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以晒烟品种大叶黄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处理土壤p H值、有效硫、速效钾等5种土壤养分指标在晒红烟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以及烟叶钾素含量及积累量,并就土壤养分含量与烟叶钾素状况进行相关分析,找出提高晒红烟烟叶钾积累量的最佳钾肥配施组合及影响烟叶钾素积累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表明,生物钾肥和硫酸钾配施处理(T4)土壤养分含量最有利于烟株生长及烟叶钾积累量增加,烟叶干物质积累量达143.5 g/株,烟叶钾含量13.39 mg/g,烟叶钾积累量1.92 g/株;土壤有效硫是影响当地晒红烟生长前期钾含量的关键土壤因子,土壤速效钾含量与整个生育期内烟叶钾素积累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能显著提高中后期烟叶钾含量。 相似文献
2.
3.
施钾对油菜干物质积累和钾、钙、镁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池栽土培试验研究了钾对不同生育期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钾、钙、镁含量及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钾明显提高油菜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施钾处理的油菜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分别为不施钾处理的1.35和1.55倍。(2)施钾明显促进油有对钾的吸收,同时促进其对钙和镁的吸收;施钾对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钾含量影响的程度,地下部分大于地下部分,对钙和镁含量影响的程度,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3)施钾对油菜钾、钙和镁吸收量影响的程度,都表现为地下部分大地上部分。(4)油菜对钾、钙和镁的吸收总量中,地上部分平均分别占92%、97%和94%。 相似文献
4.
施钾对油菜干物质积累和钾、钙、镁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池栽土培试验研究了钾对不同生育期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钾、钙、镁含量及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 1)施钾明显提高油菜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 ,施钾处理的油菜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分别为不施钾处理的 1.3 5和 1.55倍。 ( 2 )施钾明显促进油菜对钾的吸收 ,同时促进其对钙和镁的吸收 ;施钾对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钾含量影响的程度 ,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 ,对钙和镁含量影响的程度 ,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 ( 3 )施钾对油菜钾、钙和镁吸收量影响的程度 ,都表现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 ( 4 )油菜对钾、钙和镁的吸收总量中 ,地上部分平均分别占 92 %、97%和 94 %。 相似文献
5.
半夏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一年内半夏二个生长季的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积累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看出,半夏植株在苗期干物质积累较慢,珠芽形成和块茎膨大期积累迅速,生长后期(倒苗期)则又减慢。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特点与干物质积累趋势基本一致。不同生长期半夏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在第一生长季,出苗后生长30 d内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较少,分别占该生长季吸收量的30.6%,27.7%和27.8%;生长至60 d时吸收量迅速增加,分别占该生长季的43.6%,52.3%和49.0%;60 d以后其吸收量又逐渐减少。半夏第二生长季对氮磷钾的吸收特点与第一生长季的基本一致。表明半夏一年内以对氮的吸收量最多,钾次之,磷最少,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63﹕0.87。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不同施肥位点对植烟土壤有效钾含量和烤烟钾素积累的影响,试验采用大田垄栽的方式,设置T1(对照)、T2(直径15 cm)、T3(直径20 cm)、T4(直径25 cm)4种施肥方法,对成熟期植烟根区不同土层有效钾含量和各个生育期植株根、茎和叶中全钾含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T2、T3和T4处理土壤有效钾含量总体上随着距离植株的宽度的增大而减小,近根区土壤有效钾含量高于远根区,不同施肥位点会改变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T4处理土壤有效钾含量低于其它处理。烤烟移栽后第5~9周T4处理根部钾积累量高于其它处理;移栽后第11~15周,T4处理植株钾积累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T4处理钾积累量分别高于对照26.84、21.24和6.88 kg/hm~2;同一施肥处理相同生育期钾素在烟株不同器官中的积累量大小为叶茎根。综上,T4处理的施肥位点利于提高烤烟对土壤中钾的吸收和植株钾素的积累。因此,可以考虑在烤烟生产地区采用直径为25 cm,深度20 cm施肥管施肥试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8.
