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2017年6—8月于伊朗阿曼湾海域渔业资源探捕期间采集的带鱼矢耳石样本,选取20个形态参数作为该矢耳石的形态指标,分析矢耳石形态特征,并进行主成分和矢耳石生长模式分析。结果显示,伊朗带鱼矢耳石整体呈弯曲长梭形,主间沟深且明显;有较明显的基叶和翼叶,基叶向前延伸,明显超过翼叶长度。矢耳石的总长(L_1)、矢耳石的高度(L_2)、矢耳石中心到前端的长度(L_6)、矢耳石基叶到矩口的长度(L_(17))、矢耳石基叶的长度(L_(19))以及矢耳石翼叶到矩口的长度(L_(20))可代表20项形态参数来描述伊朗带鱼矢耳石的形态特征。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矢耳石各部分生长模式表现为异速生长,矢耳石长、短轴均随着时间异速增长,基叶、翼叶也随时间增加愈加明显,翼叶生长速度大于基叶。矢耳石形态特征参数L_1、L_2与鱼体肛长呈对数函数关系,L_6与鱼体肛长间呈幂函数关系;L_2与体质量呈对数函数关系,L_1、L_6与体质量间呈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带鱼种群判别及年龄鉴定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对采自中国南海东沙群岛海域的135尾鯵科鱼类(长体圆鯵Decapterus macrosoma、泰勃圆鯵D.tabl、无斑圆鯵D.kurroides、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短吻丝鯵Alectis ciliaris、高体若鯵Caranx equula、脂眼凹肩鯵Selar crumenophtha...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中国南海东沙群岛海域的135尾鲹科鱼类(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泰勃圆鲹D.tabl、无斑圆鲹D.kurroides、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短吻丝鲹Alectis ciliaris、高体若鲹Caranx equula、脂眼凹肩鲹Selar crumenophthalmus)的矢耳石形态特征进行研究。7种鲹科鱼类矢耳石整体形态呈长椭圆形、四边形、半圆弯钩形等多种形态,耳石周围存在脊突,均有基叶和听沟发育,听沟从耳石前部的主间沟部分一直延伸至耳石后部。研究结果表明,7种鲹科鱼类耳石形态特征种间差异明显,通过耳石形态建立的系统分类检索,以及应用聚类分析识别耳石形态效果显著。这将为鲹科鱼类鱼种识别及系统分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2008年1-5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采集了259尾阿根廷滑柔样本(胴长范围为193~364 mm), 对其耳石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耳石的形态上,翼区最大,侧区稍小,背区最小.耳石总长TSL、最大宽度MW、侧区长LDL与胴长ML呈幂函数关系(P<0.05),背侧区长DLL、侧区LDL和吻侧区长RLL与胴长ML呈指数函数关系(P<0.05);而各参数与体重W则全部呈指数函数关系.随着胴长增加,虽然耳石绝对尺寸都逐渐增大,但相对尺寸逐渐减小,耳石的形态结构比例基本不变,即最大宽度、吻区宽度,背区、侧区、吻侧区、翼区的长度以及吻区宽度与耳石总长之比基本保持一致,分别为56.28%、34.36%、63.57%、60.46%、80.56%、15.34%.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阿拉斯加狭鳕Gadus chalcogrammus耳石与鱼体生长的关系,对采自西白令海水域53尾阿拉斯加狭鳕样本的矢耳石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与测量。结果表明:阿拉斯加狭鳕矢耳石外形较大,呈近椭圆形,基叶和翼叶明显,主间沟不明显;体长为35~43 cm的个体耳石长和耳石宽分别为12.93~17.05 mm和5.70~7.78 mm;左、右矢耳石形态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个体体长的增加,耳石绝对尺寸增加,但相对尺寸减小,耳石的形态结构比例基本不变;通过对耳石外部形态9个指标主成分分析,可以用耳石面积、背长和耳石长来描述阿拉斯加狭鳕耳石的主要外部形态特征,耳石主要形态指标与体长、湿体质量的关系显示,耳石长、耳石宽、背长、基叶长、翼叶长、耳石面积和耳石周长与鱼体体长呈指数关系;而背宽与鱼体体长呈幂函数关系;耳石长、背宽、背长、基叶长、耳石面积和耳石周长与鱼体湿质量呈幂函数关系,耳石宽、翼叶长与鱼体湿质量呈指数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阿拉斯加狭鳕年龄鉴定和种群鉴别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马绍尔群岛海域大眼金枪鱼耳石形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耳石是鱼类生态的重要信息载体。根据2009年11月-2010年1月马绍尔群岛海域采集的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样本中获得的222对矢耳石,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观察发现,矢耳石上有3条凹沟,可将矢耳石分为背区、翼区、吻区和侧区4个区。t检验表明,左右矢耳石形态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999)。对矢耳石12个形态参数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背区长(DL)、翼区前长(WFL)、翼区长(WL)和最大厚度(MST)可以代表矢耳石尺度特征,背区夹角(DA)和翼区夹角(WA)代表矢耳石角度特征。DL与MST的关系可用指数表达,叉长(FL)与DL间可用多项式表达、叉长与WFL和矢耳石重量(OW)间可用逻辑斯蒂克模型表达。随叉长增加,矢耳石核心向背区、侧区和吻区方向移动。对不同DL组的DA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DA在DL为500~700μm间出现生长波动,结合FL与DL之间关系,认为大眼金枪鱼初次性成熟时DL为600μm左右,叉长在80~130 cm之间。  相似文献   

