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进一步明确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2009年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覆膜方式对玉米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下玉米Pn和Tr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其中,全膜双垄沟播(QS)处理的Pn、Gs、LWUE和籽粒产量均高于全膜垄作沟播(QL)、半膜双垄沟播(BS)、半膜平铺穴播(BP)、露地穴播(CK)。Gs与Pn、Tr极显著相关,Pn与Tr显著相关。籽粒产量与Pn、Gs、苗期至大喇叭口期的LWUE、大喇叭口期至乳熟期的T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QL、BS、BP和CK相比,QS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4.17%,27.15%,44.52%和69.14%(P<0.05),是目前我国陇东地区玉米的最佳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光质对黄秋葵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和气孔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秋葵品种‘五福’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讨不同光质对黄秋葵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和气孔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荧光灯(CK)处理相比,蓝光(B)、紫光(P)、红光(R)和蓝红复合光(BR)处理下的黄秋葵幼苗的鲜质量、干质量及其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以BR处理为最高;在黄秋葵幼苗叶片气孔特征方面,其上表皮的气孔密度以BR和R处理下最大,而下表皮的气孔密度仅BR处理下最大;上、下表皮的气孔长轴长度,以BR处理下最大,B处理次之;上表皮的气孔短轴长度及气孔弧长均在BR处理下最大,而下表皮的气孔短轴长度、气孔弧长以B处理下最大,BR处理次之。可见,BR处理能显著促进黄秋葵幼苗的生长,幼苗生长快速健壮,并提高了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气孔发育相对较好,因此可采用BR作为黄秋葵育苗的人工光源。  相似文献   

3.
不同外源激素及培养方式对甘草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固体,液体和固液双层3种不同培养方式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甘草试管苗生长的影响,以建立优化的甘草试管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固体培养是甘草试管苗快繁的最佳培养方式,试管苗全长、根长、株重、根重、根直径以及叶片数均明显优于液体及固液双层培养方式。不同外源激素对试管苗具有显著的影响,甘草试管苗在1.0 mg/L IBA外源激素下的各项生长指标明显强于1.0 mg/L IAA,并在MS+1.0 mg/L IBA+13.5 mg/L KH2PO4培养基中表现最好。而13.5mg/L KH2PO4更有利于诱导试管苗快速生根。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Coolidge、Mammoth、Unique、Apollo、Gemini 和Triumph 6个费约果品种为材料,采用形态观察、显微观察、仪器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费约果不同品种的叶片形态结构及其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品种适应性评估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费约果叶片的长度、宽度、形状、面积和重量均有所不同;其叶片为典型的异面叶,栅栏组织层数较多,为3层,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但6个品种费约果的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厚度、第一层栅栏组织细胞密度和主脉厚度均有所差异,其中Triumph在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厚度、第一层栅栏组织细胞密度和主脉厚度几个指标上均显著大于其它品种;Coolidge、 Mammoth和Gemini次之;Unique和Apollo最小。6个费约果品种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Pn)、日平均气孔导度(Gs)、日平均胞间CO2浓度(Ci)和日平均蒸腾速率(Tr)4个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但都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其日变化趋势多数相似,其中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5.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作物。土壤水分是限制甘草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其抗旱适应性表现对甘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6000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胀果甘草(G. inflata)和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幼苗的光合特性和根系吸水能力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7 d后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幼苗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均显著降低,其中地上部干重分别降低56.10%、62.50%,地下部干重分别降低16.67%和28.57%,而根冠比均有所增加。干旱胁迫均造成了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降低,与对照相比,其下降幅度分别为41.73%、67.22%,62.21%、75.38%,66.02%、82.60%。干旱胁迫下甘草幼苗荧光特性也被显著抑制(P <0.05),其中胀果甘草幼苗的光系统Ⅱ潜在活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滴灌苜蓿叶片形态特征、光合日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滴灌苜蓿光合日变化、叶片形态与干物质产量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施氮对紫花苜蓿干物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进而为优化实际生产中紫花苜蓿的氮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0(CK)、60(N1)、120(N2)和180kg·hm-2(N3)共4个施氮水平,在紫花苜蓿初花期对光合日变化、叶片形态、叶片氮含量和苜蓿产量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下苜蓿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不施氮处理,施氮处理的苜蓿叶片胞间CO2浓度低于不施氮处理。对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综合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的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重,以及叶片干重、茎秆干重、干物质产量、叶片氮含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施氮水平下,对叶片形态结构影响最大的为叶面积,其次分别为比叶重、叶长和叶宽,对苜蓿干物质产量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氮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欧亚香花芥和河北雾灵山、塞罕坝的2个野生型雾灵香花芥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功能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及光合参数,借助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的方法探究两种香花芥属植物叶片结构与光合生理的关系。结果表明:1)2个野生型雾灵香花芥的叶片结构和光合生理存在种内差异,其中雾灵山植株叶片加厚、叶面积增大,栅栏组织加厚,色素含量丰富,净光合速率高,而塞罕坝植株叶片厚、气孔密度大,海绵组织加厚,导管、筛管直径加粗,PSⅡ反应中心活性参数高,蒸腾速率强;欧亚香花芥的叶表毛状体分布密集,栅海比高,色素含量丰富,净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高,均优于2个野生型雾灵香花芥。