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羽绒是皖西白鹅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育肥过程中可能通过BMP2等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影响羽毛发育。试验以1日龄240只皖西白鹅为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于70日龄开始育肥。组1为对照组,组2、组3和组4分别为相当于15%、30%和45%干物质青饲料添加组。分别于1、28、42和100日龄采集第2~3胸椎对应皮肤样,RT-PCR法检测BMP2基因各时期的相对表达量。100日龄收集羽毛,国标法检测千朵绒重、绒朵长、残脂率、耗氧量和蓬松度。15%青料组千朵绒重为3.04 g,显著高于45%青料添加组(P=0.049),补饲青料对绒朵长度和残脂率无显著影响。30%~45%青料组羽绒耗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8);补饲各组鹅羽绒蓬松度显著高于对照组;BMP2基因表达量在1、28和42日龄间无显著差异。100日龄时,各青料组间BMP2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BMP2表达量与羽毛各项品质间无显著相关。15%~30%青料补饲能显著促进皖西白鹅千朵绒重和蓬松度,降低羽毛耗氧量。BMP2基因并非通过羽绒品质影响羽毛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0~9周龄皖西白鹅肠道的发育规律。[方法]以120只1日龄皖西白鹅仔鹅为研究对象,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皖西白鹅肠道重和肠道长度的发育规律。[结果]皖西白鹅早期生长较为缓慢,2~5周龄生长迅速,5周龄左右为生长高峰,随后生长减缓,7~9周龄日增重稳定在25 g/d。肠道发育与体重发育趋势一致,5周龄时达到发育高峰,7周龄时基本发育完善;随周龄的增加,肠道各段长度与肠道总长度的比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该研究可为皖西白鹅的生产和种质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涛 《农村科技》2006,(2):39-39
从鹅的主要经济用途看,鹅的品种分羽绒用型、蛋用型、肉用型、肥肝用型。一、羽绒用型各品种的鹅均产羽绒,专门把某些鹅种定为羽绒用型似乎不科学,但在各品种鹅中,以皖西白鹅的羽绒洁白、绒朵大而品质最好。因此,一些客商在收活鹅时,相同体重的白鹅,皖西白鹅的价格要高。特别是养鹅进行活鹅拔毛时,更应选择这一品种。但皖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十八个安徽地方水禽品种(或类型)和引进品种羽绒理化性状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皖西白鹅平均产毛量最高,占体重的6.34%,且胸、腹、背、腿部优质羽毛占的比例也较大,分别占羽毛总量的18.07%、10.56%、24.37%和4.68%;绒占羽毛总量的16.58%。将羽绒、羽片、羽轴分离后,腹部绒、片、轴的比例分别为49.73%、33.53%和16.74%。绒朵的直径公鹅平均为28.05×21.13毫米,背部片毛绒的长度15.94毫米,均显著超过其他品种(P<0.01)。羽绒羽枝的直径较粗,公鹅平均18.02微米。皖西白鹅羽绒的自然水分含量,在室温21℃,相对湿度70%条件下平均为14.15%,低于其他品种,各部位混合羽毛样品的蓬松率较高,平均为275;透明度中等,平均为90,耗氧指数4.9毫克,均低于其他品种;pH值5.6;残脂率0.59%。均符合国家商检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活拔羽绒可使羽绒产量成倍增长,羽绒飞丝少、蓬松度高、无硬梗,柔软性好、品质优良,很适合加工制作高级羽绒制品。1鹅的选择体形比较大的鹅,如狮头鹅、溆浦鹅、皖西白鹅、四川白鹅、浙东白鹅等产绒量比较多,更适宜活拔羽绒。2活拔羽绒时间2.1后备种鹅生长到3月龄时,开始第一次活拔羽绒,随后每40d左右拔一次,可拔2~3次。2.2种鹅休产期可拔3~4次。3活拔羽绒技术3.1拔羽前的准备拔羽前观察到绝大部分羽绒毛根已经干枯,用手  相似文献   

6.
