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秀水134是浙北单季晚稻中高产、优质、抗性好的常规粳稻新品种,一般单产560kg/亩,示范方单产600kg/亩,攻关田单产650kg/亩。高产栽培主要围绕全苗匀苗、促根、壮蘖、攻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主要栽培技术掌握:适期早播、稀播、适氮增钾增有机肥、因需湿润灌溉和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秸秆还田利用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减轻因秸秆焚烧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为在麦茬稻生产上实现麦秸全量还田,获得水稻高产,2005年我站进行了麦秸全量还田摆秧超高产稻作方式试验、示范。通过塑盘粒摆稀播育壮秧、扩行稀植摆秧、精确定量施肥、好气灌溉、综合防治等措施强化栽培,水稻成熟期测产740kg亩左右,试验、示范获得成功。1塑盘粒摆稀播育壮秧水稻要高产,壮秧是基础。在发挥大穗型品种穗粒数潜力的基础上,争取低位分蘖生长和成穗。1.1品种选择采用穗型较大的早熟晚粳“宁粳1号”、“武粳15”。1.2种子处理严格进行选种、晒种、浸种、催芽,以…  相似文献   

3.
扬麦158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在扬麦4号×st1472/506选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育种方法育成.我市于1988年引进,1990年秋播起对其生育特性、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一、产量表现据我市3年品比和生产示范,该品种亩产352~421.gkg,平均390kg,比扬麦5号增产13.4%,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我市超稀播繁殖(亩播量3~3.5kg)450亩,平均亩产377kg.其中洋溪乡徐(?)村135.6亩连片示范方,平均亩产402.1kg,比扬麦5号增产14.9%.该村农户邵坤法种植的2亩,实收亩产达480.8kg,均创我市小麦生产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正>一、油菜迟直播避灾高产栽培技术1.成果来源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技术概述推迟播种,避开秋雨阴湿天气和稻茬湿害,加大种植密度,加强肥水管理,保证高产。3.技术效应选择耐迟播油菜品种(川油58、华油杂10号等),在简阳市玉成乡40亩核心示范片进行迟直播技术示范。示范亩产170~220kg。按示范平均亩产200kg,当地平均亩产170kg,菜籽价格4元/kg计,则每亩节本增收120元。  相似文献   

5.
如东县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稻—麦品种搭配不合理,茬口衔接紧张,导致适期播栽、精确定量栽培、高产稳产等技术目标难以实现,制约了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的提升。近几年重点开展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试验,集成了水稻旱育壮秧机插/小麦适期机条播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亩产水稻800 kg、小麦500 kg以上,稻—麦周年超1 300 kg,并在全县大面积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6.
屠建明 《新农村》2010,(1):20-21
2.超高产途径 (1)发挥个体优势,适穗大穗夺高产“秀优5号”在采用稀植单本插的条件下其个体优势更能发挥,单株平均有效穗可达13.4穗,每穗总粒数可达240.1粒。从移栽和直播稻不同产量层次田块穗粒结构汇总分析,主要以适穗大穗获得高产。移栽稻倾向适穗大穗,直播稻倾向足穗大穗更高产。而大穗与个体生长量及株高,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滦南县属于冀东麦区,常年小麦面积22万亩,播种时间一般在9月25至10月10日,前茬作物一般为春夏玉米和花生,习惯亩播种量为15~20kg。为探讨冬小麦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的新途径,2008年县农技人员试验示范了冬小麦稀播早播技术,播期提前10~15天,亩播量减少10~15kg,10亩示范田平均亩产625kg,其中2.6亩高产田亩产675kg,  相似文献   

8.
<正>云粳30号系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选育的优质水稻新品种。2009年陆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示范种植33.33hm2,平均亩产806.11kg,其中高产创建百亩核心、通过集成应用扣种稀播、合理密植、控水灌溉、精确定量栽培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平均亩产863.2kg;高  相似文献   

9.
杂交粳稻港优1号属中晚熟品种,比对照港源8号增产显著,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在600 kg以上,效益明显。该品种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抗稻曲病,耐寒性强,灌浆快,适宜黄渤海稻区种植。通过早育早插,合理稀植,氮磷钾合理搭配,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层管理以实现均衡高产。  相似文献   

10.
大华香糯(原名D26)是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香糯稻,具有产量潜力大,农艺性状,适应范围广,稻米品成,综合抗性强等特点,适宜苏中、淮北地区种植,高产栽培中,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密切程度为亩穗数>实粒数>千粒重,适宜穗数在25-27万/亩之间;高产群体具有低起点、高成穗的特点;提高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高产形成。产量指标为650kg/亩以上时,主要栽培技术为适期稀播、培育壮秧;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结构;科学管理肥水,提高群体质量;防治病虫,确保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稀播小麦也称为精量播种,可以解决在较短时间内在较大面积上推广一个优良品种的繁殖种子问题。北京市今年能较大规模地种植农大311和北京8号,就是采用了稀播小麦的办法。 管理好,稀播也能达到高产。去年红星公社良种场种北京8号以每亩2斤的播量,达到亩产396  相似文献   

