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的生长量,是限额采伐的根本依据,如生长量不准确,就会确定错误的采伐量。而不附合自然规律的采伐量,不仅影响木材的产量,更影响到森林的枯荣。超过生长允许的大采伐量,会造成过伐;低于生长量的小采伐量,就会拉长经营周期,延误抚育、采伐、更新适期。林分状况得不到及时的改善,林木长势就将下哀,甚至出现枯死。准确生长量的求得,一靠每隔一定年限的资源清查,二靠清查间隔期间的正确推算,这里仅就推算加以研讨。一、生长量推算方法的探讨森林资源档案都已建立,小班资源卡片  相似文献   

2.
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意义,概括起来就是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根据林业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加以肯定的四句话,即经营森林应当:“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这四句话作为经营林业的指导原则是完全正确的,应当成为林业工作者必须做到的光荣职责。为了正确掌握这一原则,首先需要明确:采伐量是指在用材林中采伐成熟林的数量,而生长量则是指用材林全林的生长量(包括从幼令到成过熟林)。这就是说,每年采伐的成熟林数量不能超过全林每年的生长量。但是,林木的一般生长规律,中令期间生长量最大,幼令林次之,成熟林的生长量最小,而且成熟的时间越久生长量越小。因此,研究采伐量、生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伐区调查设计过程中,虽采取全林每木调查的方法,但对采伐木的标记方法仍沿用原始砍刀标记法、油漆画号或号锤打号标记法。这种方法既陈旧落后,又很容易被人为破坏或仿造,致使森林采伐量得不到有效地控制。而条形码技术是对采伐树木(甚至对整个样园内径级6cm以上树木)  相似文献   

4.
<正> 林分生长量在森林经营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举凡林木成熟龄的确定,合理采伐量的计算,采伐限额的制定以至造林树种的选择,各项经营措施的检验莫不以林分生长量为重要基础。但是林分材积生长量又是森林调查中的一项难以准确测定的因子,如何用  相似文献   

5.
一、开发建设老局后期林场的必要性目前,吉林省森工企业生产建设的突出问题是,生产布局不合理,集中过量采伐严重;森林采伐量大于生长量;木材产量、后备森林资源的培育满足不了人民生活发展的需要;采  相似文献   

6.
<正> 在发生枯损或采伐了被害木的时候,间隔期的生长率怎样计算呢?这是进行重复调查,求算生长资料时经常碰到的问题。此时,由于期末蓄积组成中的期初蓄积遭枯损或被部分采伐,故而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通常的公式。以下介绍一近似式并阐述其推导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 森林年采伐限额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控制采伐量低于生长量以及控制国营林业生产单位和集体采伐利用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森林经营由粗放走向集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部实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已经二、三年,在我省已执行二年。两年来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的复测样木和样地数据为原始数据,对马尾松、杉木、阔叶树单木和林分生长率模型进行拟合。建立单木生长率模型,预估样地中采伐木生长量,求算其自然状态下未经采伐的样地林分生长量,以此为基础拟合林分生长率模型,初步选出3个较优模型,通过拟合与优化以及精度检验,最终选出最佳模型。在全区样本建模基础上,针对马尾松和杉木不同区域生长差异性,按一元立木材积模型适用区域同步进行分区组织样本建模,结果表明分区建模精度均高于全区样本拟合精度,其能更好地表达林分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9.
虽然广袤的森林覆盖了苏联1/3的国土,但这些森林目前正面临着过度采伐的危险。根据苏联新闻社报道,苏联的木材消耗量正大大超过森林生长量。在苏联中部和北部,森林过伐尤为严重,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苏联远东地区的情况亦不容乐观。苏联已经超过它每年的许可采伐量。在过去25年中,仅在乌拉尔山中部地区就采伐木材约4000万立方米。过去曾认为苏联森林的采伐量与生长量是平衡的,现在已证实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正> 严格实行年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控制采伐量限额消耗,保证森林永续利用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国家对森林资源采取重要保护性措施,对制止乱砍滥伐,发展森林资源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制定采伐限额工作,从1985年6月开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十五条“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全民所有的森林和  相似文献   

