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晓明 《河南农业》2008,(23):34-34
一、许昌市小麦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一)小麦生产的特点。许昌市小麦生产近10年来呈现持续增产的态势,特别是2003年之后,出现了连年增产。其特点可概括为:随着小麦种植面积波动,单产与总产呈现同步上升趋势,总产增加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高产区单产逐年提高.中低区单产提高迅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浅层地温变化对石家庄地区主要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指导农作物生长趋利避害,适应气候变化。【方法】利用石家庄地区主要农作物1989-2010年历年气候单位面积产量(单产)和逐日浅层地温观测数据,采用周期对比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石家庄地区浅层地温变化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夏玉米、花生、棉花和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石家庄地区浅层地温周期较主要农作物气候单产周期长2年左右,而浅层地温暖(冷)期较主要农作物气候单产增产(减产)时段提早出现1~3年;主要农作物在浅层地温暖期是一个增产过程,冷期是一个减产过程;浅层地温变化对棉花和花生播种出苗影响较大,对夏玉米、大豆、冬小麦出苗影响较小;浅层地温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安全越冬影响较大,对夏玉米、大豆、棉花和花生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结论】浅层地温变化对作物出苗、生长和发育存在一定影响,应根据浅层地温变化预测结果选择种植适宜的作物。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0—2009年潮州市农业气象站、气象观测站的资料,采用距平百分率、累积距平、滑动t统计值等对近30 a潮州市早稻单产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潮州市早稻单产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最高,2000年以后单产出现了明显的波动。突变检验表明:早稻单产在1992年出现了突变,从增加向减少的趋势转变;早稻单产的减少与抽穗成熟期(6—7月)降水量的增加关系密切,特别是1992年以后,单产向减少转变与抽穗成熟期降水量增幅的加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早稻单产影响因子的分析表明,早稻空壳率与早稻单产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张越  郭耀辉  赵颖文 《农学学报》2023,13(3):95-101
深入分析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增产空间格局、作物结构、贡献因素,为维系其增长态势、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主产区粮食稳步增产提供决策依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将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分解为播种面积和作物单产2种因素,分析其增产格局及增产贡献因素。从主产区粮食增产量的空间分布来看:北方主产区优于南方主产区,粮食增产重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北移趋势;增产结构上看,玉米为主要贡献品种,其次为小麦,稻谷贡献率最低;主产区粮食增产贡献因素来看,单产的贡献率高于播面的贡献率,且空间差异明显。分作物看稻谷和玉米的播种面积效应为正值,玉米大于稻谷,小麦的播种面积效应产生负向影响;3种作物的单产效应均为正值,小麦的单产效应最为显著,小麦>稻谷>玉米。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都对主产区粮食产量增加产生了积极的贡献。对于主要依靠播面增加来提高产量的地区,应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挖掘优势作物,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土地产出;对于单产贡献显著的地区,要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区,形成集群化发展,在生产、流通、销售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防止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汉中市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1998~2017年汉中市气象数据和粮食产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汉中市气候因素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变化特征,并应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气候变化与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来,汉中市气候呈明显的暖湿化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增长倾向率为0.48℃/10 a,年降水量的增长倾向率为53.05 mm/10 a,年日照时数的下降倾向率为-79.9 h/10 a;夏粮和秋粮作物期尺度上的气候变化特点与年尺度趋同。汉中市小麦、稻谷和玉米的单产和气候单产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稻谷单产的增长最慢,增长倾向率为71.38 kg/(hm~2·10 a);玉米气候单产的增长最快,增长倾向率为93.57 kg/(hm~2·10 a)。汉中市小麦、稻谷和玉米单产均与气温的关联度最大,与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关联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冯常辉  孟艳艳  张光梅  张胜昔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11-17812,17838
分析了湖北省棉花单产近年呈现下降趋势的原因,提出棉花超高产育种的主要策略,以期在扩大湖北棉花产业优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8~2017年汉中市气象数据和粮食产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汉中市气候因素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变化特征,并应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气候变化与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来,汉中市气候呈明显的暖湿化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增长倾向率为0.48℃/10 a,年降水量的增长倾向率为53.05 mm/10 a,年日照时数的下降倾向率为-79.9 h/10 a;夏粮和秋粮作物期尺度上的气候变化特点与年尺度趋同。汉中市小麦、稻谷和玉米的单产和气候单产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稻谷单产的增长最慢,增长倾向率为71.38 kg/(hm2·10 a);玉米气候单产的增长最快,增长倾向率为93.57 kg/(hm2·10 a);玉米气候单产的增长最快,增长倾向率为93.57 kg/(hm2·10 a)。