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水泥笼饲养条件下,不同光照强度对哺乳母兔同期发情效果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240只新西兰哺乳母兔,随机分为4组(试验1、2、3、4组),每组60只,分别接受60lux、70lux、80lux、90lux的光照强度;试验母兔均在产后18天进行人工授精配种;通过观察母兔外阴部颜色变化来判定同期发情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2、3、4组母兔外阴部红色的比例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外阴部颜色为白色的只有试验1、2组出现。试验2、3、4组的配怀率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不同光照强度对窝产活仔数、21日龄仔兔成活率、21日龄个体重以及断奶仔兔成活率均无影响(P>0.05)。综上所述,采用水泥笼饲养母兔时,建议采用80~90lux光照强度进行诱导哺乳期母兔同期发情。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繁殖强度与断奶时间对仔幼兔增重与成活率影响,确定适宜的繁殖强度与断奶时间,以提高仔幼兔存活率。本试验选择年龄一致的繁殖母兔,随机分为4组,采用不同的繁殖强度、断奶时间,对仔幼兔增重与存活率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产仔后1~2d血配仔幼兔增重低于产仔后12~15d、22~25d、35d配种(P0.05);30d、35d断奶增重低于其他组(P0.05),30d断奶仔幼兔增重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不同繁殖强度30d断奶与35d、40d断奶,3月龄存活率低于35d、40d断奶(P0.05),产仔后12~15d配种、35d断奶,3月龄存活率88.2%显著高于产后22~25、35d、血配组(P0.05)。母兔产仔后12~15d配种,35d断奶为獭兔最适宜配种断奶时间。  相似文献   

3.
夏季7~8月份,在配种前对伊普吕祖代后备初配母兔和经产母兔每只分别按照0.83μg、0.63μg、0.50μg的剂量肌肉注射促排卵3号,经过连续3个批次的试验,统计受胎率、产仔率、平均窝产活仔数、活仔兔出生均重、活仔兔出生窝重。按照0.50μg/只的剂量使用促排卵3号,后备初配母兔受胎率、产仔率差异显著(P0.05),平均窝产活仔数差异极显著(P0.01),活仔兔出生均重、活仔兔出生窝重,差别不明显,但整体呈现增加趋势;经产母兔受胎率、产仔率、平均窝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活仔兔出生均重、活仔兔出生窝重差别不大,但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按照0.50μg/只的剂量,后备初配母兔在受胎率、产仔率方面优于经产母兔,经产母兔在受胎率、产仔率误差值、平均窝产活仔数、活仔兔出生均重、活仔兔出生窝重方面优于后备初配母兔。试验证实,每只伊普吕母兔使用0.50μg剂量的促排卵3号,对其繁殖性能具有最佳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獭兔母兔哺乳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6只母兔,分为基础日粮组、2%中草药添加组和4%中草药添加组,每组42个重复,检测其产仔性能及分娩第0天、第14天和第28天的泌乳量及仔兔成活率。结果表明:试验母兔产后泌乳量持续增长,2%中草药添加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中草药添加量的增加,断奶仔兔成活率逐渐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各指标得出2%添加量中草药配方能显著提高母兔泌乳力,提高仔兔断奶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比较来自两个父系遗传起源的家兔在连续的出生季节(春、夏、秋和冬季)及不同胎次(初产、二胎和多胎次)的繁殖性能。试验选择初产、二胎和多胎次的两个品种的肉兔,分别为58只母兔和12只公兔,在符合季节的室内环境条件下饲养。在(46±6)d断奶,对105窝(55窝来自品种1,50窝来自品种2)母兔的生殖性能和数据进行记录。结果 :品种对各指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 0.05)。秋季出生时母兔体重损失最小,而冬季和春节升高(P 0.05)。冬季窝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P 0.05)。多胎次母兔的活体重显著高于初产母兔(P 0.05),同时多胎和初产母兔哺乳期21 d的泌乳量显著低于二胎母兔(P 0.05)。夏季和秋季分娩的母兔在21 d时窝仔数显著低于冬季(P 0.05),而夏季和秋季出生的仔兔体重和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 0.05)。冬季窝仔数显著高于夏季(P 0.05)。夏季出生的仔兔断奶重显著高于冬季和春节(P 0.05),但冬季出生仔兔在断奶时的窝重显著高于春节和夏季(P 0.05)。