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及肌肉嫩度的影响,为肉鸡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户外散养、室内平养、室内笼养3种饲养方式对不同日龄河田鸡腿肌和胸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及其与肌肉嫩度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户外散养鸡的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和肌肉剪切力显著大于笼养鸡(P〈0.05),而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肌纤维的直径和肌肉剪切力显著增加,而肌纤维密度显著下降。公鸡的肌纤维直径和剪切力大于母鸡。相关性分析表明,胸肌肌肉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肌纤维密度呈负相关(P〈0.05);腿肌肌肉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饲养方式对肉鸡肌纤维的组织学特性有显著影响,户外散养促进肉鸡肌纤维发育,相应增加了肌肉剪切力。  相似文献   

2.
太湖鹅组织学特性研究及其与肌肉品质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修君  高玉时  汤青萍  陆俊贤  顾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28-19529,19532
[目的]探讨太湖鹅肌肉组织学特性及其与肌肉品质的相互关系。[方法]以70日龄太湖鹅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常规肌肉品质以及组织学特性,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无论是公鹅还是母鹅,胸肌纤维密度均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肌纤维密度与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间距和肌大束间距之间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8,-0.540和-0.620;肌纤维直径与肌大束间距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6;肌肉肌纤维密度与肌肉pH值、系水力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肌纤维直径以及肌纤维间距与肌肉pH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该研究为鹅肉品质选育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方品种肉鸡肌纤维组织学特性与肌肉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地方品种肉鸡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及其与肌肉嫩度的关系,为提高地方品种肉鸡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8、12、16周龄北京油鸡、福建河田鸡、泰宁乌凤鸡3个地方品种肉鸡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及其剪切力,利用SAS软件分析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的差异及其与肌肉嫩度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以油鸡肌纤维直径最小,河田鸡肌纤维直径最大;以油鸡肌纤维密度最高,河田鸡最低;河田鸡腿肌剪切力最高,乌鸡最低(P〈0.05);胸肌剪切力以乌凤鸡最高,油鸡最低(P〈0.05)。相关分析表明,胸肌与腿肌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肌纤维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地方品种肉鸡肌纤维的特性存在一定差异,肌肉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均相关。  相似文献   

4.
新疆卡拉库尔羊肌肉组织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卡拉库尔羊肉品质在组织学方面的性状,对其不同部位的肌肉组织进行比较测定,并与多浪羊的各对应肌肉部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卡拉库尔羊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极显著小于肋间肌(P<0.01),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腿外侧肌和肋间肌(P<0.01),是肉质最好的部位;与多浪羊相同部位肌肉相比,卡拉库尔羊腿外侧肌肌纤维面积极显著小于多浪羊(P<0.01),背最长肌和腿外侧肌肌纤维密度极显著大于多浪羊的(P<0.01),其肉质在组织学特性方面都优于多浪羊.  相似文献   

5.
虹鳟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虹鳟肉质评定提供参考。[方法]用显微镜对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研究不同体重的虹鳟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背最长肌)。[结果]体重60~9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达到峰值,为(698.47±9.75)n/mm2;体重90~12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为(644.31±14.23)n/mm2;体重120~15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为(610.86±15.45)n/mm2;体重150~18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为(578.51±16.38)n/mm2;体重180~21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为(521.22±13.27)n/mm2。体重60~90 g虹鳟的肌纤维直径为(41.13±1.93)μm;体重90~120 g虹鳟的肌纤维直径为(43.67±1.49)μm,体重120~150 g虹鳟的肌纤维直径为(44.92±2.33)μm,体重150~180 g虹鳟的肌纤维直径为(46.38±0.94)μm,体重180~210 g虹鳟的肌纤维直径为(48.22±1.38)μm。[结论]随着体重的增加,虹鳟的肌纤维密度减小、肌纤维直径增加,但其变化幅度由营养状况、年龄和体重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海门山羊肌肉组织学性状对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12月龄海门山羊和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公羊为研究对象,对海门山羊不同性别与不同部位肌肉的组织学性状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海门山羊母羊股四头肌肌纤维面积及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大于公羊(P〈0.01),而背最长肌的肌纤维面积和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小于公羊(P〈0.01);同一性别不同部位肌肉之间的肌纤维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特性也存在显著(P〈0.05)与极显著差异(P〈0.01);海门山羊公羊的肌纤维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肪滴,说明其氧化代谢率高,保水性能强,柔嫩多汁,肉质优良。[结论]为海门山羊的进一步选育、开发和利用以及我国地方山羊品种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在提高肌肉品质中的作用,为优质鸡肉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笼养、室内平养、草地散养3种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脂肪沉积与分配和肉质性状的影响,同时探讨肌内脂肪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散养条件下,河田鸡脂肪沉积显著降低(P<0.05),其中对腹脂的沉积影响最大,肌肉剪切力、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笼养鸡和平养鸡(P<0.05),而pH值、滴水损失、烹饪损失、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肌内脂肪与肌肉pH值、剪切力、胸肌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而与滴水损失率、烹饪损失率、肌纤维密度和嫩度呈正相关。[结论]饲养方式对脂肪沉积与分配有显著的影响,笼养鸡的肌内脂肪、肌间脂肪、皮下脂肪、腹脂率显著高于散养鸡。  相似文献   

