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3.
乳房炎的发生,通常均经乳头感染,切断其感染途径是防止乳房炎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据CHSiegma氏报道,挤奶后用4%次氯酸钠溶液处理乳头,采用这种简单的卫生措施,能降低乳房炎发病率50%。近年来上海国营牧场均已将此法用于生产,亦大大降低了乳房炎的发病率。我区将全面推 相似文献
4.
5.
为观察乳头液体保护膜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隐性乳房炎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I组为对照组;II组为4%次氯酸钠组;III组为0.5%洗必泰组;IV组为1%碘伏组;V组为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浸组。在0、30、60、90 d采用SCC法和CMT法检测牛乳中体细胞数并记录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发病数和发病率,同时记录各组奶牛泌乳总量和平均泌乳量。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病牛体细胞数,且对奶牛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用于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时,试验III、V的效果高于试验II、IV组,差异显著(P〈0.05)。在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治疗试验时,试验V组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78%和88.89%,远远高于其他各组。说明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奶牛药浴药物,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在冬季对新疆奎屯郊区某奶牛场的不同生理周期的奶牛采用乳头保护膜替代常规乳头消毒液。在干奶期、围产前期、泌乳期这三个时期进行对比试验。各期的操作规程、流程保持一致。经过60天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乳头保护膜在干奶前期,临床乳房炎发病率由14.0%降低到1.72%;围产前期临床乳房炎由18.5%降低到4.5%,产后几天临床乳房炎由33.3%降低到7.8%:泌乳期临床乳房炎由10.6%降低到4.6%。乳头冻伤在围产前期有3.3%变为0.85%。降低了2.5个百分点。泌乳期由3.6%变为0.5%。降低了3.1个百分点。从使用乳头保护膜开始,导电率呈下降趋势.乳区细菌感染减少。本试验结论:使用乳头保护膜。能够有效控制环境因子对乳头的影响,同时对乳头也起润滑作用。临床乳房炎发病率明显下降,生产损失减少,经济效益显著。特别在冬季。气温寒冷、空气干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8.
9.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乳腺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危害严重。在奶牛乳腺炎患牛中,约有90%的病例是由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病原主要是经乳头管口侵入乳腺组织发生感染。由于奶牛乳腺炎病因极其复杂,仅致病病原微生物就有150多种,常见病原多达20多种,再加之菌株变异及耐药性等因素,致使很难快速准确地筛选出高效治疗药物,因而给奶牛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此外,由于奶牛一旦发生乳腺炎,就会造成乳腺损伤,降低产奶量,因此,挤奶后将乳头管口封闭,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是预防奶牛乳腺炎的良好途径。为此,笔者研制了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并测定了其预防奶牛乳腺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5,(9):91-94
为观察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隐性乳房炎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4%次氯酸钠组,Ⅲ组为0.5%洗必泰组,Ⅳ组为1%碘伏组,Ⅴ组为药浴涂膜剂浸组。在第0、30、60、90天采用SCC法和CMT法检测牛乳中体细胞数,并记录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数和发病率,同时记录各组奶牛泌乳总量和平均泌乳量。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病牛体细胞数,且对奶牛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 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用于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时,试验Ⅲ、Ⅴ的效果高于试验Ⅱ、Ⅳ组,差异显著(P0.05)。在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治疗试验时,试验Ⅴ组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78%、88.89%,远高于其他各组。结论: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奶牛药浴药物,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在奶牛乳腺炎患牛中,绝大部分是由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病原主要是经乳头管口侵入乳腺组织而发生感染,因此,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是防止奶牛乳腺炎发生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防止致病细菌感染的重点是消灭乳头口和乳头皮肤上的细菌,并在两次挤奶之间保护乳头,防止环境性致病细菌感染。目前,奶牛乳腺炎的预防大多采用清洁卫生、乳头药浴等方法,但受环境条件、饲养管理方法的影响,效果并不佳。用杀菌剂进行乳头药浴能减少乳头皮肤上的细菌数量或者能在短时间内消灭乳头皮肤上的细菌。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在30%以上(按乳区计算),影响奶牛生产,个体养牛户管理水平普遍较低,损失更大。为此我们初步探讨了乳头药浴方法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富裕县二道湾镇安居村,抽样检查24头黑白花奶牛,均系产后2—3月之间。分成试验组(Ⅰ、Ⅱ组)每组6头,对照组12头。试验Ⅰ组用有机碘甘油液(简称A液),Ⅱ组用冼必泰甘油液(简称B液)。AB两液在每次挤完奶后立即进行浸泡乳头。乳头要清洗干净,每个乳头浸10—15秒钟,浸药深度不低于2/3乳头高度,药液每次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一百多年来,人们对奶牛乳房炎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该病的控制却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近几十年来,由于对乳房炎的感染途径有了明确的概念,使得人们认识到应用乳头药浴剂预防控制奶牛乳房炎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因此,在实验室和临床 相似文献
15.
16.
国外报道乳头浸泡次氯酸钠溶液能使乳房新感染减少 50% 左右。为了验证这一措施的效果,我们于 2003年 4 5 月在桦川县横头山镇奶牛场采用 3% 的次氯酸 ~钠溶液浸泡乳头以控制乳房炎的发生,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现初报如下。1材料和方法1.1 供试牛:选择该场三小场 61 头泌乳牛的 222 个乳头进行试验观察,另外 22 个乳头为瞎乳头。1.2 药液:3% 的次氯酸钠水溶液。1.3 乳头浸泡方法:在每次挤乳结束后立即用药液浸泡一下乳头(最好不超过 1m in,即乳头孔尚未完全关闭时进行),其目的是杀灭泌乳时新感染的细菌及其乳区周围的细菌。1.4 试验牛在试验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试验比较了用0.5%的洗必泰溶液、3%的次氯酸钠溶液、0.3%的新洁尔灭溶液、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和1%的聚维酮碘溶液药浴奶牛乳房后的效果。结果表明,1%的聚维酮碘溶液是较为理想的奶牛乳头药浴消毒液。 相似文献
18.
19.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3)
正奶牛乳房炎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发生乳房炎的奶牛,首先表现为产奶量下降,严重的乳腺变性失去泌乳功能而遭淘汰,其经济损失严重。奶牛乳房炎发病原因复杂,治愈较难,它主要由外源性病原微生物通过乳头管口感染引起的乳腺炎症,因此,通过杀灭乳头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途径,即可有效地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目前,预防奶牛乳腺炎的方法很多,乳头药浴是重要的一种方法,用于乳头药浴的消毒剂有很多种,为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了解北疆某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和发病牛乳汁中主要致病菌的种类。通过采用美国加州乳房炎检测(CMT)和体细胞数检测(SCC)对隐性型乳房炎进行诊断,临床外观法诊断临床型乳房炎并进行主要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的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1.65%(12/728)和0.41%(12/2 896);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45%(39/716)和1.46%(42/2 884);瞎乳头率为0.55%(16/2 912)。该牛场不同胎次间的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差异显著。从12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汁样本中初步分离鉴定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大肠杆菌和5株链球菌属。研究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属可能是该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