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1992我国小麦白粉病生理小种的变异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白粉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大病害。由于现有小麦品种所含Pm8基因抗性丧失,致使生产中抗病品种甚少,当前急需对病菌生理小种和种类、构成、分布和变异动态进行监测,以指导抗病品种的选育,为品种布局服务。现以1991~1992年小种监测结果为例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1984年我国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工作在陕西太白和杨陵、四川松潘、甘肃甘谷、山西太原及北京温室进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采用的鉴别寄主为Trigo Eurera、Fulhard、保春128、南大2419、维尔、阿  相似文献   

3.
1982和1983年的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工作在陕西太白县和四川松潘县高山温室、陕西武功、甘肃甘谷、云南昆明、北京马连洼等地温室进行。现将鉴定结果简报于下。 一、材料和方法 采用的鉴别寄主,1982年为Trigo Eu-reka、Fulhard、碧蚂1号、保春128、西北丰收、西北54、玉皮、南大2419、甘肃96、维尔、阿勃、北京8号、早洋、阿夫、丹麦  相似文献   

4.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动态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定量预测小麦条锈病菌小种变化,通过田间小种圃人工接种试验、品种抗病性鉴定历史数据分析和专家评估等三种方法,获得了在中国多年栽种的192个小麦品种与24个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或菌系的接近实际的相对寄生适合度数据。以其为主要参数,结合历年不同小麦品种种植面积构建了多品种-多小种互作模型Cultivar-Race Dynamics Mode(CRDM)。该模型用VB6.0语言可视化编程,输入某年小麦条锈病菌各小种频率就能输出未来若干年各小种的频率。初步检验结果表明,此模型结构虽简单,但可以大体预测小种变化趋势。同时就模型的改进和条锈菌小种预测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1991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与陕西、甘肃、四川、山西、云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协作,监测了采自晋、冀鲁、豫、陕、甘、川、青、宁、滇、黔、皖、鄂、浙等14省(区)的共1049个小麦条锈菌标样。  相似文献   

6.
特谱唑(速保利、消斑灵、烯唑醇)是一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药剂,其用药量低,持效期长,使用安全,是粉锈宁理想的换代产品或与粉锈宁交替使用。田间示范表明,666.7m~2用成药30g于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施,一次可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白粉病为害,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平均防效93.21%。增产率为5.20%,对白粉病具有很强的治疗和铲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1997~2001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1997~2001年采自我国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和重要抗源上的小麦条锈菌标样4008份,其鉴定结果基本反映了这期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化状况。1997年发现了水源11致病类型13和14,2001年把原Hybrid 46致病类型3(HY-3)命名为条中32号。这期间共监测到41个小种和致病类型,每年都能监测到的小种和致病类型有32个,为条中17、19、21、22、23、25、26、28号,洛10-2,条中29,洛13-2、3,条中30、31、32,Hybrid 46-4、5、6、7、8,水源11-2、3、4、5、6、7、8、10、11、12、13和14。条中29、30、31、32号为主要流行小种。1997~2000年间条中31号位居第一,出现频率为10.8%~13.5%,其次为条中32号(4.8%~11.7%),由于条中32号逐年持续上升,2001年超过条中31号而位居第一。其次是条中29和30号,两者出现频率基本相当,1997~1999年条中29号略高位第3(3.3%~4.0%),条中30号位第4(2.6%~3.3%),2000~2001年,条中30号略高位第3(3.6%~7.3%),条中29号位第4(2.7%~3.1%)。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条中23号、25号、26号、28号和Hybrid 46-4、5、7、8,水源11-3、4、5、7、11、13和14,其它为稀有小种和致病类型。相对于东部黄淮海流域,甘肃、四川、陕南和云南及其毗邻地区条锈菌群体结构复杂,内部多样性高,几乎所有小种和致病类型都可监测到。从整个条锈菌群体衡量Hybrid 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有很大份额,1997~2001年两者总的年出现频率分别为78.5%、80.2%、76.6%、78.7%和87.4%,致使我国小麦条锈菌群体均匀度低,这与我国小麦品种抗病基因较简单、且主要集中在Yr9为重要抗源的"洛类"衍生系(80%以上)和以繁6为抗源的繁6衍生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小麦白粉病流行动态预测预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随着小麦栽培管理条件的变化,水、肥用量增大,田间植株密度增多,引起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为搞好小麦白粉病的预测和防治,我们进行了小麦白粉病的流行动态规律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白粉病的预测预报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田间系统调查和普查:在小麦拔节始期(我省中南部4月初、北部4月中下旬)开始,选水肥条件好,易感病麦田2~3块慢步踏查,发现病株时开始定点,每块地取样5点,每点查100株,共查500株,5天查一次。记载病叶数、病叶率、病茎率,目测严重度,计算出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9.
10.
《植物保护》1995,21(1):33-34
1992、1993年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简报全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协作组1992、1993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与陕西、甘肃、四川、山西、云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协作,分别鉴定了采自晋、鲁、豫、陕、甘、川、青、宁、黔、滇、苏、浙、鄂等省区的小麦条锈菌...  相似文献   