丹参氮、磷、钾积累分配特点及其与干物质、丹酚酸B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丹参的干物质和丹酚酸B积累与植株氮、磷、钾积累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丹参干物质积累总量随氮、磷、钾积累总量的增加呈直线增加趋势,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丹参的叶、茎的干物质积累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根部干物质积累呈上升趋势。在整个生育期内,丹酚酸B的积累趋势与丹参干物质积累趋势相似。不同时期,丹参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在移栽后30 d内对氮、磷、钾的吸收较少,分别占总吸收量的2.68%, 2.23%, 2.20%; 移栽后60~120 d 吸收量迅速增加, 氮、磷、钾的吸收量占全部吸收量的58.57%, 39.92%, 50.18%; 移栽120 d后又有所下降。总的来说,植株对氮的吸收量最多,钾次之,磷最少,整个生育期内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12∶0.46。 相似文献
9.
10.
钾素营养对玉米生育后期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26
为揭示钾素营养与玉米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了3个施钾水平(K2O 0、113和225 kg/hm2)对玉米生育后期植株不同器官干重及氮、磷、钾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显示,施钾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玉米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的最大速率和平均速率提高,最大速率出现时间提前。玉米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随生长发育中心的转移而变化。生育后期干物质和养分由营养体向子粒转运,其中干物质和氮、磷主要来源于穗部营养体的转运,而钾则主要来源于叶片的转运。子粒中氮、磷、钾的积累量分别占总积累量的50.3%~57.1%,59.6%~67.2%和14.0%~33.3%。施钾不但能增加子粒中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的分配比例,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向子粒转运的转运率。氮的转运率以K1处理最大,为45.7%;干物质、磷和钾的转运率以K2处理最大,分别为7.4%、62.6%和22.4%;子粒养分中54.5%~60.6%的氮,56.0%~85.8%的磷及52.4%~100.0%的钾可以依赖于营养体的转运。 相似文献
11.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辣椒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目前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日光温室辣椒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为甘肃省设施辣椒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以常规沟灌冲施肥为对照(T1),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处理(T2)对日光温室辣椒"陇椒3号"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1)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显著促进了辣椒植株干物质的积累,T2处理干物质积累总量比T1提高了9.21%,果实和根干物质积累分别提高了22.47%和7.29%;提前30d到达干物重第一个平衡期,推迟41d到达第2个平衡期。(2)T2处理N,P2O5,K2O吸收积累总量比T1增加了18.23%,30.73%和19.76%;T2处理果实中N所占比例比T1处理提高了9.73%;P2O5提高了13.70%;K2O提高了13.00%。(3)T2处理比T1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1.0%;43.3%和71.2%;节水48.9%;增产22.1%;增收3.55万元/hm2。[结论]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提高辣椒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提高果实中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2.
花期低温对晚稻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两优香66”为试材, 于2014年8-10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站进行人工控制实验, 研究花期低温对晚稻光合作用和后期灌浆过程的影响, 并分析低温胁迫下晚稻后期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变化。低温胁迫温度设定为22℃/17℃(昼/夜), 处理时间分别为2、4、6和8d, 分别依次记为T2d、T4d、T6d和T8d, 以外界环境条件32℃/25℃(昼/夜)为对照(CK)。结果表明:(1)低温处理后, T2d处理最大光合速率(Pmax)变化较小, T4d和T6d分别比CK下降11.66%和21.47%, T8d的Pmax仅为17.25μmol·m-2·s-1, 比CK减少28.54%。低温处理后叶片光饱和点(LSP)降低, 而光补偿点(LCP)明显升高, 与CK相比, T2d、T4d、T6d、T8d的LSP分别降低6.68%、8.08%、8.63%、10.87%, LCP升高2、3、4、6倍。说明低温处理降低晚稻叶片的光合能力;(2)对不同处理的灌浆过程的拟合表明, 低温处理时间越长, 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所需时间(T-GRmax)越长, 晚稻最大千粒重(A)越小, 灌浆活跃期的时间(T90)也越短, 导致整体平均灌浆速率(GR)呈不同程度下降, 说明低温会减缓晚稻的灌浆过程;(3)低温处理时间越长, 晚稻结实率越低, 不超过2d低温对结实率无显著影响, 但4d及以上低温处理能显著降低晚稻结实率, T8d处理的结实率比CK降低34.39%;(4)晚稻总干物质与花期低温处理时间呈负相关, 且低温处理6d后总干物质显著减少, T8d处理总干物质比CK减少28.05%, 其中叶片和穗部减少较明显, 低温处理4d后两者干物质均明显下降, 处理8d后比CK分别减少42.57%和38.70%。研究表明花期低温处理抑制晚稻光合作用, 4d及以上低温处理显著降低结实率, 减缓籽粒灌浆过程, 对产量形成不利。 相似文献
13.
