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2009年蚕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任务要求,2009年江苏省苏北综合试验站,在射阳、海安、如皋、东台等试验基地,组织对218户蚕农饲养的850.20盒蚕种进行了蚕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春蚕期平均盒种产茧43.21kg,每667m2桑园产茧68.57kg,平均蚕病发生率1.33%。中秋蚕期平均盒种产茧39.26kg,每667m2桑园产茧48.77kg,平均蚕病发生率4.44%。晚秋蚕期平均盒种产茧44.11kg,每667m2桑园产茧68.96kg,平均蚕病发生率4.62%。从蚕病发生情况看,病毒病是目前影响江苏蚕业生产安全的主要传染性蚕病,约占蚕病和中毒损失率的40%以上,尤以血液型脓病为主;农药中毒亦已成为威胁江苏秋蚕生产安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家蚕浓核病1975年在日本首先被发现,是一种由家蚕浓核症病毒(Bombyx moridensonucleosis virus 简称DNV)所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蚕病,近几年在广东老蚕区严重流行,据1986~1987年两年全省蚕病普查结果,DNV已居我省老蚕区病毒性蚕病中的首位,粤北、肇庆等新蚕区亦有扩大流行的趋势,是蚕病防治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蚕品种对浓核病抵抗性的差异关于蚕病的流行方面,蚕对病原的感受性,病原分布,病原性,是左右其流行的基本要因。特别是蚕感染浓核病与否,受一对隐性主基因所支配。所以养蚕农家浓核病的流行,为饲养的蚕品种是否具有纯合的抵抗性基因所最终决定。  相似文献   

4.
我县始于一九八○年,即“两广一号”品种推广后的第二年,在均安区发现蚕的浓核病,但随着岁月的增长,目前浓核病已遍布全县各蚕区。蚕茧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尤其均安区,近两年,浓核病已成为现行二化性当家蚕品种的主要病害。如八五年华南农大的调查,全年共调查蚕1800条,其中  相似文献   

5.
1986年,本研究第一报报道了家蚕抗浓核病(DNV)品系“抗一”及“抗一×683”的选育历程,初步确认它们获得高效抗DNV的性状。本文对抗一品系的进一步选育成绩及农村示范试验结果以及抗DNV性状的遗传力传递规律作初步探讨,为今后在浓核病流行的蚕区推广创造条件。交)现行生产品种新九x 7532及当地区用种,4ox181作对比,调查发病情况及茧质量。(四)浓核病病毒:由本系保存的DNV肠组织干冻保存,由顺德县均安及  相似文献   

6.
蚕病清对苏芸金杆菌和沙雷铁氏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葡萄球菌引起的胃肠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明显优于氯霉素与红霉素。蚕病清对白僵菌和绿僵菌引起的真菌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延缓浓核症的发病时间。大田应用的调查结果表明,可降低五龄期细菌病发病率,降低下茧率,增加单张产茧量和产值,防治白僵病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于来自起因于茧中死蚕的内部污染的蚕病病原检索及被检出的病原的耐热性作了调查,得如此结果:1、从干茧处理后的内部污染茧中,含核多角体的个体以高率检出。其检出率平均为70.4%。从鲜茧污染草茧中也许多检出多角体,其检出率没有干茧处理后的这样高。2、在通常的干茧处理中核多角体病病毒及卒倒菌毒素,几乎没有失却至病性。3、由于干热处理,核多角体病病毒性110℃60分钟不致完全不活化,卒倒菌毒素在140—150℃60分钟,几乎不认为致病性消失,与此相比,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TC系统)及传染性软化病病毒,则耐热性低。  相似文献   

8.
家蚕浓核病病毒及抗病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有关家蚕浓核病病毒的特征及分类、复制机制、病理作用以及家蚕浓核病的病征、诊断、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家蚕对三种浓核病病毒的抗性机制,提出防治家蚕浓核病的最有效方法是选育抗浓核病蚕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分离获得的四川西充蚕区类似浓核病的病原病毒,直径为20±2nm、含SSDNA和四种结构蛋白亚基的球状粒子,各蛋白亚基分子量为VP_1 31000、VP_2 52000、VP_3 58000、VP_4 72000,这些性状同BmDNV基本相似。笔者认为,西充蚕区发生的类似浓核病的病蚕中,所含的病原为浓核病毒,定名为四川株浓核病毒(四川株DNV),该病毒感染蚕称为浓核病蚕。DID试验证明该病毒的抗原性与中国株相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有关家蚕浓核病病毒的特征及分类,复制机制,病理作用以及家蚕浓核病征、诊断、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家蚕对三种浓核病病毒的抗性机制,提出防治家蚕浓核病的最有效方法是选育抗浓核病蚕品种。  相似文献   

11.
睢宁县农村蚕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部分蚕农小蚕期进行联户共育外,绝大部分养蚕户都是分户饲养。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重,夏秋蚕期经常暴发脓病及僵病。2003年中秋蚕睢宁县大面积暴发蝇蛆病,平均张产茧不足20kg;2005年中秋蚕临近上蔟前大面积暴发脓病,全县平均张产茧20余kg;2007年晚秋蚕,全县大面积暴发僵病;  相似文献   

