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具是越窑千年生产发展的主体产品,越瓷从生产到使用都有深深的地域文化烙印,不同时代越瓷茶具的釉色、器型、装饰的变化,能够真实反映这个地区茶文化发展的轨迹,越地唐代茶道的兴起反过来促进越窑制瓷业的繁荣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茶具是越窑生产的重要青瓷产品,唐代前后因制茶技法、饮茶习俗的不同,越瓷茶具的质地、釉色和纹饰都存在质的差异。汉魏、晋隋、唐至五代、北宋四个历史时期,越窑为了适应当时人们的饮茶需要,生产出各具特色的青瓷茶具。越窑青瓷茶具的演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越地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方成军 《农业考古》2000,(2):158-160
绚丽多姿的唐诗中,咏瓷诗的发展一脉相承,大诗人杜甫、白居易以及孟郊、皮日休、陆龟蒙、郑谷等皆有咏瓷诗篇或诗句传世。从咏瓷诗几乎都是咏吟茶具来看,唐代咏瓷诗的兴盛与唐代盛行饮茶以及对瓷茶具的需求有关。本文在唐代社会饮茶习俗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唐代诗人笔下的咏瓷诗来考察唐代的瓷茶具。       一 唐代咏瓷茶具之诗的兴盛,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首先,唐代咏瓷茶具之诗的兴盛与唐代社会饮茶之风盛行有关。饮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汉代王褒《僮约》已有“武阳卖茶”、“烹茶尽具”之句,表明汉代已有饮…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茶具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这是因为饮茶到了唐代才风行全国,饮茶方式已经定型。它与饮酒有很大区别,酒器已不能满足煮茶技艺的需要,必然要产生一整套独立使用的茶具。陆羽《茶经》的诞生就是中国茶具走向成熟的标志。《茶经.四之器》完整地记述了唐代煮茶技艺所需要的一整套茶具,对以后茶具的发展历史具有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的瓷器生产在唐代也高度发展,出现了几大名窑,纷纷生产茶具,如陆羽《茶经》中提到的越窑、邢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等。唐代饮茶用碗,故各地名窑都生产很多茶碗,有的还书写与茶…  相似文献   

5.
从唐诗中的饮茶用器看长沙窑出土的茶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唐诗中的饮茶用器看长沙窑出土的茶具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世荣长沙窑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外销瓷之一,其陶瓷工艺以釉下彩绘和书写诗句题记而独具特色。常见的长沙窑陶瓷器诗句和题记中,过去只发现酒具器名和有关美酒的赞辞,如“酒盏”、“陈家美春酒”和“酒酝香浓”...  相似文献   

6.
越窑青瓷     
两首唐诗记辉煌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如向中宵盛沆瀣,共稽中散斗遗杯。——唐·陆龟蒙《秘色越器》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唐·徐夤《贡余秘色茶盏》以上分别是晚唐著名诗人陆龟蒙、徐夤观赏秘色越器后留下的优美诗篇。诗人以"千峰翠色"、"捩翠融青"、"明月  相似文献   

7.
正越窑青瓷与玉成窑紫砂器,是宁波茶具的两张金名片。越窑青瓷是中国古代青瓷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母亲瓷"。唐代越州余姚今宁波慈溪上林湖一带,留有历代120多处越窑遗址,是古代最大的越窑基地,鄞州、奉化、宁海等宁波其他县、市、区亦有越窑遗址分布。民国以来,关于越窑青瓷的著述较多,而介绍玉成窑的甚少。玉成窑由被誉为"清代王羲之"的清代书法大师梅调鼎创办,传世不多的紫砂壶及文房雅玩件件是珍品,近年藏品屡创拍卖  相似文献   

8.
话说瓷茶具     
瓷茶具有坯质致密透明,釉色丰富多彩,成瓷温度高,无吸水性,造型美观,装饰精巧,音清而韵长的特点,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从性能和功用上说,陶瓷茶具容易清洗,没有异味,传热慢,保温适中,既不烫手,也不炸裂。可见茶对陶瓷的依恋也是一个天然的“情结”,解也解不开。早在西晋,瓷茶具就从一般的日用瓷中相对独立出来,以后每个朝代又都产生了适应各自饮茶方式的独具风格的陶瓷茶具,其中又以唐、宋、明、清最有特色。瓷茶具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1.白瓷茶具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北宋时,…  相似文献   

