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徐昌棠 《新农村》2009,(8):16-16
夏季是竹鞭生长、伸展和笋芽膨大季节,此时土壤湿润有利竹笋增产.据宁波市竹笋高产基地试验,如果在竹鞭和笋芽生长期能满足水分养分的需要,第二年竹笋要比干早年增产30%~40%.在浙江每年7-8月份是台风季节,如不做好排水沟,台风夹带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冲走肥土,使鞭根暴露,影响产量.因此夏秋季做好笋用林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秋季是竹鞭生长伸展和笋芽膨大季节,抓好秋季管理工作是全年增产的关键。1.施肥、除蔸、治虫一步法。施肥、除蔸、治虫是提高毛竹笋用林竹笋产量的主要技术。无论哪种类型的毛竹林,每年或隔年都必须砍伐一批毛竹,留下的竹蔸若不及时清除,不但影响新竹鞭的穿透伸展和笋产量,也给  相似文献   

3.
雷竹引种后地下鞭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雷竹引各后地下鞭生长发育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雷竹地下鞭生长发育和分布存在空间规律性变化。鞭龄及土层深度对鞭长的影响显著。鞭龄对壮芽数及出笋芽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竹鞭节位第6-20节段上出笋最多,竹鞭节位对出笋芽数的影响达显著性水平。竹鞭生长方向以顺坡向下的最多。跳鞭露出地面的部分,竹鞭直径细小且节密,无发笋现象,应及时覆土。母竹地径与竹鞭直径,及竹眉高直径与竹笋地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适当地挖掘鞭梢以促进岔鞭数目,同进竹鞭长度以1-2m为宜。松土、除草、施肥和适宜厚度的覆盖有利于鞭的生长和单位面积笋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雷竹地下鞭笋芽分化过程中营养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雷竹竹鞭笋芽分化期(8月至翌年4月)用恒重法、伯川法和双缩脲法对雷竹竹鞭的含水量、糖类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幼龄鞭含水量依次高于壮龄鞭、老龄鞭,其中以8 ̄9月笋芽分化期含水最为丰富。蛋白南和碳水经合物等营养物质在8 ̄9月含量很低,而后逐渐升高,在笋期(3 ̄4月)下降至最低点。这种变化关系和竹鞭的发育及笋芽的分化消耗营养物质相关。营养分析表明,8 ̄9月做好肥水管理,以满足行鞭和笋芽分化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出笋大年和小年毛竹材用林鞭和芽的分布、笋芽的萌发和生长以及竹笋出土等作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材用林笋芽萌发率较高,出笋大年为4.1%,小年为3.4%,但出笋率较低,分别为24.9%和7.8%;②每一土层中均有大小不等的笋芽或冬笋,其中基围5~10cm的数量最多,约占50%;③基围10cm以下的笋芽或冬笋一般是长度小于围度,而10cm以上的笋芽或冬笋往往长度大于围度。为此,笔者提出了增加毛竹林竹笋产量的有效途径——提高笋芽利用率,并简述了实现这一途径的三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鞭笋又称鞭梢,是指夏、秋两季产的竹笋。鞭笋味道鲜美,可供食用。合理、适时地挖除鞭笋,可抑制竹鞭顶端优势,使竹鞭上的侧芽解除休眠,刺激其萌发一条或数条支鞭,控制竹鞭长度,改变单个鞭竹系统,调整竹鞭的分布结构,促进有效笋的萌发,实现淡季供应竹笋,提高竹林经营效益和总产值,值得产区竹农大力发展。其生产技术如下。1园址选择生产鞭笋的竹林应选交通方便、接近水源、远离污染源、可达到绿色食品生产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段,  相似文献   

7.
竹林地下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鞭根系统,对河南博爱斑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f.lacrima-deaeKeng)林地下鞭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斑竹地下鞭生长发育和分布存在空间规律性变化,土壤深度对竹鞭的长度有显著影响,鞭龄对鞭径大小影响不显著,对笋芽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约85.7%的竹鞭分布于0~20 cm土层的土壤中,因此斑竹属于典型的浅根性树种。跳鞭露出地面的部分,竹鞭直径小且节密,无发笋现象,应及时覆土。松土、除草、施肥及适当覆盖有助于竹鞭的生长和笋产量。  相似文献   