2)两种香花芥属植物叶片结构性状与光合生理参数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借助冗余分析筛选出栅海比、海绵组织厚度、表皮毛密度、组织结构疏松度、叶面积、导管直径、栅栏组织厚度和维管束直径等对光合生理有重要影响的叶片结构参数,其中栅海比达到显著水平(P<0.05),是两种香花芥属植物生态适应性及资源获取的主要驱动因素。总的来说,两种香花芥属植物均在引种地长势良好,具备一定的园林开发基础;同时栅海比可作为香花芥属植物筛选高光效优良种质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在甘肃黄土旱塬区,以夏种大豆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方式下夏种大豆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育期内,夏种大豆净光合速率呈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生长早期,可能主要受当地日照时数及有效辐射特点的影响.覆盖麦草耕作能有效减少土壤蒸发、增加耕层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夏种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0.01)及水分利用效率,净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可使农田的光、温和水资源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草黄酮增强训练对小鼠运动能力以及耐缺氧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将120只雄性昆明小鼠(SPF级)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n=30)、运动对照组(n=30)给予等量蒸憎水服用,甘草黄酮安静组(n=30)、甘草黄酮运动组(n=30)给予甘草黄酮250mg/kg.dT持续灌胃5w,运动训练为递进式游泳练习(每周6d),对4组小鼠5周后的运动与耐缺氧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甘草黄酮安静组小鼠的耐缺氧时间较安静对照组明显延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对照组相比,甘草黄酮运动组的游泳力竭时间明显延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对照组相比,甘草黄酮运动组的血乳酸、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而肝糖原水平显著增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黄酮对小鼠耐缺氧时间、游泳力竭时间有延长效果,并且可调节运动后的血乳酸、尿素氮以及肝糖原等指标水平,具有增强运动能力以及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两个不同生态型的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Alamo(低地型)和Cave-in-Rock(高地型)为试验材料,研究在0、50、100和150mmol·L~(-1) NaCl浓度下,分别添加0、0.5、1.0和2.0mmol·L~(-1)的外源硅(Na_2SiO_3·9H_2O)对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lamo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a+b的含量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但是Cave-in-Rock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在无外源Si处理下,Alamo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在50mmol·L~(-1) NaCl浓度下升高,100和150mmol·L~(-1)下降低;Cave-in-Rock的Pn、Gs和胞间CO_2浓度(Ci)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盐胁迫下,适当浓度外源硅(Si)的添加对Alamo和Cave-inRock叶绿素a、叶绿素a+b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外源Si的添加同样提高了盐胁迫下Pn、Gs和Ci等参数。本研究中,1~2mmol·L~(-1) Na_2SiO_3·9H_2O对盐胁迫下柳枝稷叶片光合色素及光合气体交换的促进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光合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对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甘草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栽培甘草,栽培甘草的净光合速率以及表观量子效率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光能利用能力增强.野生甘草比栽培甘草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3年生栽培甘草的水分利用效率最接近野生甘草.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和野生甘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性明显.2~3年栽培甘草和野生甘草在7:00-16:00较强光照条件下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波动与净光合速率基本同步;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规律一致,但1年生栽培甘草具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且波动幅度较小.3年生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各项光合特性指标均较接近,受强光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可见3年生栽培甘草已经适应了草原上较强的长日照,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栽培甘草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探讨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系的分布规律,确定适宜的采挖深度,在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义粮滩分场进行了栽培甘草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物量的试验研究.试验得出:0~40 cm土层分布的3、4年生甘草根系干质量分别占根系总干质量的86.96%和88.77%;0~50 cm土层分布的3、4年生甘草根系干质量分别占根系总干质量的92.81%和93.97%.等级甘草主要分布在0~30 cm深的土层中.收获的地上部茎叶约占生物学产量的30%,可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优良牧草.研究认为,栽培甘草机械化采挖最佳深度为40~50 cm,采挖时间以4年生为最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土壤水分、肥料对人工栽培甘草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水分在5%~18%,甘草的产量与土壤水分正相关,但产量提高的同时商品甘草的品质下降;不同肥料处理对甘草产量有很大影响,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产量均有提高,使用专用肥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乌拉尔甘草离体再生受体系统和遗传转化技术方法,为甘草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前期实验基础。以乌拉尔甘草茎段为外植体,试验筛选最适不定芽分化培养基和增殖壮苗培养基; 以乌拉尔甘草茎段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乌拉尔甘草进行GUS和GFP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以乌拉尔甘草去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其不定芽最适分化和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TDZ+0.1 mg/L 6BA+0.1 mg/L IBA,不定芽分化率达38.8%,增殖倍数3.67,适宜的壮苗培养基为MS+0.5 mg/L NAA。与去腋芽茎段相比,带腋芽茎段的不定芽分化率达100%,能够在含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MS+0.1 mg/L TDZ+0.1 mg/L 6BA+0.1 mg/L IBA+50 mg/L Kan+250 mg/L Car上存活,确定为最适转化受体;带腋芽茎段在分化培养基上预培养7 d后,经OD600=0.6的菌液侵染10 min,共培养3 d,在选择培养基上培养20 d,其不定芽分化率为43.75%,经GFP荧光检测可得到78.88%的GFP基因瞬时表达率;随机选取5株再生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均有GFP和GUS基因的目的条带,GFP基因表达较强烈,初步获得了5个株系的阳性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15.
