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桉树害虫油桐尺蛾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桉树害虫油桐尺蛾幼虫进行林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单剂生物药剂0.6%阿维菌素水剂4 000倍液、16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10 d后的防治效果达89%~97%;使用混合化学药剂A3B3C3、A2B2C3和A1B3C3这3种组合喷雾防治油桐尺蛾幼虫,7 d后的防治效果达84%以上;使用混合生物药剂a1b1c2、a1b3c3和a1b1c1这3种组合喷雾防治油桐尺蛾幼虫,10 d后的防治效果达80%~96%;使用烟雾剂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375 kg、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25 kg、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125 kg喷雾防治幼虫,7 d后的防治效果达89%以上。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2 000、2 500倍液等4种不同浓度林间防治油茶尺蠖幼虫试验,结果表明:2 500、2 000、1 5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油茶尺蠖幼虫12d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1.73%、90.35%、92.74%、94.78%;防治效果随浓度增大而升高;2 000倍液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效果良好,可在今后油茶无公害栽培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桉树尺蠖是闽南地区桉树林中发生最严重的食叶害虫,为控制其危害,确定最佳防治适期,通过采用林间喷洒2%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粉剂的方法,比较第1代幼虫危害早期(5月2日)、危害中期(5月13日)和危害后期(5月30日)分别进行防治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第1代尺蠖幼虫危害早期,每667m2使用500 g药剂进行防治,5 d后虫...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物制剂防治杨尺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制剂,探索不污染环境的、经济、高效、易于操作的杨尺蠖综合治理手段。结果表明,利用1:20的阿维菌素加机油涂环防治杨尺蠖雌成虫上树,阻杀效果100%,残效期可达60天以上;利用1:20的职权维菌素加机油或柴油涂抹杨尺蠖卵块,分别于第3和第7天全部干瘪;利用阿维菌素、Bt1000倍液喷雾除治各龄幼虫,分别于第2和第5天死亡率达100%;利用绿色威雷Ⅱ号、阿维菌素于老熟幼虫下树入土期喷布地面,防治效果可达76.9%。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利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SuNPV)来防控危害桉树的油桐尺蠖的方法,以一定浓度的病毒感染室内人工饲养的油桐尺蠖幼虫,幼虫致死后分离提纯其上病毒并使其增殖,对所用增殖病毒感染的幼虫观测幼虫死亡率,并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半致死量LD50、半致死时间LT50。结果表明BuSuNPV专一性强,对危害桉树上的油桐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浸染力;病毒的增殖量随龄期增加而加大,2~5龄幼虫病毒的增殖量为2.06×105PIB~1×108PIB/虫,所增殖的病毒特异性强,对油桐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致死性,其LC50=2.15×104PIB/mL,LD50=8.395×103PIB/头,以1×107PIB/mL感染3龄幼虫的LT50为6.7 d。说明用室内人工饲养的油桐尺蠖幼虫来增殖的BuSuNPV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可考虑进一步开发利用用于林间防治该害虫。  相似文献   

6.
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的方式,进行1.8%阿维菌素乳油、10%啶虫脒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不同倍液对花椒棉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和7 d, 1.8%阿维菌素乳油对花椒棉蚜的防治效果最好,其中100倍的防效最高,分别为85.99%、90.05%, 200倍和300倍的防效次之。10%啶虫脒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在药后1、7 d均出现显著差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在药后1 d和7 d都显著低于以上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7.
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明确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等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采用点滴法测定出6种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等毒力指数,同时开展林间应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杀虫活性好,以3%高渗苯氧威乳油的杀虫活性最强,20%除虫脲悬浮剂的杀虫活性较弱;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和20%除虫脲悬浮剂LC50分别为1.962、4.573、4.691、4.827、5.051和5.106 mg/L;6种农药的无人机喷雾,药后5 d林间防治效果均达86%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沿海防护林树种木麻黄主要食叶害虫木麻黄毒蛾的无公害防治方法,2015年在福建省东山岛分别选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等4种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林间喷雾防治木毒蛾2~3龄幼虫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4种药剂防治效果表现为:1.8%阿维菌素乳油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施药后3 d左右为木毒蛾幼虫的死亡高峰期;药剂浓度越高,对木毒蛾幼虫的致死中时间越短,幼虫死亡率也越高;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防治2~3龄木毒蛾幼虫效果最好,在7 d内对木毒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95.92%。  相似文献   

