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马鞍山市2017年5个大气气溶胶监测资料和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研究该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马鞍山市PM2.5、PM10浓度年均值分别为55.0和91.3μg/m~3;月变化上,PM2.5、PM10颗粒物浓度,全年变化大体相似,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春季较高;1—8月逐月下降,8—12月浓度逐渐升高;日变化上,两种颗粒物浓度变化呈明显的双峰特征,9时达到最高,16时达到最低,夜间颗粒物浓度也处于较高水平;气象因子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显著,风和降水对大气颗粒物的扩散和稀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气颗粒物浓度与风速和降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选取东北地区65个主要气象台站,获取对应的地理信息指标与气象因子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与地理信息指标回归关系显著(显著性水平0.05),依据所得回归方程和具体的地理信息数据可直接推算出东北地区未知地点或区域的年平均气温指标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3年1 ~12月长沙市负氧离子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沙市空气负氧离子的季、月和日变化特征,以及空气负氧离子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沙市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为806个/cm3,其中秋季平均负氧离子浓度最大,为1 072个/cm3,春季平均负氧离子浓度最小,为551个/cm3.四季中负氧离子的日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冬季1月和秋季9月,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均基本呈现双峰分布,只是冬季1月极大值出现在04:00和15:00,而秋季9月极大值出现在05:00和17:00;春季4月,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基本呈现三峰分布,极大值出现在03:00、12:00和15:00;夏季7月,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型,极大值出现在06:00.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其中与温度、湿度均呈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1—2016年3—5月土壤实测含水量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不同土层、不同站点对贵德县春季旱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街、尕让春季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较一致,最大值出现在5月底,呈低—高缓慢增长;东山土壤含水量波峰出现在4月,呈低—高—低—高的变化。干土层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呈反向趋势,0~30 cm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变化率明显。3月影响土壤含水量主要因子是风速,4月影响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子是风速和温度,5月份影响主要因子是降水量;气候背景是土壤含水量变化的主因;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各因子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段不同。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烟区主要气象因子时空分布特征与烤烟生产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整理黔东南烟区1961~2011年16个气象站的温度、日照及降雨量档案数据,分析了各气象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烤烟生产的关系、气象灾害对烤烟生长的影响,并就烤烟生产如何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提出了生产建议。结果表明,黔东南烟区在育苗期多低温寡照,建议采取大棚育苗方式,探索双棚育苗和小壮苗培育技术,并采用调光膜或设置棚内光源等措施增加苗期光照;移栽期宜提前到3月下旬至4月下旬,同时配套三段式移栽方式,移栽苗采用小壮苗为主;旺长期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且平均降雨量在以14.3 mm/10a的速率波动增加,建议加强烟田的开沟排水管理;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正是中东部的高温期,且干旱天气频繁出现,建议中东部烟区应尽量提早移栽期,以有效减轻成熟期高温伏旱天气对烟株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主要研究了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管胞长度随温度增加而增长,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管胞径向直径与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管胞径与弦向壁厚和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胞壁率与温度呈正相关;纤丝角与日照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得出气象因子对木材解剖特征有显著影响的结论。这为红松林的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0~2008年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地面气象资料与棉花农业气象资料,分析了石河子地区气温、日照等因素与棉花发育期、产量要素等的相关关系,运用逐步回归法得到响应模型,并应用2009~2012年相应地面和农气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1980~2008年棉花生育期天数呈增多趋势;受棉花覆膜技术的推广应用,棉花发育期20世纪90年代后较80年代提前,且发育期前期较后期提前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后,棉花的单铃重、伏桃数、纤维长和衣分呈上升趋势。