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饲料》2005,(5):27-27
黑鳃病是斑节对虾养成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出现在养殖中后期,患病虾体鳃部堵塞或糜烂,影响鳃丝组织的正常功能,使氧气交换量受阻,虽然不会引起死亡,但可导致摄食量下降、生长减慢、饵料系数升高,严重时诱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鲤鱼养殖业的发展,鲤鱼发生黑鳃病的情况也日愈增多,且此病死亡的死亡率高,给渔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就近几年对该病的观察和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初步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魏建辉 《广东饲料》2002,11(1):37-38
1烂鳃病病原及症状1.1细菌性烂鳃病因:细菌性烂鳃一般都是由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Columnaris)感染引起。病状:发病初期,鳃上分泌大量的粘液,呼吸困难。因此,可以看见鳗鱼在水车、增氧机、岸边游动、聚集。随着病情的发展,轻压鳃部有大量污物或淡红色血水流出,剪开鳃盖可见鳃瓣充血缺损,有无数菌体聚集形成柱状菌落。有的病鳗肝脏颜色变浅,肠道充血。1.2寄生虫性烂鳃病因:由多种车轮虫、杯体虫、斜管虫、指环虫、两极虫等寄生虫感染引起。病状: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鳗鱼活力低,采食量下降,离群独游,鳃丝分泌大量…  相似文献   

4.
类主要利用鳃呼吸,皮肤和鳔是辅助呼吸器官。鳃基部是鳃弓,每一鳃弓发出两列鳃丝,鳃丝紧密排列成十分整齐的梳状及薄片状,称鳃片(鳃瓣),鳃丝内有约为鳃丝全长2/3的鳃丝软骨。每根鳃丝两侧又发出许多纤细的叶片状突出,称为鳃小片。在鳃弓软骨的下方有二支血管,腹侧一支为入鳃动脉,发出入鳃丝动脉,进入鳃丝,并在鳃小片基部发出小支进入鳃片,形成毛细血管;背侧一支为出鳃动脉,与出鳃丝动脉相连。出鳃丝动脉位于鳃丝外侧,发出小支在鳃丝外侧的鳃小片中形成毛细血管。鳃小片由被覆一薄层扁平上皮的毛细血管所组成。单层扁平呼吸上皮处在血液与水…  相似文献   

5.
从天津市十个主要养鸡区县的23个养鸡场和养鸡户的241只疑似大肠杆菌病病例分离到病原大肠杆菌92株,并进行了病原特性的研究。发现这些菌的生化特性基本一致,与资料相符,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小白鼠和小雏欢五次腹腔或后胸气囊注射4-10亿活菌,小白鼠48小时内致死率为95.00%,小雏鸡24小时内致死率为3.49%,所采菌株全部对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且多数为多重耐药,对92株大肠杆菌进行了抗“  相似文献   

6.
虾黑鳃病由弧状杆菌(Vibrio spp)引起,主要是虾塘有机物过多,导致病菌繁生,感染虾体,造成组织病变,加之聚缩虫等寄生所致。饲料中Vc缺乏也是引起该病的原因之一。患病虾体鳃部堵塞或糜烂,影响鳃丝组织的正常功能,使氧气交换量受阻,出现浮边、爬边的现象,虽然不会引起大量死亡,但可导致摄食量下降、生长减慢、饵料系数升高,严重时诱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引起大量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常见养殖鱼类鳃病的病理症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鱼类养殖的过程中,鳃病是各种鱼类经常发生的疾病。该病会对养殖鱼类造成严重的危害,给养殖户带来非常大的损失。鉴于此,本文对常见养殖鱼类鳃病的病理症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期望能够为鱼类养殖户防治该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今年春夏以来,南起广东、福建,北涉山东、河北、辽宁,发生了养殖对虾的大面积死亡。对虾患的就是肝胰腺坏死病。这种病发病范围广、死亡率极高,在东南亚被称为“六十天死亡症”。最初的症状是对虾的肝胰腺二侧白色包膜呈弥散状增生,在15天左右的时间内,白膜增生不断扩展、增厚,虾的肝胰腺本体先萎缩后肿胀,肝体由正常的青褐色逐渐转为暗红色(中期),直至死亡时变为粉黄  相似文献   