8.
海门山羊肌肉组织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门山羊肌肉组织学性状对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12月龄海门山羊和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公羊为研究对象,对海门山羊不同性别与不同部位肌肉的组织学性状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海门山羊母羊股四头肌肌纤维面积及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大于公羊(P〈0.01),而背最长肌的肌纤维面积及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小于公羊(P〈0.01);同一性别不同部位肌肉之间的肌纤维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特性也存在显著(P〈0.05)与极显著差异(P〈0.01);海门山羊公羊的肌纤维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肪滴,说明其氧化代谢率高,保水性能强,柔嫩多汁,肉质优良。[结论]为海门山羊的进一步选育、开发和利用以及我国地方山羊品种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日粮中添加整粒稻谷对河田鸡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6日龄的河田鸡进行9~12周、13~16周两阶段的饲养试验和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①同阶段同性别同部位3个处理间的理化性状(包括肌肉含水率、pH1值、pHu值、滴水损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13~16周公鸡胸肌pH1值除外);9~12周公鸡胸肌、母鸡腿肌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13~16周公鸡胸肌肌纤维密度和母鸡胸肌直径以及9~12周公鸡腿肌肌纤维密度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同阶段同性别3个处理间的肌肉组织学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日粮中稻谷添加比例的提高,上述肉质性状的变化趋势因阶段、性别及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②同阶段同性别不同部位间(胸肌、腿肌)的肉质性状存在差异;③同阶段同部位不同性别间的肉质性状存在差异,其中13~16周肌肉的组织学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④同性别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肉质性状存在差异,其中胸肌pH1值、胸肌及腿肌的组织学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研究蒙古马不同部位肌肉的肌纤维特性,为寻找马肉嫩度指标提供基础数据。选用成年雄性蒙古马3匹,分别从颈部的夹肌、前肢的臂三头肌、背部的背最长肌和后肢的臀中肌中采集肌肉样品,制成石蜡切片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部位肌肉的肌纤维进行分型并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肌纤维平均直径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夹肌的慢肌纤维占比显著高于其它各部位肌肉,背最长肌和臀中肌的快肌纤维占比较高;臀中肌的肌纤维平均直径显著低于其它各部位肌肉。夹肌和臀中肌均为嫩度较高的肌肉,是为理想的食用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一个从马鹿粪便中提取DNA的改进方法。[方法]本实验采用的是,在传统的CTAB裂解法的基础下,根据马鹿粪便的特征摸索出来的改进方法。[结果]采用该方法从天山马鹿粪便中提取了高质量的粪便DNA并扩增了天山马鹿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通过测序检测,同时提取马鹿肌肉和皮毛样品的DNA作为对照,进一步证实了提取的可靠性。[结论]该方法提取过程中不需要用蛋白酶K;所提取的DNA不需要用DNA纯化试剂盒纯化,可直接用PCR扩增,因此,费用量很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一种从马鹿粪便中提取DNA的改进方法。[方法]在传统的CTAB裂解法的基础下,根据马鹿粪便的特征进行改进所得的DNA提取方法。[结果]采用该方法从天山马鹿粪便中提取了高质量的粪便DNA并扩增出了天山马鹿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通过测序检测,同时以提取的马鹿肌肉和皮毛样品DNA作为对照,进一步证实了提取的可靠性。[结论]该方法提取过程中无需使用蛋白酶K;所提取的DNA无需使用DNA纯化试剂盒纯化,可直接用于PCR扩增,因此,试验费用很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季节变化对马鹿肉质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分别在秋前和秋后屠宰的9头性成熟马鹿的肉色、大理石纹状结构、pH值、系水力、熟肉率、剪切力和营养成分。[结果]结果表明,秋后肉质色泽变深(P<0.01)、大理石纹状结构明显减少(P<0.01)、系水力(53.16%)和熟肉率(62.43%)均极显著下降(P<0.01),剪切力值达6.05 kg/cm2,极显著高于秋前(P<0.01)。秋后肉质脂肪含量下降极显著(P<0.01),水分和蛋白质也呈下降趋势(P<0.05),而干物质含量和灰分则有所增加(P<0.05)。脂肪含量与肉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与肉色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46,P<0.01),而与大理石纹状结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12,P<0.01)。脂肪含量影响肉质的系水力和熟肉率,且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6、0.689,P<0.05);脂肪含量越小,肌肉剪切力值越大(r=-0.672,P<0.05)。[结论]秋后屠宰,鹿肉色泽鲜红,可接受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不同鹿茸片红外数据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鹿茸片的有效鉴别方法。[方法]采用SPSS软件对梅花鹿茸片、去血梅花鹿茸片、劣等梅花鹿茸片、假鹿茸片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种鹿茸片的红外光谱图谱存在明显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去血梅花鹿茸片和梅花鹿茸片为一类,成分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软件相结合为梅花鹿茸的质量鉴别提供了一个客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国鹿亚科动物的遗传分化。