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配合饲料添加油脂后能改善适口性、提高热能含量,有利于提高饲养效益。国外七十年代已开始运用添加油脂这一工艺。配合粉料添加油脂一般在混合机内添加,而颗粒饲料添加油脂,在压粒前油脂添加量不宜超过3%,否则会造成颗粒软化,强度降低,甚至难于成彬。超过3%的部分只能用喷涂表层的工艺添加,即在压制成形后的颗粒表面上喷涂适量的热油脂,使颗粒缓慢吸收。颗粒油脂喷涂在国外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颗粒  相似文献   

2.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动植物油,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而且改善了颗粒饲料的外观质量,饲料中添加油脂的环节可置于成粒前和成粒后,成粒前的添加量一般不超过生产量的3%,否则将导致制粒后颗粒松散等问题,而且不大适用于膨化饲料的生产工艺,但该设备要求较低;成粒后对颗粒饲料进行表面处理(即油脂喷涂),其最大添加量可达到85,解决了添加油脂对颗粒饲料坚实度的影响问题,直接提高了生产率,而且更加适用于膨化饲料的生产,但对设备及使用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3.
饲料厂油脂添加工艺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平 《饲料工业》1990,11(11):16-17
近年来,我国饲料加工厂中应用油脂添加工艺逐渐增多,已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试对油脂添加工艺进行分析。饲料中添加油脂工艺可分为压粒前和压粒后两种方法。压粒前添加油脂可在混合机、调质器、熟化器等处进行;压粒后添加油脂可在饲料成型后对颗粒表面喷涂油脂。一、压粒前添加油脂 1.混合机内油脂添加无论成品料是粉状还是粒状,在混合机内添加油脂的工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添加量不同。前者油脂的添加量可达6%~7%,后者一般不超过3%。  相似文献   

4.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液体原料,可以保护饲料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提高饲料能量,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动物的采食量等,但在成粒前添加量一般不能超过4%,否则会导致后续制粒效果差,而成粒后在滚筒式液体喷涂机中添加液体饲料的比例可达到8%,较适用于有高油脂含量需求的饲料。对于滚筒式液体喷涂机而言,不仅需要有较高比例的液体添加量,还需要有较大的添加范围。常规的滚筒式液体喷涂机的喷涂比例一般在1%~8%,而成粒后的颗粒饲料可能需要进行微量元素的喷涂,喷涂比例1%,但需要较高的喷涂均匀度。实现系统的全自动控制以及颗粒饲料的计量准确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瑞士布勒公司最新的机电一体化饲料生产设备──油脂喷涂系统(FatCoatingSystem),最近在广州皇上皇饲料厂有限公司(花都)投入运行,这是布勒公司在中国安装的首套新款油脂喷涂系统设备。从所周知,在饲料厂,油脂添加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目前饲料厂普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均没能克服油脂对颗粒质量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按照饲料加工工艺流程分,油脂添加一般有三种方法:1.制粒前的配混系统喷射。2.制粒过程中的制粒机中喷涂。3.制粒后的打包系统喷涂。简单比较一下三种方法的优缺点。第一种具备结构简单,投资少,油脂的配…  相似文献   

6.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动植物油,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而且改善了颗粒饲料的外观质量。饲料中添加油脂的环节可置于成粒前和成粒后,成粒前的添加量一般不超过生产量的3%,否则将导致制粒后颗粒松散等问题,而且不适用于膨化饲料的生产工艺,但该设备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7.
随着饲料行业竞争的日趋加激,颗粒饲料、膨化饲料生产已成为饲料企业控制饲料品质的重要手段,而其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湿条件,导致饲料中必备的热敏营养元素损失严重,影响饲料品质。近年来,饲料加工领域提出了油脂后喷涂新技术,即在膨化或制粒后,通过油脂添加,避免热敏营养元素的损失,从而保证饲料品质。文章将根据油脂后喷涂新技术的要求,研究设计一套油脂后喷涂系统,以满足饲料生产中油脂后喷涂需求。  相似文献   

