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压砂西瓜→大豆(W→S)、西瓜→辣椒(W→P)、西瓜→油葵(W→O)3种轮作模式以及西瓜连作(对照,CK)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不同砂田轮作模式对酶活性与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不同轮作模式土壤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轮作均显著增强,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W→P模式显著高于对照,其它轮作模式与对照保持平衡;轮作模式下微生物总菌数增加,其中细菌、放线菌数量、细菌与真菌比值(B/F)均高于对照,真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通过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分析表明,轮作提高了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增强了微生物群落生理活性。合理的轮作倒茬对延长砂田寿命、恢复和提高砂田地力有着积极的意义,W→P为较合理的轮作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连作5年西瓜的压砂地上,以西瓜→葵花、西瓜→豌豆、西瓜→辣椒、西瓜→棉花茬口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常规测试方法,分析不同土层压砂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变化,并以西瓜→西瓜茬口土壤为对照,探讨不同茬口土壤的肥力状况,为压砂地种植制度和施肥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0~30cm土壤中对照的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活性整体较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居中;全氮、硝态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水分含量在5种茬口中最高。同一作物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和有机质、水分、全氮含量随土壤剖面深度加深大体呈增加趋势,其余指标随根系的分布和吸收能力的不同出现分异状态。在连作5年西瓜的压砂地上,西瓜茬口土壤肥力比其余作物土壤肥力更高,西瓜更适应压砂地干旱环境种植。  相似文献   

3.
采取连作20 a的种植嫁接西瓜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分别种植芹菜、大葱、大蒜、西瓜.定期测定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pH值、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评估不同蔬菜作物轮作对嫁接西瓜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大葱处理土壤中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最高,轮作芹菜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最高,轮作大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连作西瓜的对照各种土壤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轮作其他作物的处理;种植芹菜的处理土壤微生物总量最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AM真菌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连作西瓜处理.表明蔬菜轮作对修复嫁接西瓜连作土壤、改善土壤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亓延凤 《现代园艺》2013,(24):18-18
作物秸秆含有多种养分和生理活性物质,能改善设施土壤理化性状,补充土壤养分,促进难溶性养分转化,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活性,改善设施土壤生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5.
以"金城5号"西瓜嫁接苗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压砂年限对旱区压砂瓜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干旱盐碱地地区压砂瓜可持续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内,除土壤有机质变化规律为凸双峰模式,其余养分变化相似,呈凸单峰模式,其高峰期和低峰期有所不同;压砂地的土壤养分(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均随着压砂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而土壤全盐含量则相反;在全生育期,压砂瓜主蔓长、叶片数、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减小;在试验条件下,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产量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分析黄瓜田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养分含量,研究不同配比的有机微生物菌肥对黄瓜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的有机微生物菌肥配比方法。  相似文献   

7.
把不适合蔬菜种植的土壤,改良其理化性状,使其耕作层达到30厘米以上,土质松软,有机质丰富、肥沃,微酸性至中性。不同性质的土壤改良方法不同。1沙质土壤。这种土壤疏松、漏水漏肥,缺乏有机质,改良方法:增施有机肥料;春菜收获后,秋季种植前,当中间歇的阶段,种植豆科作物,在整地时翻入地下绿肥;大量施用河泥、塘泥肥;逐年深翻土地;多次轮作豆科蔬菜或瓜类中的甜瓜、西瓜和南瓜等。2瘠薄黏重土壤,这类土壤耕作层浅,缺乏有机质,粘结通透性差,改良方法:大量增施有机肥料;掺沙;粮菜轮作、间作或套种。3强酸性土壤,这类土壤缺乏有机质,土壤结构差,…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夏季空闲地(不种绿肥)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绿肥生长特性、生物量、养分特性及翻压绿肥对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高丹草、苏丹草3种绿肥作物可以在日光温室夏季休闲季节较短时间(50d)内产生较高的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与CK相比,种植及翻压绿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的pH值,提高了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其中以禾本科的甜玉米、高丹草和苏丹草较为明显;种植及翻压绿肥改变了设施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增加了土壤总菌数、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细菌数量与真菌数量比值(B/F),减少了真菌的数量和比例,改善了土壤微生态环境,其中甜玉米、高丹草、苏丹草3种绿肥作物表现更显著,对于提升土壤环境和均衡土壤微生物类群及数量有积极作用。种植及翻压绿肥还田可以作为设施土壤生产中土壤培肥的一项有效措施来实施。  相似文献   

