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病株率划分水稻纹枯病病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应用病株率划分水稻纹枯病病级的方案:1级<40%;2级40.1%~60%;3级60.1%~70%;4级70.1%~80%;5级80.1%~90%;6级>90%。然后根据其病级划分的依据、适用范围以及各病级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等3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病级间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说明该分级方案是科学的。比较使用病情指数、病丛率和病株率3种病情分级方案的优缺点,可知应用病株率划分法能及时、快速、准确地对病情作出判断,更适用于防控实践,而病丛率不宜再作为病级的划分依据。文章根据6a 60组调查数据,建立起水稻纹枯病病株率(X)对水稻结实率(Y1)和千粒重(Y2)的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102.532 8-0.342 2X;Y2=28.185 6-0.032 7X。  相似文献   

2.
小麦纹枯病病情的分级标准,过去有关报道是参照水稻纹枯病的分级方法。然而,小麦纹枯病和水稻纹枯病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发生,形成了不同的发病特点,导致产量损失也不相同。因此,有必要进行小麦纹枯病分级标准的探讨和损失率测定。现将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和同行们商榷。一、分级标准小麦纹枯病与水稻纹枯病相比,其发病方式有三个不同点:首先,是发病生育期不同,水稻纹枯病通常在秧苗移栽后(分蘖末期)见病,初病时普遍率低;而小麦纹枯病在麦子出苗  相似文献   

