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  相似文献   

2.
刘玉清 《中国林业》2010,(15):28-28
最近,一系列科学研究证实,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工业革命开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基本维持在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左右,现在已经上升到387ppm左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阻碍地面的逆辐射(长波辐射),导致地球表面热量不能正常散发,使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3.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下简称公约)是联合国于1992年5月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个基本框架,目前共有195个缔约方。公约最终目的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11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未来几年里,富裕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很可能会上升。这对联合国《京都议定书》的预定目标是个打击。为了促使各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并发展太阳能或风能等清洁能源,该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  相似文献   

5.
<正>面对全球气候变化,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这就是低碳理  相似文献   

6.
科技动态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10年上升15%据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报道,从1992~2002年的10年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上升15%,已超过240亿吨。在经济活动中的能源消耗占全球温室气体释放量的80%,燃烧矿物燃料以及焚烧废物都  相似文献   

7.
<正>碳汇(Carbon Sink)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的担忧似乎正在日渐加剧。而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被推到全球舞台中央的时刻似乎越来越临近了。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速度也在加快。1990年~200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净增8.23亿吨,占世界同期增量的27%,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以目前的态势看,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似是早晚的事。  相似文献   

9.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森林的固定二氧化碳即“碳汇”功能日渐受到人们关注。最近,联合国号召全球2007年种植10亿株树吸收二氧化碳,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为履行《京都议定书》协议或出于企业社会责任,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如减少使用石化燃油、建立风力发电厂或植树造林等,减少工业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有许多志愿者和一些航空公司、汽车运输行业等,通过多种方式,来减少因使用交通工具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关于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认为,森林在大自然的呼吸过程中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依据这种想法,如果所有缔约国都能营造大量的森林,那么就可以产生吸收这种危险气体的神奇效果。但是,如果树木既吸收二氧化碳,又释放温室气体怎么办?欧洲科学家开展的一项研究已提出这种假设。议定书支持者坚信森林是温室气体的“汇”,而此项研究可能对《京都议定书》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剧变化,由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大气增温效应明显加强。如果继续保持当前或高于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将会引起气候进一步变暖。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比工业化之前的时期升高5℃甚至更多。美国宇航局高级气候科学家、"全球气候变暖研究之父"詹姆斯·汉森指出:气候变化一旦达到临界点后,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剧变化,由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大气增温效应明显加强,如果继续保持当前或高于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将会引起大气进一步变暖,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比工业化之前的时期升高5℃甚至更多。美国宇航局高级气候科学家、"全球气候变暖研究之父"詹姆斯·汉森指出:气候变化一旦达到临界点后,气候系统  相似文献   

13.
王达明 《云南林业》2003,24(6):20-21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危及人类的生存,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减缓和控制这一过程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造林固碳。1温室气体与气候变暖包裹着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它们含量虽低,但作用巨大。它们通过吸收地球反射的太阳能而温暖了大气,并稳定了地球表面的温度。这就是温室效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把温室气体定义为:“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幅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体。”其中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约占温室气体总量的61%。温室气体的存在使地球表面的…  相似文献   

14.
郭广荣 《世界林业动态》2007,(14):9-10,F0004
据泛非通讯社2007年3月13日消息,联合国气候变化协定和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谁有义务和谁没有义务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工业化国家有义务减少这些排放,包括二氧化碳。发展中国家没有义务这么做。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产业》2011,(1):120-120
世界气象组织(WMO)2010年11月24日宣称.包括能长期留存的二氧化碳、甲烷及一氧化二氮在内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已经达到了前工业化时代以来的最高值。WMO称:长期留存的温室气体带来的辐射效应(进入和脱离大气的辐射之间的差值)2009年提升了1%.从1990年起算则增加了275%.而二氧化碳气体的消散.即使排放立刻停止也需要100年.  相似文献   

16.
12月19日,经过13天马拉松式的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以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谢幕。《哥本哈根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气温升幅应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文本无明确列明,但附件中建议应在明年底前就协议内容达成具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尽快封顶,但未定下年限;各国在2010年2月1日前,向联合国提出2020年减排目标,未提及2050年减排目标;所有新兴经济体必须自我监察减排进度;发达国家承诺在2020年以前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资金用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需求;  相似文献   

17.
“美丽垃圾”终结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月19日,经过13天马拉松式的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以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谢幕。《哥本哈根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气温升幅应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文本无明确列明,但附件中建议应在明年底前就协议内容达成具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尽快封顶,但未定下年限;各国在2010年2月1日前,向联合国提出2020年减排目标,未提及2050年减排目标;所有新兴经济体必须自我监察减排进度;发达国家承诺在2020年以前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资金用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需求;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太多,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在印尼巴厘岛召开联合国全球气候大会,来自世界各地189国家的代表出席这次会议。会议议题之一是通过全球碳交易来削减森林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除碳交易之外,印尼希望像美国和欧盟这样的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向印尼支付保护该国原始热带雨林的费用。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和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导致气候变暖的元凶是"碳",世界各国为减缓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速度,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第三次会议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文章阐述针对包头市的自然条件,为了保证造林的质量,应该在造林中继续大力应用抗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