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规模化羊场不同类型羊舍空气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北方寒冷地区羊舍空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羊的饲料利用率、改善其福利状态,本研究选择内蒙古中部地区羊场双坡式和钟楼式两种类型羊舍为试验羊舍,分别于2015年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2016年1月(冬季)对羊舍在不同季节条件下有害气体浓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含量及微生物数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羊舍内NH_3浓度夏季最高,分别为8.9mg/m~3、9.1mg/m~3;双坡式舍春季NH_3浓度最低,为6.2mg/m~3,钟楼式冬季最低,为6.5mg/m~3。双坡式羊舍CO_2浓度冬季最高,为1 277mg/m~3,钟楼式羊舍春季最高,为1 216 mg/m~3,两种羊舍均表现为秋季最低,分别为995 mg/m~3、1 046 mg/m~3。两种羊舍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含量均在春季最高,分别为0.13mg/m~3、0.14mg/m~3,冬季含量最低,为0.02 mg/m~3、0.04 mg/m~3。两种羊舍微生物含量在春季最高,分别为19585个/m~3、5 133个/m~3;双坡式羊舍在秋季最低,为1 016个/m~3,钟楼式羊舍冬季时最低,为916个/m~3。在时间分布上,两种羊舍有害物质的含量均呈现晚上增加的趋势。同时表现为在不同季节、不同测定时段均明显高于舍外。各种指标的含量均未超出《种羊场舍区、场区、缓冲区环境质量》(DB11/T 428-2007)中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前,养羊业的养殖方式逐步由草原放牧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饲养,饲养方式的改变导致羊舍环境质量成为影响羊只健康的一项重要因素。选取集约化舍饲养羊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5年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6年1月(冬季)对2种有窗式自然通风羊舍进行气候环境指标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坡式羊舍年平均温度为9.2℃,钟楼式羊舍年平均温度为9.9℃;双坡式羊舍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5.9%,钟楼式羊舍年平均相对湿度为39.2%;双坡式羊舍年平均风速为0.3m/s,钟楼式羊舍年平均风速为0.1 m/s;双坡式羊舍年平均照度为251lx,钟楼式羊舍年平均照度为436 lx;双坡式羊舍年平均噪音强度为52.4 dB,钟楼式羊舍年平均噪音强度为54.8dB。综上表明,双坡式羊舍的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风速高于钟楼式羊舍,而钟楼式羊舍的年平均温度、年平均照度和年平均噪音强度均高于双坡式羊舍。  相似文献   

3.
为了测定我国中原地区封闭式羊舍的环境指标和相关参数,进而对羊舍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价,试验采用梅花式采样法,测定了冬季和春季连续5 d内羊舍环境参数以及不同漏缝地板羊舍(竹制地板和水泥地板)、不同饲养阶段羊舍(育肥羊和基础母羊舍)的NH_3浓度和CO_2浓度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冬季羊舍内温度、湿度、NH_3和CO_2浓度均极显著高于春季(P0.01);春季羊舍内NH_3浓度从早到晚逐渐升高,冬季只在早上较高,春季和冬季羊舍内CO_2浓度均在晚上较高;不同漏缝地板羊舍中NH_3浓度差异显著(P0.05),CO_2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育肥羊舍与基础母羊舍NH_3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CO_2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春季水泥漏缝地板具有最适宜的羊舍小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北京市典型奶牛舍冬季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状况,本试验分别测定了北京市郊区典型泌乳牛舍内不同时间段(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不同位置(向阳面、背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泌乳牛舍内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08:00-09:00时间段最低;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14:00-15:00和16:00-17:00时段风速较高;18:00-19:00时段PM 2.5、PM 10、NH_3和CO_2浓度较高。向阳面的温度极显著高于向阴面(P0.01),相对湿度显著低于其它位置(P0.05),风速、CO_2浓度极显著高于其它位置(P0.01);向阴面的NH_3浓度极显著高于其它位置(P0.01)。