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宜春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地区,其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为加快宜春农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不断优化和调整农业结构,从而促进农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3.
以春花连作稻为主的地区,通过推广雪工采一稻一稻和大麦/西瓜-稻两种新复种方式,实现了粮食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得到改善的目的,即实现了耕作制度的高产量,高效益,高肥力。调整冬季,优化夏季,为粮产区优化水田种植业结构,走出了一条粮经协调,用结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5.
在文献回顾和比较优势理论前沿方法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小麦在2003-2009年的种植面积、产量、各地区比较优势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进而结合当前情况具体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所面临的形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按比较优势原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比较优势理论不仅是一国贸易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 ,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遵循的原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要善于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 ,不断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质量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我国畜牧业区域结构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对区域调控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测算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区域优势特征,并提出促进生猪生产向北方转移,发挥南方地区牛羊生产潜力,根据区域优势建立不同类型畜牧业发展模武以及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调整与优化畜禽生产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向艾 《农业展望》2012,8(2):51-54
根据比较优势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这一思路,运用散点图和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和比较优势,并运用洛伦兹曲线将中国农业贸易模式动态与世界农业贸易模式动态进行比较,以观察中国农业贸易模式的变化。研究显示,1996~201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模式较稳定,整体比较优势没有明显的流动性;中国大部分农产品失去了比较优势;中国农业贸易总体专业化程度比世界农产品贸易专业化程度高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出口专业化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上,出口贸易专业化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基于比较优势度的湖北省水稻生产优化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的定量指标——比较优势度,并对湖北省水稻生产的比较优势度进行计量.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北省的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降水保证指数的四川省种植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自然降水对四川省农业生态区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及其保证指数,为各区域充分合理利用降水资源,选择防旱避灾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气温、海拔、干燥度、地形地势、地理位置等特点,将四川农业生态区划分为8个不同类型区,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订正各区域主要作物及其主要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初始生长期作物系数(Kcini)、生育中期作物系数(Kcmid)和成熟期作物系数(Kcend)),计算并比较各区域代表性站点的常见种植模式、主要作物、作物主要生育阶段自然降水对作物需水的满足度及其保证指数,选出各区域防旱避灾最优种植模式。【结果】①各种作物的Kcmid、Kcend值均小于或等于FAO的推荐值;盆地内部各区域作物系数较FAO推荐值偏低更多,攀西地区与FAO推荐值接近;小麦、油菜等夏收作物Kcend值均与FAO推荐值相同,而玉米、水稻等秋收作物Kcend值均低于FAO推荐值。②四川省各种植模式多年平均降水满足度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攀枝花、西昌、平武、成都、遂宁、巴中、宜宾、雅安降水满足度依次递增,分别为0.48,0.56,0.63,0.64,0.70,0.72,0.74,0.85。③四川省各种植模式降水保证指数变化范围较大,最低值仅为0.35,而最高值达到0.89。攀枝花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偏低,且多数低于0.4;雅安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较高,均在0.85以上。【结论】攀枝花等川西南山地干热河谷区、西昌等川西高原安宁河平原半湿润区和平武等川北半湿润山地丘陵过渡区最优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红薯(大豆)旱三熟;雅安等盆西高原盆地过渡湿润气候区和宜宾等川南中低山丘陵湿润气候区最优种植制度为油菜(马铃薯)-水稻水旱轮作两熟制;成都平原湿润气候区最优种植制度为马铃薯-水稻和油菜-玉米-红薯;遂宁等川中丘陵夏伏旱频发区最优种植制度为油菜(小麦)-玉米-红薯旱三熟;巴中等川东北盆周湿润山区防旱避灾最优种植制度为马铃薯(小麦)-玉米-红薯旱三熟。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吉林省主要水稻种植区灌溉水源水质成分、水质成分与土壤成分相关性及水质物化特征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得出吉林省水稻种植区灌溉水源水化学特征具有地带差异性 ,地表水中 p H值与水稻产量呈负相关 ,而 Cu,Zn等营养元素含量与水稻产量呈正相关 ;地下水中 Ca,Mg,Na及 HCO- 3,SO2 - 4和 Cl-等离子高含量对水稻产量具有抑制性。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稻田系统秸秆还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是实施肥药减施及有机养分替代的主要技术。稻-麦轮作是浙江北部和中部稻区的主要栽培模式,稻-油和稻-稻模式则主要分布在浙江中部和南部稻区。调查表明,浙江稻区不同栽培模式的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主要有:双季稻田秸秆翻耕还田,稻-麦(油)轮作水稻秸秆覆盖还田,以及稻-麦(油)轮作水稻季的4种秸秆还田耕作方式——麦(油)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浅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插秧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直播方式。不同耕作及还田方式各有利弊,但同时存在秸秆量大、还田困难,肥料配施没有定量计算方法,病虫害加剧,土壤水分需要科学管理,农机需要合理选择与操作等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参考已有的研究技术资料,针对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以下对策。1)采取方式轮换措施调和不同耕作类型及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产生的不足。2)中等肥力农田以单季秸秆还田量5~6 t·hm-2、全年秸秆还田量10~12 t·hm-2比较适宜,超过的秸秆量建议通过综合利用方式加以解决。3)肥料配施采取以氮肥全季调施、前期适当增施,钾肥适当减施为主的秸秆还田施肥策略。4)病虫害防治采取提前翻耕、秸秆深埋、淹水闷田的措施。5)水分管理以易于机械耕作和秸秆还田后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秸秆腐解为原则,晚稻提倡干湿交替的灌溉管理方式。6)机械类型应选择带有秸秆切碎装置的收割机,耕作机械要保证翻埋深度,以实现稳定与均匀的还田作业。  相似文献   

