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环境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指出在土地沙化环境系统中,气候环境是影响土地沙化的潜在因素;植被环境是土地沙化的现实调控因素;而人为活动是土地沙化发生、发展和加剧的直接原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沙化土地面积54.96万hm2,潜在沙化土地面积60.66万hm2。大部分的沙化土地分布在辽西北地区,辽西北是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来监测数据表明,辽宁省土地沙化有恶化的趋势,而且这种沙漠化正逐年向辽宁省的腹地扩展。根据辽宁省的沙化特点以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探讨了其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该文概述了辽西北地区自然概况,指出辽西北地区造林存在着土地沙化、困难立地多、造林难度大、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投入不足、积极性不高、科技含量低、新技术和新方法匮乏、纯林病害严重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丰富造林树种及栽植模式、提高造林苗木质量和造林技术、增加造林投入等建议,为辽西北地区造林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辽宁西北部地区气候干旱,大风频繁,土地沙化程度严重,恶劣立地条件增加了防护林建设难度。文章通过对该地区土地沙化发生原因及现有防护林营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在辽西北沙质荒漠化地区防护林建设原则及防护林营建技术的要点,以期为今后防护林的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辽西北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和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科学分析变化原因,以固定样地为基础,结合遥感影像,建立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辽西北荒漠化和沙化动态监测体系,分析植被覆盖率、生物量、生态系统质量、荒漠化和沙化变化趋势,探究影响荒漠化和沙化进程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西藏沙化动态及其原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4年调查结果表明,西藏沙化面积为216842.7km^2其中重度以上的沙化面积占总沙化面积的91.53%;沙化类型以戈壁占绝对优势:草地、未利用地是主要的沙化土地利用类型。全区沙化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沙化土地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加剧,但拉萨、山南等地沙化土地有所减少。西藏土地沙化变化是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川西北高原沙区沙化治理区划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西北草地沙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图形叠置法叠加气候图、植被区划图、沙化土地分布图,首次确定了川西北高原沙区的具体范围。在此基础上,以地质和地貌为主导因子,结合沙化土地分布现状,将川西北高原沙区划分为3大治理区,分别为:(1)石渠色达丘状高原沙化治理区;(2)若尔盖红原平坦高原沙化治理区;(3)理塘巴塘高山山原沙化治理区。同时,针对各区沙化特点,提出相应的沙化防治战略对策,为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房丽华  刘冰 《防护林科技》2007,(1):52-52,63
分析了三北地区土地沙化现状及沙化形势。据统计,“十五”期间,三北四期工程完成造林300多万hm2,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33万多hm2,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目前三北地区还有沙化土地148万km2,治理任务还十分艰巨,难度越来越大,导致沙化扩展的各种人为因素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以辽西北地区沙漠化影响因素数据资料,对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人文因素进行分析,并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对该区沙漠化主要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增大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辽西北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年均温、风速等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应加强对辽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人口密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沙漠化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0.
辽西北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距辽蒙边界线2~7km的土地沙化、荒漠化严重的地区,投入较高标准和高科技支撑进行工程造林的研究。通过辽西北困难立地优化造林模式研究,形成一个模式进行示范,为全面提升全省荒山造林绿化质量和防沙治沙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