最低、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以及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对棉花发育期影响较大,不同时期影响有所不同。运用逐步回归法得到棉花生长发育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模型,且模式检验发现,发育期模式和产量因素模式预测值与实况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在0.3以内,且就发育期和产量2种模式综合分析来看,85%以上的相对误差绝对值0.1,模式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秋季毛竹林空气颗粒物浓度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9,(19)
城市森林内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的状况直接反映城市森林对空气颗粒物的净化功能,城市森林空气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本研究对秋季福州旗山森林公园的毛竹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毛竹林内颗粒物浓度总体日变化趋势呈W形,即15:00和19:00出现2个高峰、9:00和17:00出现2个低谷;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日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细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不及粗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敏感,且出现高峰的时间较粗颗粒物滞后;林内颗粒物主要由PM10和PM2.5组成,且PM10与PM2.5的变化趋势受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的影响较大;气象因子和天气条件对颗粒物浓度(特别是粗颗粒物)的影响较大,颗粒物的浓度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关系,与温度、风速、光照等均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贵阳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2009年4月,作者对贵阳市4个点(蔡家关、市中心、水泥厂和花溪)的TSP和PM10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其污染特征,并探讨了白天和夜间PM10浓度与主要气象因素(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贵阳市TSP与PM10日均浓度范围分别为:48.1~985.8,32.5~595.4μg/m3;对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日均值,贵阳市TSP和PM10的超标率分别为2%,45%,PM10/TSP比值范围为0.30~0.99,平均为0.70;4个采样点TSP和PM10浓度在季节上的变化规律大小顺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在空间上的规律大小顺序为:水泥厂,蔡家关,市中心,花溪.PM10质量浓度与主要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表明,白天PM10浓度与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和温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19,-0.33,0.23和0.18,夜间PM10与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和温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5,-0.5,0.18和0.11. 相似文献
12.
六枝特区气象因子与水稻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六枝特区1988-2008年逐日的日照时数、降水、气温与水稻产量资料,采用对比、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六枝特区的水稻产量在1988-1999年这一阶段与灌浆成熟期的日照时数成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9;2000-2008年水稻产量则是与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积温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和0.72.结果表明,六枝水稻产量在第一阶段主要取决于灌浆成熟期的日照时数,而第二阶段主要取决于拔节孕穗期与抽穗开花期积温.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适时种植,确保拔节孕穗、抽穗开花处在气候高积温期. 相似文献
13.
采用比较膨化相关法及逐步回归对福建龙眼主产地的鲤城区(原泉州市)32a(1961-1992年)的生产统计及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16个与龙眼气象产率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并结合10a滑动相关分析对各因子与龙眼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依据岭回归系数及按生育期将筛选出的因子组成为7个生育期气象综合因子,应用主成分分析因子负荷率计算方法得出这些因子对龙眼气象产率的负荷率依次为:(1)夏梢生长期(0.3459)>(2)花期(0.2095)>(3)秋梢生长期(0.0850)>(4)花穗形态迅速分化期(0.0832)>(5)花芽生理分化期(0.0711)>(6)前期生理落果期(0.0543)>(7)第二次生理落果期(0.0218).其中夏梢及秋梢结果母枝或结果母枝基枝生长期负荷率之和约占总负荷率的50%,对翌年的龙眼生产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4.
徐素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8,(4)