盐碱胁迫对滴灌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盐碱胁迫对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和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采用桶栽试验方法,人工配制不同盐碱程度的土壤(CK:1.5g/kg,S1:4g/kg,S2:7g/kg,S3:10g/kg),研究滴灌条件盐碱胁迫下加工番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1处理对加工番茄的生长指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叶绿素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与CK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S2与S3处理对以上指标均有一定的抑制性,最小值均出现在S3处理,但在生育后期,S2与S3这2个高盐碱处理下,加工番茄的气孔限制值降低,普遍低于S1与CK处理(P0.01),说明在生育后期高盐碱胁迫下加工番茄光合能力的下降主要是由高盐碱胁迫导致叶片气孔关闭的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S1处理使加工番茄增产2.1%,而S2与S3处理因抑制加工番茄生长,使其分别减产18.7%和65.4%;果实膨大一期是加工番茄生长发育的一个非常重要时期,此时,加工番茄长势迅速,干物质积累加快,达到全生育期的最大值。研究结果为新疆盐碱地加工番茄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棉花干物质积累的模拟模型与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立了棉花群体光合生产和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其中,包括了作物叶面积动态、光能截获及光合与呼吸作用等主要生理过程,而且考虑了温度、肥料及其它绿色部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046,模拟误差为310.305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干旱和盐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花育2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75%田间最大持水量,CK)、中度干旱胁迫(45%田间最大持水量,D)、盐胁迫(75%田间最大持水量,土壤含盐量0.3%,S)、旱盐胁迫(45%田间最大持水量,含盐量0.3%,DS)4个处理,研究开花期干旱和盐胁迫对花生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中度干旱胁迫降低了花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Pn),增加了叶片的SPAD值、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盐胁迫降低了花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Pn和SPAD值,增加了LCP和Rd;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DS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Pn、SPAD值、LCP和Rd的变化趋势与盐胁迫基本一致。干旱胁迫结束复水10 d后,D处理的各项指标与CK无显著差异;但旱盐胁迫与盐胁迫间差异显著,干旱胁迫结束复水10 d时,旱盐胁迫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Pn分别较盐胁迫降低1.57%、16.67%,LCP和Rd较盐胁迫分别升高78.07%、45.78%。旱盐胁迫降低了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和植株干重的Vmax(最大生长速率)和Tm(Vmax出现时间),单株荚果产量较CK降低41.10%。干旱和盐胁迫对花生单株产量和出米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旱盐互作加剧了盐胁迫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危害,因此盐胁迫下种植花生应在开花期及时灌水、防止盐分和干旱双重胁迫。本试验结果为盐碱地花生种植的合理灌溉和高产稳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采用3因素3水平的盆栽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7.5、15、30 mmol L-1)、P(0.5、2、4 mmol L-1)和K(3、6、18 mmol L-1)营养液配比对桔梗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利用及桔梗皂苷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_3、P_2、K_2水平处理下桔梗叶片光和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各自达到最大值。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桔梗根部干物质及N、P、K积累量逐步增加,桔梗皂苷D含量则先下降后上升,但均在10月份显著升高。N、P、K肥对桔梗干物质积累及桔梗皂苷D含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钾肥磷肥。10月收获时,分别在N_2、P_2、K_2水平处理下,桔梗根部干物质积累量及桔梗皂苷D含量最大。全生育期内桔梗植株对N、P、K的吸收量为101.93、86.24、158.10 mg plant-1。且春夏季N、P、K营养在桔梗地上部分高于地下部分,而秋季营养物质向根部集中。结论:桔梗植株全生育期内对氮、钾肥需求较多,且氮肥对桔梗的生长影响最大,每生产100 kg桔梗干物质需N、P_2O_5、K_2O的比例为1∶0.90∶1.27。