民勤绿洲甘草人工栽培及产业化发展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亚  王继和  贺访印 《草业科学》2005,22(11):69-73
通过对民勤绿洲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及其民勤绿洲甘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的分析,提出了民勤绿洲甘草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措施和对策.民勤绿洲要实现甘草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需从栽培技术、产品深加工、产品质量监测、营销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配施对甘草育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3414”方案进行N、P、K营养液配方设计,在配方营养液浇灌条件下进行甘草育苗质量比较,旨在探寻适宜甘草育苗的施肥配方,为其测土配方施肥和无土栽培育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以纯沙石作为育苗基质,在添加Hoagland营养液条件下,不同N、P、K配比营养液对经98%硫酸处理的甘草种子的出苗质量和幼苗生长发育均具有极显著影响。N2K2配比下出苗质量均优于空白对照,且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出苗质量呈下降趋势,出苗质量依次为N2P0K2>N2P1K2>N2P2K2>N2P3K2。而出苗活力依次为N2P1K2>N2P0K2>N2P2K2>N2P3K2。N2P2K2和N2P1K2处理均可极显著提高甘草根系活力,为培育壮苗奠定良好基础。单纯缺N、缺K和过量N、P和K肥均不利于甘草出苗和幼苗的生长发育。以上说明在甘草出苗阶段需P量小,但出苗后开始显示其营养效应。从育苗效益和环境保护双重考虑,配方施肥宜采用N2P1K2,即添加80 mg/L NH4NO3、89 mg/L KH2PO4和298 mg/L KNO3作为N、P和K营养源,每隔20 d浇1次。需要注意的是浇灌后应及时喷灌适量水,使氨态氮下渗到底部基质,以避免氨的挥发而灼伤幼苗。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处理方法对甘草、柴胡、黄芪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柴胡Bupleurum chinense、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3种甘肃传统主产药材的种子进行不同处理,比较其发芽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甘草种子用80%的浓硫酸浸润4 h,然后冲冼干净的处理发芽效果最好,其发芽势为80%,发芽率达86%;柴胡种子以在20 ℃水中浸泡28 h处理发芽情况最好,发芽率为36%;黄芪种子用沙石磨的处理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68%和84%.  相似文献   

18.
灌水对沙漠绿洲区甘草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蔺海明  纪瑛  邱黛玉 《草业科学》2011,28(11):1992-1997
为研究灌水对沙漠绿洲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生长动态和产量的效应,本研究设2 700(W1)、3 600(W2)、4 500(W3)、5 400(W4)、6 300(W5)和7 200(W6) m3/hm2 6个灌水处理。结果表明,灌水明显促进甘草茎叶、根的生长。处理W4、W5和W6株高显著高于W1、W2和W3(P<0.05),主茎生长速度W6处理较W1快60%,较W2快33%;W3、W4、W5和W6处理地上部干质量显著高于W1(P<0.05),干物质积累速度W3处理较W1快11%;根长、芦径、根干质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灌水量超过5 400 m3/hm2则表现下降趋势,处理W3和W4根干质量最高,在根快速生长期W3和W4处理的一年龄和二年龄根干质量增加速度分别较W1快50%和35%。灌水4 500和5 400 m3/hm2,一年龄甘草和二年龄甘草根产量均达到较高水平,但前者灌水效率较后者高,可节水900 m3/hm2。  相似文献   

19.
柳福智  张迎芳  陈垣 《草业学报》2021,30(7):148-156
本研究以甘草无菌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分析50 mmol·L-1 NaHCO3胁迫下外源海藻糖对甘草幼苗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mol·L-1 NaHCO3胁迫显著降低了甘草幼苗的生长量、叶绿体色素含量、K+浓度、抗氧化保护酶(SOD、...  相似文献   

20.
栽培乌拉尔甘草根中黄酮类和皂甙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浸乙醇提取法对兰州人工引种栽培的6年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中的总黄酮和总皂甙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并且采用重量法和3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乌拉尔甘草根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中,黄酮含量以直接测定法为最高,硝酸铝显色法次之,氯化铝显色法最低,直接测定法测定样品中的黄酮含量因不受显色剂干扰,测定结果相对更为准确可靠。人工栽培乌拉尔甘草相对野生甘草有效成分的含量较低,但仍可作为野生药用甘草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