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猪犬人附红细胞体对小白鼠的感染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健康小白鼠30只,随机分为9组。Al、A2、A3组分别荐臀部皮下注射患附红细胞体病的猪、犬、人的全血。并用感染附红细胞体小白鼠的全血分别接种B1、B2、B3组,其余3组分别混笼、饲料中添加患附红细胞体病猪的全血、在被感染附红细胞体小白鼠污染的垫料中饲养。结果表明,猪、犬、人附红细胞体均可以感染小白鼠,被感染的小白鼠也可以再感染同种动物;经母鼠垂直感染胎儿;荐臀部皮下注射和食入病原是直接的感染途径。直接接触也可以传播本病。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对家兔的感染及治疗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选健康兔 9只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别耳静脉注射患附红细胞体的猪全血 ,并用感染兔的全血接种对照组兔 ,且混笼饲养。试验组兔感染后 ,分别用血虫净、配尼霉素、磺胺 5 甲氧嘧啶等治疗。结果表明 ,猪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家兔 ,兔感染后 ,也可以再感染同种动物。耳静脉注射是直接的传播途径 ,接触也可以传播 ,临床上应用血虫净和 5 甲氧嘧啶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某警犬群进行血液采样调查,表明了警犬中目前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情况已比较严重。特别是孕犬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之后,其所产仔犬均被感染,证明了该病在母体与胎儿之间存在着垂直传播的关系。仔犬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后,其自然存活率及对其它传染病的抵抗力都受到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别用绵羊附红细胞体自然感染病羊的全血及分离纯化的绵羊附红细胞体对小白鼠进行攻毒,以建立绵羊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小鼠模型。通过攻毒后症状观察、血液涂片镜检和绵羊附红细胞体特异性PCR检测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小鼠人工感染后3~6 d,血液中均可检测到绵羊附红细胞体,而对照组小鼠未出现异常症状,且血液附红细胞体检查结果为阴性。该研究成功地构建了绵羊附红细胞体小白鼠感染模型,创建的模型可用于附红细胞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猪附红细胞体对不同宿主红细胞的体外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证实猪附红细胞体能否感染其它宿主红细胞,本试验在猪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的基础上,进行了猪附红细胞体体外感染家兔、昆明小白鼠、犬、羊、牛及人的健康红细胞。结果表明,将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阳性血液体外感染家兔、昆明小白鼠、犬、羊、牛及人的健康红细胞,均可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以兔和昆明小白鼠红细胞的感染率最高,分别达45.0%和40.3%;人红细胞的感染率为30.0%,呈现轻度感染;而对其它宿主红细胞,呈现一过性感染。  相似文献   

6.
南宁市犬感染附红细胞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鲜血压片镜检法,对66只犬进行附红细胞体(EH)检测,结果表明有64只犬感染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96.97%;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犬感染附红细胞体没有显著差异;对5只母犬及其分娩的21只初生仔犬检测,结果2只阴性母犬的仔犬都为阴性,3只阳性母犬的仔犬感染率为100%,说明垂直传播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合适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模型,利用摘除脾和/或注射地塞米松的昆明小白鼠,以腹腔注射方式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通过血液涂片镜检、PCR检测、临床症状观察及病理剖检对感染情况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猪附红细胞体能够经腹腔注射感染昆明小白鼠,且感染鼠表现出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相似的临床症状。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实验动物模型已成功建立,并证实啮齿类动物在附红细胞体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耍作用。  相似文献   

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猪、牛、羊等共患的溶血性疾病,该病病原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为环形、球形和卵圆形,少数呈顿号形和杆状。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病猪以高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是养猪业的一大顽症,该病多为隐性,常与猪的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9.
附红细胞体人畜感染及传播途径的调查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附红细胞体人畜感染及传播途径的调查刘兴发田红侯顺利孙朝霞臧荣鑫李秋瑾赵卫平杨卫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兰州730020)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附红体)是人畜共患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附红...  相似文献   

10.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该病主要特征是贫血,也可能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而表现不同交叉症状。该病分布范围广,感染宿主多,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中以猪附红细胞体病最为严重。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血液学变化、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可为进一步研究附红细胞体病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湖南省2个规模化山羊养殖场进行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调查,结果表明:山羊附红细胞体总感染率为51.4%,其中A场感染率为53.4%,B场感染率为0。将镜检阳性山羊血液人工感染小白鼠,10d后小白鼠体内出现附红细胞体。  相似文献   