13.
濉溪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濉溪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优化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技术是目前马铃薯种植中提出的一项新型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将秸秆还田和轻型栽培二者的优点充分结合起来,组装配套而成的一项新栽培技术。此项技术于2005年在昆明市晋宁县首次试验获得成功,为进一步摸索覆盖物、覆盖及管理方法,结合昆明市水稻田秋季的实际情况,于2006年9~12月进行了该试验。  相似文献   

15.
1998~1999年度,在通州市选取有代表性的60个农户对6大农作物实施全程跟踪调查与分析,采用全国通用的种植效益测算模式,计算出每亩种植效益(税后收益),水稻为195.04元、玉米为168.17元、油菜76.71元、蚕豆为72.62元、小麦为61.26元、棉花为30.93元。  相似文献   

16.
以粤糖93—159、桂糖17号、新台糖24号等7个甘蔗品种进行水田栽培适应性小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台糖22号、新台糖24号和新台糖25号在崇左市江州区水田种植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具有高产、高糖、出苗率高等优点,可作进一步示范试验研究后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获取水稻种植面积,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利用8 d合成MODIS陆地表面反射率数据的特点和水稻典型物候特征,选取水稻种植前的休耕期、秧苗移栽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等多时像MODIS地表反射率影像数据,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强植被指数及利用对土壤湿度和植被水分含量较为敏感的短波红外波段计算得到的陆地表面水指数进行水稻种植面积信息获取,将提取结果同现状水田与MODIS影像共同提取的数据以及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MODIS影像的8 d合成地表反射率数据进行平原区域水稻种植面积提取,精度可达90%以上.因此,采用MODIS影像数据进行平原区域水稻遥感监测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8.
评述了耐盐生物质能源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及相关政策、制度体系,重点介绍了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原料、耐盐先锋作物--棉花、模式耐盐能源作物--甜高粱、海水蔬菜等.提出在沿海滩涂可以将生物质能源、低碳新主张、粮食安全战略与滩涂开发、盐土改良、高效农业有机整合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江西省水稻生产优势与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运用近20 a来江西省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产量等多源数据,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90-2011年江西省水稻的比较优势和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水稻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明显的规模比较优势,缺乏效率比较优势,三个比较优势指数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2)江西省市域水稻平均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总体差距均在缩小,其中水稻规模比较优势表现为"北进东移"态势,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3)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呈"W"型变化,总体趋势为增加,从空间变化来看,种植面积缩减主要在景德镇和九江,面积减少占变化量的18.18%,上饶、吉安和抚州是影响江西省水稻面积增加的重要区域;4)水稻单产呈"之"字型变化,波动十分明显,总产时增时减,两者总体趋势均为增加,且水稻总产与种植面积具有"同增同减"的规律,南昌、上饶和吉安是影响全省水稻稳产增产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20.
地处全国北部冬麦区范围内的冀北平原,冬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在局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土壤瘠薄,生长季节干旱,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致使生产上存在一定比例的中低产田,较长时间以来,单产水平未能显著提高。以廊坊市为例,冬小麦的常年播种面积在14万hm2左右,其中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