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宏义 《兽医导刊》2020,(6):212-212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母牛产后常见疾病,其病程较快,发病机制与饲养环境清洁度、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密切关联。本文选取乳酸环丙沙星与青霉素两种药物进行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乳酸环丙沙星的治愈率可达到80%,母牛恢复速度较快、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为奶牛养殖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乳酸环丙沙星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乳酸环丙沙星治疗10头患浆液性和卡他性乳房炎的牛,同时双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的10头患牛和不加任何处理的另外5头同样患牛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对浆液性和卡他性房炎治疗的有效率达100%,治愈率为90%;而青、链霉素治疗的有效率为80%,治愈率为60%,上述结果表明,乳酸环丙沙星对轻度临床型乳房炎的疗效高,疗程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给奶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个别牛场发病率占泌乳牛的60%—80%,但由于病理变化轻微,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为人们所忽视。临床上乳房炎常用抗生素治疗,但由于不合理的长期应用抗生素,使耐药菌株越来越多,从而为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同时还会造成药物在乳汁中的残留,而影响食品卫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BNT诊断法普查,应用乳炎康对5头患有“+”隐性乳房炎奶牛。15头患有“++”隐性乳房炎奶牛。5头患有“+++”隐性乳房炎奶牛进行治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显效率均达100%。对奶牛“+”治愈100%,对“++”奶牛治愈率80%。比青霉素药物治疗对照组提高20个百分点:对“+++”奶牛治愈率60%。试验中对15头患有“++”隐性乳房炎奶牛进行乳炎康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试验结果发现.以开水冲后加清凉水调匀口服。每日一次,每次每头牛300克,连用5天,治疗效果最佳。临床推荐该量。临床观察治愈后试验牛无任何不良反应,所产牛奶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中药“乳炎康”对奶牛及所产牛奶无任何不良影响。经生物统计学方法计算,乳炎康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1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5例奶牛均为初产牛,年龄在2.5~3.5岁之间,且均是发生在产后1个月内的急性乳房炎,病程3~6天,右侧乳房炎7例,左侧乳房炎5例,双侧乳房炎3例。伴有寒战、高热症状者12例,乳头破损者3例。患侧乳房有红、肿  相似文献   

6.
7.
乳房炎是各种病囚引起的乳房实质或间质炎症,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乳房炎不仅严重地影响产奶量和奶的质地,是经济上一大损失,而且乳房炎患牛的发情率和妊娠率随乳房炎的病情加重而降低,直到淘汰处理,给奶牛业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失。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将奶牛乳房炎类型、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类型症状1.1隐性型乳房...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为奶牛常见病,也是造成奶牛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链球菌在患牛乳房的皮肤上随时能找到,它还能附着在乳房以外的器物上,可以通过挤奶人员的手和器物造成传染。葡萄球菌更是广泛存在,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在乳房的皮肤  相似文献   

10.
奶牛急性乳房炎,在兽医临床中比较多见,多表现为泌乳量减少,乳汁不能利用,直接影响养牛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腺炎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奶品质降低,甚至奶牛的早期淘汰,对奶牛业造成巨大危害。传统抗生素治疗乳腺炎花费大,治疗效果不确定,且易导致细菌耐药及抗生素残留问题。乳腺炎防治新制剂乳酸链球菌素、Aegis溶菌酶、溶葡萄球菌酶,分别针对病原菌细胞膜、骨架、生物膜而发挥治疗作用;CpGDNA有助于激活机体天然免疫系统;血小板浓缩液不仅具有抗菌作用且可促进乳腺组织修复。在乳腺炎治疗新策略方面,应用激素可调控乳腺细胞分泌及修复能力;另外,调控乳腺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及中性粒细胞可控制乳腺炎症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乳腺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作为影响奶品质、降低产奶量的重要疾病,受环境、病原微生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该病目前已经成为了制约奶牛养殖业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了奶牛乳房炎的常见发病原因,并从奶牛临床乳房炎的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和奶牛非临床乳房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从营养管理、环境卫生、挤奶操作、乳房保健和疫苗接种五个...  相似文献   