3.
单季直播稻纹枯病消长动态与生防制剂的防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了解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生物制剂的防病适期是安全有效地防治单季直播稻纹枯病的关键。1998-1999年间对浙江嘉兴市双桥镇单季直播稻丙96-42的纹枯病进行了系统调查,从发病初期至病害停止期每隔3—7天以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监测病情,并作了生防菌P98115和井冈霉素在不同病情时不同使用次数与病情发展的关系及对产量影响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单季直播稻纹枯病比传统移栽稻发病提早10-15天,在8月下旬或9月上旬达到高峰期并持续30天以上。病情在轻、中、重度时用药1次均无法起到控制作用,产量与对照不用药无显著差异;用药2次以上的病情与产量因施药时的病情及生物制剂本身的特性而有很大差异。根据单季直播稻纹枯病的发病特点,生物制剂防病宜在发病较轻时进行,并适当增加用药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调查水稻纹枯病病情的方法,是通过不同叶位上感病情况,分成7个等级,然后统计计算病情指数,这种叶位调查法比较费时,耗费较多的人力。而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调查纹枯病病情的方法是统计每丛稻中感病株所占的比率来表达病情。日本羽柴辉良(日《植物病理学报》1983),则采用测量纹枯病病斑在稻株上的高度和当时稻丛的高度的比率来表示病情的(见附表)。后两种方法,相对的比较省工,可大大减轻测报人员的工作量,且记载项目也较简单,资料的可比性也较强。为探讨这两种方法在我国的可行性,比较国内的叶位分级法,于1988、1989年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薛全芳  蔡凯 《植物保护》1984,10(3):13-14
水稻纹枯病是我省沿江地区主要病害,1979—1983年五年中有四年严重发生。过去一般在病重时喷药防治,效果较低,防治指标也不统一,我们从1981年开始,在同一观察田里选择感病程度不同的病株样本测定千粒重,通过相关分析,进行防治指标的研究,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采集病株标本、室内人工接种、大田病情调查等方法,对小麦纹枯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侵染小麦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是导致小麦纹枯病的优势种,水稻纹枯病菌虽然可以侵染小麦,但致病力弱。前茬为水稻或旱作物对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木薯不同品种间炭疽病的发生及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供试11个木薯品种的炭疽病田间的病叶率、病情指数和病株率等进行对比,探讨了木薯病叶严重度分级和基于病情指数的木薯炭疽病发生程度分级标准。结果表明,柬食0号与其他10个供试品种的平均病叶率、平均病情指数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程度、产量损失与氮、钾、密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程度、产量损失与亩施氮量、施钾量和水稻移栽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成熟期纹枯病病指、总产量损失与氮、钾、密因素存在极显著的非线性关系(p<0.01),但病株的产量损失与这些因素的关系不明显(p>0.05),与病情严重度分级的关系极显著,且:y=0.0746+2.3334x (p<0.01)。此外,本文还对水稻在几乎不受病虫危害时的产量水平,受纹枯病危害后的产量损失与试验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伍明祥  吴娟 《植物医生》2003,16(4):12-13
水稻纹枯病是玉屏县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常年发生面积为 2 333hm2 次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 5 .6 % ,为害损失粮食 5 5 .6万kg。因此 ,进一步掌握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 ,搞好预测预报 ,指导大面积的综合防治 ,是目前全县水稻生产中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1 发生规律全县一般在 7月 4日始见病斑 ,在 7月 19日前病情较为稳定 ,扩展较慢 ,病株多为 1级即始病期 ,7月 19日~ 8月 10日发病进入高峰期。这期间 ,田间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上升较快。 7月 2 4日调查病丛率为 76 % ,病株率为 13.6 8% ,病情指数为2 .85。 8月 5日病丛率…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与病株率关系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昭平县连续8 a 100对纹枯病的调查数据,建立病情指数y与病株率x(%)关系的指数回归方程为:y=2.5125×1.0345x,实践上可用作预测预报,从而简化调查方法。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按病株率高低可把纹枯病发生严重度划分为6级,达到药剂防治指标的要及时施药防治,同时强调要加强发病前期的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浙江桐乡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对2007—2019年病虫观测圃中纹枯病的系统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桐乡地区水稻纹枯病一般在7月上旬初见,7月中、下旬搁田可以抑制纹枯病的发生;8月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期,是纹枯病病丛率增加较快的时期。9月病丛率基本稳定,并在9月下旬略有下降。2009—2019年发病较重的田块纹枯病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时间动态符合Logistic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7、0.989和0.975,p0.001)。对2009—2019年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与气象因子做回归分析发现,9月上旬日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稳定期病情指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樊春珍 《植物保护》1988,14(2):54-54
秭归县地处鄂西山区。近8年来,玉米纹枯病在我县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1987年6月至8月雨日多达54.9天,比过去26年的同期平均39.9天多15天,湿度比历年的同期平均73%高5%,全县18.49万亩玉米,发生纹枯病8万亩,其中成灾1.5万亩,7月下旬调查,包括杂交品种和地膜覆盖栽培在内的所有玉米田普遍发生纹枯病。平均发病率98.5%,高者100%。平均病情指数51.4,最高达64.8。为了摸清玉米纹枯病对其产量的损失情况,我们进行了纹枯病各级病株损失率的调查,采取随机分级取样,将  相似文献   

13.
玉米纹枯病是我县玉米上新上升的一种病害,近几年来对玉米生产威胁很大,有关测报和防治的技术资料较少。为了给综合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从1986年开始笔者对该病的田间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产量损失进行了测定,对防治技术作了研究,现报道于后。一、系统观察选择玉米纹枯病发生严重的田块,播种中单二号品种,整个生育期不进行任何药剂防治,三叶期开始每3天普查一次,始病后确定5点,每点用红油漆标记20株,5天调查一  相似文献   

