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猪去势术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外科手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公猪去势的方法有徒手捻转法、刮捋法、结扎法、钳夹切除法、捻转绳捻转法、捻转钳捻转法、输精管与精索相互结扎法、被睾去势和隐睾去势等。其中多以刮捋法、结扎法为主。对仔公猪去势具有促进生长,减少打斗及改善猪肉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武俊海  杜晓光 《猪业科学》2009,26(10):36-37
公猪去势术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外科手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公猪去势的方法有徒手捻转法、刮捋法、结扎法、钳夹切除法、捻转绳捻转法、捻转钳捻转法、输精管与精索相互结扎法、被睾去势和隐睾去势等。其中多以刮捋法、结扎法为主。对仔公猪去势具有促进生长,减少打斗及改善猪肉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公猪去势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云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124-125
对公猪去势的几种方法及长期应用的特点进行比较,小公猪最常用的是刮捋法和徒手捻转法,大公猪用结扎法,其他方法可作为辅助法应用。  相似文献   

4.
公猪去势术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外科手术,已有千年的历史,其方法较多,有徒手捻转法、刮捋法、结扎法、钳夹切除法、输精管与精索相互结扎法等等.笔者从事畜牧兽医工作30多年,公猪去势多数采用结扎法,而在生产实践逐步摸索出改变结扎切口部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术部清净、无积液、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公猪徒手捻转去势法是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经过几百例手术应用,不断探索和总结应用得出的一种新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实用、易学,容易做与传统的刮捋法相比,该法不费力,容易除去睾丸。  相似文献   

6.
小公猪徒手捻转去势法是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经过数百例手术应用,不断探索和总结应用得出的一种新方法。其特点是实用、易操作,较传统刮捋法省力、易除去睾丸。主要用于1—2月龄、15kg的健康仔猪。不适用于腹股沟、阴囊疝。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先后对130余例小公猪阴囊疝实施了去势修复手术,通过捻转总鞘膜结扎后切除睾丸,一针闭合疝孔达到修复目的,其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术后仔猪恢复快且无一复发,在临床应用上效果好。1手术方法1.1保定:可采用仔公猪去势方法,侧卧保定。1.2手术的准备:术部消毒1.3手术:常规去势方法,捏住睾丸,用刀切开皮肤至总鞘膜,一只手捏住总鞘膜及睾丸,另一只手钝性分离总鞘膜,分离后将总鞘膜及睾丸连同精索一起捻转,通过捻转使肠管自然挤压到腹腔回位,然后用缝针在总鞘膜基部实施结扎,在距离结扎1cm处,切除总鞘膜及睾丸。术部…  相似文献   

8.
小公猪去势于10~35日龄进行,去势方法有手术阉割法和注射药液去势法两种。 (一)手术阉割去势法 首先保定小公猪,将阴囊周围用碘酒进行消毒。然后兽医一手把睾丸推向阴囊底部,使阴囊皮肤张紧;另一手持手术刀从阴囊缝切  相似文献   

9.
人们普遍认为,小公猪去势以后性情比较温顺,能够提高日增重,通常在小公猪出生后一周内便将其去势。为了充分发挥哺乳公猪生长潜力,提高其日增重,同时又不至于影响其将来屠宰肉的品质,但有学者认为,不去势的公猪生长速度比去势的公猪要快,日增重比去势公猪的要大。本试验于2013年3-12月,对3100头小公猪施行髋结节保定法双切口早期去势术。并对7日龄至25日龄仔猪去势和不去势的哺乳公猪在28日龄断奶时的增重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0.
1去势方法小公猪去势于10~35日龄进行,去势方法有手术阉割法和注射药液去势法2种。1.1手术阉割去势法首先保定小公猪,将阴囊周围用碘酒进行消毒,然后1手把睾丸推向阴囊底部,使阴囊皮肤张紧,另1手持手术刀从阴囊缝切开皮肤及总鞘膜,刀口不可  相似文献   

11.
采用物理法或疫苗接种去势对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的大部分公猪最终都要上市,为了减少公猪膻味带来的风险,在公猪出生不久就会采用物理法进行去势。然而,与阉公猪相比,未去势公猪生长效率更高,而且脂肪沉积少,尤其是在屠宰体重大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4,(6):27-32
试验选用40头新生仔公猪,由5头健康母猪哺乳,每头母猪哺乳去势和完整仔公猪各4头。保育期开始分别饲养,记录全程的采食量和各阶段体重;分别于20、38、85、135和185日龄采集每头猪的粪便和血液样品,用于测定粪臭素和吲哚的含量;并分析血清中雄烯二酮、睾酮(T)、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生长激素(GH)水平;育肥末屠宰并分析胴体品质。结果显示,去势对猪的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完整公猪平均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低于去势公猪(P<0.05);完整公猪脂肪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高于去势公猪(P<0.05)。185日龄时,完整公猪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去势公猪(P<0.05)。各个日龄完整公猪血清中睾酮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去势公猪(P<0.01)。结论:去势并不显著影响公猪的生长速率,但显著增加了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完整公猪脂肪和血清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均显著高于去势公猪。  相似文献   

