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南平市水土流失现状及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以农村经济发展中锥栗山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为例,提出了防治措施和解决方法。倡导今后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强化水土保持的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宝鸡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生态修复为目标,具有区域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给全市水土资源利用、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的压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实施江河治理工程、涝池修复整治、水生态工程、城市水土保持、水保示范园建设、水保动态监测等,以推进宝鸡市水保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3.
密云县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和生态屏障。长期以来,密云县以水源保护为中心,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以环境优美乡镇和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引导和培育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这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面对新的形势,密云县积极调整思路,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实施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科学规划,以水定区,划分水土保持功能区;加强生态修复,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因地制宜,深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依托资源,构建生态廊道和节点;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这些措施都将有力地推动全县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保障北京市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铁岭市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结合该地区实际提出了发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保意识;国补资金集中使用,更好发挥其引子作用;扶持水保大户,搞好典型示范;调动社会力量,搞好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生态环境脆弱。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省不断探索,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江河源区预防保护、生态修复、小流域治理、监督执法、水保监测以及淤地坝、大示范区、集雨利用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3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87 8km2。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德国十分重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讲究近自然治理,其对土地、河流、森林等环境要素的保护、生态补偿、公众参与以及科研等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值得我们在生态建设中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自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实行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以来,四川省各地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是一项全新的管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显得经验不足,也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笔者针对目前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中存在的问题谈一些认识,以期能为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举世瞩目。1998年以来,连续三年流域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达到1.3万km^2,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工程质量和效益有了很大提高。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应把多沙、粗沙区的综合治理放在突出位置,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开发利用水资源,为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隆德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群众生活困难,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0多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隆德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水保立县"大搞流域综合治理,特别是1998年以来,把梯田、退耕还林(草)、生态修复、坝系和"四荒"造林种草等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捆绑项目、整合资金、集中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8 km2,治理程度达72%,林草覆盖度达到43%。介绍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0.
宜昌市原有水土流失面积 12 0 2 8km2 ,根据 2 0 0 1年遥感普查资料 ,已减少了 42 2 9km2 。治理后三峡、葛洲坝库区的土壤侵蚀明显减轻 ,增加三峡库区后靠安置移民近 9万人 ;全市 80 %的贫困户告别了贫困 ,治理区农、林用地比例得到合理调整 ,土地利用率提高了 18%。主要经验是建立健全机构 ,搞好整体规划 ,以小流域为单元 ,突出重点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增加水保工作的科技含量 ,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1.
贵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回顾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贵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效;根据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贵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为:一是以现有坡耕地为整治重点;二是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三是水土流失治理必须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解决好治理区群众的吃粮、用钱和燃料问题;四是理顺管理体制,搭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平台;五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和治理水平;六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调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七是做好水土保持的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投入;八是加大执法力度,控制人为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2.
刘毅 《水土保持研究》2000,7(3):216-218
水土保持专项资金为龙南县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管好水保专项资金为稀土矿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把好“四关”,是小流域综合治理顺利实施的保证,是示范基地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基础。增强水保生态环境建设活力,必须有良好的资金管理体制,必须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吸收资金,走开发性治理和社会办水保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试论将“水土保持”改称“水土生态保持”的科学性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我国“水土保持”一词的提出已有60多年的历史,而治理水土流失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公元前16~11世纪)。水和土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因子,而以水和土为首要立地条件的生态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也是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直接承担者,所以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是水土保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生态保护和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愈来愈成为水土保持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从水土保持的历史和当今不断丰富的水土保持实践来看,应将传统的“水土保持”称谓改称“水土生态保持”,这样更符合水土保持学科发展的需要,能够反映当前水土保持实践,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认知度,有利于水土保持的行业管理。  相似文献   

14.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吴旗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旗县确立“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开发思路 ,将全县 10 3万hm2 坡耕地全部退耕 ,只保留 2万hm2 耕地发展高效农业 ,农村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该县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羊” ,走出了西部开发的新路子 ,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创举。建议总结推广其典型经验 ,加大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等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作为生态补偿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分析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立试点,强化相关立法,加强基础研究,以推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工作深入开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流域的环境治理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分析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可以看出在历史时期 ,特别是近 5 0年来的水土资源开发 ,使流域上、下游维护生态环境的水分条件失调 ,植被退化和沙漠化急剧发展 ,已威胁到塔里木盆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既迫切又及时 ,采取“治理上游、改造中游、拯救下游”的工程措施 ,可起到调控流域水资源分配 ,改善河流沿岸荒漠林 ,保障输送一定水量恢复下游生态的控制作用 ;但还必需采取整个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的一系列根本措施 ,进行生态建设 ,使流域上下游协调发展 ,才能有效遏制住环境退化。根据塔河实际 ,还提出了近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谈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为我国西北、西南和华中三大区的结合部.自1989年长江上游水土流失 重点防治工程实施以来,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据第3次遥 感技术调查测算,四川水土流失仍相当严重,是影响四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头号环境问题 .因此,加快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就此笔者对如何搞好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四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大封禁 小治理 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封禁小治理”的思路 ,立足于当前治理区域广袤、水土流失面积大、治理任务繁重、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治理资金不足的现实 ,着眼于植被的迅速恢复和水土流失的有效遏制 ,坚持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 ,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 ,摆正了生态建设中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自然力与人力的关系 ,是我们几十年来治荒治水、改善生态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浅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生态自然修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任何自然环境下都会有相应的植物来生存 ,逐步形成植物群落 ,并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替 ;环境对生长的植物进行适应性选择 ,适应该环境条件的植物能够繁衍、演替 ,不适应的就被淘汰 ,这是生态自然修复的理论基础。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就是一个人工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必须注意生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裸地成因及类型分析 ,二是植物种的选择 ,三是适时加大人工干预力度 ,促进进展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