9.
宁夏不同压砂地龄土壤养分对西砂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静  石欣  赵银宝 《北方园艺》2015,(17):150-153
以西砂瓜为试材,选择宁夏西砂瓜主产区环香山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主产区不同压砂地龄(新砂田、中砂田、老砂田)土壤养分含量的检测及对影响西砂瓜品质的主要生理指标进行检测,综合分析不同压砂地龄对宁夏西砂瓜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为解决宁夏西砂瓜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环香山地区种植的西砂瓜糖度分布均匀,新砂田种植出的西砂瓜品质相对优于中砂田和老砂田。通过对不同砂田地龄土壤养分的检测分析发现,土壤养分比值均衡与西砂瓜品质呈正相关;土壤全盐含量过高、有效养分含量过低均能导致西砂瓜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以连作7a的黄瓜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黄瓜-玉米轮作为栽培模式,设置后茬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生长期处理,研究设施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后茬玉米种植密度为4 000株/667m2时,生长成熟模式与对照休闲处理相比较,土壤容重、EC值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pH值升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结构改变,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上升,真菌数量下降。黄瓜-玉米轮作模式对设施连作土壤性状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分析山东平度和新疆库尔勒2个地区在不同肥力下土壤微生物数量消长与土壤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2个地区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长,真菌数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施有机肥比化肥对真菌增长影响达极显著;不施肥种植(CK)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总体数量,但不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比率;2个地区土壤微生物消长与土壤元素间相关性不完全一致,2个地区真菌数量消长与铜元素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度点细菌数量与锌元素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硼元素极显著负相关,与锰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种类及含量水平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消长影响极显著,而土壤微生物消长在不同土壤环境下与根围土壤元素含量相关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土壤质量和健康直接影响着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科学评价不同类型土壤的质量和健康,对科学利用土壤资源和管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荒漠土壤是荒漠区的地带性土壤类型,直接影响荒漠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探索荒漠土壤的质量和健康的概念、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我国荒漠土壤质量和健康做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不同氮钾肥用量对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及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影响,以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氮肥和钾肥用量,通过土培盆栽模拟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施肥使主要的优势菌群发生明显改变,过量施肥显著降低根际土壤的细菌数量,根际土壤中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下降,但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和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相对丰度略有增加,细菌种群分布趋于单一化。2)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电导率(EC)增加、C/N下降,是土壤根际细菌群落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3)过量施肥显著降低番茄株高、茎粗,但叶片叶绿素SPAD相对含量却呈现增加趋势,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从而产量明显下降。研究表明,施肥过量是导致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因素,次生盐渍化导致土壤中细菌群落发生改变,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从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生草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寒富’苹果园行间生草区不同草种为试材,采用田间取样、实验室内测定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行间种植6种草后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明确苹果园生草后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从而为生草制苹果园的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草处理提高了0~30cm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而对30~60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较小;生草处理提高了0~30cm土层的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的活性,脲酶活性则整体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生草处理30~60cm土层的脲酶、转化酶活性有略升高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各生草处理间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Brassica seed meal amendments and anaerobic soil disinfestation (ASD) control a spectrum of soil-borne plant pathogens via a diversity of mechanisms. Transformations in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certain instances were determinant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enhanced plant performance. For instance, in strawberry field soils, increased strawberry yields in response to ASD were attained in a carbon-source input-dependent manner. ASD conducted with rice bran as the carbon input, but not molass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greater yields. Effective ASD treatments, but not ineffective treatments, resulted in increased abundance of bacteria in phylum Bacteroidetes in treated soils, specific genera of which are known to provide biological disease control. Brassica seed meal amendment resulted in development of a soil system suppressive towards disease incited by the root pathogen Macrophomina phaseolina. Brassica seed meal treated orchard soil systems exhibit resistance to re-infestation by soil-borne pathogens, including the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 Pratylenchus penetrans. System resistance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and prolonged changes in rhizosphere microbiology and specifically amplification of specific organisms with potential to parasitize P. penetrans.  相似文献   

16.
以生物菌肥拮抗细菌、解磷细菌、解钾细菌和黄绿木霉菌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番茄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黄绿木霉菌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清水处理与化肥处理。跟踪测定番茄不同生长时期土壤中的脲酶、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中的脲酶与磷酸酶在番茄不同生长时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由发芽期至开花期,酶活性逐渐增强,而后下降;而比较不同处理的酶活性,其中以解磷细菌、解钾细菌、拮抗细菌和黄绿木霉菌混合处理效果最为明显。所有使用生物菌肥的处理,脲酶与磷酸酶的活性均高于化肥处理与清水处理,其中混合处理比化肥处理在番茄不同生长时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均高出30 %,磷酸酶活性均高出27 %;但比较番茄收获后土壤过氧化氢酶与纤维素酶的活性,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农田栽参主要土壤类型白浆土为研究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根据白浆土田间持水量的40%、60%、80%分别设置低、中、高水分处理组,采用Biolog微平板法和化学方法研究水分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和土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水分处理下(白浆土相对含水量为80%),物种丰富度指数、AWCD值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最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水分处理,同时土壤酶活性较高,对人参生长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18.
土壤微生物-抑病性与土壤健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微生物对维持土壤系统稳定性和受损土壤系统的恢复有重要作用,与土壤系统健康紧密相关。现代农业种植体系中由于施肥、管理措施不合理,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导致土传病害爆发。改进农业土壤管理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是控制土传病害发生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对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系统健康的关系、土壤微生物的抑病性以及健康土壤管理等问题进行概述,指出未来健康的土壤农业生产体系将从以植物为主体的常规管理体系向以植物和微生物为主体的综合管理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施肥条件下菜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尿素、鸡粪、玉米秸秆在Ⅰ施肥水平上,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2.24%、27.43%、26.35%;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5.42%、39.85%、33.28%。均显著高于对照。在Ⅱ施肥水平上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5.34%、49.03%、50.25%;使土壤全氮分别增加20.00%、61.98%、42.29%。在Ⅲ施肥水平上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34.13%、51.55%、71.71%,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增加22.90%、83.36%、70.99%。3种肥料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顺序依次是鸡粪、秸秆、尿素(Ⅰ施肥水平)和秸秆、鸡粪、尿素(Ⅱ、Ⅲ施肥水平)。在不同施肥水平上,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均是鸡粪、玉米秸秆和尿素。  相似文献   

20.
不同连作苹果园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山东省栖霞市不同连作苹果园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调查发现:连作苹果园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所下降;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转化酶的活性下降;土壤中细菌数量大大减少,真菌的数量明显增多。轮作花生、玉米的果园和新果园土壤的养分、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状况均好于连作果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