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桑14号系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用北区1号作母本、实生桑1号作父本,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新桑品种,并于199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优良品种。近年来,该品种在浙江、江  相似文献   

2.
<正>1996以来,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通过十余年的创新研究,育成了发生率和孵化率达90%和80%以上的实用化雌蚕无性克隆系(基因型完全相同、后代全部为雌性的品种,也称孤雌生殖系、无性繁殖系)。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作为杂交种生产的母本,限性卵色品种(根据卵色能将雌、雄分开)为父本,杂交育成了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型单交品种"浙凤1号"(原名:雌29×卵36),2013年1月通过浙江  相似文献   

3.
芳山×星·明的品种性状及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芳山”、“星·明”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育成。“芳山”是1980年以539B为母本,763为父本,杂交固定而成的中等品种。“星·明”是由星光(以本所1980育成的科2为母本再回交7532固定而成的日系限性皮斑种)与科明(本所1980年育成的日系品种)组配而成的日系杂交原  相似文献   

4.
正品种名称华康1号(871C×872C)。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品种来源该品种是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并且在生产上大量推广的强健性多丝量家蚕品种871和872作为受体,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抗性基因载体品种作供体,采用杂交、回交、抗病基因纯合固定及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桑品种7637简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新桑品种7637系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在国内第一个采用人工杂交与辐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新桑品种。本品种以中桑5801为母本,6031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对获得的杂交种子用60 C0r射线进行照射,从剂量为1600r,剂量率为3万r/小时处理组合中选出编号为7637的优良单株,进行  相似文献   

6.
<正>桑树新品种"川桑48-3"系四川省三台蚕种场采用远缘抗性实生材料"北一号"作为母本,以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川桑603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F0代种子,在经连续多年的单株定向无性繁育,对抗病性、抗虫性、品质、产量等综合评价,定向提高选育而成。于2014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属中晚生稚、壮兼用桑品种。现已在我省川北蚕区的三台等部分市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夏7×夏6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夏秋蚕新品种,由于该品种具有抗氟性强、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深受蚕农的欢迎,在湖州市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但由于该品种夏6原种的孵化性能不够理想,蚕种生产单位向科研单位提出建议,为此省农科院近年对夏6品系进行了改良.为了摸索经改良后品种的性状,2004年中秋期,笔者在湖州市重点蚕区的两个点进行了夏7×夏6(改)与秋丰×白玉农村饲养品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春秋兼用耐氟家蚕新品种—华峰×雪松华峰X雪松(正反交)蚕品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新近育成的春秋兼用耐氟性蚕品种,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认可,开始向农村推广应用。这是目前国内首例选育成功的耐氟、体壮、易饲养、产量高、丝质优、效益好的...  相似文献   

9.
家蚕新品种夏协一号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选育南方蚕区多丝量家蚕品种为目标,采用杂交育种、定向培育,结合系统选择等方法,历经8年,育成了强健、茧丝量高、丝质优良的日系蚕品种8B,驯化了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引进的54A、丰一、苏花3个原种,组配成夏协一号,即花·丰×8B·5A的四元杂交组合,经多次鉴定、中试,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茧层率23.62%,鲜毛茧出丝率17.83%、茧丝长1156.1m,解舒率75.1%、净度94.9分,纤度适中,繁殖系数高。适应南方蚕区夏秋期及两广春秋期饲养。  相似文献   

10.
<正>1989年12月16日-1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持,在广州召开了全国家蚕育种攻关总结计划会议,到会代表共30名.会上代表们就46-1-1课题,交流了各自承担任务的进展情况和经验,讨论了“七五”(攻关)项目的验收工作.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浙江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四川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广东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陕西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蚕学系、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江苏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等8个单位,在“七五”期间育成和完善的实用蚕品种共14对,年推广量达300多万张.以每张增收60元计,年经济效益达1.8  相似文献   

11.
蚕品种秋丰×白玉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198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一对好养、高产、丝质优的耐氟蚕品种。针对繁育推广过程中出现的繁育系数偏低以及限性中系“秋丰”易发血液型脓病的问题,选育者利用不同品系进行了改良。改良系不仅保持秋丰、白玉的原有优良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是在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领全下,全国桑树品种鉴定珠江流域鉴定点的任务。主要是鉴定各单位选育的一部份优良品种在珠江流域的适应性,为加速桑树良种化,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桑品种 1.育2号: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利用湖桑39x广东桑育成的。 2.试11.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利用中桑5801x四209育成的。中桑5801是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利用湖桑38x广东桑育成。四209是由  相似文献   

13.
“21·伦×65·苏”是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耐氟蚕品种。1995年底已通过“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验收,1997年2月26日经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经多年农  相似文献   

14.
3月12-14日,2012年国家蚕品种试验年会在广州市召开。此次会议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承办,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协办。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校长助理鲁成教授,国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副所长沈兴家研究员,国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蚕品种试验承担单位试验负责人,有关省(区、市)蚕品种试验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进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的雄蚕品种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杂交原种进行杂交,形成新的三元雄蚕杂交组合。以"芙蓉·932×7532·湘晖"(即两广二号)为对照进行试养,发现利用杂交原种芙蓉·932为母本与含伴性平衡致死基因的平30、平32品种为父本杂交形成新的雄蚕杂交组合,茧层率比对照高2.88%~3.63%,但虫蛹生命力比对照低8.42%~15.82%,特别是伴性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在广西高温季节饲养,虫蛹生命力只有26.60%~50.72%,比常规二元杂交原种"芙·9"低46.66%~70.78%,需进一步改良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川早1号"是以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育成的铁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品种"云新7926"为母本,四川优良乡土普通核桃J.regiaL.品种"夏早"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17.
学术动态     
<正>1987年4月4日至6日,中国蚕学会栽桑专业委员会桑品种专业学组,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召开了桑树育种目标及鉴定指标学术研讨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川、浙、粤、鲁、皖、陕、湘、桂、吉等省(区)的蚕桑(蚕业)研究所,西南、华南及浙江农业大学,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的有关代表20余人出席.会议着重对作为蚕饲料的叶用桑品种选育目标及鉴定指标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8.
秋华×平30是由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选育,于2005年通过浙江省省级审定,在国内外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杭州蚕桑技术推广总站(杭州蚕种场)从2012年开始承担“秋华×平30”蚕种的专业繁育,助推雄蚕品种在浙江大范围推广,杭州地区也成为全国率先大规模推广雄蚕品种的蚕桑主产区。  相似文献   

19.
<正> 夏秋新品种蓝天×白云(原名为科7×康2)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运用抗病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经多代培育而成的。1986年和1987年先后通过浙江省和国家桑蚕新品种的审定,是一对出丝率较高的夏秋品种,可在各地饲养、推广。蓝天×白云这对品种是中日一代杂交二化性白茧的夏秋蚕品种。蚁蚕黑褐色,每克  相似文献   

20.
吴阳春 《中国蚕业》2009,30(1):107-108
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野三元”,杂交组合为(野A×野B)×(784×84Y2),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该品种二化、4眠、野蚕斑纹、体色灰黑,孵化、眠起、上蔟齐一,原种繁育性能良好,杂交种发育快、龄期经过短,体质强健,蚕体粗壮、茧型大、匀整度好、产茧量高。丝质性状良好,主要经济性状优于或接近对照种“苏菊X明虎”,2008年通过江苏省蚕品种审定(苏审蚕2008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