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刺梨资源开发利用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调查和总结了贵州省刺梨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构成我省刺梨产业的基本要求和培育我省刺梨产业的现有利条件,提出了贵州刺梨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培育我省刺梨产业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刺梨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刺梨(Rosa roxburghurghii Tratt.)为落叶丛生野生果树,果实富含SOD和其它营养成分,有消食通便,养心安神的功效.除鲜食、作中药外,还可加工刺梨酒、刺梨汁、花粉酒、果脯、果酱等高档保健食品,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清至民国时期贵州的刺梨种植区域广泛、用途多种。本文主要以贵州地方志为主体史料,通过对其相关记载进行统计,分析、梳理、阐释了清至民国时期贵州"刺梨"与"金樱子"的关系、种植的分类、分布状况、种植特征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刺梨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黄酮、多酚、维生素C、总三萜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药用价值高。贵州拥有丰富的刺梨资源,是刺梨的主要种植地之一。为合理开发利用刺梨资源及推动刺梨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介绍刺梨的生态学特性,从播种与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刺梨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贵州4种刺梨的比较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贵州4种刺梨比较形态解剖学的研究,表明:4种刺梨营养器官形态解剖结构基本相似;重瓣刺梨的花托及托附杯呈浅杯状,其余3种刺梨均呈壶状,重瓣刺梨雄蕊大中全部花瓣化,有的外缘的改皮也逐渐转变成花瓣。  相似文献   

6.
有机刺梨作为刺梨产业的细分领域和有机食品的重点应用方向,对打造高端刺梨产品,拓展刺梨产业链,提高刺梨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贵州省有机刺梨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WOT战略分析法,从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4个方面分析贵州有机刺梨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得出,贵州有机刺梨产业发展SO战略、ST战略、WO战略及WT战略。从充分整合刺梨产业资源、逐步壮大有机刺梨产业,凸显刺梨营养保健的核心价值、提高有机刺梨产品的竞争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有机刺梨产业有序发展,建立健全有机刺梨生产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贵州有机刺梨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气候对刺梨的产量及品质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确保刺梨的健康生长,本文主要是针对气候方面出发,对影响刺梨生长的气候性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将贵州地区作为主要的研究基地,对刺梨种植地进行采样分析,并结合气象局地区的气候资料、刺梨果品资料集中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刺梨的气候适应性指标及适应性规划结果进行分析,选出最适宜刺梨的生长地区。  相似文献   

8.
刺梨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医学及观赏价值。贵州是刺梨原产中心,刺梨数量多且分布广。现根据近年来贵州刺梨发展情况,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贵州刺梨产业的发展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与宏观调控;积极筹措资金,拓宽资金来源;做好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优化配置刺梨资源;突出科技创新的先导作用;改进产品结构与营销方式,加强市场开拓;拓展深度加工体系,提高综合利用率等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无籽刺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增进对无籽刺梨的认识、促进无籽刺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在介绍无籽刺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从事无籽刺梨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刺梨引种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又名缫丝花、木梨子,属蔷薇科落叶灌木,原产于我国西南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早在40年代,我国著名营养学家罗登义教授就对刺梨的营养成分进行过分析,发现每百克果肉中Vc含量高达  相似文献   

11.
贵州优质无子刺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子刺梨为贵州特有种,因其果实特有的品质和保健功能,成为新兴的药食保健果品。通过示范果园栽培试验,从扦插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贵州无子刺梨的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韦丽芳 《广西农学报》2009,24(1):101-103
刺梨是珍稀野生水果的代表,是喀斯特地貌的优势物种。其野生性强,资源丰富,药食兼用,营养、保健价值高,有"VC之王"和丙、巳维生素大王之美称,是果中珍宝。本文分析河池市开发野生刺梨的基础和开发利用前景,提出开发野生刺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贵州刺梨生产防灾减灾及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贵州省84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间6—8月的降水量气象观测数据及2011—2012年贵州省6个地州市20个样地刺梨野外调查和果实采集,建立刺梨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借助 GIS 技术完成贵州刺梨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区划结果表明,重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地区的册亨、望谟、罗甸县和省东部边缘一带,中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省的东部铜仁市、黔东南州大部分县市,轻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省的中部贵阳市、遵义地区和黔南州各县市。  相似文献   