7.
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耳石的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2005年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调查期间获得的114尾鸢乌贼(胴长为142-575mm)的耳石,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观测表明,鸢乌贼耳石具有很大的翼区,背区则较小,其形态结构与一些其它科种类如赡乌贼科有明显差异。耳石总长TSL、最大宽度MW、侧区长LDL、背侧区长DLL、吻侧区长RLL和翼区长WL等6个主要形态参数值与胴长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P〈0.05)。随着胴长不断增加,耳石绝对尺寸逐渐增大,相对尺寸逐渐减小,背区、侧区、吻区、翼区的长度与耳石总长之比则基本保持不变,分别为42%、57%、49%和75%左右。  相似文献   

8.
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耳石的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2004-2005年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调查期间获得的114尾鸢乌贼(胴长为142-575mm)的耳石,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观测表明,鸢乌贼耳石具有很大的翼区,背区则较小,其形态结构与一些其它科种类如赡乌贼科有明显差异。耳石总长TSL、最大宽度MW、侧区长LDL、背侧区长DLL、吻侧区长RLL和翼区长WL等6个主要形态参数值与胴长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P〈0.05)。随着胴长不断增加,耳石绝对尺寸逐渐增大,相对尺寸逐渐减小,背区、侧区、吻区、翼区的长度与耳石总长之比则基本保持不变,分别为42%、57%、49%和75%左右。  相似文献   

9.
鲫鱼耳石日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鲫鱼仔、幼鱼及成鱼的耳石研究表明,鲫鱼耳石的第1日轮在孵化后24~48h出现,以后每天形成1轮。耳石的轮纹数(N)和日轮数(D)的关系为N=D-1.146。耳石平均长径和体全长成直线相关。鲫鱼耳石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不同形态的变化,增厚较慢,直到孵出后第40天,不经研磨,其轮纹仍清晰可数,是研究鱼类耳石形成机理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好材料。微耳石出现较晚,星耳石是研究鲫鱼耳石的首选材料。本文还对早期耳石的制备方法进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区又君  廖锐  李加儿  勾效伟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123-124,148
研究了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耳石的形态特征和参数.结果表明,黄唇鱼有矢耳石、星耳石和微耳石各1对,矢耳石最大,微耳石最小.矢耳石略呈长方形,前端圆形,后端呈截形,两侧近平行,叶形品状突多于圆形品状突和尖形晶状突;星耳石翼叶较基叶发达,中央突粗长,约成扇形,其长度约为星耳石长的0.50倍;微耳石略呈锥形.矢耳石、星耳石长度均大干高度,微耳石长度小于高度.矢耳石长高比平均为1.371,星耳石长高比平均为1.332,微耳石长高比平均为0.647.矢耳石长、高与体长的比值分别为0.0479和0.0350.矢耳石和星耳石各具有1个中心核,矢耳石中心核的直径平均为68.15 μm,星耳石中心核的直径平均为46.72 μm;矢耳石原基的直径平均为11.42 μm.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采自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竹林内的一株野生大型食用菌的菌丝、子实体等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ITS序列进行测定,通过在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比对确定其亲缘关系,属于无隔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idae)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口蘑属(Tricholoma),暂命名为金山巨菇(Tricholoma sp.)。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半海水寒天培养基及组胺酸肉汤选择性培养液,组胺的电泳分析技术,对秋刀鱼肉中的组胺生成菌进行筛选、理化分析和功能酶检测及细菌鉴定试剂盒API20E的分析试验,进而对秋刀鱼肉中的组胺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株组胺生成菌,通过生化分析,此菌株为假单胞菌。此菌株在5~30℃的培养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组胺生成量逐渐增加,在30℃有最高组胺生成量,约2 200mg/kg。  相似文献   

