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探究芋种质资源颜色性状的变化规律,以保存在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的300多份芋种质资源为材料,按照《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芋》对芋种质资源的颜色性状进行观察和归类,并重点对芋的叶心色斑颜色、叶柄中下部颜色及母芋芽色的相关性进行总结和探讨。根据叶柄中下部颜色将滇南芋分为绿柄野芋(白芽类型)、乌绿柄野芋(红芽类型)和紫柄野芋(白芽类型)3个类型;将芋中的多子芋分为绿柄多子芋(一般为白芽类型)、乌绿柄多子芋(一般为红芽类型)和红紫柄多子芋(白芽类型)3个基本类型,将芋中的多头芋分为绿柄多头芋(白芽类型)和乌绿柄多头芋(红芽类型)2个类型。从滇南芋和芋的整体来看,只要叶柄中下部颜色含有乌绿色成分,则母芋芽色一般为红色类型。从叶心色斑颜色来看,滇南芋中的绿色者,母芋芽色为白色类型;紫红色或紫色者,母芋芽色可能为白色类型,也可能为红色类型。芋中,多子芋叶心色斑颜色为紫红色者,母芋芽色为红色类型;黄绿色或绿色者,母芋芽色为白色类型。多头芋中,叶心色斑颜色为绿色者,母芋芽色为红色类型;紫红色者,母芋芽色为白色类型。  相似文献   

2.
长农菜豆7号是以哈菜豆6号为母本,以H5-12为父本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矮生菜豆新品种。极早熟,出苗至始收嫩荚45~50 d(天),株高约50 cm,花冠旗瓣紫色,翼瓣粉色;嫩荚长扁条形、绿色,平均荚长14.7 cm,荚宽2.1cm,单荚质量16.4 g,每667 m2鲜荚产量1 200 kg左右;田间对炭疽病、枯萎病、锈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哈菜豆15号,种子椭圆形,千粒重约410 g,适宜吉林省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3.
花龙1号是石家庄市蔬菜花卉研究所菜豆研究室用“花脸”与“早白”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蔓生菜豆新品种。经过2001年和2002年在河北、山西两省的多点试验和生产示范,该品种表现出早熟、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一、特征特性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枝性弱,嫩茎绿色,叶片绿色,花冠紫色。嫩荚弯扁条形,浅绿色带紫色条斑,荚长23~27 cm,荚宽1.8~2.0 cm,荚厚0.7~0.9 cm,单荚质量17~22 g。种籽灰绿色或浅褐色,肾形,百粒重27~28 g。早熟性好,从播种到始收50~60 d;抗病性强,抗病毒病、炭疽病、锈病及细菌性疫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江西省内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的多样性。【方法】对江西省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开展调查和收集,分析花器表型性状变异和SSR遗传多样性。【结果】供试68份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的雄花花器在表型性状和DNA分子水平上均存在明显的变异和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9.19%,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为花粉量(53.41%),最小的为花冠直径(15.47%)。通过表型聚类分析,可将该68份种质资源分为两大类群,类群A可分为2个亚类,大部分样品聚为第1亚类,主要表现为花梗较短,花冠较大,花粉活力较高,花冠颜色为粉红;第2亚类总体表现为花梗较长,花冠较小,花粉活力中等。类群B仅有2份样品,其特征为花冠大、雄蕊数多和高花粉量,在DNA分子水平上,筛选到的15对SSR有效引物共扩增出87个等位位点,均为多态性位点。Shannon’s信息指数为1.04,多态信息含量为46.48%。UPGMA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种质材料分为3类。2种聚类结果相似,Mantel分析中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结果呈显著相关(r=-0.79,p0.05),SSR分子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结论】68份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花粉量、单花雄蕊数、花粉活力、花瓣颜色、花丝颜色、花梗长度是造成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SSR分子标记分析与毛花猕猴桃花器表型聚类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毛花猕猴桃雄花的多种表型性状是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矮生菜豆的十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菜豆种质资源的研究中,性状分析是基本的内容。通过对某些重要数量性状遗传表现的研究,可为选育品种提供依据。1981、1982年我们在对国内外的十四个矮生菜豆品种的嫩荚产量进行鉴定的同时,对十个数量性状作了观察,以期从遗传变异的角度去深入认识这些材料,以便更有效地,更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 一、材料和方法 供试材料为黑法兰、嫩荚、优胜者、早熟、赞莫兰诺等国内外品种共十四个。1981年对其中的十二个品种的株高、开展度、单株结荚数、单荚重、开花期、小区嫩荚产量六个性状进行了观察。田间设计随机区组排列、四次重复,小区面积58尺2…  相似文献   

