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农业信息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了科学、实用的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农业信息化进行实证评价,评价结果与河南农业信息化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农业信息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12年中国31个省(市、区)农业信息化相关数据为依据,建立了一个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我国农业信息化实际发展情况基本符合,主成分分析法作为构建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的方法客观有效。从全国范围来看,东部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普遍较好,西部省份则发展相对落后,但重庆、陕西、宁夏等西部省份的农业信息化也已经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3.
构建科学、实用的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商丘市农业信息化进行实证评价,评价结果与商丘农业信息化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网站是服务"三农"和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构建农业科技网站评价模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最后运用该模型使用SPSS13.0对18个农业科技网站进行了综合排名,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农业科技网站进行了分析评价,为农业科技网站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优化海南省农业发展环境,明确地区性农业投资方向和重点,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海南省18个市(县)的农业资源条件和特征及2011年统计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海南省各市(县)域农业发展环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海南省农业发展地域不均衡,18个市(县)中地处中部地区的市(县)农业发展环境评分较低,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而处于滨海平原地区的市(县)农业投资潜力较大,可以很好地支持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中的土地要素和资本要素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较大,农业产业结构、技术等内生要素对农业发展贡献普遍不大。【建议】应采取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依靠农业科技、推动农业发展,因地制宜,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等措施,以推进海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1991—2010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20年来河南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稳定上升趋势,与实际相符合,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郭家祯  益心虹  邱俊永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40-15943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通过对太湖流域水环境现状的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太湖流域4省市的水环境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并给出了整治建议。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各省市的可持续性优劣顺序排名依次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且从主成分值反映出太湖流域的水环境问题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8.
孙燕 《安徽农学通报》2013,(22):14-17,31
发展农业现代化是河南省信阳市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该文从农业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生态化,以及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劳动力、农业商品化率、农业投资等方面探讨了信阳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信阳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位置,同时也分析了2004年以来信阳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变化趋势。通过横向、纵向的研究表明:信阳市的农业发展水平在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排名第6位;自2004年以来,信阳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在曲折中提高。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影响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是我国的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因此,要推进吉林省农业化现代化发展。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从实际情况解决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郭磊 《农业与技术》2010,30(6):86-89
本文选取11个经济指标构建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省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于文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涵盖生态、经济、社会3个方面,包括15个指标的生态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广东省各地级市2013年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广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可分为生态农业基础、农业资源安全、政府支持力度产出效益、农村生态知识科谱5大因子;广东省生态农业发展综合得分排名前5的是韶关、清远、河源、梅州和肇庆,综合排名靠后的分别是湛江、汕头、茂名、中山、潮州、佛山.综合来看,广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基本呈现出粤北最优,珠三角居中,东西两翼靠后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县域单元内部乡镇之间农业经济信息的空间格局及结构,以山东省禹城市11个乡镇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了反映农业经济信息的农业机械总动力等9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农业经济信息的主成分载荷矩阵,计算了农业经济信息主成分综合得分,从计算机学科图论的角度人手,结合Kruskal求解最小生成树算法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禹城市11个乡镇农业经济信息的综合潜力状况,利用Kruskal算法和主成分结合的方法对乡镇单元尺度进行农业经济信息分析,确定最佳的区位优势、分类和组合,以便于农业的集约化和耕作的合理化,较好地配置农业的产业结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合理的农业地域分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水清  黄绍敏  郭斗斗  杨尊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96-1097,1165
[目的]为潢川县粮食生产及作物施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格布点法取样322个进行化学分析,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全县土壤全氮含量为0.48~2.77 g/kg,全磷含量为0.15~0.86 g/kg,有机质含量为6.00~41.80 g/kg,速效磷含量为0.10~68.90 mg/kg,速效钾含量为21.10~255.90 mg/kg,缓效钾含量为15.40~1 539.70 mg/kg,pH值范围为4.93~7.95,阳离子交换量为0.40~31.20 cmol/kg;将土壤肥力分级,依次为:一等地占0.9%,二等地占5.3%,三等地占40.1%,四等地占49.4%,五等地占4.3%。[结论]中低产田合计占53.7%,需进一步采取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构建襄阳市建成区范围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襄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紧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依据城市人地关系相关指标构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的,2009—2014年襄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从36.07上升到76.07,并且是逐年上升,符合2009—2014年襄阳市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实际情况,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襄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SPSS统计分析总体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结合长春市土地资源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共选取了1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 22.0软件,对2008—2014年长春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4年长春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分为3个时期:2008—2009年为下降期;2009—2012年为迅速增长期;2012—2014年为平稳上升期;总体呈现波动递增的趋势,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改善显著,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由极不安全的Ⅴ级转变至理想安全的Ⅰ级,处于良好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主成分分析在潮土土壤肥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肥力质量的作用.在对河南潮土长期定位监测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了理化性质测试,选择其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缓效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不同施肥方式下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肥力指标依次为1.5MNPK>MN...  相似文献   

17.
李勇  李俊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12-1614
根据综合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采用《河南省统计年鉴》(2009年)的最新数据,通过多要素主成分分析法,对周口市县域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周口市县域投资环境的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主成分分析法在白洋淀污染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橙  王月锋  杨晶  田在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16-12618
以白洋淀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白洋淀8个监测断面的pH、总氮、总磷、溶解氧等10个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导致白洋淀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其次为有机物污染.该研究为白洋淀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都俊杰  何先平  乔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464-9465,9481
基于2002 ~2010年湖北省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时序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出影响湖北省消费需求的主成分,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法与湖北省人均消费支出进行回归,得到主成分回归方程,并对其展开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人均储蓄余额对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指标每上升1%,人均消费支出将分别增加1.33%、1.30%和0.73%;而就业率、城乡收入差距、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产总值、一年期存款利率等对人均消费支出具有反向抑制作用,其值每上升1%,人均消费支出将下降0.29%、0.28%、0.29%、0.22%、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