13.
谷氨酸调节根系形态建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系的主要生理学功能是在土壤中探寻并获取所需要的物质,以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与发育。根系形态的建成通常能够随着土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适应性调整,以利于其竞争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阐述了L-谷氨酸(L-Glu)在高等植物氮代谢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位置、在植物体内外环境中浓度变化状况,以及其作为生物信号分子有着远古的进化起源等。综述了近期所发现的关于外源L-Glu调控根系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征,并讨论了L-Glu调控根系生长与形态结构的可能性分子遗传学机理,这对认识植物有效竞争土壤中的有机(氮源)营养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农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鱼类非特异性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是兼具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低等脊椎动物,而非特异性免疫在抵御外源微生物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概述了鱼类非特异性免疫抗原识别以及非特异性细胞毒细胞、吞噬细胞、溶菌酶、抗菌肽、干扰素、补体、白细胞介素、天然抗体、铁传递蛋白等在抵御病原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含蜡原油中的蜡晶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黄一勇 《油气储运》2004,23(1):23-25
含蜡原油中蜡的形态结构对其流变性有着重要影响.叙述了国内外学者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散射技术对蜡晶形态的研究.介绍了蜡晶形态研究过程中引入低温技术的处理方法与结果,利用低温技术使蜡晶形态保持样品最初(未冷冻时)的质地特征,并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静态及动态条件下的蜡晶形态,指出结晶核为薄片状,厚度与分子大小相当,它们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结晶条件.  相似文献   

16.
山西油松种群特点和亲子代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酉油松种群具有适应各种生态环境的特点,且产生分化的各自然群体遗传性相对稳定,种群变异丰富。种源、林分、个体3层次的亲、子代性状和生长存在如下变异:①种源和林分两层次的变异具普遍性,种源各性状变异幅度明显,山西种源各性状值较多是处于偏大的一侧,省内种源变异幅度均比全分布区种源的值小;②省内3个自然地理区比区内不同林分间树高变幅大,3个区区内林分间树高分化强度相近;③林分内树木高度分化强烈,年龄相近的树木高度比可达1.5~2倍甚至还多。3个层次存在强烈变异,为选种工作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7.
4种石首鱼耳石形态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研究了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鱼或)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lucidus耳石的形态特征和微结构,总结了4种鱼耳石形态的异同鉴别特征.结果表明:矢耳石呈长圆形或者盾形,基叶、翼叶、后基叶、副基叶以及中央突均不发达,主凹槽明显且贯穿整个耳石,背面具数个圆形晶状突或尖形晶状突或两者兼有.星耳石翼叶较基叶发达,中央突发达,为粗壮突起,四周边缘分布有数量不等的叶形晶状突,为宽叶形或窄叶形.黄唇鱼、大黄鱼和棘头梅童鱼的微耳石略呈纺锤体形,丁氏(鱼或)的微耳石略呈长方形.矢耳石、星耳石和微耳石的平均长高比分别为1.259~1.890、1.332~1.531和0.643~0.716.矢耳石长占体长的比为4%~6%,矢耳石高占体长的比为2%~5%.矢耳石仅有1个中心核和1个原基,星耳石大部分具1个中心核和1个原基,但也有少数具有1个以上的中心核或原基.  相似文献   

18.
珙桐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研究发现珙桐除具2苞片外,还有3个和4个苞片的珙桐,这可能比其已被公认的变种──光叶珙桐更具有分类和研究价值。栽植在郑州的珙桐于1993年春已开花,说明珙桐可以人工栽培,并可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和造林事业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苗药烟管头草的性状及显微特征。[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对烟管头草的组织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烟管头草主根不明显,侧根多分支;茎圆柱形,有明显纵条纹,密被白柔毛,断面外层表皮容易脱落,髓部为白色,质地松脆;叶互生,两面均被白色或淡黄色柔毛和腺点,多皱缩,易碎;花黄棕色。根横切面皮层宽广,近韧皮部有分泌腔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与木质部间有断续成环的裂隙。茎表皮上有非腺毛及少量腺毛,皮层窄,外侧有2~3列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约20~30束,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髓部发达。叶上、下表皮均被腺毛和非腺毛,叶肉组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主脉上、下表皮内为数列厚角组织,维管束双韧型;气孔不定式。粉末呈黄绿色至灰绿色,导管多数,以螺纹、网纹为主,可见多数破碎的非腺毛。腺毛少见。以上描述可作为烟管头草药材性状鉴别的依据。[结论]烟管头草性状、显微特征稳定、可靠,可以作为其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花粉形态在芍药属牡丹组植物的分类与种间鉴定、组间亲缘关系、起源与演化及遗传性状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牡丹组花粉形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