结论 :春季时母兔和仔兔的繁殖行能和生长性能最差,但夏季高温对母兔繁殖性能有负面影响,冬季似乎比其他季节更适合本研究的饲养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初配时间对母兔繁殖性能、体况及其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同期出生的120只4月龄新培育肉兔配套系终端母本,按初配年龄分为4组,分别在4.5月龄、5月龄、5.5月龄和6月龄进行初配。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初配时的发情率差异显著(P0.05)、初配年龄显著影响母兔第一胎配怀率(P0.05)、泌乳力差异极显著(P0.01)、初配体重(P0.01)、产后体况(P0.01)以及仔兔生长发育(P0.01),而对产仔率、胎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6月龄初配母兔综合生产性能最好,其次为5.5月龄初配母兔,二者间差异不显著,由于后者饲养成本更低,因此该母本的适宜初配时间为5.5月龄。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纤维水平对初产母兔繁殖性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选取新西兰母兔240只,分为4个试验组,试验期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母兔165日龄至第1胎分娩,试验1、2、3、4组分别饲喂12%、14%、16%、18%不同纤维水平的日粮,第2阶段为母兔分娩至仔兔断奶,测定其繁殖性能和胚胎发育。结果表明:试验2、3组发情率、配怀率显著高于4组(P0.05);试验4个组之间的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4组产活仔数显著低于1组(P0.05);试验2、3组的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显著高于1、2组(P0.05),同时试验1组显著高于4组(P0.05);试验2、3组21 d个体重显著高于1、4组(P0.05),试验4组35 d个体重显著低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试验3组的胚胎长度和胚胎重量显著大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综上所述,初产母兔饲喂16%纤维水平日粮其繁殖性能、胚胎发育以及仔兔生产性能表现最佳。本试验条件下,初产母兔最适纤维水平为16%。  相似文献   

8.
对两个兔场分别采用不同加光方式的哺乳期母兔生产性能做一个对比,他们都使用暖白氦气灯和冷白色的LED灯(光照强度在40~50Lux或50Lux)。这两个兔场都采用42天(产后11天人工授精)繁殖模式,日常光照9h。这两个兔场都是在人工授精前8天增加光照时间到16h,人工授精后3天逐步减到9h。在Galgamacsa兔场,6-10月期间,使用暖白色氦气节能灯的兔舍光强度增强到55~80 Lux,使用LED灯的兔舍光照强度增加到100Lux。在Kartal兔场,7-8月份,使用氦气节能灯的兔舍和使用LED灯的兔舍都没有增加光照强度,只是延长光照时间。Galgamacsa兔场,在夏季使用LED灯的母兔受胎率(91%)和产仔率(83%)比使用氦气节能灯的母兔(受胎率85%-87%,产仔率78%)高出5%(P0.05).在Karta兔场,这种差异不显著,只是高出1%~2%。Galgamacsa兔场,使用LED灯的母兔产活仔数量为10.6~11只,使用氦气节能灯的母兔产活仔数量为10.3只。Karta兔场,使用LED灯的母兔产活仔数量为8.8~8.9只,使用氦气节能灯的母兔产活仔数量为8.7只。Galgamacsa兔场在夏季使LED灯的母兔总体生产性能是最高的,人工授精100只母兔,产活仔782只。使用LED灯和在人工授精前后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在夏季提高哺乳期母兔的生产性能是可行的。试验证实,在人工授精的时候,光的特性对调整母兔的光照刺激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光照强度对四川白兔同期发情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明确周期化繁殖模式下四川白兔适宜的光照强度。试验选择同期出生的4月龄四川白兔后备母兔12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采用42 d周期化繁殖模式,在相同光照方案条件下分别给予50 lx、70 lx和90 lx的光照强度,通过观察母兔外阴颜色变化判定同期发情效果,并测定其繁殖性能。试验连续测定2个繁殖周期。结果显示,不同光照强度下母兔的发情率和受胎率、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窝重、21日龄窝重、断奶个体重、断奶成活率等繁殖性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情母兔外阴颜色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50 lx条件下,母兔外阴颜色表现为最适宜配种的大红色的比例达80.82%,显著高于70 lx的56.00%和90 lx的33.33%(P<0.05),且在整个试验期总计提供的断奶仔兔总数最多。以上结果表明,在周期化繁殖模式下,四川白兔最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 lx。  相似文献   

10.
