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数据,针对2012年11月10-15日、2013年11月16-20日吉林省出现的2次暴雪天气,运用天气学原理分析方法,从环流背景及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动力条件、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次暴雪的形成均受到了东北冷涡、低空急流、低空切变线等系统的共同影响;降雪前期的异常升温也为此次降雪积聚了大量的能量。 相似文献
2.
4.
2009年2月13日,吉林省东南部普降暴雪。笔者从环流形势演变、影响系统发展,高低空急流配置,通过对水汽条件、能量条件、冷空气等相关条件的诊断分析,详细阐述了暴雪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暴雪过程是在极其有利的环境背景下,贝加尔湖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沿天山北部、经河西走廊进入华南地区倒槽中,导致地面低压进一步加强发展。地面南方低压的北上发展为暴雪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的有利配置,是暴雪形成和维持的关键。水汽通量、ki指数、Q矢量等物理量在时空上的有利配置均和暴雪的落区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6.
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分析2009年10月31日吉林省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地面低槽、高空槽和贝加尔湖冷空气共同作用产生。大降落区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强辐合区。高低空急流的相互配合、耦合触发产生强大的上升气流是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009年11月9日北京地区对流性降雪天气过程,冷锋是这次对流性降雪天气的天气尺度影响系统。干冷空气补充使锋面扰动增强,同时扰动上传使得中层不稳定能量释放,进而使得中尺度对流系统得到维持和发展,最终导致这次暴雪天气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利用EC资料、T213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对克州地区2009年11月15~ 17日大到暴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该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配置和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强烈的上升运动、大气的不稳定层结及充足的水汽条件是造成此次大降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另外,从卫星云图上可以清楚地分析出造成暴雪的西南-东北向结构特征的横向云带;雷达强度图上,南疆西部处于强降雪回波带;从PP1径向速度图上可以分析出暴雪区的低空急流和中尺度对流的低空辐合.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利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0年6月3日发生在三门峡市的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过程发生时东北低涡稳定少动,贝湖高压脊前强盛的偏北气流不断向低涡中输送冷空气,低涡后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三门峡。过程发生前低空东风急流建立,为此次强对流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上干下湿、上冷下暖的环境场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在预报过程中,三门峡附近郑州探空站K指数的变化对当地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另外分析多普勒雷达资料发现,当组合反射率因子达60 dBz,同时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达35 kg/m2时,产生局地冰雹的可能性非常大。雷达径向速度场中,零等速线呈反"S"形,风向随高度逆时针旋转,雷达站附近有冷平流存在,为对流天气的持续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在风暴前沿与强回波相对应的有辐合并伴有中气旋,中气旋的出现有利于将冷空气带入对流风暴,促使对流持续旺盛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10日银川河东机场暴雪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9年11月10~11日发生在银川河东机场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大雪的高空影响系统是500hPa高空槽、700及850hPa东移的高原低涡,地面影响系统是河套锢囚锋。西北地区上空持续的200hPa高空急流诱生了地面气旋。这次降雪过程中,西北地区东部的正涡度平流有利于低层低涡系统在东移过程中加强;从散度场分布来看,宁夏中北部200hPa为辐散,700、850hPa为辐合区,使得宁夏中北部地区上升运动持久而强烈。这次暴雪的水汽来源是低层3支气流,即高原低涡前部西南气流、来自四川盆地的偏南气流、来自华北的偏东气流。3支气流汇集于宁夏中北部使得大量水汽在该区域累积,给银川河东机场的这次暴雪天气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这次强降雪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中小尺度特征,利用逐时的数字化卫星云图可以有效追踪中尺度云团的生消、移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连机场逐时地面观测资料、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等,从天气形势、背景、物理量诊断方面对2010年2月17日发生在大连地区春节期间一次中雪过程天气做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降雪过程是高空槽配合地面冷锋形成的。动力场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结构以及上升运动为降雪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来源。低层的水汽辐合以及槽前气流对水汽的输送为降雪提供了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大连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背景、温度对数压力图和雷达反射率因子演变特征方面对2009年10月13日大连北部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天气发生在500hPa冷温槽前部,因500hPa冷槽转竖触发低层切变线而形成。冰雹发生前大气有不稳定能量和水汽输送条件。中低空切变线加剧了大气层结不稳定,促进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冰雹天气,高低空急流配合为强对流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表明,强对流天气由多个对流单体组成,发展强盛时有钩状和V形缺口等特征,强回波区50~60dBz。 相似文献
19.
中尺度暴雨过程中地形抬升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精细的地形数据、自动气象站和局地同化资料,对湖北2008年汛期10次暴雨过程中的地形抬升作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形抬升对暴雨的作用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使湿空气的凝结加强,降水强度加大;另一方面,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可成为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机制,激发中尺度暴雨。同时指出,在这10次暴雨过程中并非每个出现暴雨的站点都有地形抬升作用,地形抬升只是其触发和增强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但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地形抬升作用与多种中尺度特征物理量场的友好搭配是强降水短时临近预报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