13.
奶牛化脓性乳房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在巴里冲县大河兽医站工作期间,对接诊的三例化脓性乳房炎的疾病进行了治疗,其中一例完全治愈,另外二例基本好转,为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的研究提供了有关的临床资料,并在临床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型奶牛场和部分散养户的奶牛,对乳腺炎阳性和阴性乳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计数和生化鉴定,对分离到的病原菌做药物敏感性试验。试验中分离出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和酵母菌。经过生化鉴定,乳腺炎阳性乳分离得到的细菌大多数是明显溶血的,凝固酶反应呈阳性的强致病菌,细菌计数也高于乳腺炎阴性组,差异极显著;而乳腺炎阴性乳中所分离得到的细菌大多是环境中条件性致病菌,致病性不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型奶牛场和部分散养户的奶牛,对乳腺炎阳性和阴性乳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计数和生化鉴定,对分离到的病原菌做药物敏感性试验.试验中分离出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和酵母菌.经过生化鉴定,乳腺炎阳性乳分离得到的细菌大多数是明显溶血的,凝固酶反应呈阳性的强致病菌,细菌计数也高于乳腺炎阴性组,差异极显著;而乳腺炎阴性乳中所分离得到的细菌大多是环境中条件性致病菌,致病性不强.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DHI中的体细胞值对奶牛乳房炎的预警作用,以湖南省DHI中心对宁乡某规模化奶牛场2019年3-4月份DHI数据为基础,结合乳房炎快速检测液,筛选临床或隐性乳房炎奶牛,确定为药物治疗效果试验组。采集筛选牛群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结合药敏实验开展针对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从试验组奶样中均分离出各种乳房炎致病菌,其中主要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敏感药物治疗后,患牛乳中体细胞数(SCC)下降极显著(P<0.01)。结论:体细胞数(SCC)作为DHI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奶牛乳房炎起到第一预警作用;DHI报告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使DHI成为牛场发现管理问题、增加养殖效益的有效工具,切实服务于奶牛场的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乳源康"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以青、链霉素为对照药,乳房灌注给药,在奶牛场试用3年,"乳源康"治疗组共收治各类型临床乳房炎病牛1 638头次,2 203个乳区,治愈率为93.3%,总有效率为96.7%,平均疗程4.5 d.青、链霉素对照组共收治各类型临床乳房炎病牛276头次,359个乳区,治愈率为56.3%,总有效率为77.4%,平均疗程12 d;用"乳源康"治疗隐性乳房炎4 031例,用药1次~2次临床治愈率为100%;通过对56个患病乳区"乳源康"用药前后的细菌削减状况的检查,细菌转阴率为71.74%.因此,用"乳源康"治疗奶牛乳房炎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分析了诱发奶牛乳腺炎的物理性、生物性和营养性因素及其发病规律,介绍了奶牛乳腺炎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有效防治奶牛乳腺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的调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446头奶牛全年乳房炎发病规律的研究表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胎次的增加发生规律性的变化,7~8岁及3~6胎达到高峰,以后有下降的趋势;泌乳时间的增加,发病率也会提高;前乳区的发病率比后乳区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前后乳区同时发病的牛较少(P<0.01);机械挤奶的发病率有所提高,但与手工挤奶差异不显著(P>0.05);炎热的夏季,气温过高会导致发病率增加(P<0.05);环境卫生条件差也会提高发病率(P<0.05)。  相似文献   

20.
头孢噻呋及其在奶牛乳房炎治疗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高产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奶业的发展危害严重.目前,抗生素疗法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头孢噻呋是第一个动物专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茵活性强、给药后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及生物半衰期长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头孢噻呋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药物残留等,并阐述了其在奶牛乳房炎治疗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