泌乳牛舍内外的PM 2.5、PM 10无显著性差异(P0.05);舍内的温度极显著高于舍外(P0.01)、舍内的相对湿度、NH_3、CO_2浓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舍外的风速显著高于舍内(P0.05)。结论:该类型的牛舍在所测的时段里奶牛未处于冷应激状态;该牛舍内的粉尘、NH_3和CO_2的浓度符合生产标准,但18:00-19:00时间段牛舍内的空气质量比其它时段差。牛舍内温度高于舍外,表明该开放式牛舍在冬季具有一定的防寒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适合东北地区的肉牛舍设计和管理方案,试验在黑龙江省选择2种具有代表性的牛舍(钟楼式彩钢结构的妊娠牛舍A和双坡式砖混结构的育肥牛舍B),对其冬季温热环境及空气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牛舍A内牛只活动时平均温度为-14. 1℃,温度较低;平均相对湿度为87. 1%,较标准值略高;风速、CO_2和NH_3浓度均适宜肉牛生长。牛舍B内平均温度为-1. 6℃;平均相对湿度为100%,严重超标;舍内风速为0 m/s,CO_2和NH_3浓度较高,不利于肉牛生长。牛舍A保温层薄、门窗密封不严;牛舍B通风换气系统设计不完善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根据肉牛生长环境要求,牛舍A更适宜肉牛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重庆地区封闭式高床羊舍的环境参数变化情况,试验在重庆市酉州乌羊保种场选取1栋羊舍,于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对羊舍内外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羊舍内距离地面0.3,0.8,1.3 m处的二氧化碳(CO2)、氨气(NH3)浓度进行了持续1年的定点检测,分析CO2和NH3浓度在夏季(2020年6—8月份)和冬季(2020年12月份—2021年2月份)不同时刻(07:00、10:00、13:00、17:00、20:00)的变化。结果表明:2020年4月份—2021年3月份,试验羊舍内外温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2020年8月份温度最高,2021年1月份温度最低;羊舍内外全年相对湿度基本维持较高水平。羊舍外风速在2021年1—3月份相对较高,2020年7—9月份次之,2020年4—5月份较低;羊舍内风速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试验期间,CO2浓度在2021年1月份最高,为(768.80±57.26)mg/m3(距地面0.8 m处);在2020年4月...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育肥羊舍喷洒微生物除臭剂对氨气(NH_3)的去除效果。试验设3组,每天喷洒一次(1次/d)、每天喷洒两次(2次/d)和不喷洒除臭剂的对照舍。采用纳氏比色法对各组羊舍不同时间点(8:30~18:30,每隔2 h)、不同垂直高度(0.2~1.8 m)空间的NH_3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喷洒除臭剂后不同时间点NH_3浓度变化较大,喷洒2 h(10:30)和4 h(12:30)后,1次/d喷洒舍的NH_3浓度低于对照舍,NH_3降低效率分别达10.6%和41.5%。2种不同喷洒次数的羊舍NH_3浓度比较,各时间点1次/d喷洒舍的NH_3显著低于2次/d喷洒舍(P0.05)。从喷洒除臭剂后羊舍NH_3平均浓度看,1次/d的喷洒效果好于2次/d,1次/d的喷洒舍NH_3平均浓度为5.0 mg/m~3,而对照舍和2次/d喷洒舍的浓度分别为6.2和6.3 mg/m~3。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封闭式猪舍内环境参数的变化,改善猪舍内环境,试验在夏季和冬季进行,每个季节选取3栋建筑结构完全相同的产仔哺乳舍,每天测定6:00、11:00、18:00哺乳仔猪舍内主要环境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冬季舍内CO_2、NH_3、H_2S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夏季(P0.01),夏季舍内温度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06:00时舍内CO_2、NH_3、H_2S浓度均极显著高于11:00和18:00(P0.01),11:00和18:0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06:00时舍内温度极显著低于11:00和18:00(P0.01),11:00和18:0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1内CO_2浓度极显著高于舍2和舍3(P0.01),舍2显著高于舍3(P0.05);舍2和舍3内NH_3浓度极显著高于舍1(P0.01),舍2与舍3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H_2S浓度各舍之间变化范围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舍3温度极显著高于舍1和舍2(P0.01),舍1与舍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冬季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最高,不同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对三栋密闭式羊舍内的空气环境状况进行了观测及分析,研究日粮中添加丝兰宝和通风两种方式改善羊舍空气质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对照组、通风组和丝兰宝组舍内氨气平均浓度分别41.06 