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应用PCR方法对奶牛早期体外受精胚的性别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牛雄性特异序列BOV97M和牛属1.715卫星DN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以进行牛的性别鉴定.共检测76枚胚胎,37枚为雌性,39枚为雄性,把雌性胚胎进行移植,受胎11头,受胎率29.73%,产出母犊10头,准确率为90.91%.  相似文献   

2.
奶牛胚胎性别鉴定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性别控制问题是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这一方面是由于性别是个非常复杂的重要发育性状.这种复杂性不仅表现在性别分化的多个层次和深度上,而且在性别的形态表现、机能变异方面也非常广泛.因此对性别的决定机理、系统发生以及机能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也是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对生物性别的控制是多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因为通过性别控制可以使某些受性别限制的性状(如母牛泌乳、公鹿生茸)和受性别影响的生产性状(如产肉、产毛)在更多的理想性别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加育种中的选择强度而获得最大限度的遗传进展和排除畜禽群体中的有害基因等.  相似文献   

3.
性别决定机理与性别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是一个以SRY基因为主导,多基因参与的有序协调表达过程.作者对性别决定基因及其功能、性别决定的分子模型及性别鉴定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牙釉蛋白(amelogenin,简写为AML)基因是牙齿发育过程中丰富表达的多拷贝基因,AML基因的同源基因分别定位在XY染色体上。本试验利用x—Y同源的牙釉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牛AML基因序列的扩增片段长度:雌性为只有467bp的特异性扩增片段:雄性为同时具有341bp和467bp的两条特异性扩增片段),应用PCR技术同时扩增X和Y染色体上的特异性片段,扩增产物用PAGE电泳分离技术,经硝酸银溶液染色及扫描分析进行妊娠奶牛早期胚胎的性别鉴定。结果显示,从X染色体上扩增出467bp的片段.从Y染色体上扩增出341bp的特异性片段。由此可知,PCR扩增妊娠奶牛牙釉蛋白基因可以进行胚胎的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5.
TSPY(testis—specific protein)是Y染色体上特异的基因。公牛Y染色体上的TSPY基因的拷贝数达200个。本研究主要探讨利用TPSY基因鉴定胚胎性别的可能性。利用TSPY特异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牛血样DNA的结果为公牛血样均为阳性,母牛为阴性。结果表明,TSPY基因是一个很好的雄性特异标记。PCR扩增TSPY特异序列鉴定牛性别的灵敏度试验表明,DNA的最低需要量为20pg/μL,提示,TSPY特异基因具有鉴定牛早期胚胎性别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TSPY(testis-specific protein)是Y染色体上特异的基因。公牛Y染色体上的TSPY基因的拷贝数达200个。本研究主要探讨利用TPSY基因鉴定胚胎性别的可能性。利用TSPY特异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牛血样DNA的结果为公牛血样均为阳性,母牛为阴性。结果表明,TSPY基因是一个很好的雄性特异标记。PCR扩增TSPY特异序列鉴定牛性别的灵敏度试验表明,DNA的最低需要量为20 pg/μL,提示,TSPY特异基因具有鉴定牛早期胚胎性别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奶牛性别控制技术对整个奶牛业经济效益和产业化程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奶牛性别控制的途径、方法、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8.
奶牛的胚胎性别鉴定对奶牛的繁殖、育种、生产管理和遗传疾病的防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较系统地阐述了奶牛胚胎性别鉴定技术的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各种胚胎性别鉴定的方法和比较,胚胎性别鉴定技术在奶牛快速繁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家畜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畜早期胚胎的性别鉴定是家畜胚胎移植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动物性别的人为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性别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鉴定方法。本文对性别决定基因、动物性别决定机理、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方法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家畜早期胚胎的性别鉴定是家畜胚胎移植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动物性别的人为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性别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鉴定方法。本文对性别决定基因、动物性别决定机理、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方法等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贵阳市某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及其主要病原菌,采用CMT方法检出隐性乳房炎乳样后,对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同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了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公司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为40%,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细菌,其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先锋V霉素、利福平、丙氟哌酸、氟哌酸、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经临床用药观察,有效地控制了该公司奶牛场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河北省昌黎县某奶牛场荷斯坦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随机无菌采集29头奶牛乳样,做细菌分离培养,37℃培养24 h后观察细菌生长状况,对细菌经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实验室检查,确定引起该牛场引发隐性乳房炎的致病菌。结果表明,葡萄球菌为50.54%,链球菌为20.87%,杆菌为28.57%,认为葡萄球菌是引发该牛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3.