8.
制粒工艺对司料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30年首次引入颗粒饲料生产工艺后,制粒已成为饲料加工中最为普遍的工艺之.颗粒加工是饲料加工中的一个深加工过程,由于加工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加工产品质量追求,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从调质、制粒机部件改进、膨化机、膨胀剂,到冷却器的设计、制粒后颗粒稳定、液体添加系统,这些研究都是为了获得高质量颗粒饲料.与粉料相比,颗粒具有营养因素和非营养等两方面的优势:如减少粉尘,防止饲料组分在运输等过程中再分级现象的发生,进而保证动物对养分的平衡摄食和防止挑食;通过提高饲料的适口性提高动物采食量,同时节约动物采食所需要的时间及能量的消耗;通过制粒的高温处理,可杀灭病原微生物;此外减少包装运输费用或储藏空间等.但是,如果在制粒过程中不注意各方面因素的话,就会造成对颗粒质量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1930年首次引入颗粒饲料生产工艺后,制粒已成为饲料加工中最为普遍的工艺之一。颗粒加工是饲料加工中的一个深加工过程,由于加工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加工产品质量追求,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从调质、制粒机部件改进、膨化机、膨胀剂,到冷却器的设计、制粒后颗粒稳定、液体添加系统,这些研究都是为了获得高质量颗粒饲料。与粉料相比,颗粒具有营养因素和非营养等两方面的优势:如减少粉尘,防止饲料组分在运输等过程中再分级现象的发生,进而保证动物对养分的平衡摄食和防止挑食;通过提高饲料的适口性提高动物采食量,同时节约动物采食所需要…  相似文献   

10.
配合饲料添加油脂既可提供必需的脂肪酸,又可提供热能。油脂所含的热能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倍多,因此油脂是高能饲料的主要原料。在90年代以来,我国饲料工业进入一个全价粉料和颗粒料的阶段。大多数饲料厂家除将微量元素、维生素、限制性氨基酸等添加到饲料中外,对添加油脂也已相当普遍。1 添加油脂的种类 主要有3种,一是将油脂直接加入混合机里进行混合;二是将油脂直接喷入调质器内进行混合;此2种方式油脂添加量一般<3%,过多则因其分散性差,不易混合均匀,而且会导致颗粒成品松散易碎,对油脂在高温高压制粒膨化过程中有无…  相似文献   

11.
鱼用配合饲料的加工与禽畜配合饲料不尽一致,就其产品形态,可分粉状、颗粒、碎粒及膨化等四种。呈粉状者与禽畜同类产品的加工工艺几无差异,主要有清选、粉碎、配料、混合、喷涂油脂及计量分装等工序。鱼用颗粒尤其是膨化饲料,与禽畜用配合饲料的加工则区别较大。呈颗粒状者系将混合好的粉状物用制粒机制成颗粒,再行冷  相似文献   

12.
随着配合饲料的逐渐普及,如何增加动物日粮中(特别是高能量日粮中)脂肪含量,已成为建造饲料厂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常应用的增加饲料中脂肪含量的方法主要有3种:(1)在饲料制造颗粒之前添加油脂;(2)饲料制粒后在颗粒表面外涂油脂;(3)在饲料制造过程中加入全脂大豆。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评价不同制粒工艺对三龄鲭鱼生长情况的影响,我们于一九八三年选用每只为一亩水面的试验土池,在相同的饲料配方、放养模式及放养方法等条件下,以单因素改变制粒方法所得的各种饲料,对三龄鲭鱼进行了饲养试验。试验采用三种制粒工艺制成的颗粒饲料。 1.一般的硬颗粒饲料该试料全部由无锡渔用颗粒饲料厂加工。加工设备为上海青浦渔业机械制造厂的77—SLY型平模压粒机以及与其配套的渔用颗粒饲料机组。第一批加工的饲料使用的压粒机模板孔径为φ3.0毫米,第二批为φ6.0毫米。制粒时采用蒸汽调理,压粒机  相似文献   

14.
鱼虾饲料同畜禽饲料相比,对加工制粒更有其特殊要求。一般要求鱼饲料颗粒在水中耐水性≥0.5小时,虾饲料颗粒耐水性≥2小时,以减少散失,提高饲料利用率。 解决水产颗粒饲料的耐水性问题,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增加淀粉含量较多的原料,如次粉、小麦粉,经糊化后产生一定粘结力,以提高颗粒的耐水性;二是在饲料中另外添加专用粘合  相似文献   

