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关税壁垒对林产品贸易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贸易自由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关税水平逐渐降低,而非关税壁垒却与日俱增。在中国林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所面临的贸易环境日趋严峻。文中从非关税壁垒的定义、主要形式、特点及其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并加以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国内外森林认证发展现状以及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森林认证的落后性,并指出由于这种落后性严重影响了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发展,从而受到了来自环境敏感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通过现阶段阻碍中国森林认证发展因素的分析,进一步提出推动中国森林认证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森林认证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仰南  蒋敏元 《林业研究》2002,13(4):316-318
森林认证在森林经营政策方面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补充角色并对林产品贸易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短短的10余年间,森林认证已得到许多国家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关注和认可。森林认证工作在中国刚刚起步,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森林认证并推动该项工作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森林认证对世界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包括认证进出口国的利益、贸易流向、企业竞争、以及人们对认证林产品的需求,论述了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提出了森林认证对中国森林经营和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参8。  相似文献   

4.
文中选取中国—东盟自贸区、中韩自贸区和中日韩自贸区3个典型中国自贸区案例,回顾和总结其建设进程和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梳理现有中国相关自贸区建设对林产品贸易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不足。现有研究主要从关税政策、环境政策以及非关税壁垒政策角度探究自贸区建设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并从贸易规模、国际竞争力、潜力测评3个角度分别讨论中国自贸区林产品贸易现状,尤其是基于自贸区关税配额、分类减让和系统例外3种降税政策分析和比较自贸区建设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现有研究表明,目前对自贸区背景下的林产品贸易研究缺乏,尤其关于自贸区建设对中国林产品贸易流量和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明显不足,且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今后可以重点开展不同自贸区政策下的我国林产品在出口贸易结构和流向上的差异性比较研究和潜在自贸区对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预测与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莹  李静  徐斌 《林产工业》2022,59(5):58-63
2018年至今,中美贸易摩擦,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也卷入其中。基于贸易数据和调研结果,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林产品企业和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摩擦对中美双边贸易规模影响显著,贸易进出口额大幅下降。其中,木家具和人造板的出口以及原木和锯材的进口受到的冲击较大。贸易摩擦对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我国林产品企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其成本升高,出口受限,但很多企业已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总体而言,贸易摩擦对我国木材工业和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有限,我国的木材供应和木材安全没有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6.
文中基于贸易引力模型,以73个开展森林认证的国家(地区)2015—2020年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为被解释变量、森林认证证书数量为核心解释变量,结合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森林资源禀赋和加入WTO、自由贸易区协定签署情况等影响因素,对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国所拥有的森林认证证书数量增加能够显著促进林产品出口和进口;若贸易双方经济规模较大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均加入WTO或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也会促进该国林产品出口和进口;本国森林资源丰富有助于林产品出口,同时会减少林产品进口;双边距离过远则会阻碍两国林产品出口和进口。建议我国完善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森林认证,通过深化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森林认证体系的交流与合作,保护森林、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木材合法性认证及其对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材非法采伐及其相关贸易是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毁林和森林退化的重要原因。森林破坏反过来导致约20%的全球碳排放。许多政府和私人部门以及国际社会纷纷采取措施确保木材的合法性。随之而来的木材合法性认证越来越普遍。文中概述木材合法性认证的概念及认证体系,归纳木材合法性认证的要点、局限性和启示,简要分析木材合法性认证对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森林认证与中国林产品贸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森林认证基本含义及中国林产品贸易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产品贸易和林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政府和企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森林认证及其对我国林产品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已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相对来说 ,森林认证从理论到实践 ,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 ,其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都很不完善 ,现存的有关森林认证的论述大多是关于体系、标准的建设和基本理论及国外经验的总结 ,而涉及森林认证对我国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因此 ,在了解我国森林认证的进展与绿色壁垒的基本情况下 ,重点研究森林认证对我国林产品贸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双边经贸关系曲折不断,木质林产品贸易面临极大考验。文中在梳理2015—2020年中美双边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贸易摩擦对双边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美贸易摩擦对双边贸易规模具有较大影响,贸易总额、进口额和出口额均大幅下降;木家具和人造板等木质林产品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双方短期内均难以找到替代市场;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木和锯材大幅下降,但中国木材供应和木材安全未受到威胁。未来,建议从增加国内木材供应、拓展替代市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建立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林产品市场方面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1.
森林产品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个生态文明观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厘清森林产品贸易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从森林产品贸易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森林产品贸易与生态安全的关系以及森林碳汇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梳理,最后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提出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回顾东北林产工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北林区林产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贸易规模、产品结构以及地域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非洲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现状, 并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 分别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 对主要木质林产品的贸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论是, 中国对非洲的木质林产品贸易以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料为主, 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应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4.
南方森林经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着手,论述了森林经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在新形势下森林经理理论定位,并提出了南方森林经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美林产品贸易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美两国林产工业的资源、市场、产业特征及大宗林产品的海关统计数据分析,指出中美林产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我国将继续保持中低端最终林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但出口增速将放缓或下降。同时,我国将继续增加美国初加工林产品的进口,中美林产品的贸易顺差将逐步缩小。并对中美林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林产品贸易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主要功能及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将对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管理水平的提升、数据质量的提高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然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其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正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文中系统地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事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分布、迁移趋势、适应能力、火灾状况、虫害爆发、木材产量和生物多样性等诸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另外,森林生态系统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中从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应采取的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与措施,并建议通过实时监控、及时防治、科学指导、全球合作等手段进一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林产品贸易的总体发展变化、产品结构特征以及地理分布特征,并总结了未来世界林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后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世界高科技与时俱进和我国加入WTO ,面对资源稀缺与产业危困 ,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促成我国林化工业由资源型经济转向开放型经济 ,由传统粗放型工业转向现代集约型工业 ,由产量大国向质量强国转变 ,是关系到其发展的未来。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林化工业现状和问题后 ,就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中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分析了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阐述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