6.
为了拓宽大白菜紫色种质资源,创制深紫色大白菜亲本材料,并研究深紫色性状的遗传规律,本试验以深紫色大白菜种质15NG28 ×绿色大白菜F_1中深紫色植株的自交、回交后代为材料,观察深紫色大白菜染色体数目,并利用纯合的深紫色大白菜转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96,调查各世代叶片颜色及分离比例。结果表明:在深紫色大白菜的自交4代中,可以获得染色体数22条、深紫色大白菜材料,叶片的紫色性状自交后不再分离,即获得纯合的深紫色材料,推测其基因型为20A + 2B,为A基因组附加B基因组的异源单体附加系。深紫色大白菜紫色性状的遗传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规律,主要表现为分离后代中深紫色和绿色植株随机发生,只有纯合的深紫色双亲的自交后代、双亲间的杂交F_1才能表现出稳定的深紫色。纯合的深紫色大白菜主要性状为:子叶和真叶的正面、背面、叶脉以及叶柄的正面均为深紫色,叶柄背面为绿色,叶片数增多,抱球所需的时间稍长,叶球略松,球内叶紫红色,心叶浅黄色。  相似文献   

7.
对“八五”入国家种质库的429份菜豆种质资源进行了炭疽病、枯萎病的苗期抗病性鉴定和嫩荚粗蛋白、粗纤维、干物质含量分析测定。筛选出43份具有某一方面优异性状的材料,其中3份具有两个优异性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沙田柚’与枸橼杂交后代叶形态学性状的遗传趋向性与相关性。【方法】以单胚、易感溃疡病品种‘沙田柚’为母本,与单胚、抗溃疡病种质枸橼C-05进行杂交,将得到的848株杂种后代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形态学性状进行遗传趋向分析与偏相关分析。【结果】F_1代叶尖指数、叶形指数、翼叶宽度性状受母本的影响较大,叶柄长度性状、新叶颜色性状受父本的影响较大,叶尖指数、叶形指数表现为趋小变异,翼叶宽度表现为趋大变异,叶柄长度表现为趋中变异;有翼叶对无翼叶表现为显性,紫色新叶对绿色新叶表现为显性;新叶颜色与翼叶宽度、叶柄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尖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叶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形指数与翼叶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翼叶宽度与叶柄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杂种F_1代叶尖指数、叶柄长度、叶形指数、翼叶宽度、新叶颜色等性状均有一定的遗传趋向性与相关性,可能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新叶颜色性状可以作为类似杂种鉴定的形态学标记。本研究对于多年生木本植物杂交育种的性状选择、变异趋势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韩玉珠  乔宏宇  聂楚楚  宋述尧 《园艺学报》2011,38(10):2031-2032
‘吉农油豆1号’是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菜豆常规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多,结荚部位低,花冠紫色。嫩荚绿色,宽刀形,荚长13~15cm,宽2.0~2.6cm,荚面较平,厚约1.3cm,单荚质量18~20g,每荚含种子6~7粒。种子椭圆形,深褐色,千粒质量约500g。嫩荚品质好,荚壁、荚面均无纤维。抗病,平均产量2.3t·h...  相似文献   

10.
以15份有代表性的甜瓜种质为试材,统计分析了其苗期13个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变异和相关,以期为杂交育种亲本的选配以及苗期性状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苗期性状变异丰富,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35.32%和112.34%之间,其中真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下胚轴长变异系数最小;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27.18%~49.69%,子叶形状变异系数最小,子叶颜色变异系数最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0869("Tyeha")和0969("PI-I64852")聚为一类,其遗传背景与其它种质相差较大;在欧式距离为5.52处,可划分为厚皮类群和薄皮类群;相关分析表明,13种苗期性状中,子叶宽与单果鲜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619,可用于对甜瓜产量性状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陇秦1号’和‘陇秦2号’是分别利用野生和引进的秦艽种质资源,通过单株选择、自交采种,筛选出的秦艽新品种。‘陇秦1号’茎秆浅绿色,花冠淡蓝色,主根明显且粗壮,扭结成近圆柱形的根。‘陇秦2号’茎秆紫红色,花冠深蓝紫色,主根明显且粗壮。2个品种均表现为适应性好,产量较高,商品药材产量达到3 000 kg ? hm-2(干品)以上,有效药用成分龙胆苦苷含量分别为9.9%和11.8%。  相似文献   

12.
萝卜几个主要植物学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丽 《中国蔬菜》2006,1(10):10-12
以5个植物学性状不同的萝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叶形态及根形态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萝卜叶型受细胞核内1对基因控制,板叶对花叶为显性;红叶柄对绿叶柄为不完全显性,同时紫红肉基因也会对叶柄色的遗传产生影响;萝卜肉质根长、根粗两个性状均为不完全显性,属细胞核遗传,不受细胞质的影响;绿皮紫红肉的心里美与绿皮或白皮萝卜品种杂交时,皮色表现紫红或浅紫红色,说明紫红肉基因在杂交过程中对皮色也产生了影响,其遗传规律比较复杂;萝卜肉质色的遗传表现为肉质白色×绿色,F1肉质淡绿色;肉质紫红色×白色,F1表现为白肉紫红心。  相似文献   

