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甘肃省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生物种质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自然隔离条件好,99%以上的耕地洁净无污染,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天然优势突出。基于独特的资源禀赋和长期的生产实践,形成了具有甘肃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近年来,我省加强技术培训和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2.
陈兴鹏  王静  薛冰  张子龙 《甘肃农业》2011,(8):16-17,22
本文在“有机甘肃”及有机农业概念基础上,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和原则,立足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及条件,研究了有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推动模式,以期为甘肃发挥后发优势,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体现环境价值的有机农业,推动甘肃省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6S”技术体系与林业科技创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基于“6S”技术体系之上的林业活动是一种能把完善的管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的动态管理系统的战略思想。本文认为,“6S”技术一体化既是新的林业科技创新的需要,也能促使林业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推动国家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建立,从而为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最后讨论了“6S”技术一体化在我国开展试验研究与应用的几个问题。图1参13  相似文献   

4.
据报载,甘肃定西的土豆从原来的田头地边零星种植,满足自家食用,到现在的年销售40亿元,昔日的“土疙瘩”变成如今的“盒蛋蛋”,给人的启示多多。启示之一:农副产品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关键要依靠科技。甘肃定西的土豆“巨变”正是这样,他们坚持科学种植,不施激素农药,追求绿色无公害:启示之二:规模就是效益。甘肃的土豆从原来的零星种植,到现在的连片规模种植,因为形成了规模,农民无须提篮小  相似文献   

5.
经甘肃和盛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兰州陇神航天育种研究所的“黑美人”培植技术等无形资产进行了评估,甘肃“黑美人”价值为1045万元。  相似文献   

6.
对中良美裕有机制品公司水稻生产基地的有机生产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将之总结为“民心”管理模式。其主要成功经验是:提出“仁义礼智信”为企业文化,以“民心”管理为中心,抓住“民心”这个关键,把农民和公司融为一体,使有机水稻生产管理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把自身的优势——资金、技术及市场与基地的优势——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7.
周昉 《福建农业》2004,(8):31-31
“猪-沼-果”工程技术体系是沼气技术和其他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有机装配而成的技术组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的工程规划与设计 根据人口、土地资源和产业结构等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一个“猪-沼-果”模式的总体规划。其基本原  相似文献   

8.
2012年,甘肃黄羊河集团公司组织实施以大产业、大条田、大农机、大流转、水肥一体化为主的“四大一化”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农业进程。  相似文献   

9.
『李广杏』的传说兰州嘉关西路民航兰州飞行大队郭福德甘肃杏子的种类甚多,据初步统计有60多种。许多品种不仅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其优良品种有敦煌的“李广杏”、唐汪川的“大接杏”、兰州的“金妈妈杏”最为著名,素有“甘肃三大名杏”之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共享平台,实现乡村土地使用权共享,提高资源尤其是闲置土地资源的 利用率,实现“共享菜园”模式构建。利用此平台实现供需双方便捷的信息交流,满足城镇人口 亲近自然、获取有机蔬菜的需求。同时,农民通过出租土地及提供种植教学、维护菜园等增值服 务获得收入。  相似文献   

11.
领略神奇西北风光,享受特色食品味道,感受多彩地域文化。美好“食”光,尽在亚盛好食邦。甘肃亚盛好食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甘肃农垦的上市公司——甘肃亚盛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甘肃农垦六大产业集团之一。亚盛好食邦依托祁连山下河西走廊优越的自然条件、甘肃农垦数百万亩优质土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和西北生态特色农业食品资源,着力建设10万亩辣椒种植基地、5万亩食葵花种植基地、2万亩红枣种植基地,以及洋葱香辛料等种植基地和产业扶贫基地,形成了集种植、生产、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食品全产业链经营体系,建立了农产品全程质量可追溯系统,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把控,为消费者提供品质卓越、健康放心的美味食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云南省澜沧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认真做好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以下简称“两品”)认证对澜沧县今后建设现代高原特色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澜沧县“两品”在认证数量、品种、质量、主体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并从自然条件、农业资源、生产主体资源等方面分析了澜沧县“两品”认证的发展优势,指出了澜沧县“两品”认证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加强指导培训、加强宣传、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监管等方面的发展对策,保障澜沧县“两品”认证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提升澜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顺利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做大做强优质农产品品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银香伟业高科技畜牧业有机产业体系、有机循环产业链是在现有的两万头高产奶牛所产生的粪便资源开始循环的,加工有机肥料→改造有机土地→种植有机饲草→生产有机食品→供需有机客户→创新有机文化理念→真诚有机健康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中国有机产业第一模式。他们拥有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有:有机饲草、饲料,“归一”牌有机乳品,牛细管冻精,高产奶牛胚胎,盖普威名牌种牛,有机血清胎盘和胸腺素,有机兽药,有机犊牛肉等,产品销售全国18个省市、260多个县市。主导产业为:有机饲草基地建设与饲料生产,有机奶牛养殖产业,有机奶牛…  相似文献   