mg/m3、31.43 mg/ m3和30.65 mg/ m3,其中通风组和丝兰宝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通风组与丝兰宝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硫化氢平均浓度分别为0.0037 mg/ m3、0.0034 mg/ m3 和0.0039 mg/ m3,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分别为1 843 mg/ m3、1 523 mg /m3和1 718 mg/ m3,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温度通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湿度通风组和丝兰宝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粪便含水量通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丝兰宝组(P<0.05),TSP、PM10浓度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控制通风和在日粮中添加丝兰宝均能明显改善羊舍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北京市典型奶牛舍夏季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状况,本试验分别测定了北京市郊区一典型泌乳牛舍内不同时间段(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不同位置(向阳面,背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因子和空气环境指标。结果表明:泌乳牛舍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时段温湿指数(THI)均使奶牛处于热应激的水平(THI≥72);14:00—15:00风速最高,18:00—19:00 PM 2.5、PM 10、NH_3、CO_2浓度最高;向阳面风速、背阴面NH_3浓度、饲喂通道CO_2浓度极显著大于其他位置(P0.01);舍外温度、THI、NH_3浓度极显著大于舍内(P0.01),舍内风速、CO_2浓度极显著大于舍外(P0.01)。由此可得,该牛舍所测时段内奶牛均处于热应激,舍内空气流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奶牛的热应激;舍内粉尘、NH_3和CO_2浓度符合生产标准,且向阳面空气环境指标好于背阴面和饲喂通道;比较牛舍内外温度和THI,此开放式牛舍在夏季起到了一定的隔热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6级Andersen空气生物采样器,以孟加拉红培养基为培养介质,测定并分析羊舍气载真菌浓度、分布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以期为羊舍的环境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羊舍内真菌气溶胶浓度为2 855(±1 806)~3 698(±3 087)CFU/m3;9∶00左右浓度最低,显著低于13∶00和17∶00(P<0.05);真菌粒子主要分布在采样器第3~5级,粒径<5μm的真菌粒子约占80%,可侵入肺泡;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空气真菌含量与环境因素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陕西省关中地区肉牛生产养殖环境状况和质量,从2017年3月10日至2018年1月31日,每隔10 d,7:00—19:00采用均匀布点方式对秦川公司(东西走向开放式牛舍)和秦宝公司(南北走向半开放式牛舍)肉牛场进行气体测定,分析氨气(NH_3)和二氧化碳(CO_2)的四季和日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气体排放的气候因素。结果显示:NH_3和CO_2的排放具有一定季节性,秦川和秦宝牛舍CO_2浓度秋季最高,浓度分别为996. 41和1 126. 95 mg/m^3,冬季最低,分别为934. 03和968. 34 mg/m^3;在夏秋季节,秦宝牛舍的CO_2浓度极显著高于秦川牛舍(P>0. 01)。秦川和秦宝牛舍NH_3浓度春季最高,分别为3. 96和4. 71 mg/m^3,冬季最低,分别为2. 67和2. 44 mg/m^3;但全年2种牛舍的NH_3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 05);在所有季节中,NH_3和CO_2含量都未超出国家标准。2种牛舍不同季节的CO_2日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均呈现出7:00、19:00高,13:00低的趋势,并且在所有季节,秦宝牛舍1 d中CO_2平均浓度都高于秦川牛舍CO_2平均浓度;在所有季节NH_3日变化中,2种牛舍NH_3浓度最低值都出现在7:00—9:00,而NH_3浓度最高值并未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在春夏秋季为13:00和17:00浓度最高,在冬季,秦川牛舍为13:00 NH_3浓度最高,秦宝牛舍为11:00和17:00 NH_3浓度最高。