:贡献率较大的QTL在不同群体和环境中能够稳定表达,相关性状QTL的位置往往集中在染色体上相同或相近的区域,呈成簇分布。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省5个常用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配制成的30个杂交组合和3个新品种共计33个组合为材料,运用主成分分析分析方法考察了产量及与产量有关的8个农艺性状(指标)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改良以穗重为代表的穗部性状可以较为有效地改良产量组成系统,从而实现高产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