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综述雷州林业局桉树组织培养概况及主要培养基成分与优点、桉树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幼苗的移植技术措施,结果表明:为了提高移植苗成活率,必须严格要求在移植苗过程中的八项技术要点,才能成功完成培育苗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的总称。随着桉树培育的科技进步,在桉树组培和组培生根瓶苗移栽育苗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林业科研人员利用具有杂种优势的一代优株的芽组织进行离体培养,不经过愈伤组织,以芽繁芽,继而通过诱导生根培养出  相似文献   

3.
全营养施肥对桉树组培容器苗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条件下对桉树组培容器苗进行全营养施肥与传统单施N肥比较试验,分析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苗木生长、生物量以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营养施肥比单施N肥更有利于桉树苗木生长和营养平衡;在全营养施肥中,又以N50 mg.株-1处理优于N100 mg.株-1处理。在N50 mg.株-1基础上,实施全营养施肥是培育优质桉树苗的较佳施肥方案,可供桉树工厂化育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白千层组培苗移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艺清 《林业调查规划》2010,35(6):116-118,123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组培瓶苗不同炼苗时间、不同基质和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对白千层组培瓶苗移植成活率的影响及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炼苗时间和不同基质配比以及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对白千层组培瓶苗移植成活率有较显著影响,炼苗时间为15 d,基质采用泥炭土:红心土(3∶1),遮阳网遮光率为60%的设计组合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6.3%.  相似文献   

5.
桉树组培苗轻型基质穴盘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林权制度的改革,福建省桉树的造林面积越来越大,每年苗木需求量在5000万以上,因此桉树组培苗的培育质量关系到广大林农的切身利益。要搞好桉树种苗的生产,不仅要求组培苗本身的质量,还需要上山前移植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 当前桉树造林,除利用小苗直接上山造林外,大多用2—3个月生的播种苗进行换床移植,培育大苗,以供应群众四旁绿化和公路绿化的需要。桉树移植育苗,在一定的育苗技术和圃地自然条件下,苗木品质的好坏和产量的高低与苗木移植密度有很大关系。目前生产上采用的密度很不统一,少的二千多株,多的五、六千株甚或一万余株。为了探索桉树不同移植密度与苗木品质的关系,研究在单位面积上既能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又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适宜密度,我们于1983年进行了桉苗不同移植密度的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文火 《防护林科技》2011,(2):14-15,26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不同移植基质、不同炼苗时间和遮阳网不同遮光率对印楝组培瓶苗移植成活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不同炼苗时间以及遮阳网不同遮光率对印楝组培瓶苗移植成活率有较显著影响,基质采用红心土:泥炭土(1∶1),炼苗时间为14 d,遮阳网遮光率为70%移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桉树的组培工厂化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桉树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技术流程,包括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及瓶苗移栽等,就此提出了具体做法及看法,并就生产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污染、玻璃化现象、继代培养分化芽少、瓶苗生根不理想等提出原因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主要栽培珍贵树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组培苗的移植成活率,以选育的优良无性系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炼苗方式、基质、苗木规格、植后施肥及移植季节等对移植成活率和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松盖炼苗3 d,出瓶苗高度大于2 cm,植后3 d喷施1 MS大量元素营养液是较好的处理,在大棚条件下移植,不带黄心土的轻基质和河沙都是适合基质,移植成活率90%以上,在大田条件下移植,以黄心土:泥炭土=1:1或黄心土:蛭石=1:1为基质移植成活率较高.移植季节以4月成活率最高,9月、10月其次,考虑到我国南方地区最佳造林季节为3—5月,为减少苗圃管理成本,米老排组培苗生产安排在9—10月出瓶移植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以桉树科研和经营见长的广西国有东门林场,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拓宽桉树科研创新和良种壮苗培育经营"两道门"。一是持续推进桉树无性系繁育技术研究。继续熟化澳洲大花梨东门1、2、3号组培快繁技术,开展继代和生根配方调试,提高继代增殖倍数和生根率,降低组培苗生产成本,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是深化桉树倍性育种研究。加强桉树倍性育种,对8个桉树三倍体进行组培开发,上半年共培育三倍体组培苗木1.5万株,为下一步营建三倍体桉树无性系对比试验林做好准备。三是做好桉树矮化育种园建设工作。加强15亩改建矮化育种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抚育管理,开展巨桉、粗皮桉的优树  相似文献   

11.
巨尾桉幼态扦插培育容器苗技术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巨尾桉组培苗为母株,通过截顶促萌、生产的幼态萌芽作插条,扦插培育容器苗,质量可达到组培苗标准。在插条管理方面要掌握好激素处理、保温、保湿、防治病菌及选择适宜季节扦插等关键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扦插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油茶大规格容器苗质量及其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育苗基质及造林苗木规格,从而为油茶育苗和造林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依据,采用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方法,就不同规格的容器与不同类型的基质对容器苗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采用大规格容器苗的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以大规格容器和轻基质培育的苗木其生长状况与根系质量均良好;运用3年生容器大苗造林的成活率平均为96.32%,其树高1.74 m、地径34.45 mm、冠幅1.07 m^2,当年挂果率达96.67%。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大容器轻基质育苗和造林具有生产可行性,但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以来引进的桉树树种及其无性系,在苗圃容器育苗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病害进行调查,予以鉴定,提出除治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桉树育苗容器与基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桉树种苗年需求量在15亿株以上,如何改善苗木质量、提高苗木抗性、降低成本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桉树种苗培育方式主要是采用塑料薄膜容器装填黄心土,少量苗圃采用穴盘、纸杯和装填轻型基质培育方式。轻型基质网袋配合特制穴盘育苗方式所培育的苗木具有根系平衡且发达,苗木抗逆性强;种植时不用脱掉容器,根系穿透网袋,水平自然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后无缓苗期,初期生长量显著提高;重量轻,包装运输方便等优点,其技术和产品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是一项实用高效的林业造林生产技术,对半干旱固定沙地较为适宜。文章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及容器苗造林技术,旨在提高樟子松育苗成活率,并在当地推广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几种木兰科树种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木兰科树种容器苗生产技术的阐述,总结生产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以后的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辽西石质山地容器苗造林技术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定点测试与大面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辽西石质山地容器苗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容器苗造林技术;通过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造林成本对比分析,得知容器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分别比裸根苗高30.3和24.0个百分点,容器苗的缓苗现象比裸根苗轻,容器苗造林可节省费350.60元/hm2。  相似文献   

18.
桉树优良无性系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桉树优良无性系工厂化育苗的生产流程入手,系统地介绍了桉树优良无性系组培苗的培育和以组培苗营养袋苗为母株,建立采穗圃,培育大量插条用以生产扦插苗的技术。其间以尾巨桉EF7为例,插入组培苗芽增殖培养基选择,促进生根培养基的选择,以及扦插条激素处理选择等的试验方法及过程,以加强桉树优良无性系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介绍在浙南地区发展较快的木荷容器苗的技术应用和推广模式,分析木荷容器苗的特点、技术应用,分析木荷容器苗的生产规模、生产方式以及应用前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阔叶树种容器育苗配套技术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香樟、乳源木莲、马褂木、紫楠4种浙江省主要乡土阔叶造林树种,开展其容器育苗配套技术研究.试验表明,不同树种、不同配比基质的容器苗生长性状差异显著,优先推荐阔叶树半轻型基质配方是泥炭土:焦泥灰∶黄心土∶钙镁磷肥 = 39∶40∶20∶1.乳源木莲等前期生长较慢的树种适用管状容器,而香樟、马褂木等前期生长较快的树种适用杯状容器.并对容器育苗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