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长江流域特别是三峡库区的调查和研究资料,论述了长江流域历史上自然植被的破坏情况,指出自然植被的破坏历史,就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发展史。对三峡库区19个县市50年代与80年代森林覆盖率比较和森林现状分析,表明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破坏十分严重,目前森林覆盖率平均只有19.5%;同时库区自然植被出现逆向演替,即植被退化,并指出了植被退化的一般规律。根据对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土壤侵蚀和产沙情况的调查资料分析,表明这一区域侵蚀产沙的主要面上来源是沿江的农田,库区长江河谷两岸大量存在的崩塌和滑坡也是侵蚀产沙重要的点来源。通过对三峡库区各类土地利用方式侵蚀程度、面积和比例的统计分析,反映出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状况是随着森林植被的逆向演替而相应发展和加剧的,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建设长江中上游的生态屏障是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分析了云阳县域自然生态概况及生态建设成效,探讨了生态建设中的创新措施,为云阳县乃至整个三峡库区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千百年来,万里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也寄托着亿万中华儿女无尽的牵挂。为保护好中华民族共同的母亲河,1989年,中央启动了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经过持续30年的建设,如今,长江流域森林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已成为庇护长江经济带和域内数亿人民的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4.
四川西部林区,幅员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既是长江中下游和三峡库区的天然绿色屏障,又是我省藏族等少数民族最集中的聚居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对原始森林集中过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削弱,河流洪枯比增大,输沙量增加,这对长江中下游,特别是三峡电站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长江上游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充分发挥其涵养水源、持水保土的功能,保障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充分发挥其效能,促进民族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在四川西部林区实施防护林体系工程造林,并纳入三峡库区配套工程建设,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锐减,加剧了土壤侵蚀和洪水灾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使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抗逆能力大为减弱,加重了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程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作用。在长江中、上游建设以水源涵养林为主体的防护林体系工程,是综合治理长江的关键措施,可以从根本上使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摆脱恶性循环,从而建设山区,兴林致富,造福子孙。  相似文献   

6.
长江滩地植被缓冲带包括原生植被、人工植被两大类,其中人工植被缓冲带又包括森林、林农复合系统和农田缓冲带;长江滩地植被缓冲带具有保水固土,过滤径流,提供生物栖息地,防浪护堤,改善长江水文状况和美化滩地环境,丰富人文景观等现实与潜在功能;分析提出了生态重建的总体目标、原则(可持续性,自我恢复,分类重建,调整反馈)与步骤(信息系统建立,系统诊断与评价,规划设计与生态重建,长江保护与流域可持续发展)。为滩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长江流域的科学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库区及上游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并逐步恶化的区域,虽经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十年的治理,但未得到根本控制和改善,这与三峡工程建设,中西部区域及至长江流域的经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均不协调,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也不协调。而面临诸多突出的生态问题是与区域林业生态建设严重滞后紧密相关的。本文针对三峡库区及上游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在总结和分析区域林业生态建设经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三峡库区及上  相似文献   

8.
李玲芬 《绿色科技》2021,(6):177-179
指出了湿地是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命脉,维系着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云南省长江流域湿地在上游地区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是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基于此,分析了云南省长江流域湿地现状,针对流域内湿地存在保护空缺依然较大、保护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基础研究薄弱、保护任务艰巨等问题,提出了需加强保护体系、流域生态治理体系、基础研究和监测体系及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为云南省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与森林资源管理综合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利部门在长江上游开展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林业部门在长江中上游开展防护林体系建设,其目的都是为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遏制水土流失,改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对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与森林资源管理的综合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为何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说到底,就是我国的天然林已经不多了。长期以来,森工企业对天然林的过量采伐,使长江、黄河源头的森林及植被遭到极大破坏。中国林科院马雪华教授在一份调查资料中这样写道:“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已由50年代的22%下降到现在的10%,水土流失已经由50年代的36万km2增加到现在的56万km2,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36%,水土流失的结果导致泥沙淤积,河床提高。长江干流每10年就抬高1m,使长江的荆江河床平均抬高了3.05m,一遇汛期便成悬河。”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涛对此也深有感触:“长江流域的洪灾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长期…  相似文献   

11.
正"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与长江有关的诗歌。长江,奔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长江流域提供了我国36.5%的水资源、52.5%的内河通航里程,是我国水资源配置重要的战略水源地。长江是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依托长江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成为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三峡库区实施以恢复植被为主要内容的四大造林绿化工程和以保护现有森林植被和野生动植物为目标的两大工程,以构筑青山绿水的多重生态屏障:四大造林绿化工程是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二期工程,库区百万亩绿色屏障工程和包括河流、  相似文献   

13.
正水是保证人类文明发生与发展的基础,并孕育了灿烂的人类文明。人类早期的几大文明均发生在几大流域上,而当河流水资源被破坏殆尽时,文明往往衰落并灭亡。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各种地形地貌丰富,河流众多,也孕育出多种地域文化。人类为了生存,走出丛林,开始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而号称"中华水塔"的青藏高原则是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地理环境因素和区域差异是造成不同民俗文化差异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再造巫峡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巫峡位于三峡的腹心。 那里气候温和,森林茂密,植被丰厚,野果累累。 “巫峰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然而,50年代随着生态环境被破坏,这里变成了“山山和尚头,下雨遍地流,十年有九旱,滴水贵如油”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林业科学》2012,(9):114
本书是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与碳汇计量技术"的研究成果之一。基于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监测站(点)、试验区和系列样地的监测、调查与分析数据与应用模型模拟相结合,反映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并总结三峡库区退耕还林生态模式,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及土壤有机碳变化等指标,对三峡库区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功能监测与评估。本书可供从事森林植被建设、流域管理、水土保持、土地利用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管理者、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特大洪灾与森林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及其相伴随的灾害威胁,以致发生1998年的特大洪灾。这些灾害最根本的原因是长江中上游森林受到严重破坏。恢复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品质,立即禁止顺坡耕作,尽快改坡耕地为梯田,是治理长江水患的根本措施,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正> 三月十二日下午,只身漂流长江进行科学考察活动的安徽省测绘局干部王殿明同志应部办公厅和资源司的邀请,来部汇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两岸森林植被破坏情况。王殿明同志在只身漂流长江过程中,深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两岸几十公里地方进行科学考察,拍摄了三百多幅照片,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实地考察,他看到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两岸森林植被已被严重破坏。他认为森林植被破坏的原因不是林业部门的采  相似文献   

18.
案例1:村民对封山育林的态度 青海省是中国第四大省,位于澜沧江、长江和黄河三江的源头。全省大部分是山区,气候变化大,造成了严重的干旱缺水,使植物生长缓慢。近年来,随着放牧、采集等人类活动强度的日益加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生态日益恶化,造成生态失衡,使黄河、长江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财产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实施封山育林,恢复植被,进行小流域治理,不仅有利于维持青海省的生态平衡,而且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封山育林涉及到当地社区对森林的利用,群众对封山育林的态度将直…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最早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之一,其首要目的是恢复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随着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不断完善,生态功能日益增强,已经收到明显效果。1989年四川作为该工程试点最早启动的省区,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本文通过对四川长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以下简称长防林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发展对策,为启动长防林后续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且分布分散,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同时分析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不同因素对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式和强度,初步揭示了鄂西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