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水貂出血性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肺炎克雷伯杆菌病三联灭活疫苗的质量,本研究对该三联灭活疫苗进行了疫苗的单剂量、单剂量重复和超剂量免疫的安全性试验,最小免疫剂量、免疫期等效力试验以及疫苗保存期试验。结果表明,该三联灭活疫苗对2月龄以上水貂安全,最小免疫保护剂量为0.5 m L(绿脓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含量分别为3.0×10~9 cfu/m L、3.0×10~9 cfu/m L和2.5×10~9 cfu/m L),免疫剂量为1.0 m L/只时即可为水貂提供8个月的完全免疫保护,疫苗在2℃~8℃贮藏15个月仍保持原有的免疫保护效率。本研究研制的该三联灭活疫苗使用安全,对受试动物能够提供100%的免疫保护。本研究为水貂出血性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病的预防和该三联灭活疫苗的正确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曹素芳  黄青云 《中国兽医科技》2007,37(12):1058-1061
为了探索鸡IL-18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中的免疫佐剂作用,分别用共表达鸡IL-18基因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鸡IL-18真核表达质粒pcDNA3/c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混合物、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肌肉注射5周龄鸡,首免后每周采取外周血及外周抗凝血,应用ELISA和MTT法分别检测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二免后第2周用10 LD50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C48-1进行攻击。结果鸡IL-18能够明显增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显著提高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并且鸡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共表达时的免疫佐剂作用最强,能强有力地抵抗强毒菌株C48-1的致死性攻击。结果表明,鸡IL-18可作为DNA疫苗的一种理想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3.
为监测牛病毒性/黏膜病灭活疫苗、牛副伤寒灭活疫苗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对牦牛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选取健康牦牛40头,以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每头4 mL的剂量、牛病毒性/黏膜病灭活疫苗及牛副伤寒灭活疫苗每头2 mL的剂量进行接种,并于免疫后30、60、90、120、150和180 d后采集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牦牛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病毒性/黏膜病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较好,免疫6个月后能维持较高的血清抗体效价;牛副伤寒灭活疫苗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免疫抗体效价较低。本试验对免疫后抗体的监测评估为今后牦牛三种疫病的疫苗免疫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利用实验室试制的200903001批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蜂胶灭活疫苗,对健康易感兔进行最小免疫剂量测定。将疫苗以0.25、0.5、1.0ml/只三种不同剂量组免疫健康易感兔,同时设置非免疫对照组,免疫14d后进行攻毒保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25ml/只剂量组对兔病毒性出血症和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均达不到免疫保护标准;0.5、1.0ml/只剂量组对兔病毒性出血症、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免疫保护均为10/10。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0.5ml/只。  相似文献   

5.
禽霍乱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接种是防制该病的重要措施,传统疫苗因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众多且无交叉保护能力而不能有效控制该病。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发现为研制适合各种血清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感染的广谱疫苗展现了诱人的前景。本文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PageA、B、C型副鸡禽杆菌,研制鸡传染性鼻炎(IC)三价灭活疫苗。用6批IC疫苗进行了大剂量单次接种和单剂量多次接种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IC三价灭活疫苗安全无副作用;用3批疫苗进行SPF鸡和普通鸡的免疫效力试验,结果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商品鸡42日龄首免,110日龄二免,二免后约9个月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用4℃~8℃保存一年的3批疫苗进行了SPF鸡的近期免疫效力试验,结果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  相似文献   

7.
免疫火鸡抗禽霍乱的常规方法是通过饮水接种多杀性巴氏杆菌活苗,但在有些情况下,活苗仅产生短期免疫力,在预防接种后仍能暴发禽霍乱,尤其是先前有火鸡鼻炎病史的火鸡群。有火鸡鼻炎临床症状的幼火鸡,其免疫系统功能降低,不能被多杀性巴氏杆菌活苗免疫,于预防接种后仍有15%死亡。尽管田间调查表明,感染禽波德特氏杆菌后影响多杀性巴氏杆菌菌苗的免疫性,但  相似文献   

8.
利用实验室试制的200903001批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蜂胶灭活疫苗,对健康易感兔进行最小免疫剂量测定。采用将疫苗以0.25m L/只、0.5m L/只、1.0m L/只3种不同剂量组免疫健康易感兔,同时设置非免疫对照组,免疫14日进行攻毒保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25m L/只剂量组对兔病毒性出血症和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为8/10、9/10保护;0.5m L/只、1.0m L/只剂量组对兔病毒性出血症免疫保护均为10/10,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分别为9/10、10/10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证实该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0.5m L/只。  相似文献   