皖西白鹅具有生长快、耐粗饲、觅食力强、肉质好和羽毛品质优良等特点,并以绒毛的绒朵大而著称。成年公鹅体重5.5~6.5千克,母鹅5~6千克,在一般粗放饲养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名特良种鹅     
五、皖西大白鹅是我国肉毛兼用型优良鹅种,产于安徽省霍邱、六安、寿县等地。生长速度快,90日龄体重达4.5kg,成年鹅体重为5~6.5kg。具有觅食力强,耐粗饲,耗料少,肉质肥嫩鲜美,羽绒质量优良等特点。特别是绒毛的绒朵大,每只成鹅可产羽绒350g,含绒40~50g。该鹅羽毛洁白,紧贴,颈长呈弓形,体态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豁眼鹅作为父本的杂交利用效果。[方法]以豁眼鹅为父本,以四川白鹅为母本,测定其杂交后代1~10周龄增重、10周龄体尺及屠宰性能。[结果]在日增重方面,豁眼鹅公鹅、豁眼鹅母鹅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四川白鹅公鹅和四川白鹅母鹅(P0.05),杂交公鹅的日增重明显高于豁眼鹅公鹅和四川白鹅公鹅。在屠宰性能方面,杂交鹅公、母鹅均优于各纯系。在体尺指标方面,豁眼鹅、四川白鹅和杂交鹅的体尺指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其中杂交鹅的平均体斜长、龙骨长、胸深、胫长、半潜水长等均高于豁眼鹅和四川白鹅(P0.05);杂交鹅与豁眼鹅、四川白鹅的胸宽差异不显著(P0.05);豁眼鹅的胫围显著高于四川白鹅和杂交鹅(P0.05)。[结论]豁眼鹅可作为杂交利用的父本。  相似文献   

9.
以相同条件下饲养的同日龄浙东白鹅和霍尔多巴吉鹅为试材,研究遗传效应和再生过程对鹅羽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120日龄霍尔多巴吉鹅羽绒产量和品质均优于浙东白鹅;(2)试验组经过两次羽绒采集后,其正羽和绒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仅一次的采集量。再生羽绒的绒朵长度、千朵绒质量和蓬松度等指标均高于首次采集的羽绒;(3)浙东白鹅经过45 d,霍尔多巴吉鹅仅经过42 d的羽绒再生过程后,正羽量和绒羽量均可达到并超过第1次的采集量,绒朵长度、千朵绒质量和蓬松度也达到第1次采集的羽绒水平;(4)羽绒再生过程显示,经过30 d左右发育,鹅整体表均再次覆盖1 cm以上的绒毛,且羽毛丰满,不见皮肤,42—45 d后羽绒产量可达到采集羽绒前水平。主冀羽生长速度与成熟期滞后于绒羽。综上,鹅羽绒再生可增加羽绒产量,提高羽绒品质。霍尔多巴吉鹅产绒性能较好,绒再生速度快,绒朵长度、千朵绒质量和蓬松度等相对优质,是培育绒用鹅品系的良好素材。  相似文献   

10.
吉林白鹅绒用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白鹅绒用品系是以皖西白鹅为父本、吉林本地鹅为母本,通过2代级进杂交和5代闭锁繁育选育而成。成龄鹅体重公鹅(6.2±0.34)kg,母鹅(5.6±0.30)kg。100日龄活拔毛量(110.2±12.6)g,150日龄活拔毛量(155.8±14.5)g。150日龄胸、腹、背部的绒千朵重分别为1.94,1.73,4.98 g,F1代的绒朵长26.93 mm、千朵重2.01 g,都极显著高于本地鹅(P<0.01),羽枝细度17.69μm,显著高于本地鹅(P<0.05)。含绒率21.44%,比绒用品系高14.71%,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日粮蛋氨酸对活拔羽毛后皖西白鹅体质和产羽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在皖西白鹅拔羽后精料补充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对皖西白鹅体增重和羽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羽后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有利于鹅体质的恢复和新生羽毛、羽绒的生长,有助于提高活拔羽绒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太湖鹅和皖西白鹅为研究素材,采用多重荧光竞争性PCR方法研究鹅70日龄胸肌和腿肌中IGF-I、MSTN mRNA表达情况,并与屠宰性能做相关性分析,探讨IGF-I、MSTN对鹅骨骼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胸肌IGF-I mRNA表达量太湖鹅极显著高于皖西白鹅,腿肌MSTN mRNA表达量太湖鹅显著高于皖西白鹅,胸肌MSTN mRNA、腿肌IGF-I mRNA没有品种差异性。鹅群体,腿肌IGF-I mRNA表达量公鹅极显著大于母鹅,MSTN mRNA表达量腿肌极显著高于胸肌,IGF-I mRNA表达量没有组织差异性。胸肌和腿肌组织中IGF-I mRNA表达量和MSTN mRNA表达量极显著正相关,腿肌IGF-I mRNA表达量和胸肌率显著负相关,皖西白鹅腿肌MSTN mRNA表达量与体重、腿肌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董飚 《农家顾问》2011,(5):29-29
以70日龄太湖鹅、皖西白鹅和四川白鹅为试验材料,对各品种鹅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公鹅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在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母鹅的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重在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不同饲养方式对皖西白鹅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舍饲平养、笼养、放牧补饲配合饲料、传统饲养 4种方式饲养皖西白鹅 3 8只 ,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皖西白鹅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日增重笼养组比平养组提高 10 .6% ,比放牧补饲配合饲料组提高 11.8% ,比传统饲养组提高 5 0 .81%。传统饲养组日增重最低 ,平养、笼养、放牧补饲配合饲料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地高于传统饲养方式组 (P <0 .0 1)。平养、笼养、放牧补饲配合饲料 3组屠宰性能及肉质品质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5.