汉中市小麦、稻谷和玉米单产均与气温的关联度最大,与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关联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新疆农田施磷量、磷肥效率及磷肥品种长期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新疆农田磷肥施用量与新疆主要农作物磷肥利用率的长期演变,为新疆农田合理施用磷肥与磷素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49~ 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及CNKI文献中,有关新疆农田作物产量、施磷量、磷肥利用率及磷肥品种的数据资料,对其随年代演变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磷肥利用率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新疆小麦、玉米和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均随年代推移而增加,且明显表现为稳步上升(1949~1980)、快速上升(1981~ 1997)和缓慢上升(1998~ 2012)三个阶段.化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均随施肥年代推移而逐步增加,化肥(N +P2O5 +K2O)和磷肥(P2O5)施用量分别从1979年的35.4和8.3 kg/hm2增加到2012年的376.1和95.5 kg/hm2,年递增率则分别为7.4;及7.7;.小麦、玉米和棉花的化肥和磷肥的偏生产力均随着年代推移而逐渐降低,化肥偏生产力从1979年的44.2 kg/kg(小麦)、61.2 kg/kg(玉米)和9.3 kg/kg(棉花),分别降低到2012年的14.2、18.4和5.5 kg/kg.3种作物的磷肥偏生产力从1979年的189.1、262.0和39.8 kg/kg分别降低到2012年的72.5、55.9和21.5 kg/kg.Meta分析表明磷肥利用率随年代呈现微弱递增趋势,32年(1981 ~2012)磷肥利用率的平均值是18.2; (n =334).[结论]新疆磷肥施用量随施磷年代明显增加,但磷肥增产效益却随年代推移而下降.磷肥利用率随着年代推移呈现微弱递增趋势,磷肥占施肥总量的比例随着年代推移而增加.同时施用磷肥品种随着年代推移呈现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演替,施用方法表现为由以基肥为主逐渐转变为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施磷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山东地区农作物旱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降水变化的关系,为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80—2020年山东省农作物的旱涝受灾、成灾面积资料和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主要农作物旱涝灾害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农作物旱涝灾害发生特征与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1980—2020年山东省农作物平均受灾和成灾面积分别占农作物总面积的25.34%和11.70%,旱灾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占总灾害面积6成以上;旱涝灾害面积呈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波动,旱灾面积2003年之后显著减少。干旱灾害区域影响较大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棉花和果树,涝灾区域的主要农作物是花生、蔬菜和果树。山东省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47.6 mm,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的62.1%。全省平均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速率为28.1 mm/10a,降水偏少和偏多年与农作物旱涝灾害年份基本对应。【结论】山东中部、西部和山东半岛东北部区域,农作物干旱成灾面积与年降水相关系数超过-0.4,涝灾面积与年降水相关程度和显著相关区域范围均小于旱灾。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福建省蔬菜生产风险,采用灰色系统模型GM(1,1)评估分析福建省9个地市以及8种主要蔬菜种类的趋势单产、实际单产和波动单产,研究单产及种植面积对福建省蔬菜总产的贡献率;对福建省蔬菜单产波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分析气象因素及社会因素对福建省蔬菜产量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蔬菜单产呈现逐年增长的变化趋势,年际间波动不明显;气象因素是影响葱蒜类、水生蔬菜及厦门、漳州、南平3地市蔬菜波动单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为福建省蔬菜生产风险的评估和保险厘定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1949-2010年河北省谷子、小麦、玉米单产数据和2002年-2009年河北省138个县的谷子、小麦、玉米单产与面积数据为基础,比较分析了谷子单产的时空变化及与小麦、玉米单产的差距。结果表明,从时序上看,河北省谷子单产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增速减缓,与小麦、玉米单产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从空间看,2002-2009年各县的谷子单产总体呈增长态势,差异比较显著。单产较高的县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低平原区,燕山山区和坝上高原区单产较低。谷子单产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谷子由主粮作物变为了调剂粮食作物,播种区域逐步被挤压到丘陵旱地区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科技进步水平低、病虫草鸟危害严重等。提高谷子单产水平应加强谷子生产条件的改善,提高谷子科技水平和深加工水平,大力引导小米消费,研制适宜各类消费人群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孙特生  李波  张新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47-19350,19368
利用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主要气候要素数据和1979~2000年准格尔旗统计数据,采用净初级生产力(NPP)计算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陆地植被NPP和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①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NPP的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变化显著。各乡镇NPP动态变化一致,且年际变化显著。流域NPP空间差异明显,东南部较高、西北部相对较低,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一致。②1979~2000年皇甫川流域各乡镇粮食单产增长趋势明显,且年际波动显著,在有些年份降水量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粮食单产空间差异明显,北部高,东南部居中,西部低。③皇甫川流域NPP和粮食单产的时间相关性较为显著,而空间相关性不明显。这与NPP主要受自然条件影响,而粮食生产受到自然条件、农业政策和科技投入等综合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张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39-1640,1642