12.
袁育英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08-109
5年试验示范表明,粳杂秀优5号杂种优势明显,感光性较强,耐肥抗倒,作移栽与直播栽培,表现超高产水平,以适穗大穗途径高产,配套以早播稀播育壮苗,稀植促早发,前促中控后稳肥水管理,强化个体协调群体以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正>该品种是一个早熟、矮秆大穗、抗旱节水、高产广适、高抗倒伏、抗多种病害的新类型品种。每667m2(亩)穗数40万~45万,穗粒数38~41粒。产量高,一般亩产550kg,最高可达700kg以上。品质符合国家优质中筋标准。  相似文献   

14.
2016年陆良县水稻高产创建以节水集中育秧栽培技术为核心,集成应用扣种稀播、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施肥、精确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区加权平均亩产701.9 kg,较非示范区亩增产55.61 kg,增长8.6%,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及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三庄镇连续四年实施农业部万亩花生高产创建项目,2014年大田亩产实收441.2 kg,高产创建应主要抓好土壤改良、精选种子、播前处理、配方施肥、适时播种、适期晚收、适密控高、综防病害等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6.
赣化2号亩产1800斤以上田块群体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赣化2号系江西农业大学用IR24为母本、献党1号为父本,通过化学杀雄配制成的杂交组合。七十年代中期引进我省准南稻区试种,曾出现过亩产1,300—1,400斤的田块,但产量表现不够稳定。我县于1981年开始进行高产栽培,1981—1983年县农业局和朱堵农科站在同一田块进行高产栽培,连续3年获得亩产1,800斤以上的产量。其中1981年1.265亩,亩产1,882.3斤;1982年1.154亩,亩产1,819.2斤,1983年1.102亩,亩产1,925.08斤。在高产栽培的同时,进行了赣化2号的高产生育特性、分蘖消长规律、叶面积变化动态、千物质积累与分配、穗粒协调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等方面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01,(7)
巴西陆稻,也称旱稻,适宜在旱地或干旱生态环境下生长的特殊稻类。只要措施得当,无论是套种或是坡地种植,均能获得高产,深受山区广大群众的欢迎。东阳市农科所自1998年引进以来,进行过果园套种、早地直播、易旱水田种植和稻豆套种等试验,均获得一定的收成。如在果园套种,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212.4千克;易旱水田种植,亩产324.4千克;稻豆套作,亩产稻谷261.6千克,大豆15.4千克等等。总结几年来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种植经验,我们认为,陆稻要高产、稳产,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适时早播,确保用种量早季种植以4月上旬为宜,宜早不宜迟,点播或条播均可;为保基本苗,应保证亩用种量3~4千克,播前种子用强氯精消毒,采用  相似文献   

18.
当优9号作双晚栽培有较强的杂种优势。1989年参加南方粳杂高产示范竞赛,在庐江、舒城和桐城等县种植1145.0亩,亩产405.2公斤,其中20余亩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该组合产量构成因素中,亩有效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直接效应值为0.8240,穗总粒数次之(0.6171),结实率的直接作用也较大(0.3654)。亩产500公斤的穗粒结构:每亩20—22万有效穗,每穗120粒左右,结实率75—80%,千粒重26克以上。主要栽培技术:培育多蘖壮秧,适时早播早栽;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肥、水促控,培育健壮个体;强化后期管理,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相似文献   

19.
近2年,我们在地处晋西北高寒区的偏关县推广地膜覆盖糯玉米套种马铃薯复播白萝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亩玉米鲜穗收入650元;亩产马铃薯2110kg,收入1688元;白萝卜亩产4040kg,收入1616元。两茬总收入3954元,纯收入3600元。1种植模式130cm一带,玉米种植于70cm宽  相似文献   

20.
苏北沙潮土地区冬至前后播种的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苏北沙潮土地区冬至前后播种的稻茬小麦,总结了苏北沙潮土地区冬至前后播种的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1)稻草切碎全量还田;(2)施足底肥且增施磷钾肥;(3)选用大穗型春性品种,适当增加播种量;(4)旋耕抢墒深播;(5)播后适墒强力镇压;(6)开挖麦田内外沟系;(7)因苗因雨分次追施苗肥;(8)重施拔节孕穗肥;(9)及时开展病虫草害防治。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力争实现一播全苗壮苗以及进入抽穗期提早3天以上,达到穗数充足、穗型大、单穗重提高,进而确保亩产稳定在400 kg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