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分析藏猪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与低氧适应的关系,对高海拔藏猪(ZZ)和大约克夏猪(YZ),低海拔藏猪(ZB)和大约克夏猪(YH)的肾脏组织EPO蛋白的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当大约克夏猪处在高海拔应急状态下时,EPO的表达量高于藏猪;长期生活在高原的大约克夏猪EPO的表达量较藏猪低,但高于低海拔大约克夏猪。说明藏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主要因素为EPO的稳定表达,高原大约克夏猪肾脏组织内EPO的高表达,是其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生理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2.
视黄醇结合蛋白5(RBP5)是视黄醇结合蛋白家族新成员,在脂肪代谢中有重要作用。为探索RBP5基因在猪生长发育、脂肪代谢性状中的相关性,本实验选取180日龄藏猪和大约克夏猪,在mRNA水平上对藏猪、大约克夏猪的肝脏、肾脏和腹脂组织中的RBP5基因表达量进行了RT-qPCR检测,在DNA水平上对藏猪、大约克夏猪RBP5基因3’侧翼区、5’侧翼区和CDS区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筛选。2个品种猪肝脏、肾脏和腹脂中RBP5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趋势基本一致,藏猪肝脏、肾脏中RBP5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大约克夏猪,腹脂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大约克夏猪,表明RBP5基因可能与脂肪沉积能力呈负相关;RBP5基因在3’侧翼区有’G274A、’T278C和’C346T 3个突变位点,藏猪与大约克夏猪存在极显著差异。本研究中RBP5基因的’G274A、’T278C、’C346T位点的多态性与mRNA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藏猪肾脏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表达与其低氧适应之间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西藏林芝地区(海拔约3000 m)的高海拔藏猪(ZZ)和高海拔大约克夏猪(YZ)、北京中顺景盛养殖场(海拔约100 m)的低海拔藏猪(ZB)和安徽合肥市(海拔约为36 m)的低海拔大约克夏猪(YH)肾脏组织EPO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发现,ZZ、ZB、YZ、YH的EPO表达量,在A组试验中,高海拔藏猪与高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显著(P<0.05),高海拔大约克夏猪与低海拔藏猪、低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极显著(P<0.01);B组试验中,高海拔藏猪与低海拔藏猪差异不显著(P>0.05),高海拔藏猪与高、低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显著(P<0.05);C组试验中,高、低海拔藏猪间差异显著(P<0.05),低海拔藏猪与高、低海拔大约克夏猪差异极显著(P<0.01)。当大约克夏猪处在高海拔应急状态下时,EPO的表达量高于藏猪。而长期生活在高原的大约克夏猪EPO的表达量较藏猪低,但高于低海拔大约克夏猪。EPO的稳定表达是藏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高原大约克夏猪肾脏组织内EPO的高表达,则是大约克夏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生理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藏猪和大约克猪肌节线粒体肌酸激酶2(creatine kinase,mitochondrial 2,CKMT2)基因多态性位点及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Sanger测序法对藏猪(50头)和大约克猪(60头)CKMT2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000 bp区域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筛选与基因分型;180日龄藏猪和大约克猪(各10头)屠宰后分别采集心脏、背脂和背最长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KMT2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CKMT2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000 bp区域,筛选到5个SNPs位点:G-357A、T-469C、G-649T、A-784G和A-953G,且藏猪与大约克猪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明显。转录因子预测发现,这些SNPs位点与骨骼肌生长发育、肌肉能量代谢、抗缺氧有关。藏猪CKMT2基因在背最长肌和心脏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1),在背脂中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大约克猪(P<0.01),推测CKMT2基因具有正向调控抗低氧和肌肉组织生成、负向调控脂肪生成的作用,该分析结果与藏猪和大约克猪的品种特性相吻合。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猪生长发育、脂肪沉积和低氧适应性提供了一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iTRAQ技术挖掘猪肾组织高原低氧适应性关键蛋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旨在探究高原低氧环境下藏猪与大约克猪肾组织中低氧适应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DEPs)。本试验选择藏猪与大约克猪两个品种无亲缘关系的去势公猪,饲养于海拔3 000 m的高原,按自由采食方式饲养至180日龄,每个品种随机选择生长情况相近的 9头猪采集肾组织。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技术对藏猪和大约克猪肾组织中蛋白差异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发现,在两猪种肾脏组织中共获得4 370个蛋白质,以FC>1.2或<0.833,P<0.05为筛选条件共筛选出181个DEPs,其中在藏猪中上调的蛋白质有138个,下调的有43个。这些DEPs主要功能富集在HIF-1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信号通路、氧化还原酶活性、碳代谢、血压调节、线粒体等与低氧适应相关的条目和通路上,进一步综合分析后共筛选出5个与低氧适应相关的重要DEPs(CD59、A2M、eNOS、CDKN1B和PGK1)。