9.
六安地区是禽霍乱常发地区,生产上常出现禽霍乱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通过菌体凝集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和免疫保护试验比较临床分离到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与疫苗菌体的抗原性差异,发现两者的抗原性有明显不同,推测这是禽霍乱灭活疫苗在本地区使用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hyaD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多糖合成相关基因,为探讨该基因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及其免疫保护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了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CQ2株(PmCQ2)的hyaD基因缺失株(ΔhyaD)。结果发现,与野生株相比,ΔhyaD的荚膜产生量及其感染后在脏器中的细菌定殖量均显著下降,其毒力显著降低。细胞试验发现,ΔhyaD更易黏附于巨噬细胞,被吞噬数量显著多于野生株,致使巨噬细胞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显著上调。hyaD基因的缺失,可调控与荚膜合成、LPS合成转运、铁转运等相关的基因表达显著下调,促使相关保护性抗原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以制备的PmCQ2株和ΔhyaD株灭活苗免疫小鼠(加强免疫1次),免疫后第21天分别采用同源和异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攻毒,ΔhyaD株免疫小鼠肺组织感染后24 h无明显或轻微病理损伤,对牛源A型、B型和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00%、100%和80%,对兔源、猪源和禽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0%、100%、100%;而野生株PmCQ2除对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保护率在80%以上外,对牛源B型和F型及兔、猪、禽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无明显交叉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hyaD基因可通过调控荚膜产生及毒力相关因子表达影响菌株毒力;hyaD基因缺失可调控相关交叉保护性抗原表达,赋予菌株交叉免疫保护特性。该研究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通用型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晋中种鸡场的发病鸡采集病料,经过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接种,确诊该批鸡患有鸡霍乱并从病鸡上分离到1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青霉素钾、土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甲砜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等9种药物对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对青霉素钾和土霉素耐药;对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甲砜霉素、氟哌酸敏感;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极敏感。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诊断,确诊此次疾病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霍乱。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评价化学法制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疫苗的活体免疫效果。80只12周龄健康的海兰灰母鸡被随机分为4组:A组(未免疫)、B组(口服免疫)、C组(皮下注射免疫)和D组(静脉注射免疫)。结果显示,相比于未免疫组(A组),菌影免疫组(B、C组和D组)显著提高了蛋鸡IgG抗体水平、CD4~+和CD8~+百分比和血清抗菌力,并且显著降低攻毒后蛋鸡脏器中的病原菌负载量和死亡率(P0.05)。表明鸡只免疫化学法制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疫苗能够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从而保护鸡只免受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将融合表达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成熟外膜蛋白H(OmpmH)的重组菌pGEX—ompmH/BL21大量培养,在最佳诱导条件下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蛋白酶剪切及亲和层析纯化,得到OmpmH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将其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合制成油乳剂亚单位疫苗,用该疫苗肌肉注射接种5周龄鸡,首免后每周采血检测抗体,二免后第2周用10LD50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C48-1进行攻击。结果显示,OmpmH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鸡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可抵抗强毒菌株C48-1的致死性攻击,免疫效果优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14.
利用Page A型、B型、C型副鸡禽杆菌和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研制鸡传染性鼻炎(三价)和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用3个批次疫苗进行单剂量(0.5mL/次)3次接种和大剂量(2.0mL)单次接种的安全性试验、SPF鸡的免疫效力试验、商品鸡的免疫持续期试验和疫苗的保存期试验。结果表明,3批疫苗对试验鸡安全无副作用;免疫接种SPF鸡只30d后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用20μL/只疫苗免疫接种SPF鸡21d后新城疫的平均HI抗体24;商品鸡42日龄首免,110日龄二免,二免后9个月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70%,对新城疫病毒强毒100%保护;用4℃~8℃保存12个月和15个月的3批疫苗进行了SPF鸡的近期免疫效力试验,结果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70%,用20μL/只疫苗免疫SPF鸡,免疫接种后21d新城疫病毒的平均HI抗体24,对新城疫病毒强毒的攻毒保护率70%。说明研制的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为控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通过对禽巴氏杆菌标准菌种A群NCTC1502进行限铁培养,制备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好的甲醛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江汉鸡,监测其抗体消长规律和免疫效力。结果:禽巴氏杆菌限铁培养制备的灭活疫苗稳定性和安全性好,对江汉鸡可产生高效的免疫保护力,免疫保护率达100%,显著高于非限铁培养制备的灭活疫苗(80%)。试验表明利用禽巴氏杆菌标准菌种进行限铁培养所制备的疫苗可有效防控禽霍乱。  相似文献   

16.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江苏及其周边地区近期引起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对送检病例进行细菌分离,使用PCR方法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株的荚膜血清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暴发禽霍乱病例中分离出的12株细菌,皆为荚膜血清型A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序列型为ST-129。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和多粘菌素B均敏感;但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强力霉素等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引起江苏及其周边地区暴发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型为ST-129,给禽类免疫全价细菌灭活苗可能是较好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禽出血性败血症,又称为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发病快,死亡率高.为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支持,通过PCR鉴定、耐药性分析、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试验以及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对4株临床分离的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01、Pm03、1801及1803)进行了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有学者报道,多杀性巴氏杆菌导致的禽霍乱是鸭生产中永久的威胁。过去采用的标准疫苗接种程序中,第一次接种油乳剂灭活苗是在6周龄,第二次接种在10周龄。但采用这种免疫程序后,在6-12周龄仍然有禽霍乱发生。因此,研究者检测了另外两种免疫方法,一种是第一次免疫在2-3周龄,第二次免疫在9周龄;另外一种免疫方法是第一次接种在2周龄,第二次接种在4或5周龄。两种免疫程序均获得良好的免疫力。ELISA血清学试验对于检测鸭禽乱疫苗免疫的有效性看来是良好的手段。鸭禽霍乱免疫研究@张旭艳  相似文献   

19.
以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野毒WF株和兔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株作为种子,研制出了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蜂胶灭活苗,并对疫苗进行了免疫剂量、免疫产生期、免疫保护期、保存期等试验,确定出二联苗免疫剂量1.0mL,二联苗在免疫后5天对兔病毒性出血症强毒的保护率达到100%,免疫后10天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保护率均达到80%,二联苗分别在免疫后6个月用兔出血症强毒攻击仍产生100%保护,在6个月用1个MLD的兔多杀性巴氏杆菌攻击保护率可达80%以上,二联苗4~8℃条件下保存期暂定为18个月。  相似文献   

20.
从患病牛中分离的两株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WC1654株和LD01株分别进行生化试验、PCR鉴定、LD50测定、细菌灭活、疫苗配置、小鼠免疫和攻毒保护试验。PCR结果显示,两株多杀性巴氏杆菌WC1654株和LD01株均含有5种毒力基因。攻毒试验结果灭活疫苗对免疫小鼠保护率为60%。为巴氏杆菌病高效疫苗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为防治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提供一种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