13.
小公猪早期去势效果观察日本等国早已采取小公猪早期去势法,我国也曾有报道。本试验旨在观察小公猪早期去势对50日龄断奶增重有无影响。试验随机抽取1990年秋本场的长白和约克夏母猪所产杂交仔公猪107头作为试验猪,另取品种相同、产期与胎次相近、泌乳力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的大部分公猪最终都要上市,为了减少公猪膻味带来的风险,在公猪出生不久就会采用物理法进行去势。然而,与阉公猪相比,未去势公猪生长效率更高,而且脂肪沉积少,尤其是在屠宰体重大的时候。同时,在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生长肥育阶段公、母分群饲养的母猪和去势公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90日龄、体重(40.80±0.10)kg、健康的生长肥育猪256头,按照相同性别随机分成母猪自由采食组、母猪限饲组、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和去势公猪限饲组,母猪限饲组喂料量是母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去势公猪限饲组喂料量是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试验于188日龄时结束,分别于90,125,170,188日龄测定各试验组猪只生产性能、眼肌面积及背膘厚度。试验结束时,各组随机选取10头猪只进行屠宰并测定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母猪限饲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最低;限饲组料重比均比其相应自由采食组低;去势公猪限饲组生产性能与母猪自由采食组接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在各阶段背膘厚度均为最高;母猪限饲组背膘厚度在试验各阶段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去势公猪限饲组在188日龄时眼肌面积显著低于母猪自由采食组和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去势公猪自由采集组屠宰率和瘦肉率最低,板油最多,母猪限饲组瘦肉率最高,板油最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肉色亮度在屠宰后1 h显著高于去势公猪限饲组(P0.05),接近PSE肉的亮度;母猪限饲组肉色红度最高,去势公猪限饲组大理石纹评分低于母猪和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说明自由采食的公、母猪增重最好,但料重比及肉质性状差于限饲的公母猪。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猪肉的品质,使肉质细嫩,加快猪的生长与肥育,给公猪去势是直接有效的措施。相关研究认为,公仔猪在1~2周龄去势,其断奶增重较好。公猪的去势有手术去势、药物去势和免疫去势等多种方法。几种去势方法各有优劣,传统的手术阉割法操作烦琐,术后易出血,常因栏舍卫生条件差发生感染引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手术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创口愈合、行为、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仔公猪224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去势组(A组)、去势包扎组(B组)和去势不包扎组(C组)。仔公猪在5日龄进行无麻醉手术去势,21日龄断奶时试验结束。分别在仔公猪去势及包扎后对创口愈合、行为表现、死亡率、生产性能、血清皮质醇(COR)和免疫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去势后5 d内,C组仔公猪创口愈合程度的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去势极显著降低仔公猪站立、玩耍和探究等行为(P<0.01),极显著增加仔公猪独处、惨叫、抱团、异常排尿、站立不稳和恐人等行为(P<0.01),而创口包扎对仔公猪玩耍和恐人行为有明显改善;在整个试验期内,B和C组仔公猪的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ADG)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去势造成哺乳期仔公猪的死亡率升高,但通过对创口包扎,B组仔公猪在去势后5 d内死亡率(1.35%)明显低于C组(6.41%);在去势后3 d内,B和C组仔公猪COR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第5天时B组COR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5);在去势后3 d内,B和C组仔公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和免疫球蛋白G (IgG)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去势后第5天时,B组IgA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白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浓度在去势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手术去势造成仔公猪强烈的疼痛应激,而术后包扎可显著降低去势引发的创口红肿出血和感染死亡,加快创口愈合,缓解疼痛造成的行为变化,促进血液指标恢复,从而保障仔公猪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 公羊的阉割方法较多,有结扎法、捻转法、捶骗法和无血去势钳阉割法等。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无血去势的原理,采用绳勒法阉割公羊,累计达千只以上,取得良好的效果,认为其方法比较简单,容易掌握且操作方便,速度快,效果好,不需任何器  相似文献   

19.
<正>1公猪早期去势优点分析1.1有助于机体的早日恢复通常情况下,养殖人员应当在公猪7~10 d之间进行去势手术,这主要是由于日龄较小的公猪在去势手术中形成的去势切口较小,能快速的实现伤口愈合,恢复体质。同时,早期去势阶段的公猪依旧属于哺乳时期,母猪本身的泌乳能力较强,可为小猪提供免疫能力。这样也在极大的程度上实现了降低了后期应激反应出现的可能。1.2有助于公猪更早断奶觅食  相似文献   

20.
选取48头杜长大三元杂猪,24头公猪,24头母猪,85±3日龄,研究不同性别和免疫去势对猪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四个处理组,手术去势公猪组(SCM),免疫去势公猪组(ICM),完整母猪组(EF),免疫去势母猪组(ICF)。手术去势组,选12公猪在5±3日龄手术去势;免疫去势组选12头公猪和12母猪分别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第28天两次接种疫苗ImprovacsR。本试验猪的目的是生产干腌火腿,所以需要达到一定体重(平均126kg,167日龄)以及至少20毫米的背膘。试验全期0-82天,手术去势公猪组(SCM)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49)。屠宰后,免疫去势公猪组的屠体重要高于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其次是完整母猪组。免疫去势公猪与完整母猪相比,第十肋骨(P=0.05)处背脂较厚,臀中肌(P=0.043)中脂肪较多,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脂肪含量介于前两者中间。完整母猪组(EF)与其他组相比有更高的瘦肉率(P=0.048),并且有25%的数量由于脂肪不够而被淘汰。免疫去势母猪组(ICF)肌肉红度(a*)显著高于免疫去势公猪组(ICM)(P0.001)。手术去势公猪组(SCM)与完整母猪组(EF)相比肌肉亮度值(c*)显著提高(P=0.03),氧化肌红蛋白(P=0.061)和正铁肌红蛋白(P=0.082)有降低的趋势。公猪和母猪免疫去势对其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的脂肪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免疫去势猪更适合做干腌火腿,因为公猪免疫去势改善饲料转化效率,而对屠体性状和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而母猪免疫去势可以提高背脂厚度,降低屠体由于背脂厚度不达标而引起的淘汰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