综上所述,牛舍建筑类型和季节对规模牛场牛舍内的气体浓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疆冬季密闭羊舍的空气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栋密闭式羊舍内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舍内0.6m、1.6m和3.0m的不同高度层中,氨气的平均浓度分别35.0 mg/m3、36.7mg/m3和44.2 mg/m3,其中3.0m显著高于0.6m、1.6m(P<0.05),0.6m、1.6m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硫化氢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039mg/m3、0.0027 mg/m3和0.0030mg/m3,各层浓度问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71mg/m3、2593mg/m3和2581mg/m3,各层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舍内NH3、H2S、CO2气体呈现一定的昼夜变化,三种气体白天的平均浓度均低于夜间.而舍内各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温度高低对舍内NH3与CO2气体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舍内空气湿度的变化对TSP、PM10的含量和粪便含水量对舍内NH3的含量亦有明显的影响,它们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对三栋密闭式羊舍内的空气环境状况进行了观测及分析,研究日粮中添加丝兰宝和通风两种方式改善羊舍空气质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对照组、通风组和丝兰宝组舍内氨气平均浓度分别41.06 mg/m33、1.43 mg/m3和30.65 mg/m3,其中通风组和丝兰宝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通风组与丝兰宝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硫化氢平均浓度分别为0.0037mg/m30、.0034 mg/m3和0.0039 mg/m3,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分别为1 843 mg/m31、523 mg/m3和1 718 mg/m3,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温度通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湿度通风组和丝兰宝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粪便含水量通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丝兰宝组(P<0.05),TSP、PM10浓度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控制通风和在日粮中添加丝兰宝均能明显改善羊舍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一栋密闭式羊舍内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舍内0.6m、1.6m和3.0m的不同高度层中,氨气的平均浓度分别35.0mg/m3、36.7mg/m3和44.2 mg/m3,其中3.0m显著高于0.6m、1.6m(P<0.05),0.6m、1.6m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硫化氢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039mg/m30、.0027 mg/m3和0.0030mg/m3,各层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71mg/m3、2593mg/m3和2581mg/m3,各层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舍内NH3、H2S、CO2气体呈现一定的昼夜变化,三种气体白天的平均浓度均低于夜间。而舍内各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温度高低对舍内NH3与CO2气体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舍内空气湿度的变化对TSP、PM10的含量和粪便含水量对舍内NH3的含量亦有明显的影响,它们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在宁夏草场资源丰富地区,放牧和舍饲相结合是重要的养殖模式之一。为了探究放牧和舍饲相结合的养殖模式下在开放式羊舍前面加设挡板对羊舍环境的影响,试验在一栋三面有墙、前面敞开的开放式羊舍中选取两个规格相同的单元,其中一个单元作为试验单元,在前侧安装彩钢挡板,设另一单元和运动场作为对照,根据羊只放牧时间、羊舍内部布置和天气状况选择测定地点和测定时间检测羊舍温湿度等环境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单元温湿度变化范围小于对照单元和运动场,14:00日温度最高时,试验单元温度为28.51℃,显著低于同期对照单元温度1.36℃;日湿度最低时,试验单元湿度为51.70%,显著高出运动场11.38%(P0.05),试验单元温湿度控制效果优于对照单元。