11.
对海南省坝王岭林业局5hm^2热带雨林进行综合择伐试验,采伐强度为30%,严格按采伐规程进行采伐作业。结果表明:重伤蓄积占33.9%,中伤蓄积占27.0%,轻伤蓄积占39.1%;设计采伐木蓄积只占总消耗蓄积的68.92%;采伐损伤、集材损伤以及集材管和环剥毒杀等消耗蓄积为24.18%,其它消耗蓄积为5.9%。因此,弄清采伐过程全部蓄积的消耗,对准确的确定采伐强度,真正落实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方针,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森林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森林连绵阿拉斯加、华盛顿、俄勒岗、加利福尼亚四州。其蓄积量、生长量、采伐量如表述:由表可见,太平洋沿岸各州是明显过伐的。采伐量与生长量的比:阿拉斯加5倍;华盛顿、俄勒岗1.5倍;加利福尼亚1·6倍强。除采伐外如果再考虑森林火灾等灾害,总蓄积量呈渐渐减少的趋向。整  相似文献   

13.
年采伐量的确定,是编制县(市)级森林经营方案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因为现有集体林多属屡遭破坏的残次林分。林分年龄参差不齐,林相高矮不整,疏密度小而分布又不均匀,形质低劣,中幼林多,近熟林少,成过熟林更少;立地条件差,生长量小,立木多属小径木(20—30厘米或更小)。《森林经理学》中关于确定采伐量的公式都无法运用。  相似文献   

14.
对海南省坝王岭林业局5hm2热带雨林进行综合择伐试验,采伐强度为30%,严格按采伐规程进行采伐作业。结果表明:重伤蓄积占33.9%,中伤蓄积占27.0%,轻伤蓄积占39.1%;设计采伐木蓄积只占总消耗蓄积的68.92%;采伐损伤、集材损伤以及集材道和环剥毒杀等消耗蓄积为24.18%,其它消耗蓄积为5.9%。因此,弄清采伐过程全部蓄积的消耗,对准确的确定采伐强度,真正落实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方针,进而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现有森林资源承载量及木材供给潜力,以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基础,根据《森林采伐作业规程》、《森林抚育规程》、《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等规定,按照不同起源、优势树种(组)、龄组(龄级)划分标准,分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补充主伐4个采伐类型测算森林资源可采资源及合理采伐量。测算结果表明,森林资源可采资源量有所增长,合理采伐量区间为2.74~3.17亿m3。  相似文献   

16.
当前,TI—59型可编程序计算器在林业调查规划中已逐步推广使用。通过实践证明,使用TI—59机解决林业调查规划中的有关计算,可大量节省人力,节约时间。根据“森林法”(试行)规定:“对森林要实行合理采伐。以县或者国营林业局为单位计算,每年的森林采伐量不得超过生长量”。为了确定合理的采伐量,首先必须计算生长量。因此,以县(或国营林业局)为单位,计算各树种的生长量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杨克 《林业科技》1990,(4):56-58
森林采伐限额,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控制采伐量低于生长量,以及控制森工企业合理采伐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部实施采伐限额已经二、三年,现针对我省两年来的实施情况,就采伐限额的范围、申报程序、编制原则、依据及合理计算年伐量等问题,谈一点看法,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集体林区取消木材统购以后,砍伐林木能不能由集体或林农自主决定? 答:森林法第六条规定“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量”;第二十八条规定“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进一步规定“砍伐须依法经政府批准,严禁乱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森林经理工作的一点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经理是一个科学的森林经营的决策与技术系统——要求计算合理采伐量(标准采伐量)控制采伐,保证永续利用;要求通过专业调查摸清生长量和枯损量的觇律,并统计年消耗量,逐年更新资源数据;依据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经营目标和分年度(阶段)实施的工作量,也就是  相似文献   

20.
<正> 林分生长量是反映林地生产力的综合指标,是上级机关控制采伐限额的依据,也是林业生产单位在规划设计中确定生产规模、组织林业生产的依据,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过去我省大部分单位用单株木的生长率代替林分生长率去计算生长量,其误差较大,生长量偏高较多。因为单株木在被砍伐或死亡之前材积的生长量始终是增加的,而林分在生长过程中有两种对立的作用同时发生,活着的林木逐年增加其材积,扩大林分蓄积量,另外有一部分树木由于自然稀疏而死亡,或因人为干预(例如间伐、盗伐等)在自然稀疏前就被采伐,这一部分相应地减少了林分的蓄积量。并且由于人为干预的时间、强度和质量不同,其蓄积量减少会在各个年龄阶段发生,减少的数量幅度变化也会很大。即使没有人为干预,当林分进入衰老阶段后,蓄积量也会逐渐减少。由于这种不同的规律和作用,在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用单株木代替林分值是不合理的。但是对于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测定除永久性标准地复查法之外,还没有更成熟的方法。永久性标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