8.
毛竹是一种优良的竹笋两用品种,笋期长,产量高,在各类竹笋中所占比重最大.秋季,毛竹鞭上的笋芽分化、膨大,自10月至翌年2月,在土中的毛笋叫冬笋.4~5月出土的笋叫春笋.6~9月间挖取鞭梢幼嫩部分称为鞭笋.所以,毛竹一年四季均可产笋.一般经营较好的毛竹笋用林,亩产笋可达500~1000公斤,集约经营的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9.
雷竹双季丰产高效笋用林的地下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试验地50个样方的地下结构的调查表明,雷竹地下鞭侧芽存在三大分布规律:①平面分布活芽二分之一规律;②垂直分布规律;③年龄分布规律。从竹笋产量与鞭侧芽分布的相关性来看,竹笋产量与21 ̄30cm浓度的鞭侧牙数及2年生鞭上侧芽数紧密相关,说明21 ̄30cm层是主要发笋层,2年生鞭是主要发笋鞭。不同的覆盖厚度对已发芽与烂芽数有显著的影响。林地覆盖技术延了笋芽分化季节和出笋期。  相似文献   

10.
毛竹笋用林地下竹鞭分布规律与竹笋个体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毛竹笋用林地下竹鞭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对粗放、集约两类型竹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竹笋发育由浅层到深层递进,清明前发笋竹鞭适宜深度在土壤表层,清明后逐渐移向土壤下层。竹笋发育数量,以中层为最多,深层为最少;竹笋个体重,随竹鞭分布深度增加而逐步增大。但约在35cm以下竹鞭孕笋逐步减少,而竹笋深度增重率增大,两者过渡最佳交点,出现在鞭深35cm左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台湾桂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台湾桂竹竹鞭垂直分布绝大部分在0~30cm土层中,竹鞭生物量与鞭段数、鞭长、鞭径呈正相关,并有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壮芽比例是1龄竹鞭的较少,随鞭龄加大而增多,之后又逐渐减少.冬笋多发生在2~6龄竹鞭上,鞭梢在冬季呈休眠状态,到第二年笋长竹后继续生长.如果鞭梢死亡,其附近1~2个壮芽萌发形成新岔鞭.  相似文献   

12.
毛竹是一种优良的竹笋两用品种,笋期长,产量高,在各类竹笋中所占比重最大。秋季,毛竹鞭上的笋芽分化、膨大,自10月至翌年2月,在土中的毛笋叫冬笋。4~5月出土的笋叫春笋。6-9月间挖取鞭梢幼嫩部分称为鞭笋。所以,毛竹一年四季均可产笋。一般经营较好的毛竹笋用林,亩产笋可达500-1000公斤,集约经营的产量更高。利用现有毛竹林进行笋用林改造,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毛竹笋用林竹鞭根系吸收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竹笋用林地下鞭根系统的吸收能力是影响竹笋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充分认识毛鞭根系吸收能力的变化规律,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对浙江省内较为典型的3种毛竹笋用林实施根系取样,并采用吸附甲烯蓝法进行根系吸收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2-4年生毛竹根的吸收能力最强,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转弱。2年生竹鞭根吸收能力较弱,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3-4年生鞭根根系最强壮吸收能力最强,5-6年生竹鞭开始老化,根系吸收能力下降。表3参3  相似文献   

14.
引种高节竹的生长特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引种高节竹笋期的生长量与温度、湿度、地下鞭的特点和规律作了调查,结果表明:高节竹的竹笋高生长呈现"慢-快-慢-停止"的"S"形曲线;高节竹的竹鞭主要分布在土壤上层;三年生竹鞭发笋率占全部的82.1%,是竹林更新的生力军;竹鞭分布呈西>南>东>北的递减顺序。  相似文献   