这些DEPs分别在维持血液动力学、调节能量代谢与生理环境稳态等方面的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猪的高原低氧适应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解偶联蛋白3(uncoupling protein 3,UCP3)基因在巴马猪和藏猪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和甲基化水平,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UCP3基因在巴马猪和藏猪皮下脂肪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针对猪UCP3基因启动子区域(-3 580~+920 bp),利用在线软件MethPrimer对该区域进行CpG岛预测,并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检测其甲基化水平,探究UCP3基因甲基化水平在巴马猪和藏猪中的差异。结果显示,巴马猪皮下脂肪组织UCP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藏猪(P0.05);在UCP3基因启动子区预测到3个CpG甲基化岛,分别是CpG island1(-3 171~-2 928 bp)、CpG island2(-154~-2 bp)和CpG island3(+648~+806 bp),其中CpG island1和CpG island3的甲基化水平在巴马猪和藏猪中差异较小,而藏猪CpG island2的甲基化水平(42.61%)高于巴马猪(24.49%)。本研究绘制了2个猪种CpG island2甲基化水平的黑白点图,其中CpG位点为4、8、9、10、11、12、15,藏猪甲基化频率分别比巴马猪高28.26%、17.39%、26.09%、26.09%、26.09%、23.91%和34.78%。在CpG island2处预测到3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SP2、PPARγ和EGR1)。结果表明,巴马猪和藏猪皮下脂肪组织中UCP3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可能是由于CpG island2的甲基化水平不同所导致,藏猪DNA甲基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转录因子与启动子调控区域的结合,从而抑制了UCP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222-2226
对藏猪睾丸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Dnmt3a、HIF2α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大约克猪为对照,采用荧光法测定藏猪睾丸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DNA甲基化转移酶3a(Dnmt3a)与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基因在藏猪睾丸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藏猪睾丸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0.392 9±0.099 2)%显著低于大约克猪睾丸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0.901 7±0.146 7)%(P<0.05);藏猪睾丸组织中Dnmt3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0.071 6±0.036 6)%显著低于大约克猪睾丸组织中Dnmt3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0.987 8±0.137 0)%(P<0.05);藏猪HIF2α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0.158 8±0.066 1)%也显著低于大约克猪HIF2α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1.2930±0.0756)%(P<0.05)。通过对藏猪睾丸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该组织中Dnmt3a和HIF2α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存在线性正相关,R2值分别达到0.846 3和0.917 4,这将为藏猪睾丸低氧适应性的DNA甲基化机制及藏猪的分子育种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的高寒低氧极端环境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存和物种繁衍,藏猪在长期的适应性驯化中对低氧环境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本研究对高海拔猪种藏猪(甘孜藏猪、迪庆藏猪、西藏藏猪和合作藏猪)和八眉猪以及低海拔猪种烟台黑猪、长白猪和大白猪EGLN1基因exon 4及部分内含子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EGLN1基因exon 4序列的266bp处发生了C→T的颠换,藏猪和八眉猪在该位点均为C,而烟台黑猪和引入的选育猪种长白猪、大白猪在该位点出现了C/T杂合现象;基于变异位点的等位基因C和T共界定了3种基因型(CC、CT、TT),C和CC分别是高海拔地方猪种藏猪和八眉猪的唯一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而在低海拔选育猪种中,CC基因型频率仅为0.20,其他2种基因型均为0.40,T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达到0.60,而等位基因C的频率仅为0.40。本研究认为,高海拔猪种(2 300 m以上)藏猪和八眉猪与低海拔猪种烟台黑猪、长白猪和大白猪在EGLN1基因上存在特征性遗传变异,根据等位基因(C和T)及基因型(CC、CT、TT)在海拔上的特征差异,推测可能与不同地理区域条件下的长期适应性驯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范一萍  王彦芳  陶聪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2):3627-3634