试验单元与对照单元、运动场相比,部分时段热辐射、风速显著降低(P0.05),变化范围小,试验单元热辐射均保持在12 W/m~2以下,对照单元14:00平均热辐射可达75.93 W/m~2。试验单元风速均匀保持在0.25 m/s左右,对照单元和运动场风速始终高于试验单元,部分时段差异显著(P0.05)。湿球黑球温度(WBGH)综合评价显示试验单元综合热参数变化范围小于对照单元和运动场,14:00温度最高时,试验单元温度分别比对照单元和运动场低1.58℃和2.30℃,差异显著(P0.05),对照单元和运动场同期无显著差异。试验单元氨气(NH_3)、二氧化碳(CO_2)浓度高于对照单元,但均符合我国《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综合分析认为开放式羊舍前加设彩钢挡板可起到保温隔热、防风、防辐射等作用,环境控制效果优于对照单元,适用于宁夏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钟楼式通风系统在冬季南方肉牛舍的应用效果,试验选择江西省高安市肉牛试验站建筑尺寸相近的钟楼式彩钢舍(A舍)以及双坡式卷帘舍(B舍)作为试验牛舍,选取肉牛舍的三个剖面,对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等环境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期间A舍日平均温度为(10.2±2.3)℃,显著低于B舍[(10.5±2.3)℃,P0.05];A、B舍日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90.2±14.2)%、(91.5±13.3)%,差异不显著(P0.05);A舍平均风速为(0.18±0.64)m/s,显著高于B舍[(0.14±0.52)m/s,P0.05];A舍内二氧化碳、氨气浓度均显著低于B舍(P0.05),日均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为(1 185.50±76.82)、(1 260.41±64.58)mg/m~3,日均氨气浓度分别为(1.37±1.34)、(2.12±1.48)mg/m~3。说明钟楼式彩钢舍较双坡式卷帘舍通风状况好,空气质量优,温度适宜,有利于肉牛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全舍饲卷帘奶牛舍有害气体的季节动态变化和日变化规律,试验测定了一个自然年度(12个月)二氧化碳(CO_2)和氨气(NH_3)的浓度。结果表明:全年舍内CO_2和NH_3浓度范围分别为440~1 505 mg/m~3和0~5.2 mg/m~3,且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春、夏、秋、冬舍内CO_2浓度分别为601、498、775和1 303 mg/m~3,NH_3浓度分别为1.6、0.8、0.5和3.0 mg/m~3,冬季2种气体浓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P0.05);而从2种气体的日变化来看,全年各月份舍内CO_2浓度均表现为早、晚显著高于中午(P0.05),可达中午的1.2~2.2倍,尤其是1月份,早、晚浓度分别高达2036.2和1540.8 mg/m~3,已超出国家标准;NH_3浓度表现为夜晚(20:00~7:00)高于白天(8:00~19:00),两者差异显著(P0.05)。虽然全年各月舍内CO_2和NH_3浓度基本未超标(1月份CO_2除外),但在冬春季应适当通风,以改善牛舍环境。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不同建筑类型羊舍环境参数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择3种建筑类型羊舍(有窗封闭舍、半开放舍和棚舍),对羊舍温度、二氧化碳(CO2)、氨气(NH3)、风速和光照进行定点定时检测,分析冬夏季节河北省不同建筑类型的羊舍环境,为标准化羊舍的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冬季不同类型羊舍的温度表现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窗舍最高,棚舍最低(早-4.13℃),有窗舍均温分别比棚舍和半开放舍高4.26和2.95℃,夏季不同舍温度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早、午和晚分别达25.12、32.48和29.71℃,热应激明显;从有害气体结果可以看出,羊舍CO2含量分别为411.0~995.2 mg/m^3(夏)和402.9~2336.8 mg/m^3(冬),两季CO2日均含量有窗舍均最高,棚舍最低,不同舍CO2日均含量差异显著(P<0.01),有窗舍冬季早上含量高达2336.8 mg/m^3,已超国标。另外,所有羊舍未检测出NH 3。从风速结果可以看出,两季风速分别为0.06~0.36 m/s(夏)和0.03~0.26 m/s(冬),两季有窗舍的风速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类舍(P<0.01)。从光照强度来看,棚舍光照强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舍(P<0.01),均符合国标。可见,冬季有窗羊舍虽然温度较高,但空气质量差,CO2含量超标,应加强通风换气,兼顾保温;夏季不管哪种类型舍,均应隔热降温以缓解热应激。  相似文献   

20.
民勤县小区羊舍由单列式半拱型塑料暖棚向标准化羊舍过度,经过8年的试验研究,探索设计出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的标准化双坡式羊舍,克服了以前羊舍保温性能差、建设成本高、使用年限短、通风效果差、舍内湿度大、存栏数量少、清粪难度大、羔羊成活率低、养殖效益差等诸多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