本文就温度、湿度、光照等主要气象要素与柞蚕产量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一个产量回归模式,并进行影响产量气象要素主次的分析,还根据这些主要气象要素预测春柞蚕,秋柞蚕的年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一个物候周期内在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的木本植物叶绿素含量与相应的气象因子关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明确了光对叶绿素含量影响的主导作用,相对湿度也较活跃,而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山东省强筋小麦品质分布特征,分析关键气象因子对小麦品质参数的影响。【方法】 以优质强筋小麦济麦44为材料,2018—2020年在山东省44个县区获取296组籽粒样品,评价了其品质参数在山东省的分布特征,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生育期光、温、水等气象因子与小麦品质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品质参数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空间可视化分析,并探究了优质强筋小麦在山东省可能性优势分布区域。【结果】 不同年份,不同区域间各品质参数存在差异,两年强筋达标率表现为最大拉阻力>吸水率>容重>稳定时间>蛋白质含量>拉伸面积>湿面筋含量,变异系数表现为稳定时间>拉伸面积>最大拉阻力>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容重。容重在鲁西和鲁西北地区整体高于其他地区,随经度升高而降低,主要受返青—拔节期降雨量的影响;蛋白质含量受开花—乳熟期≥5℃积温正向影响,2018—2019年从西南向东北增加,2019—2020年从西北向东南增加;鲁东地区湿面筋含量较高,这与该地区小麦开花—乳熟期降雨量多极显著相关;拔节—开花期最高气温的负效应与播种—越冬期降雨量的正效应,综合影响了稳定时间高值的分布与区域变化;拉伸面积从鲁西向鲁东逐渐降低,主要与返青—拔节期≥5℃积温显著正相关;最大拉阻力总体表现在东西方向低而中部高,主要与开花—乳熟期≥5℃积温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显示在鲁东和鲁南地区种植强筋小麦的优质可能性强于鲁中和鲁北地区,鲁西地区最低。【结论】 鲁东和鲁南地区是山东省强筋小麦优势种植区域,优质可能性最大。返青—拔节期、拔节—开花期以及灌浆期高温都不利于小麦面团流变学参数;开花—乳熟期积温与蛋白质含量正相关;播种—越冬期降雨有利于面团稳定时间的增加,当开花—乳熟期降雨量低于14.5 mm时不利于湿面筋含量达到强筋标准,而返青—拔节期降水不利于容重提高。强筋小麦生产中建议视天气状况适当浇灌越冬水和灌浆水,推迟返青—拔节期灌水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两优培九稻米垩白率变异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2006年和2007年两优培九在南方稻区8个生态点33个种植试验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两优培九垩白率的变异及其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垩白率在扬州、武汉和江油等长江中下游稻区变异较大,在广州、南宁、海口等华南双季稻区变异次之,在云南涛源表现低而稳定.垩白率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变小.日平均温度对垩白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日平均最低温度和日平均最高温度,降水量、日照和日较差的影响较小;齐穗后6~30 d日平均温度有显著影响,有利于两优培九垩白率达优质米标准的灌浆结实期温度为22~25 ℃. 相似文献
18.
滤食性双壳贝类对工厂化养殖废水中悬浮物的生物滤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水鱼类半滑舌鳎养殖池排出水中大量絮状悬浮物难以用常规机械过滤法去除的问题,选择适应能力强的滤食性双壳贝类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通过现场实验测定了它们对鱼类养殖排出水中悬浮物的生物滤除能力。结果表明,在海水流速为100L·h-1条件下,牡蛎[壳高(9.80±0.45)cm,湿重(117.0±10.0)g]和贻贝[壳高(6.54±0.26)cm,湿重(29.7±2.4)g]对养殖排出水悬浮物的生物沉积速率分别为40.28~45.30mg·ind-1·d-1[平均(43.40±2.16)mg·ind-1·d-1]和6.96~8.87mg·ind-·1d-1[平均(7.66±0.99)mg·ind-·1d-1];在实验海水流速为150L·h-1条件下,牡蛎[壳高(9.33±0.99)cm,湿重(95.8±31.4)g]和贻贝[壳高(6.39±0.91)cm,湿重(28.0±15.4)g]对悬浮物的生物沉积速率分别为13.68~22.50mg·ind-1·d-1[平均(17.35±4.59)mg·ind-1·d-1]和5.37~... 相似文献
19.
20.
黄石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22,42(4):76-83
为探索森林凋落物动态及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选择武夷山米槠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于2016—2019年对其凋落物量和气象因子开展为期4a的定位监测,探索凋落物量的季节格局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米槠林群落年均凋落物量为(487.24 ± 11.63) g/(m2·a),其中落叶是米槠林群落凋落物中的绝对优势组分,占凋落物总量的(77.03 ± 1.93)%;其次为落枝和碎屑组分,繁殖器官仅占(1.15 ± 0.17)%。米槠林群落凋落物总量和落叶年内动态模式呈双峰曲线,峰值和次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11月。而落枝和凋落碎屑年内出现3次峰值,谷值均出现在8月;凋落繁殖器官主要集中在4—7月和10—12月,这与其物候节律相关。除凋落繁殖器官与落叶、落枝未达到显著相关,其他凋落物不同组分间均显著相关。月凋落物量与当月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及其太阳辐射显著相关,而与当月气温和风速无显著相关。然而,月凋落物量与当月前2~4个月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因此,基于长期凋落物动态的数据分析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