15.
雷竹竹鞭侧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竹鞭侧芽分化过程中,脱落酸仅在秋末冬初已分化的侧芽即将进入冬季休眠前出现痕迹。赤霉酸和玉米素含量均为分化前期高,分化后期低。侧芽无论在早春、夏季还是在秋末冬初分化皆遵循这一规律。不同鞭龄的侧芽分化时,随鞭龄的增大赤霉酸呈上升趋势,玉米素则呈下降趋势。夏季分化的侧芽,上述两种激素含量均高于秋末冬初和早春分化的侧芽。吲哚乙酸含量随分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随鞭龄和分化季节而变化,与赤霉酸含量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正> 毛竹的竹鞭前端部分称为鞭笋,它具有很强的顶端优势,对竹鞭的侧芽有着抑制作用,可使其处于休眠状态。适时适量地挖取鞭笋,能使其附近的侧芽解除休眠状态,萌发长成新鞭,从而增加竹鞭的总生长量。实践表明,应用高产措施鞭笋产量每亩可达400~500公斤,是一般管理措施的数十倍,推广鞭笋高产技术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现集各地经验,介绍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对毛竹在2008和2009年的高生长及2009年的竹蔸、叶、秆、鞭和笋5个器官的含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大、小年的高生长(Pn)与出土生长时间(t)的关系均呈"S"形曲线;竹蔸的含水率范围为0.33~0.70,竹叶为0.32~0.63,竹秆为0.32~0.58,竹鞭为0.36~0.61,竹笋为0.46~0.90,其中竹笋含水率最高,变化也最大,其次是竹蔸、叶、鞭和秆;毛竹地下部分的含水率范围为0.34~0.62,地上部分为0.33~0.57。  相似文献   

18.
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对毛竹在2008和2009年的高生长及2009年的竹蔸、叶、秆、鞭和笋5个器官的含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大、小年的高生长(Pn)与出土生长时间(t)的关系均呈"S"形曲线;竹蔸的含水率范围为0.33~0.70,竹叶为0.32~0.63,竹秆为0.32~0.58,竹鞭为0.36~0.61,竹笋为0.46~0.90,其中竹笋含水率最高,变化也最大,其次是竹蔸、叶、鞭和秆;毛竹地下部分的含水率范围为0.34~0.62,地上部分为0.33~0.57。  相似文献   

19.
毛竹林笋期管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林,竹连鞭,鞭生笋,笋成竹,竹养鞭,循环增殖,不断发展.毛竹地下茎(竹鞭)先端的幼嫩部分和鞭节上膨大的芽称之为笋.毛竹笋按其着生部位,生长时期和生长方式可分为鞭笋、冬笋、春笋、大年笋和小年笋.鞭笋是竹鞭在春、夏、秋季横向生长的先端幼嫩部分.冬笋是竹鞭节上的芽,从夏末秋初开始膨大生长至冬季逐渐肥大,因冬季气温低在地下缓慢生长的笋称之冬笋.春笋是冬笋在春季气温回升,生长加速突出地面,在地上生长的笋.毛竹林大量发笋长竹的当年称大年笋,反之为小年笋.笋是新竹新鞭和实现毛竹林新老更替的基础,是维持毛竹林"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之关键,搞好笋期管护和合理挖笋是毛竹生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高节竹是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林地覆盖经营是促进竹笋早出、显著提高竹林经济效益的经营措施,为保障高节竹林的可持续经营,分析林地覆盖经营对高节竹2年生竹鞭的鞭根形态、抗氧化系统和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覆盖经营对高节竹鞭根的根长、根径、根系活力、POD活性和MDA、可溶性蛋白质、Mg、Fe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使鞭根CAT活性和N、P、K、C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综合来看,连续2 a的林地覆盖经营,对高节竹鞭根的形态和抗氧化系统无明显的不利影响,但能促进鞭根对主要养分的吸收与贮存。固此,高节竹可以实行连续2a的林地覆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