为探究解偶联蛋白3(uncoupling protein 3,UCP3)基因在巴马猪和藏猪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和甲基化水平,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UCP3基因在巴马猪和藏猪皮下脂肪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针对猪UCP3基因启动子区域(-3 580~+920 bp),利用在线软件MethPrimer对该区域进行CpG岛预测,并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检测其甲基化水平,探究UCP3基因甲基化水平在巴马猪和藏猪中的差异。结果显示,巴马猪皮下脂肪组织UCP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藏猪(P<0.05);在UCP3基因启动子区预测到3个CpG甲基化岛,分别是CpG island1(-3 171~-2 928 bp)、CpG island2(-154~-2 bp)和CpG island3(+648~+806 bp),其中CpG island1和CpG island3的甲基化水平在巴马猪和藏猪中差异较小,而藏猪CpG island2的甲基化水平(42.61%)高于巴马猪(24.49%)。本研究绘制了2个猪种CpG island2甲基化水平的黑白点图,其中CpG位点为4、8、9、10、11、12、15,藏猪甲基化频率分别比巴马猪高28.26%、17.39%、26.09%、26.09%、26.09%、23.91%和34.78%。在CpG island2处预测到3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SP2、PPARγ和EGR1)。结果表明,巴马猪和藏猪皮下脂肪组织中UCP3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可能是由于CpG island2的甲基化水平不同所导致,藏猪DNA甲基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转录因子与启动子调控区域的结合,从而抑制了UCP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M)基因在不同品种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采用Sanger测序法对藏猪(58头)和大约克猪(60头)ACADM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kb区域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筛选与基因分型,选取180日龄藏猪和大约克猪各10头屠宰后分别采集肝脏、背脂、心脏和背最长肌组织,利用RT-qPCR技术检测了ACADM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其背膘厚和背最长肌组织中肌内脂肪含量。结果显示:在ACADM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kb区域,存在C-101G和C-569G这2个突变位点,藏猪与大约克猪等位基因频率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藏猪与大约克猪的肝脏、背脂、背最长肌和心脏组织中ACADM基因表达趋势完全一致,藏猪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1);经ACADM基因表达量与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ACADM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以上结果推测这2个突变位点可能是调控ACADM基因表达的重要功能位点,从而导致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ACADM基因对猪脂肪沉积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藏猪脂蛋白脂酶基因内含子6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猪是我国特有的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地方小型瘦肉型猪种。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藏猪群体中脂蛋白脂酶(LPL)基因内含子6的Sma Ⅰ酶切多态性。结果发现,藏猪群体中AB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为65.18%和34.82%,与国内许多地方猪种不同。本研究在藏猪群体LPL基因内含子6内还发现另外5个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4,(11):10-14
试验以迪庆藏猪和分布在连续海拔梯度的土著猪种(丽江猪、保山猪、德宏小耳猪)为研究对象,共采集228份血液样品,测量血液生理和血流变学指标共16项。结果显示藏猪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极显著高于德宏小耳猪(P<0.01),增加了血红蛋白运氧能力。藏猪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高于低海拔德宏小耳猪(P<0.05),但藏猪红细胞聚集性极显著低于其他猪种(P<0.01),从而钝化由RBC和HGB增加带来血液黏度增加的不良影响,以适应高原低氧的环境。从4个海拔梯度看,血常规指标和血流变学指标大都呈现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表明这两类指标与藏猪高海拔适应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ELOVL6基因在猪肌肉生长、脂肪沉积等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本实验对藏猪、滇南小耳猪、大约克猪的背脂、背最长肌和肝脏组织的ELOVL6基因进行了RT-qPCR检测,并对ELOVL6基因Intron 3区域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ELOVL6基因在3个猪种背脂和背最长肌中的趋势完全一致,即藏猪滇南小耳猪大约克猪,两两之间差异极显著;在肝脏组织中,藏猪、滇南小耳猪与大约克猪ELOVL6基因的表达量与在背脂和背最长肌中一致,但藏猪与滇南小耳猪差异不显著。在ELOVL6基因Intron3区域,'G~(99954)A、'T~(99793)C、'C~(99650)T3个位点存在连锁突变,且国内脂肪型藏猪、滇南小耳猪均与外来瘦肉型大约克猪呈极显著差异,而藏猪与滇南小耳猪差异不显著。综上可知,ELOVL6基因'G~(99954)A、'G~(99793)A、'G~(99650)A位点的多态性与mRNA表达差异性显著相关,推测这3个连锁突变位点可能是调控ELOVL6基因表达的关键功能位点,为下一步开发肉质性状的遗传标记及利用分子标记实现优质猪肉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旨在研究杂交后代杜滇猪、杜藏猪SLA-DQB、SLA-DRB基因第二外显子多态性问题,并与双亲(杜洛克猪、迪庆藏猪、滇南小耳猪)进行比较,分析其杂交优势。采用PCR-RFLP方法对杜滇猪、杜藏猪SLA-DQB、SLA-DRB基因第二外显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藏猪和杜滇猪SLA-DQB基因第二外显子经Hae III酶切,分别表现出4个和3个SNP位点、3个等位基因、5种基因型;杜滇猪和杜藏猪出现双亲都没有的AC基因型,迪庆藏猪拥有EE基因型而杜藏猪没有;杜滇猪SLA-DQB基因第二外显子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均高于双亲,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杜藏猪和杜滇猪SLA-DRB基因第二外显子经过Rsa I酶切,分别表现出4个和3个SNP位点、4个和3个等位基因、8种和5种基因型;杜藏猪出现了双亲都没有的AC、BD基因型,杜滇猪出现双亲都没有的BD、DD基因型。