11.
鉴定标样采自晋、冀、鲁、豫、陕、甘、川、青、宁、滇、黔、鄂、苏、沪等14省 (市、区)的小麦成株,秋苗和自生苗。 从表中数据分析,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25号仍居首位,1985年明显下  相似文献   

12.
吴立人 《植物保护》1991,17(3):22-23
1989、1990两年分别监测了采自晋、冀、鲁、豫、陕、甘、川、青、新、藏、黔、滇、鄂等13省(区)小麦成株、秋苗和自生麦苗上的条锈菌标样1590和1656个。主要小种类型出现频率见表。监测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条中29号和洛13类群居优势:两年出  相似文献   

13.
王伟 《植物保护》1991,17(3):29-29
随着耕作水平的提高和小麦播种量、氮肥施用量加大,小麦白粉病在淮北地区发生日益加重,1990年发生面积约占种植面积的70%,一二类麦田病株率达85%以上,病指30—70%,小麦千粒重平均下降13%。及时开展化学防治是有效的防治途径,但目前由  相似文献   

14.
河南小麦白粉病逐年春季流行时间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0-1997年对河南小麦白粉病春季流行的时间动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逐年春季流行程度波动较大,中度以上流行年份有9年,但流行程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周期性。(2)逐年春季流行的时间动态有明显差异,特大流行年份白粉病发病特早,指数增长期和逻辑斯蒂期比其它年份长30d以上,表观侵染速率达0.16以上;大流行年和中度流行年份的始发期相同,表观侵染速率前者达0.16,后者只有0.12-0.14;轻度流行年始发期晚,指数增长期和逻辑斯蒂期短,表观侵染速率低,导致最终病情指数低。(3)小麦越冬返青期的降水量、雨日、水份积分指数、相对湿度对白粉病的始发期有显著影响,但白粉病的最终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小麦拔节孕穗期的水份积分指数、温雨系数、降水量、雨日和温度。  相似文献   

15.
2017年2018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2018年对采自甘肃省不同生态区的572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及监测, 结果表明:两年共监测出37个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其中贵农22类群居第一位, 2017年和2018年出现频率分别为56.88%和50.34%, 中四类群出现频率分别为10.15%和13.85%。主要流行小种中, 条中34号出现频率分别为33.69%和38.51%, 居第一位; 条中32号出现频率分别为13.04%和15.20%, 居第二位; 条中33号出现频率降至5%以下; 贵22-14致病类型出现频率在4%~6.6%之间; 新菌系ZS-1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 2017年和2018年出现频率分别为2.90%和7.43%; 次要致病类型中, HY4、HY8、水11-3、水11-7、水11-192及贵22-104、贵22-108、ZS-18等出现频率在0.72%~4.71%之间, 其他致病类型在0.36%以下。毒性分析发现, VYr9、VYr3b+Yr4b、VYrSu、VYr26仍为甘肃省主要毒性致病基因。目前甘肃小麦条锈菌仍处于以条中34号为主的贵农22致病类群占优势阶段。开展中四类群监测是今后条锈菌变异研究的重点。抗条锈育种应以抗条中34号、条中32号、ZS-1为主, 兼顾贵农22及中四类群中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16.
 用RAPD技术对生产上有代表性、而在毒性进化关系上可能较远和较近的6个我国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生理小种进行了致病性的聚类分析,对以病叶作为小种RAPD分析材料的可能性作了初步探索,并对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Pm2)的近等基因系作了RAPD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13-2016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2016年对1 000份甘肃省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监测, 结果表明:共监测到56个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贵农22致病类群已占据优势地位, 出现频率由2013年的28.72%上升到2016年的66.76%。新小种条中34号(原代号贵22-9)出现频率由2013年的11.28%上升到2016年的34.85%, 居第一位; 条中32号出现频率由2013年的15.38%下降到2016年的9.12%, 居第二位; 贵22-14致病类型2016年出现频率6.43%, 居第三位; 条中33号出现频率由13.85%降为5.63%, 居第四位。次要小种HY4、HY8、水11-4、水11-5、水11-7及贵22-8、贵22-45、贵22-74等类型出现频率较低, 在051%~615%之间。毒性频率分析发现, 到2016年对 Yr9、Yr3b + Yr4b、YrSu、Yr26 基因的毒性频率均超过58%, 其中对 Yr26 超过72%, 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群体已进入以条中34号为主、贵农22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的变异活跃期。抗锈育种应以针对条中34号、条中32号、条中33号为主, 兼顾贵农22、Hybrid 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中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18.
王宽仓 《植物保护》1986,12(4):22-22
芫荽白粉病是近年来银川市芫荽(Coriandrum sativa)留种株的重要病害。1985年市郊罗家庄一块(200m~2)留种地普遍发病,病株率达100%。此病一旦侵染,在田间和植株上扩展迅速,造成开花不结实或空秕,使种子产量和发芽率显著降低,有些田块甚至无收。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大量的试验结果,找出适合我国叶锈菌的鉴别寄主,它们是‘白蚰包’、‘东方红3号’、‘丰产3号’、‘6068’、‘洛夫林10号’、‘泰山1号’、‘泰山4号’,‘IRN66-331’、‘Redman’等小麦。  相似文献   

20.
 国外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比较深入,已经分析了很多品种具有的抗性基因,并确知其所在位置。而且还利用了近等基因系于研究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