根据山西省60多年来的粮食产量统计资料,对山西省粮食单产及主要粮食品种单产的波动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粮食单产波动与气象灾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西省粮食单产波动频繁;在主要粮食品种中,大豆单产波动最大,玉米单产波动最小。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是山西省粮食单产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主要粮食品种中旱灾对玉米单产波动的影响最大;旱灾对粮食单产波动的影响有加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ESDA方法和区域粮食增产潜力测算,探究粮食单产空间差异变化及空间格局演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粮食均衡增产潜力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间,重庆市粮食单产变动态势呈现"V"型,2007年单产水平最低。(2)重庆市粮食单产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总体差异贡献度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区渝东南区,区域差异为渝东北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区。(3)研究期间,粮食单产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4)重庆市可划为3个一级、8个二级均衡增产类型区,粮食单产增产潜力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区渝东南区,总增产潜力表现为渝东北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区,全市总增产潜力为4.20×10~6 t。  相似文献   

15.
利用陇西县气象站1957—2017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近61年来渭河上游陇西段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1年来渭河上游陇西段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270℃/10 a;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气温上升最为明显,上升幅度为0.312℃/10 a;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初,气温呈缓慢下降趋势,80年代后期开始,气温逐渐回升,在1997年发生了一次明显增暖的突变。近61年来渭河上游陇西段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9.535 mm/10 a;其中夏、秋两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春、冬两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较小;降水量在近61年来没有出现明显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福建省粮食单产的波动变化和影响粮食单产的人文社会因素,获取福建省统计年鉴中1986~2012年的若干组基础数据作为影响因子,依据主成分分析原理在SPSS操作平台下进行福建省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7年以来福建省粮食单产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前20年增长速度保持持续增长,后续产量达到最高值后趋予稳定。运用主成分分析结果,将影响福建省粮食单产的人文社会因素归结为经济要素,人口、农业投入与运输要素,消费与投入压力要素3方面。鉴于经济要素的贡献最大,提出依靠经济发展是促进福建省粮食单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下,抚州地区的气候也正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抚州市近20a的气候变化和粮食产量变化资料,分析了抚州市的气候变化特征及粮食产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抚州市气温在波动中呈升高趋势;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总体下降趋势;全年的总降水量呈波动发展的趋势,个别年份出现过较严重的洪灾和旱灾;粮食产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还讨论了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气温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粮食增产,但是由温度升高导致作物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普遍缩短,减少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的时间等因素又不利于粮食单产;抚州市的年光照时数的减少趋势有利于早稻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晚稻的生长发育;抚州市降水量总体的上涨趋势有利于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在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年份中,一定程度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蔡承智  李莎莎  粱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23-16325
从小麦光合生产潜力、历年单产演变趋势、农作制区划潜力3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小麦单产不同时期最高增产幅度:光能利用率潜力、历年产量演变趋势外推潜力、AEZ(农业生态区划)模型计算的我国小麦单产潜力,指出我国不同时期小麦单产的最高年增幅为:1991年以前10%;1996年以前9%;2000年以前8%。任何高于以上增幅的小麦品种或栽培技术都只能是局部推广的或有统计误差的。这对指导我国小麦生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山东省1978-1999年间海水养殖面积、产量和单产统计资料,解析了海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养殖产量受养殖面积增加和养殖单产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近20斫来,山东省海水养殖单产提高幅度很小,对海水养殖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较低;(2)养殖面积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后,养殖面积的快速增长与养殖单产的急剧下降形成鲜明对比,外延性扩大再生产比例过高,内涵性扩大再生产比例过低是过去20年山东省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可以认为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是实现山东省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