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有机物料覆盖对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桃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锯末、锯末颗粒、泥炭颗粒、腐熟树皮、半腐熟树皮和未腐熟树皮等为覆盖材料,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桃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处理显著降低了0-25cm土层的温度,春季较对照低0.08~2.1℃,夏季较对照低0.94~2.94℃,各处理土壤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对照>泥炭颗粒>3cm树皮>锯末颗粒>未腐熟树皮>9cm树皮>6cm腐熟树皮>锯末>半腐熟树皮;覆盖增加了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加量为5.3~61.3mm。各处理土壤贮水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锯末>6cm腐熟树皮>3cm树皮>半腐熟树皮>锯末颗粒>9cm树皮>泥炭颗粒=未腐熟树皮>对照;各覆盖处理0-20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略有增加;覆盖处理促进了桃树干径的生长和叶面积的增大,各覆盖处理干茎增加1.0~2.8cm,其中以半腐熟树皮处理增加幅度最大。叶面积较对照增加7.6%~19.6%,其中树皮处理叶面积最大。综合考虑,半腐熟的树皮是几种材料中最适合的覆盖材料,6cm是合适的覆盖厚度,颗粒状材料优于粉末状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适宜套作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分配特性,以套作减产率较高的玉米品种(珍禾玉1号、众望玉18)、套作减产率较低的玉米品种(荣玉1210)为试验材料,设置套作和单作两种种植模式,利用13C同位素示踪法,研究适宜套作玉米品种在套作模式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套作减产率较高的玉米品种在套作与单作条件下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减产率为20.40%,而套作减产率较低的玉米品种产量在两种模式下产量差异不显著。套作减产率较高的玉米品种在套作条件下的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和收获指数与单作相比分别下降了21.18%、11.24%,而套作减产率较低的玉米品种在套作模式下的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和收获指数较单作分别提高了48.14%、2.42%。两类品种在套作条件下宽行穗位叶13C向穗分配比例较窄行高5.96%,向茎秆和穗位叶的分配分别减少5.01%、0.13%,套作减产率较低的玉米品种窄行穗位叶13C向穗的转移率比套作减产率较高的玉米高10.90%,但向茎秆的转移率降低了8.98%。因此,与单作相比,两类品种在套作条件下,套作减产率较低的玉米品种能够维持较高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光合产物向籽粒的分配比例提高,收获指数增加,且套作大豆产量显著提高,实现了套作双高产的目标。本研究结果为筛选与培育适宜套作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模拟遮荫的大田试验,设置不遮荫(CK)、60%遮荫(T1)、40%遮荫(T2)、20%遮荫(T3)4个处理组,定时观测冬小麦(扬麦13号)各器官的干物质重量,分析遮荫对冬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基于积温学原理,综合太阳辐射因子,建立了遮荫条件下冬小麦受有效积温、日温差积累、光辐射积累3个因子共同驱动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模型.结果表明,遮荫阻碍了冬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尤其对根、茎和穗产生了严重的负效应,而对叶的影响是早期呈抑制作用,后期呈促进作用;同时遮荫也严重影响了干物质在各器官分配的比例.随着有效积温的变化,遮荫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均呈二次抛物线曲线变化.用3个因子建立的综合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出遮荫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过程,研究结果对气候变化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分析和生产管理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3种不同灌水处理下采用2种不同滴灌带配置方式,对玉米进行灌溉试验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灌水不同滴灌带配置对玉米农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内,不同水分处理对玉米叶面积及叶片光合势影响显著,灌水定额为375 m3/hm2时,3行2管的T2处理在拔节期及抽雄期与CK差异显著。灌水定额为450 m3/hm2时,T4的产量最高为17 035.855 kg/hm2,且T4的水分利用效率亦最高,分别高于T1,T2,T3,T5,T6,CK处理46.24%,42.50%,26.20%,26.15%,48.23%,37.89%。由此可知,灌水定额为450 m3/hm2时,3行2管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于3行3管更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增加,即灌水定额为450 m3/hm2,铺设方式为3行2管的处理为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