13.
多子芋叶柄及芽色的多样性及芋形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多子芋种质资源叶柄及芽色的多样性 ,总结了多子芋的叶柄颜色及芽色的对应关系及芋形的一般规律。叶柄为绿色或紫色时 ,芽为白色 ;叶柄为乌绿色时 ,芽为淡红色。叶柄紫色类的子孙芋芋形最好 ,卵圆形 ,且表皮棕毛少 ;叶柄绿色类和叶柄乌绿色类的子孙芋芋形较叶柄紫色类差 ,其中 ,叶柄绿色类的子芋芋形一般为头大尾小的卵圆形 ,表皮棕毛较多 ;叶柄乌绿色类的子芋一般为长卵圆形至卵圆形 ,且表皮棕毛较多。 3种类型的孙芋一般为卵圆形 ,且表皮棕毛少。芋形指数基本上反映了芋的实际形状。  相似文献   

14.
以38个牡丹和14个芍药为试材,采用色差仪对芍药属品种进行花色表型测定,研究芍药属品种数量分类的情况,以期为芍药属品种鉴定、分类及花色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不能科学表征牡丹和芍药花色的分类特点;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对花色的定义更为精确,可将牡丹花色分为黄色、白色、绿色、浅粉色、粉紫色、粉红色、红色、红紫色和红黑色系9类色系;芍药花色分为白色、浅粉色、粉红色、红色和红黑色系5类色系。同时发现芍药属品种花色丰富,且不同色系的芍药属品种花色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豇豆新品种湘豇2001-4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湖南省豇豆主栽品种春季栽培雨水较多,易出现徒长的问题,选择较耐肥、不易徒长的长豇3号为母本,齐尾青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连续10代的系统选育,育成不易徒长的早熟豇豆新品种湘豇2001-4。该品种早熟,春季栽培全生育期100~110 d(天),播种至始花65~75 d(天)|夏秋栽培全生育期90~100 d(天),播种至始收45~50 d(天)。植株蔓生,3~5个分枝,主蔓长约3 m,第1花序节位3~5节,每1花序结荚2~4根。主侧枝均能开花结荚,花淡紫色,豆荚绿白色,荚长约59 cm,横径约0.84 cm,单荚质量约28 g,单荚种子数18粒,田间调查对煤霉病和锈病的抗性与对照之豇28-2相当,比较耐肥。每667 m2豆荚产量2 500 kg左右,适合春、夏、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甘蓝白化种荚材料alb1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白化种荚细胞形态发育异常,细胞壁畸形、细胞界限不明显。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绿荚∶白荚的分离比为3∶1,白荚性状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白化种荚突变体alb1及绿荚芥蓝TO1000的基因表达情况,筛选获得4 53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 569个基因上调表达,1 961个基因下调表达;这些基因主要涉及核糖体、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脂肪酸链伸长等生物学过程,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对细胞形态建成尤为重要,可能是引起细胞发育畸形,出现白化种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滨海长伞’景天是从辽宁山区野生景天资源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观赏性优,抗逆性强的特点。萌芽紫色,后期变绿,株高40 cm 左右。聚伞花序顶生,花冠直径平均10.5 cm,小花数平均143.0个,花色金黄。耐旱,耐盐碱,地表覆盖率高,养护管理粗放,绿化成本低。  相似文献   

18.
 长豇豆新品种‘瓯豇一点红’, 中熟偏早, 荚条淡绿色, 顶端红色, 种子黑色。荚长70~80 cm, 横径0.8~1.0 cm, 单荚质量25~30 g。荚肉肥厚, 质脆嫩味甜, 不易老化。春季从播种至始收约69 d,一般产嫩荚30.0~37.5 t/hm2。较抗枯萎病和病毒病。  相似文献   

19.
徐丽鸣  辛焱  田硕 《北方园艺》2021,(7):177-180,封2
"吉架豆10号"是以黄色嫩荚的"吉架豆8号"为母本,绿色嫩荚的"吉架豆7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经5代系统选育而成的。该品种蔓生,单株分枝3~4个,出苗至开花期31 d,花冠粉色,始花节位3~4节,嫩荚浅绿色,扁条形,平均荚长15 cm,宽2.5 cm,单荚质量16 g,种子卵圆形,褐色,千粒质量约500 g,平均产量为35085.3 kg·hm-2,高抗炭疽病、抗枯萎病。  相似文献   

20.
一串红‘紫冠精灵’是从淡紫色花萼深紫色花冠一串红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经4次摘心,株高可达54 ~ 61 cm,冠幅57 ~ 69 cm。花萼淡紫色,花冠深紫色。花序长27 ~ 33 cm;花轮数18 ~ 24轮;整株花序数105 ~ 135枝。北京地区早春保护地播种,露地种植,花期可达150 d;初夏露地播种种植花期可达75 d,夏季高温时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