3个品种鹅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70日龄太湖鹅、皖西白鹅和四川白鹅为试验材料,对各品种鹅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公鹅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在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母鹅的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重在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其他指标部分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皖西白鹅的宰前活重、屠宰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最大,太湖鹅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最高.除胸肌的嫩度、肉色和公鹅腿肌的嫩度、系水率外,其他肉品质指标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品种各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朗德鹅与皖西白鹅肌肉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0日龄朗德鹅和皖西白鹅的肌肉品质进行研究。分别对朗德鹅和皖西白鹅的屠宰性能、肉常规品质和胸、腿肌纤维密度与肌纤维直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周龄朗德鹅肌肉的失水率、系水力和pH值差异不显著,各组朗德鹅胸肌与腿肌的肌直径大于各组皖西白鹅,且差异显著(P<0.05),而各组朗德鹅胸肌与腿肌的肌纤维密度低于各组皖西白鹅值,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朗德鹅的肌肉品质明显优于皖西白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GFs系统对鹅骨骼肌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太湖鹅和皖西白鹅为研究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鹅70日龄腿肌中GHR、IGF-I、IGF-IR和IGFBP-3 mRNA表达的品种、性别特异性,并与屠宰性能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鹅腿肌GHR、IGF-I、IGFIR和IGFBP-3 mRNA表达没有品种差异性,而体重和腿肌重品种差异显著。体重、腿肌重和腿肌率均无性别差异,除了太湖鹅腿肌IGF-I mRNA表达公鹅显著大于母鹅(P=0.032),其他3个基因均无性别差异。检测的4个基因中仅IGFBP-3 mRNA表达和腿肌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提示70日龄时IGFs系统可能通过IGFBP-3发挥对鹅腿肌生长的调节作用。[结论]为鹅骨骼肌生长发育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鹅种胚胎期和生长早期胸肌和腿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太湖鹅和皖西白鹅为试验模型,采用多重荧光竞争性PCR方法研究鹅23、25、27、29胚龄和0、2、4、6、8、10、12周龄胸肌和腿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规律,并对其与体重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IGF-Ⅰ mRNA在鹅胚胎期胸、腿肌中都有表达,且表达早于23胚龄;不同品种鹅早期肌肉组织中IGF-Ⅰ mRNA的表达发育模式存在部分差异;太湖鹅体重与腿肌中IGF-Ⅰ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皖西白鹅体重与胸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肌肉IGF-Ⅰ mRNA的表达可能在鹅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皖西白鹅不同饲养方式采食量及生长速度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测定了平养、笼养、放牧补饲方法饲养的皖西白鹅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 ,结果表明 :皖西白鹅每日最多采食 5 5 0g左右青草 ,精料 2 10g左右 ,生长速度 3~ 8周较佳 ,平均日增重可达 5 0g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皇竹草和人工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探讨用其饲喂2月龄草鱼的增重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成分测定要求,测定皇竹草和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用皇竹草和人工配合饲料饲喂2月龄草鱼,研究其对2月龄草鱼的增重效果。[结果]冬季鲜样水分含量为76.04%,粗蛋白14.61%,粗脂肪2.34%,粗灰分10.43%,粗纤维19.加%,碳水化合物53.42%;人工配合饲料水分含量为6.8%,粗蛋白37.66%,粗脂肪3.22%,粗灰分9.55%,粗纤维3.65%,碳水化合物45.92%。鲜皇竹草粗纤维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人工饲料,而粗蛋白的含量则相反,其他成分差异不明显。利用二者对2月龄草鱼进行投喂,结果发现全程投喂皇竹草的草鱼组的体重及其他可量生长性状都明显低于人工配合饲料组。{结论12月龄草鱼以皇竹草作为主要营养物质的增重效果不如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