12.
附红细胞体病在江苏、浙江、上海、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20多个省市均有发生,有的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可感染猪、牛、羊、马、骡、驴、骆驼、黑尾鹿、兔、犬、猫、蓝狐、北极狐、鼠、禽等动物。人也可以感染。有资料表明,人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比例正在增加。由此可见,由于附红细胞体对人类的危害性以及有关公共卫生方面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为防止该病的传播以及其肉品的食用安全(卫生),应加强对附红细胞体病动物及其产品的卫生检验工作。现就肉用牛、犬、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卫生检验与卫生处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所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附红细胞体感染犬后常呈亚临床性表现,当犬机体免疫能力下降便可引起该病发生.患犬表现高热、黄疸、溶血性贫血为主要症状,病死率可高达80%,严重危及犬的生命健康.随着临床病例增多而呈暴发趋势流行,附红细胞体病已引起了临床兽医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特点、致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进行了综述,为犬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牛无浆体、附红细胞体病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诊断2002年6月以来在个旧市沙甸地区流行的以发热、贫血、黄疸、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牛传染病为牛无浆体病和附红细胞体病;取病牛抗凝血作电镜观察,可见到附红细胞体;含附红细胞体病牛全血接种小白鼠,观察15d,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15.
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犬的红细胞或血浆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两年来本人共接诊10余例 ,治愈率达90%以上。1流行病学本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犬红细胞引起 ,人和脊椎动物都可感染 ,本病主要发生于温暖季节 ,大多数病例在夏季发生 ,冬季较少。吸血蝇类或蚊虫叮咬 ,营养不良 ,气候各种应激等因素都可诱发本病 ,亦可经胎盘或口传播 ,此外动物之间长期或短期接触以及被附红细胞体污染的医疗器械使用时都可引发本病的传播。2临床症状以体温升高 (39~40℃ ) ,咳嗽、流鼻涕 ,食欲不振为主要特征。感染严重的犬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相当严重,对本病的探讨也比较多,但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探讨较少,笔者对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猪主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以期对本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性的数据。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从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兽医门诊接诊的诸多附红细胞体自然感染病猪病例中,于某猪场随机选择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在80%以上的长白育肥猪12头作为试验组,另外选择体重接近的健康长白猪12头作对照组。1.2血样采集分别从患猪前腔静脉采血,以肝素钠抗凝(30 U/mL全血);另一份不加抗凝剂作分离血清用,4℃保存备用。1.3器材血细胞分析…  相似文献   

17.
猪附红细胞体病血液学变化及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急性附红细胞体病猪血液学和机体免疫功能进行研究,结果感染附红细胞体的病猪红细胞总数减少,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白细胞总数增加;RBC-CR1花环率显著下降,RBC-IC花环率变化不明显;外周血ANAE^ T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结果表明:附红细胞体侵袭红细胞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同时.破坏了红细胞膜表面的C3b受体,影响了T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使红细胞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8.
将人工感染附红细胞体小白鼠50只分为附红清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和三氮脒治疗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用3 d,连续6 d采血观察红细胞感染率。结果附红清高、中剂量组与三氮脒对照组疗效接近。  相似文献   

19.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笔者在河北省某奶牛场选用186头奶牛进行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感染强度及垂直传播途径、发病率、病原学、临床、病理检测及药物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犊牛的附红细胞感染率最高,达63.3%,其次是泌乳牛,其感染率达54.6%;垂直传播是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的途径之一。本病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达2.06%~10%,临床表现发热、贫血或黄疸等症状,血液稀薄,组织黄染,肝、脾、肺、心、肾等有病理学变化,血液镜检可检出附红细胞体。药物尼可苏、头孢多烯、贝尼尔等对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犬附红细胞体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1998年,我站接诊65例,治愈达95%以上。1流行病学本病由附红细胞体(又称血虫体)寄生于红细胞引起,人和脊椎动物都可感染。动物之间长期或短期接触以及被附红细胞体污染的医疗器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