[方法]通过PCR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我国鹿亚科物种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全序列,结合GenBank检索到的鹿亚科其他动物同源序列,用生物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鹿亚科动物D-loop区序列全长在921~1 072 bp,碱基T、A、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1%、30.2%、22.7%及15.0%,各物种间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062~0.106之间,处于属间差异。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梅花鹿、马鹿和白唇鹿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与水鹿构成一组进化枝,坡鹿与麋鹿构成一组进化枝,豚鹿单独构成一个进化枝。[结论]该研究支持麋鹿和豚鹿并入鹿属的观点,我国的鹿亚科动物的分化时间约为155~260万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相同采收期不同果实大小的红心火龙果不同大小和部位品质性状的差异。[方法]以浙江某商业火龙果基地的红心火龙果为材料,将其按照大小分为7个等级,测定其单果重、果形指数等外观品质,并将果肉分成4个部位,测定不同大小和部位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有机酸与还原糖含量。[结果]相同采收期不同果实大小在120~390 g的红心火龙果,其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单果重在190 g左右的红心火龙果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果糖含量最高,固酸比最大,因此风味品质最好;红心火龙果果心部位的糖酸含量高于果顶、果底和果实四周,而果顶、果底和果实四周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中等大小的红心火龙果风味品质最佳,且果实果心部位的风味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7.
李银清  曲毅  赵雨  曲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32-13633
[目的]总结梅花鹿鹿角托盘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为指导有效成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对梅花鹿鹿角托盘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结果]梅花鹿鹿角托盘化学成分复杂,但主要功效多与蛋白类物质有关。[结论]通过对梅花鹿鹿角脱盘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阐述,更有利于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杨丽平  许树德  王小兵  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77-17078
[目的]研究云南曲靖市马龙县不同类型植烟土壤与烟叶产量、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8个乡镇避雨采集土壤样品357个。同时,在对应采集土样的田块,采用定等级、定叶位取样法取烟叶样品1套,分析土壤、烟叶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在烟株移栽后30~90 d,水稻土烟株的农艺性状指标明显优于红壤土、紫色土。与紫色土、红壤相比,水稻土烟叶总氮、烟碱含量较高,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明显偏低;从烘烤后烟叶的糖碱比、氮碱比分析,紫色土中生产的烟叶更接近于优质烟叶,就不同土壤类型而言,紫色土>红壤>水稻土;3种土壤类型烟叶中,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咖啡单宁类多酚均以紫色土含量最高,红壤次之,水稻土最低;其他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类多酚、芸香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红壤>紫色土>水稻土,其评吸结果为紫色土>红壤>水稻土。[结论]在烤烟生产上,要争取高产优质,应根据区域土壤类型确定其施肥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预测不同草地类型载畜量,为草畜平衡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野外地面调查取样、室内分析结合为研究手段,对2006~2008年三年间乌鲁木齐市天山北坡中段天然草地垂直带7种主要草地类型的载畜量进行动态研究和生产效益进行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7种典型草地类型草地群落的合理载畜量差异大,山地高草草甸草地合理载畜量最大,荒漠草原草地合理载畜量最小.三年中,气候变化决定了草地生产效益的最高年份.[结论]亚高山高草草甸草原的草地资源环境容量居于前列,亚高山低草草甸草原、草甸草原和干草原的草地资源环境容量居于其次,高寒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居中,荒漠的草地资源环境容量最小.  相似文献   

20.
包可翔  李雨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15-17516,17518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寻找烟叶最适宜的采收时间,适度提高烟叶成熟度.[方法]通过小区试验对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各设置3个不同采收时间处理,研究不同采收期对烟叶的等级结构和经济性状及评吸质量的关系.[结果]随着采收期的推迟,烟叶的上中等烟比例、黄烟比例、均价先升高后下降;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和余味同样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综合表现来看,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的采收期均以处理2质量最佳,即打顶后14 d采收下2棚叶、打顶后28~ 35 d采收中部叶、打顶后49 ~ 56d采收上2棚叶质量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烟叶品质和工业可用性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