选出体重、日龄、胎次相近的法系白色发情母獭兔75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分别在人为控制舍温(Ⅰ组:1~15℃;Ⅱ组:8~20℃;Ⅲ组:12~25℃;Ⅳ组:16~28℃;Ⅴ组:19~32℃)的温度下交配妊娠,测定其繁殖力。结果表明:Ⅳ组母兔的产仔数显著高于Ⅰ组、Ⅱ组、Ⅴ组,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仔兔断奶个体重显著高于Ⅰ组,仔兔断奶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Ⅴ组仔兔断奶成活率最高,显著高于Ⅰ组、Ⅳ组(P<0.05),仔兔断奶个体重、断奶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索适合普通级试验母兔的舍内生长环境参数和有利于繁殖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普通级试验母兔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试验母兔(新西兰兔)的受胎率受季节和温度的影响较大,高温条件下母兔的受胎率极显著(P〈0.01)低于常温常湿;第3季的受胎率极显著低于第1、2、4季,而第1、2、4季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季节对试验母兔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初生个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断奶个体重的影响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的消化能、蛋白质日粮对妊娠期母兔繁殖性能和泌乳力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况相近的经产新西兰母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妊娠后分别饲喂标准(DE10.33 MJ/kg、CP 15.54%)、低消化能低蛋白质(DE 9.30 MJ/kg、CP 13.44%,简称低能低蛋)、低消化能高蛋白质(DE 9.40 MJ/kg、CP 18.63%,简称低能高蛋)、高消化能低蛋白质(DE 11.15 MJ/kg、CP13.74%,简称高能低蛋)、高消化能高蛋白质(DE 11.18 MJ/kg、CP 18.83%,简称高能高蛋)的日粮,分娩后测定繁殖性能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营养水平对母兔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素(LH)及断奶存活率、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低能低蛋组血清雌二醇(E2)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或P0.01)。高蛋白质组母兔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标准组(P0.01),标准组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P0.05)。低能低蛋组母兔血清中催乳素(PRL)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低能低蛋组母兔产活仔率显著低于低能高蛋组(P0.05),断奶存活率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妊娠期母兔蛋白质水平对母兔和仔兔的影响比消化能水平更显著,以高消化能高蛋白质(DE 11.18 MJ/kg、CP 18.83%)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7,(6):43-46
为了研究饲粮能量对泌乳母兔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75只平均体重(3.85±0.15)kg预产泌乳母兔,开展为期38 d的饲养试验。试兔随机分为3组,单笼饲养,每组饲喂消化能(DE)水平分别为9.45 MJ/kg(A组),10.45 MJ/kg(B组)和11.45 MJ/kg(C组)的日粮,日粮其他营养成分依据NRC(1977)泌乳母兔营养需要配制,试兔常规饲养管理。结果表明:随日粮能量浓度的增加,母兔日采食量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泌乳力、仔兔断奶成活率A、B组显著高于C组(P0.05),仔兔断奶窝重呈显著性降低现象(P0.05),断奶个体重A组显著大于B组(P0.05),和C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球蛋白B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胆固醇、血脂四项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白蛋白、尿素氮和血糖浓度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分析认为,适宜的能量水平(9.45~10.48)MJ/kg可以提高泌乳母兔的繁殖力、断奶窝重、仔兔断奶个体重及成活率,降低血液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过高能量水平不利于泌乳母兔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黑白花兔的繁殖性能,对黑白花兔母兔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只数、21日龄窝重、28日龄断奶只数和28日龄断奶窝重7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繁殖性状在表型上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21日龄只数与28日龄断奶只数的相关系数最大(0.876 9);对28日龄断奶窝重直接影响最大的是28日龄断奶只数(通径系数为0.548 5),其次是21日龄窝重(通径系数为0.373 0);通过决定系数计算结果,也认为影响黑白花兔28日龄断奶窝重的主要因素是断奶只数和21日龄窝重。因此,在兔生产实际中,除了通过选育提高母兔的繁殖力外,还要健全仔兔保健措施以提高窝成活数,同时还要加强母兔的饲养管理以提高泌乳量,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黑白花兔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从1984年~1987年,对进口的德系安哥拉原种兔进行本品种德育。