9.
壶艺──茶、陶文化的融合湖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钱大宇唐代饮茶风气最盛,由于与文人雅士结缘,其文化意蕴更为浓郁了。因此对茶具美的追求也自然形成风气。唐代最流行的茶具是一种敞口瘦底的碗,还配有茶托,即洁白的瓷碗,细密坚薄,相当美观,当时以越州烧的为上品,陆羽...  相似文献   

10.
法门寺出土唐代宫廷茶具及唐代饮茶风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是我国社会饮茶风尚兴盛时期。从僧俗平民到宫廷皇室靡不崇尚饮茶生活,因之专用烹茶与饮茶器具也趋齐备。但唐代距今一千多年了,人们只能从文字上看到一些记载。近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秘藏地宫中出土了一套唐代皇室宫廷使用的金银、琉璃、秘色瓷等烹、饮茶具实物,才见到“庐山真面目”。1988年四、五月间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举办“法门寺珍宝部分出土文物汇报展”中,笔者有幸见到这批唐代茶具稀有珍宝,真是金碧辉煌,蔚为大观,叹为观止,使我多次往观,留连忘返。这是我国首次发见唐代最全、最高级的一套专用茶具,也是我国乃至世界迄今为止仅见留存于世、唯一的一套唐代宫廷茶具实物,距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历史,而今重见天日,堪称无价之国宝。这套古茶具实物证实了我国唐代出现辉煌灿烂的饮茶文化史实。  相似文献   

11.
谢文柏 《农业考古》2002,(2):178-180
长兴县顾渚山盛产紫笋茶 ,山下有著名的金沙泉 ,在唐代连续作贡 80余年而闻名于世。又因长兴与中国“陶都”宜兴毗邻 ,矿脉相连 ,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紫砂泥 (陶土 )。据长兴方志记载 ,紫砂茶具始于北宋 ,时有“南窑”、“北窑”之称 ;“南窑”在长兴缸窑 ,“北窑”在宜兴丁山。于是长兴的紫笋茶、金沙泉、紫砂壶 ,早被誉为“品茗三绝”。自晋、唐以来 ,民间饮茶之风盛行 ,城乡茶馆林立。长兴东临太湖 ,西倚天目 ,山水清远 ,属于江南水乡之地。正如杜牧在顾渚写的《茶山诗》中所盛赞的 :“山实东吴秀 ,茶称瑞草魁。”抗战爆发前 ,长兴人口有 2 …  相似文献   

12.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5):121-123,153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唐代宫廷茶具,是在茶圣陆羽死后69年(公元873年)封藏的,这是陆羽生前没有见过的,也是《茶经》没有记载过的茶具,其规格之高,品种之全,价值之昂贵,都是前所未有的,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器物的工艺价值之大自不必说,仅就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意义来说也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但让我们亲眼目睹了唐代皇宫煮茶的整套器具,了解其煮茶的整个程序,加深了对《茶经.五之煮》有关煮茶过程的理解,也让我们得以想象当年皇宫举行“清明宴”时的豪华气派,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作为中国茶文化四个组成部分的最高层次“宫廷茶文化”的历…  相似文献   

13.
湖南洞庭湖区的茶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子丹 《农业考古》2000,(4):104-105
湖南省洞庭湖南部的湘阴县、汨罗县在夏、西周时属古荆州,春秋时建罗国。南朝(公元475年)始名湘阴县,至1965年湘阴的一部分划出,称汨罗县,但至今两县人民仍称“湘、汨一家”。湘阴县在唐代就已是一个产茶区,制造陶瓷的历史可追溯到隋代,唐代茶圣陆羽在他所撰的《茶经》中载:“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文中所指岳瓷,就是湘阴的岳州窑。湘阴历史久远,是人文荟萃之乡,楚国诗人屈原自殉之地——汨罗江距县城30余公里,每逢端午,屈子祠前的汨罗江鼓乐齐鸣,龙舟竞渡。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山长——周式,即湘阴名儒。…  相似文献   