15.
饲料生产中加油是生产高浓度能量饲料的要求,饲料中添加脂肪还可使氨基酸减少氧化,提高氨基酸的消化率;能抑制葡萄糖和其他前体物质转化为脂肪;油脂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某些激素的吸收和利用;在高温条件下,还有利于提高能量摄入量,降低畜禽的体热增耗,减缓热应激;添加脂肪可有效地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还可以降低配料过程中的粉尘,减少设备的的磨损。畜禽饲料用油一般为猪油、牛油、大豆油脚等。饲料中添加油脂的位置可在成粒前和成粒后。成粒前的添加量一般不超过生产量的3%,否则将导致制粒后颗粒松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真空喷涂技术在饲料的加工过程中主要是用于饲料组成成分(如油脂或糖蜜)的添加,特别是对于膨化颗粒饲料的液体组成成分添加。当下对于此类工艺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真正对于颗粒饲料表面热敏性添加剂真空喷涂技术的研究不多,特别是将维生素和酶制剂二者相结合做成乳化剂后再喷涂到硬颗粒饲料上的研究未见报道。文章对硬颗粒饲料真空喷涂工艺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饲料行业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硬颗粒饲料真空喷涂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的加工过程中在真空喷涂技术主要是用于饲料组成成分(如油脂或糖蜜)的添加,特别是膨化颗粒饲料的液体组成成分添加。当下对于此类工艺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对于颗粒饲料表面热敏性添加剂真空喷涂技术的研究不多,特别是将维生素和酶制剂二者相结合做成乳化剂后再喷涂到硬颗粒饲料上的研究未见报道。文章对硬颗粒饲料真空喷涂工艺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饲料行业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真空喷涂技术在饲料的加工过程中主要是用于饲料组成成分(如油脂或糖蜜)的添加,特别是对于膨化颗粒饲料的液体组成成分添加。当下对于此类工艺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真正对于颗粒饲料表面热敏性添加剂真空喷涂技术的研究不多,特别是将维生素和酶制剂二者相结合做成乳化剂后再喷涂到硬颗粒饲料上的研究未见报道。文章对硬颗粒饲料真空喷涂工艺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饲料行业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饲料颗粒化的比重上升,谷物类原料、副产品和动物下脚料的利用比例也在迅速增加,这就需要适应日益广泛的这些原料资源的粘结剂,以生产出品质好的颗粒料。目前,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基本上可分为蒸汽制粒和冷压制粒两类。冷压制粒由于谷物原料未经高温糊化,颗粒的品质、硬度等较差,不如蒸汽制粒的产品。蒸汽制粒制出的颗粒质量同饲料的构成有关系,如棉、菜、葵花、胡麻等饼(粕)的比例较大,制成的颗粒质量就较差。如在制粒中添加适宜的粘结剂,颗粒质量就能得到改善。此外,玉米豆粕型饲料添加油脂后,也会出现颗粒松散等问题,也需要粘结剂。  相似文献   

20.
试验探究不同加工方式生产的含益生菌颗粒饲料的贮存稳定性。通过植物乳杆菌制剂与全混合日粮混合后冷压制粒(方法Ⅰ)、全混合日粮制粒后普通液态喷涂添加植物乳杆菌制剂(方法Ⅱ)和全混合日粮制粒后真空喷涂添加植物乳杆菌制剂(方法Ⅲ) 3种方法生产含益生菌颗粒饲料,检测饲料中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将生产的3种含益生菌颗粒饲料,分别使用普通编织袋(包装Ⅰ)和真空包装袋(包装Ⅱ)封装,置于低温(4~8℃)和室温(17~23℃)条件下贮存2个月,观察不同时期饲料中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及有效活菌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3种不同加工方式生产的饲料中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分别为41.6%、84.1%、91.8%。方法Ⅰ、方法Ⅱ和方法Ⅲ生产的饲料,使用包装Ⅰ和包装Ⅱ封装,在低温条件下贮存2个月,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分别为2.3%、15.4%、22.1%和6.6%、28.5%、35.6%,此时有效活菌的数量级分别为10、102、103和103、104、105;在室温条件下贮存的过程中,没有检测出植物乳杆菌的时间点分别为第5、第6、第6 w和第6、第8、第8 w。研究表明,使用先制粒后喷涂添加益生菌的加工方法可以有效保护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