包头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临床型奶牛乳腺炎主要是由多种非特定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奶牛乳房及乳汁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的一种乳腺疾病。从包头地区5个奶牛场33头奶牛的77份乳样中分离得到98株病原菌,主要病原经生化试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乳链球菌、牛链球菌、粪链球菌、棒状杆菌属、酵母菌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肠杆菌属、沙门菌属。研究结果可为包头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蛋氨酸是奶牛氨基酸营养的重要成分,直接添加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影响机体吸收利用。保护性蛋氨酸能够避免在瘤胃内降解,满足奶牛蛋氨酸需要,提高生产性能。作者从代谢吸收、营养功能、影响保护性蛋氨酸利用的因素及生产应用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氨酸(Lys)和蛋氨酸(Met)是泌乳奶牛最主要的限制性氨基酸,而传统的饲喂高蛋白质日粮或添加游离蛋氨酸和赖氨酸并不能使其达到理想的生产性能,现在研究的重点转移到瘤胃保护性氨基酸上。作者阐述了瘤胃保护性氨基酸的概念、保护措施、保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锦州地区奶牛布鲁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查明锦州地区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方法]对锦州地区两家奶牛场所采集的126份血清进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结果]表明阳性率分别为31.6%、27.4%,平均为29.5%,然后再采集阳性牛的全血15份和奶样71份,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共得到7株布鲁氏菌。[结论]布鲁氏菌病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研发用于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分离鉴定的鉴别显色培养基,并检验其与普通分离鉴定培养基辅以生化鉴定和16S rRNA核酸序列测定两种传统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笔者以生物信息学方法筛出各种属细菌的特异性酶、可作为唯一碳源发酵产酸的碳源,然后合成酶显色底物,连同碳源、酸碱指示剂制备显色培养基,将各种属标准菌株、野生型菌株涂布培养,评估菌落形态、菌落颜色及培养基基质颜色变化。采集隐性乳房炎(CMT法检测)及临床型乳房炎病例的牛奶样品(絮状物、凝块、清亮状或血乳)共计482份,用鉴别显色培养基和两种传统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鉴别显色培养基上菌落纯化后提取DNA用于16S rRNA序列扩增,产物送去测序(n=194)。以两种传统方法为参考,判定鉴别显色培养基鉴定病原菌的可靠性,用SAS 9.4的FREQ程序计算鉴别显色培养基的简单科恩κ系数。鉴别显色培养基上常见乳房炎病原菌不同种属的菌落形态和培养基基质颜色明显不同,肉眼即可辨别。鉴别显色培养基与两种传统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参数分别为κ=0.70、κ=0.96。鉴别显色培养基能够作为常见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标准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乳房炎是奶牛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不仅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且严重影响牛奶的质量。微生态制剂因其安全、绿色,有望替代抗生素而被广泛应用。文章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制、微生态制剂防制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理及国内外对微生态制剂防制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从宁夏9个县(区)的16个规模化牛场采集327份患乳腺炎奶牛乳样,通过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检出含细菌乳样226份,乳样细菌检出率69.11%(226/327);鉴定出奶牛乳腺炎病原菌5大类9种260株,确认宁夏部分地区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酵母菌。乳腺炎的发生以单一病原感染为主,占84.96%(192/226);混合感染较少,占15.04%(34/2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