14.
陆羽与越州     
陈郑 《农业考古》2021,(2):197-201
陆羽《茶经》第一次系统整理了茶事,建构了后世茶学著作的基本架构,为普及茶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陆羽也被尊称为"茶圣"。为考察茶事,陆羽走访了很多地方,其中包括越州。在越州,陆羽品鉴越茶,到会稽山祭祀,和越州结下了深厚的渊源。越州的考察经历也影响到陆羽的创作,在其创作的作品中,尤其是《茶经》中,也留下了与越州相关的素材。  相似文献   

15.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茶具与《茶经·四之器》对比研究法门寺博物馆王仓西,田生华陆羽一部《茶经》,深刻地真实地总结了中国唐代茶道。对唐以后,特别是宋代茶道、日本茶道产生了深刻影响。《茶经》是研究唐代茶文化的“圣经”,陆羽本人也被称为“茶圣”。陆羽一生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16.
茶具概述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5):100-108,126
一.茶具定义茶具就是饮茶的器具,古代也称为茶器或汤器。在古代茶具是指种茶、制茶的用具,如陆羽《茶经.二之具》中所列嬴、灶、甑、杵臼、规、承、衤詹、芘莉、、朴、焙、贯、穿、育等,《茶经.三之造》中就说制茶工序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可见上述14种都是采茶、制茶的工具。《茶经.四之器》记载的一些煮茶器具才是真正的茶具。如风炉、■、炭木过、火、钅复、交床、夹、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夹、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等,都是唐代煮茶的器具。又如…  相似文献   

17.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6,(2):131-140
一.早期的茶具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泡好茶,也必须具备一套适合的器具。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顾,缺一则废。”人们品茶,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形和心境、环境等,还要讲究茶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既可以冲泡出理想的茶汤,又可增强品茶时的文化氛围。所以古人历来很重视茶具。陆羽《茶经》中的第四章“四之器”就是专门讲茶具的,只是他将采茶、制茶的工具称为“具”,而将煮茶、饮茶的工具称之为“器”。本文节所指的茶具就是专指煮茶、饮茶的工具,即《茶经》所称之“器”。茶具就…  相似文献   

18.
陶瓷类:分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两种。其中日用陶瓷中细瓷碗、汤碗好销;汤盘、平盘、盖盘顺销;成套餐具、咖啡具畅销;茶具销售不如上半年,因季节已过。建筑陶瓷中,卫生瓷好销;马赛克销售清淡;瓷砖、地砖销售下降,原因主要是基建紧缩的影响。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升,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9.
茶,是一种文明康乐饮料,它源于中国,风靡世界。绍兴是江南著名的茶乡,据考证,早在东周时代,这里的会稽山区就已开始种植茶叶。到了唐宋时代,绍兴茶叶被列为贡品,誉满朝野。“茶圣”陆羽在所著《茶经》中,品评浙东所产的茶叶为“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同时代的高僧释皎然也在他的《饮茶歌》中云:“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宋人吴处厚在《青箱杂记》中写得更具体:“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日铸茶芽纤白而长,其绝品至二三寸,不过十数株。余虽未逮,亦非他产可望。味甘软而永,多啜宜人,无停滞酸噎之患。”  相似文献   

20.
说到茶具,我国素有所谓“景瓷宜陶”的说法,就是说瓷茶具以景德镇为首,陶茶具以宜兴紫砂为最。这种格局,自明代至今,一直未变。江苏宜兴的紫砂陶问世于明朝,并很快兴盛起来。明人周高超所著《阳羡茗壶录》中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瓮,而尚宜兴陶。”特别是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士大夫饮茶用紫砂更加蔚为风尚。紫砂壶业的兴盛何以如此之快?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紫砂壶具有优越的实用功能。紫砂茶壶素胎无釉,胎质细腻,含铁量达9%。据前人总结用紫砂壶作茶具有七大优点: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并能保持“色香味皆蕴”,使“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