14.
《农技服务》2016,(9):116-117
刺梨是一种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每百克果肉中含维生素高达2000毫克,因此获得了"维C之王"的美誉。在贵州这个山地为主的省份的西部山区有大量的野生刺梨分布,可以绿化荒山荒坡、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创造经济价值,经过多年的人工训化种植,各地纷纷建起了规模可观的刺梨种植基地。然而,刺梨需要生长三年,才能开始挂果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这三年期间,在刺梨种植园套种中药材、蔬菜、豆科作物等,通过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立体化种植模式的应用,可以保持水土,培肥土壤,还可以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踏雪,让农民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 刺梨保健品是90年代热门项目 刺梨原产我国西南贵州、四川、云南等省,现人工栽培刺梨、利用刺梨之风正在全国兴起。刺梨的营养价值逐渐被人们所发现,被誉为“第三代水果之王”。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热处理对刺梨酒品质的影响,研究以未灭菌的刺梨酒(4℃保存)为对照,将刺梨原酒置于60、65、70℃水浴条件下分别灭菌15 min后,室温保存,陈酿6个月后,检测果酒的灭菌效果、浊度、pH、酒精度、挥发酸、滴定酸、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同时利用顶空(HS)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果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0~70℃水浴处理能彻底对刺梨酒进行灭菌;与对照相比,灭菌能增加滴定酸含量,减少总糖含量;70℃灭菌处理(34种挥发性化合物)可以获得比对照(30种挥发性化合物)更丰富的挥发性化合物。综上所述,刺梨果酒适合在60~70℃的水浴条件下灭菌,常温下存放6个月不变质。  相似文献   

17.
刺梨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梨叶(Folium Rosae roxburghii)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的单瓣缫丝花的晒干叶[1],其酸、涩、平、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胃消食,用于治疗积食饱胀、疥痛金疮,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为贵州少数民族用药.  相似文献   

18.
熊威 《农技服务》2023,(5):47-50
为无刺刺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贵农5号刺梨和无刺刺梨为试验材料,采用亚硝酸钠-比色法、Folin-Denis、pH示差法等对无刺刺梨的抗坏血酸、总酚、可溶性糖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刺刺梨的抗坏血酸和花青苷含量与贵农5号刺梨相差不大,无刺刺梨的抗坏血酸含量为2 202.03 mg/100g,贵农5号刺梨的抗坏血酸含量为2 199.75 mg/100g,无刺刺梨的抗坏血酸较贵农5号刺梨高2.28 mg/100g,二者的抗坏血酸含量均大于2 000 mg/100g,无刺刺梨的总酚、类黄酮、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696.75 mg/100g、992.5 mg/100g、97.25 mg/100g,贵农5号刺梨的总酚、类黄酮、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533.5 mg/100g、927.75 mg/100g、90.5 mg/100g,无刺刺梨和贵农5号的FRAP值分别为321.00和299.75,无刺刺梨和贵农5号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8.8%和60.825%,无刺刺梨的抗氧化活性较贵农5号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刺梨易腐烂、生食口感差的问题,以营养丰富的刺梨鲜果为原料,采用浸泡、醇化和发酵三种工艺,以期研制出口感好、果香独特、具有保健功效的刺梨果酒。结果制得10~12°的果酒。虽然浸泡法和醇化法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更为简易,但不适合于高品质酒的制作。发酵法制得的果酒品质更佳,适合大型正规酒厂生产。  相似文献   

20.
刺梨是贵州省极具特色的药食同源植物,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和加工食品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刺梨产业是促进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对贵州省乡村振兴和农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促进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从刺梨的种质资源开发及利用、采后贮藏保鲜技术、产品开发、精深加工技术、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方面综述贵州刺梨产业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