9.
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南起南海,北至渤海之滨,对虾养殖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害,由于对虾肝胰腺坏死等病,致使对虾养殖业损失惨重,尽管各方面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挽救,但收效甚微。前车之鉴,浙江省宁波富宁饲料公司郑胜江等人在虾病防治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其“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一文,对今年虾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为了明年及今后养虾业的发展,本刊适时发表此文,希望能引起行业关注,及早做好明年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绵羊黑疫的病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10月,青海省海北州某牧场的藏系绵羊发病并急性死亡,半个月内死亡200余只,从其中2只症状典型的病死羊病料中分离到疑似诺维氏梭菌,经毒素测定、毒素中和试验及动物接种,证明分离出的2株菌为B型诺维氏梭菌,毒价测定最小致死量(MLD)为2~4万MLD/ml,从而诊断为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羊黑疫。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该羊群于发病半个月前曾注射过羊四联(瘁疽、羔羊痢疾、快疫、肠毒血症)疫苗,此次发病波及到了7个牧户,常急性死亡,死前无明显症状,晚上入圈时尚未发现症状,早晨发现已经死亡。2剖检变化死亡羊只颈部皮下有少量黄色胶胨样液体,…  相似文献   

11.
12.
由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鱼鳃腐烂的疾病,叫细菌性烂鳃病,此病严重危害着渔业生产。本病多在春天发生,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带菌鱼,以及被病原细菌污染的水或池塘淤泥。在本病流行季节,病鱼不断在水中散布病原菌,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便可发病,特别容易感染的是鱼鳃受伤(如受机械损伤、被寄生虫寄生等)的鱼。本病主要危害青鱼、草鱼,从鱼苗种到成鱼都可受害。此外,鲤鱼、鲫鱼、鲢鱼、编鱼、团头朝、金鱼等也能受害。一般地说,水温在15℃以上时,本病开始发生,在水温15℃~30C之间,水温越高越容易发生和流行,使自致死时间也越短、经…  相似文献   

13.
细菌性烂鳃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细菌性烂鳃病对水产动物的危害,同时根据该病的流行情况及症状表现,作出正确的诊断,提出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集约化生产、养殖环境恶化,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成为了当前制约对虾养殖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本试验以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时期的亲虾、虾苗、成虾作为研究对象,将对虾的肝胰腺进行初步富集后,采用荧光PCR和普通PCR的方法,检测样品中pirAVP和pirBVP毒素基因;对虾苗AHPND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116份样品中检测到亲虾AHPND阳性3份,虾苗AHPND阳性7份,成虾AHPND阳性9份;从虾苗AHPND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弧菌,经生化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副溶血性弧菌聚为一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西叮、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等11种抗菌药敏感,对头孢噻吩耐药,对阿米卡星中介。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健康凡纳滨对虾浸染1.8×108 CFU/mL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液后,24 h内全部死亡,对虾的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萎缩、变性、坏死等特征。本试验进一步掌握目前粤西地区不同生长时期凡纳滨对虾中AHPND的流行病学数据和...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anaemia virus,CIAV)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性免疫缺陷病。该病毒首先由日本学者Yuasa等于1979年发现,相继在一些国家也发现该病,中国于1992年分离到此病毒。CIA可通过垂直与水平感染引起临床与亚临床症状,对MDV、网状内皮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病毒、IBDV、NDV等的易感性增强,甚至可导致疫苗免疫失败,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 CIAV为19-25nm大小无囊膜的正二十面体病毒,其浮密度为…  相似文献   

16.
17.
18.
郑胜江 《饲料工业》1994,15(9):40-40
再谈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宁波富宁饲料有限公司郑胜江[编者按]本刊去年第10期发表了郑胜江等撰写的“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一文,国内近十家报刊相继予以转载,引起了行业的关注。今年虾病来势比去年更早更猛更广泛,已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损害。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 (Penaeus orientalis)幼体的聚缩虫病是对虾育苗生产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培育池中的对虾幼体 80%以上感染,如不及时防治,则会导致育苗失败。近几年来,我们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对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病原体   对虾体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是树状聚缩虫 (Zoothamnium arbuscula),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 (Peritricha),钟虫科 (Vorticellidae)。聚缩虫寄附于中国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成虾的体表和鳃。聚缩虫同其它固着性…  相似文献   

20.
乌龟寄生性鳃蛭病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经试验检测,表明水产常用药品对龟体寄生的扬子鳃蛭不具备针对性的毒杀作用,而茶叶、烟丝浸出液能安全、有效杀死扬子鳃蛭。烟末浸出液实施中与试验效果一致,为防治扬子鳃蛭病探索出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