14.
土壤有机质,特别是其相对稳定的组分,是控制污染物尤其是有机污染物吸附稳定的关键因素。微生物介导下的有机质再合成产物,即“微生物碳泵”作用下的有机碳,对稳定性碳库有重要贡献,其打破了以植物衍生物碳复杂分子结构为主导的稳定性碳库的传统观点。因此,理解“微生物碳泵”作用下,有机碳稳定性机制及其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成为环境地学研究的新挑战。本文综述了不同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无机矿物组分作用下,微生物来源的有机碳组成和性质及其稳定性研究;并重点强调“微生物碳泵”作用下,稳定性有机碳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微生物碳泵”作用下稳定性有机碳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提升土壤固碳能力、实现“固碳减排”举措、帮助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4月1日起正式施行,今后,凡是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如果再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随意标注“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无污染”、“纯天然”等误导消费者的文字的,将会受到最高3万元的处罚。该办法规定,我国有机食品实行统一的标志(见题图),包装标有中文“中国有机产品”字样和相应英文(ORGANIC)的才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机食品。对于有机配料含量等于或者高于95%的加工产品,可以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字样;  相似文献   

16.
“罗沙稻”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为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稻米资源,经多年试验研究,结合对原有“罗沙稻”、“罗沙贡米”人文和米质特性的历史追溯,筛选认定“滇屯502-7”为“罗沙稻”主推品种,该品种保持了“罗沙贡米”特有的米晶莹剔透,饭光亮、味香可口的风味特征,传承了“罗沙贡米”的生产历史.探明了“罗沙贡米”地理标志范围及其土壤养分特征,集成了旱育秧、适时早栽、合理密植与节肥等“罗沙一号”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形成了有机肥、绿色防控为主线的“罗沙贡米”水稻有机生产技术规程.利用DUS测试技术对“罗沙一号”在泸州生态条件下的典型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为“罗沙一号”提纯保纯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童音 《油气储运》2008,(2):49-49
在安徽省岳西县境内饲养的“有机黑猪”日前通过国家有机认证。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负责人介绍,饲养“有机黑猪”的岳西名山有机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是全省首家从生猪养殖到屠宰、加工、销售均符合有机产品标准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垦》2019,(7):80-80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老一辈农垦人的铮铮誓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这是一代代农垦人薪火相传的农垦精神。“国家队”、“示范区”、“排头兵”、“稳定器”,这是党中央赋予新时代农垦的光荣使命。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农垦》杂志特举办“甘肃农垦·亚盛好食邦杯”“垦三代的故事”征稿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有机蜂蜜358元/kg、有机猪肉160元/kg、有机杂粮每盒(268克)268元……近年来,一些食品包装上纷纷标注“有机”二字,并标榜“高质高价”。这些有机食品货真价实吗?  相似文献   

20.
<正>甘肃省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着力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甘肃特点和市场影响力的“甘味”农业品牌,使“厚道甘肃·地道甘味”在市场中形成良好口碑,不断提高甘肃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让农民群众获得更多品牌溢价收益。本文紧紧围绕“甘味”品牌体系构建、质量标准管控、营销组织体系培育“甘味”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情况等“甘味”品牌战略实施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调研,对“甘味”品牌培育建设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