其结果,成年体重;母兔4019g,公兔3901g,分别比原种兔提高38.95%和36%,差异极显著(P<0.01);产毛量公兔991.4g,母免1008.5g,分别比原种兔提高39.95%和42.73%,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群母兔窝均产活仔7.28只,较原种兔提高5.81%;42日龄断奶窝重5134.5g,较原种兔提高36.69%,42日龄断奶个体重1125.5g,较原种兔提高40.3%,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青紫蓝色獭兔与皱襞型獭兔不同交配组合的生产性能,试验随机选取6,7月龄健康皱襞型獭兔和青紫蓝色獭兔各40只(30只母兔和10只公兔)进行不同交配组合试验,分别为青紫蓝色纯繁组、白色皱襞纯繁组、正交组和反交组,测定母兔繁殖性能和后代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被毛品质。结果表明:正交组与反交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初生窝重、产活仔数、泌乳力、断奶成活率、仔兔断奶窝重、屠宰率、皮张面积、被毛密度、被毛细度及粗毛率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青紫蓝色纯繁组和白色皱襞纯繁组初生窝重和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产活仔数、泌乳力、断奶成活率、仔兔断奶窝重、幼兔料重比、皮张面积、被毛细度及粗毛率各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被毛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正交组(青紫蓝♂×皱襞♀)的繁殖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略好于反交组(皱襞♂×青紫蓝♀)。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15,(6)
以262窝PIC母猪所产的2 396头仔猪为研究对象,探讨窝产活仔数对仔猪初生重、28日龄断奶重及断奶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窝产活仔数的增加,仔猪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增加,断奶成活率降低。不同窝产活仔数间的初生窝重差异极显著(P0.01),窝产活仔数9~11头间的断奶窝重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大于窝产活仔数6、7头(P0.01),断奶成活率以窝产活仔数6~11头较好(90%以上);不同窝产活仔数间的初生个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窝产活仔数6~10头间的断奶个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极显著大于窝产活仔数11头和12头(P0.01)。窝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和0.589;与初生个体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05;与28日龄断奶个体重及28日龄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7和-0.581。本试验条件下,窝产活仔数在10~11头之间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维生素对种兔繁殖力作用的影响。试验采用新设计的配方饲料同兔场原来采用的常规配方饲料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饲喂试验,分析维生素对种兔发情时间、受胎率、产仔胎数、产仔数、断奶仔兔成活率的影响。选用健康繁殖年龄基本相同的种兔100只,分A、B2组,每组50只,公母比例1∶4,A组饲喂常规饲料,B组饲喂试验饲料。试验结果表明,维生素对种兔的繁殖力作用是显著提高的(P<0.01),在试验的4个月时间里,B组母兔发情只数是A组母兔发情只数的2.46倍;B组母兔平均受胎率是A组母兔平均受胎率的1.72倍;B组母兔产仔数是A组母兔产仔数的11.58倍;B组仔兔成活率是A组仔兔成活率的2倍,达到了理想的配种繁殖效果。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7,(4):40-45
旨在探讨精氨酸(Arg)或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35 d哺乳期母獭兔繁殖性能及断奶幼兔生长性能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哺乳期母兔45只,随机分为5组:基础日粮组(对照组)、基础日粮+0.3%Arg组(试验Ⅰ组)、基础日粮+0.6%Arg组(试验Ⅱ组)、基础日粮+0.03%NCG组(试验Ⅲ组)、基础日粮+0.06%NCG组(试验Ⅳ组),试验期35 d;选取35 d断奶体重相近健康幼兔100只,分为5个组,饲喂日粮和母兔组一致,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试验Ⅱ、Ⅳ组母兔体重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再次受胎率Ⅱ组最好;哺乳仔兔21 d、35 d个体重,试验Ⅱ、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断奶幼兔试验中,各试验组末重、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的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料重比无差异,试验Ⅰ、Ⅳ组日采食量、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哺乳35 d的各试验组仔兔血清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而断奶幼兔在试验21 d时,试验Ⅲ、Ⅳ组血清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粮添加精氨酸或NCG能维持母兔体重,提高哺乳仔兔个体重,并能提高断奶后幼兔个体重、平均日增重及降低料重比,且NCG能提高断奶后幼兔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健康家兔不同年龄段及不同部位的肠道微生物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断奶仔兔盲肠内有氧菌种类极显著高于回肠(P<0.01),盲肠内厌氧菌种类稍高于回肠,但差异不显著(P>0.05);青年兔盲肠内有氧菌和厌氧菌种类均显著高于回肠(P<0.05)。断奶仔兔盲肠和回肠内有氧菌稍高于青年兔,但差异不显著;而盲肠和回肠内厌氧菌极显著低于青年兔(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