杜藏猪、杜滇猪SLA-DRB基因第二外显子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均高于双亲,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对猪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系统分析,为今后探讨猪BPI基因与疾病抗性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RFLP方法对野猪和国内外10个猪品种BPI基因第10外显子HpaⅡ遗传变异进行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1个猪品种中共检测到AA、BB和AB 3种基因型,2个等位基因,其中野猪、藏猪、荣昌猪和淮猪群体中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外来商业化猪品种中,杜洛克群体AA基因型频率较高。序列分析表明AA基因型与GenBank中的序列一致,BB基因型存在A27G同义突变位点和T118G错义突变位点。基于BPI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构建11个猪群体的系统发生树,第1类群包括野猪、淮猪、藏猪、荣昌猪、杜洛克;第2类包括约克夏、长白猪、枫泾猪、梅山猪、二花脸、苏太猪。本研究结果显示,猪群体间基于BPI基因多态性上存在的差异与体型、生产类型及地理分布等因素没有显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EDN1基因在猪脂肪沉积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本实验利用RT-qPCR技术对藏猪及大约克猪心脏、背脂及背最长肌组织中EDN1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法对藏猪和大约克猪EDN1基因3'UTR和5'UTR区域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筛选与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猪中,藏猪心脏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脂肪型的藏猪和瘦肉型的杜洛克猪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了两猪种背最长肌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PT1B)基因在180日龄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0日龄藏猪SCD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1),而藏猪CPT1B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D、CPT1B mRNA表达量均与IMF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明云南高原乌金猪与约大乌猪低氧适应差异。采集60日龄乌金猪与约大乌猪各30头(公母各半)血样,检测乌金猪和约大乌猪血液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数目(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氧饱和度生理表征参数。屠宰60日龄乌金猪与约大乌猪各12头(公母各半),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心、肝、肺、肾、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皮肤、肌肉、胰腺、睾丸或卵巢12种组织中HIF-1α、VEGF、EPO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乌金猪HGB和RBC极显著(P0.01)高于约大乌猪,而HCT和MCH低于约大乌猪,乌金猪氧饱和度高于约大乌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乌金猪与约大乌猪的各个组织中均检测到HIF-1α、VEGF、EPO基因mRNA的表达;在低氧适应基因中,HIF-1α基因在肝、肺、胰腺、肾和皮肤组织表达量最高,VEGF基因在肝、肺和胰腺表达量最高,EPO基因在肾和肝表达量最高;HIF-1α、VEGF、EPO基因在两猪种中的表达量趋势一致,约大乌猪组织中的总体表达量高于乌金猪的表达量;母猪低氧适应基因的总体表达量显著高于公猪。乌金猪低氧适应生理表征参数明显高于约大乌猪,在多数组织约大乌猪低氧适应基因的表达高于乌金猪。但对其高原低氧适应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索西藏藏猪生长迟缓成因和分子机理。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西藏藏猪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克隆,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西藏藏猪生长激素受体基因与其他常见品种猪基因与蛋白序列差异,并构建GHR基因的真核过表达质粒,转染到西藏藏猪胚胎成纤维细胞(PEFs)上进行瞬时表达,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情况。西藏藏猪GHR基因编码区1 716bp,编码572个氨基酸;与普通猪GHR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表明,在西藏藏猪GHR基因编码区1 225bp处发生T→G突变,导致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GHR基因真核过表达质粒成功转染PEFs后,PEFs生长活性显著提高;qPCR检测表明,细胞株中IGF-1表达显著上调。综上表明,GHR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PEFs细胞的增殖活性,诱导IGF-1基因的表达,GHR基因在1 225bp处的点突变可能影响西藏藏猪的生长迟缓。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4,(12):10-14
为研究猪G蛋白偶联受体1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2,Gpr12)基因的序列和组织表达特征,探索Gpr12 mRNA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本研究利用克隆测序技术获取猪Gpr1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pr12基因序列和蛋白的潜在特征;RT-PCR技术检测Gpr12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Gpr12 mRNA在猪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猪Gpr12基因编码区序列长1 005 bp,编码蛋白含有典型的7次跨膜结构域和DRY基序,存在多个潜在的磷酸化和糖基化修饰位点;Gpr12基因在所检测的组织和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脑、垂体和卵母细胞中高表达;随着卵泡的发育,Gpr12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表明Gpr12基因可能参与了猪卵泡发育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