12.
正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常见、危害最严重、防治最难的一类病害,按病原不同可分血液型脓病(核型多角体病)、中肠型脓病(质型多角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四种,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在开化蚕区统俗称空头病。近年来,我县养蚕生产上以血液型脓病和空头病发生最为常见,严重时粒茧无收,不仅给蚕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为了科学防治家蚕病毒病,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巩固蚕桑产业,笔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养蚕条件下,选取9户蚕病多发户对防治细菌和僵病的新蚕药“蚕病清”的效果做了同户对比实验调查,与同批添食常规药物氯霉素对照区比较,添食“蚕病清”实验区由于蚕病发生率降低,平均张种下茧量减少33.3%,下茧率降低46.9%、20粒茧壳重增加8.5%,单张产茧量提高11.2%,单张产值增加14.0%,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2008--2010年连续3年对如东县蚕桑生产及蚕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如东县农户饲养的蚕种平均实用孵化率为97.18%,每667m2桑园平均年饲养蚕种3.68盒,盒种平均产茧43.37kg,每667m。桑园平均产茧159.60kg;在饲养过程中蚕病累计损失率为5.014%,其中病毒病占0.447%、细菌病占0.222%、真菌病占0.446%、蝇蛆病占0.064%、农药中毒占1.371%、上蔟不结茧发生率占2.464%,上蔟不结茧已成为目前养蚕生产中最大的威胁。在养蚕过程中,主动淘汰弱小蚕的比例为0.295%;遗失蚕率为7.379%,其中春蚕6.729%、续春蚕5.046%、中秋蚕7.857%、晚秋蚕10.566%;平均结茧率为87.312%,其中春蚕91.85%、续春蚕92.00%、中秋蚕82.70%、晚秋蚕81.16%。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地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养蚕量的增多,蚕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起来,使蚕茧连年减产。张平均产量下降,以靖西县为例,1990年养蚕100张,产茧3363.4公斤,平均27.6公斤/张。1991年,养蚕1360张,产茧29240公斤,平均张产茧21.5公斤。1992年养蚕739张,产茧56645公斤,平均张产茧7.57公斤。三年来连续张产茧量下降,平均每年下降26%,一些蚕农说:“我们每批蚕都进行消毒添药的,但到了五龄后期还是发病死了。真是没有办法。”据笔者先后到田阳、百色、靖西等地调查,农村养蚕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蚕  相似文献   

16.
2019年云南祥云县蚕区正秋蚕大规模发生排连珠状蚕粪症状的蚕病,部分蚕户因蚕病暴发颗粒无收,损失惨重.为诊断该蚕病,以进行针对防控,避免损失的再次发生,课题组通过肉眼观察病蚕病症及了解饲养环境,结合对蚕户养蚕过程中蚕病防控等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处理情况的了解,初步推测该蚕病为浓核病.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病蚕基因组为模板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从山东省养蚕户发生的软化病病蚕中收集、分离、纯化山软化病病毒,经病原性和抗原性两个方面的分析,初步证明为家蚕浓核病病毒,说明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也有浓核病的存在.七十年代初,日本学者从养蚕农家发生的软化病病蚕中,曾分离出与传染性软化病病毒(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IFV)不同的另一种浓核病病毒(densonucleio virus—DNV).  相似文献   

18.
“四号蚕宝素”对病毒性浓核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添食后增产9.7~18.8%,平均增产14.2%.但对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效果不佳.“四号蚕宝素”应掌握从四龄起委开始添食,用清水或白酒(效果更好)稀释50倍,每天添食一次,直至上簇为止.若出现病毒性浓核病,以原液兑白酒5~10倍添食,连续添喂2次以上.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蚕桑生产基本状况及春季蚕病疫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吴江市、如东县的蚕桑生产的基本现状及春季蚕病疫情调查结果显示:养蚕户的平均年龄为55.5岁,平均养蚕年数达24年。丝茧育户平均拥有桑田0.126hm^2,平均每667m^2桑饲养春蚕1.21张;种茧育户平均拥有桑园0.409hm^2。春季丝茧育平均每户饲养蚕种2.275张,平均孵化率达96%,平均结茧率90%,60%蚕户的张种产量高于40kg,55%农户667m^2桑园的产茧量超50kg。2008年春季蚕病总体发生较少,丝茧育总发病率为0.786%,以病毒病的发生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遗失蚕比例高达9%,大大高于发病率;丝茧育续春蚕总发病率达4%,比春蚕明显提高;种茧育总发病率为1.23%,其中真菌病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同时分别添食家蚕细菌性肠道病、中肠型脓病、浓核病和微粒子病病原给家蚕,比较四种蚕病的发病过程、病蚕中肠病变、病原胚种传染情况和药物治疗效果。发现四种蚕病都有蚕体群体发育不齐的现象,细菌性肠道病发病时间最早,但发病较轻的蚕体有病情自愈的现象;浓核病发病过程最长,与对照差异也最大;中肠型脓病中肠后端呈乳白色;只有微粒子病对家蚕有胚种传染:只有细菌性肠道病对抗生素治疗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