14.
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测报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麦纹枯病是南阳地区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病害,1983年首次记录,发生面积38万亩,1987年扩大到126.5万亩,1991年达444.5万亩,重病田病茎率100%,平均减产20%以上,成为影响本地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1984年以来,我们对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消长规律及测报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一、小麦纹枯病发生消长规律从1987年秋开始,选择本地主要品种宛7107三块,进行病情系统调查。方法是小麦出苗后3天调查一次,见病株后定点,每隔10天调查查一次,每块田5点取样,每样点50株,3月1日后每点改为30茎,记载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省26个主推玉米品种进行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并对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目前玉米生产上主推品种中没有免疫和抗病品种,但感病后品种之间的病情严重度有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分布在35.37~80.05,产量损失率为15.55%~74.01%。以邢抗2号、费玉2号、费玉4号、沈玉17和农大108的病情严重度较轻,病情指数低于40,表现为感病,其他品种病情指数都在40以上表现为高感。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相关,且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R=0.982)比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的相关性(R=0.756)更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先封泥于水稻基部叶鞘再人工接种水稻纹枯病菌,调查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同时测定水稻叶鞘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连续3年试验的调查结果表明:先封泥于水稻基部叶鞘再人工接种水稻纹枯病菌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明显低于井冈霉素处理和对照,其控病效果为72.80%~81.21%。先封泥再接病菌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高,但低于井冈霉素处理;先封泥再接病菌使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水稻纹枯病时间流行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产量损失一般为15%~20%,重病田可达60%~70%。历史上该病在南方稻区较重,近年来由于气候、品种及栽培等因素的变化,东北稻区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加重。目前,有关水稻纹枯病病原学、抗性评价和综合防治等领域研究较多,而流行学研究仅集中于侵染速率、初侵染模型构建和空间传播结构心等方面,北方稻区纹枯病时间流行动态和模型构建研究则鲜见报道。本研究连续3年系统调查了辽宁盘锦地区水稻纹枯病病情,并构建了病害时间流行动态及病情指数与病株率之间的数学模型,以期为病害测报和适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我国主要棉花品种对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MuV)的抗性水平,采用烟粉虱田间自然传毒和CLCuMuV侵染性克隆人工接种方法分别对收集的46个棉花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46个棉花品种田间播种后90 d,新海21号、新海31号、新37号及112-2号4个品种自然发病的病株率为41.70%~100.00%,病情指数为39.81~100.00;新陆早36号、新陆中52号、中棉35号、中棉43号、鲁棉研36号、金宏祥10号6个品种的病株率为8.30%~16.70%,病情指数为0.93~9.26;其余品种未见发病。46个棉花品种人工接种CLCuMuV后60 d,新海21号、新海31号、新海37号和112-2号4个品种的病情指数为75.00~100.00,表现为高感;新陆中66号和新陆早46号病情指数分别为20.83和20.37,表现为中感;新陆早62号等10个品种的病情指数为10.46~15.87,表现为中抗;新陆早47号等14个品种的病情指数为5.26~9.26,表现为抗病;豫棉15号等11个品种的病情指数为2.22~4.86,表现为高抗;新陆早13号、新陆早61号、新陆中32号、新陆中56号和中棉41号病情指数均为0,表现为免疫。  相似文献   

19.
小麦纹枯病抗性及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一个多亲本的复式杂交后代中,选育了4个高抗纹枯病的小麦新品系,编号为MN-3、7、18和19。抗病性鉴定证明,在对照品种绵阳19病株率100%,发病等级4~5级的情况下,这4个新品系的病株率和发病等级分别在3.65%~6.98%和0~1之间。这4个品系与高感纹枯病的小麦品种绵阳19杂交,在F2代群体中植株符合抗:感=3:1的分离比率,在隐性亲本的测交后代中符合1:1的分离比率;在这4个品系之间的杂交后代群体中未观察到抗性的分离。试验结果指出,4个品系均含有同一个抗小麦纹枯病的单显性抗病基因,该基因被命名为Ses 1。本研究指出了小麦抗纹枯病育种的可能性,并为进一步研究小麦宿主和纹枯病菌原的相互关系及其遗传学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20.
小麦纹枯病是近几年来在小麦生产上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已逐步上升为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其为害同水稻纹枯病一样,具有发病快,为害重的特点,严重时中心病团出现死穗。从1996年开始,小麦纹枯病在我县小麦生产中逐步蔓延,1997年调查25块田,平均病株率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