9.
香樟齿喙象Pagiophloeus tsushimanus是上海地区危害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主要以幼虫钻蛀香樟主干为害,而传统喷雾防治方法对幼虫防治效果不佳,本文选用打孔注药法针对香樟齿喙象幼虫开展防治,选择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种农药,每种农药分别配比为原液、5倍、10倍3个浓度梯度,对受害香樟树进行注干防治,针对各处理组连续统计8周防效,通过试验了解不同农药不同浓度对香樟齿喙象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防治后8周,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原液防治效果最好,为77.27%;防效最差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倍液,为46%。  相似文献   

10.
6种无公害农药对松梢象甲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5种无公害农药防治效果均比较明显,其中5.0%氯氰菊酯、2.0%阿维菌素和5.0%吡虫啉具有速效性,4h后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而1.0%苦参碱和0.5%印棟素不具有速效性,4h后防治效果才达到30%~40%。但在3d后5种药剂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5d后,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2种植物源药剂对松梢象甲的防治速效性较差,但3d后均达到了90%以上的防治效果,5d后达到了95%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防治冬青Ilex chinensis的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危害,采用枝条浸药法和注干施药法分别测定了2%甲维盐微乳剂、3%噻虫啉微乳剂、2%米尔贝霉素乳油、3%吡虫啉微乳剂和2%阿维菌素乳油5种药剂对红蜡蚧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以1.0 mg·L-1浓度2%甲维盐微乳剂的防治效果最佳,室内条件下,红蜡蚧72 h时的校正死亡率达91.98%;林间试验中,50 m L注干施药45 d时对红蜡蚧的防治效果达96.51%。  相似文献   

12.
采用喷雾法,测试了不同浓度的21%噻虫嗪悬浮剂及2%阿维菌素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以及2%阿维菌素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1混合液,对"中国苦水玫瑰"白粉虱成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1%噻虫嗪悬浮剂0.1%药液对白粉虱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最高达到82.55%,施药36d后药效最好,且持效期长,长于其它试验药剂,达10d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48%噻虫啉悬浮剂对桑天牛成虫的防治效果,经过2010、2011年两年林间试验,结果表明:48%噻虫啉悬浮剂8000倍、6000倍、4800倍3种处理对桑天牛成虫具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5d防治效果均达到87%以上,施药一次可有效控制其危害。综合考虑击倒速度、田间防治成本等因素,建议用48%噻虫啉悬浮剂6000倍~8000倍林间实施防治为宜。  相似文献   

14.
0.5%印楝素微乳剂对茶尺蠖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0.5%印楝素微乳剂对茶尺蠖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5%印楝素微乳剂对茶尺蠖具有较强的毒力活性。室内毒力测定表明,药后2d,幼虫死亡率随着用量的增大而增高,死亡率最高可达88.33%,致死中量为1.65866μg/g。田间防治试验表明,0.5%印楝素微乳剂800~1200倍,药后3d防治效果在70.90%~80.14%,药后7d,防治效果在78.54%~89.04%。0.5%印楝素微乳剂防治茶尺蠖具有较好效果,可以有效控制茶尺蠖的危害,而且对作物安全,可用于茶树无公害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黄杨绢野螟的防治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杨绢野螟的发生和高抗药性现状,选择了几种药剂开展了室外防治试验,结果发现锐劲特和吡虫啉对黄杨绢野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5%锐劲特1000倍液第7d防治效果高达92.0%,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以推广应用;吡虫啉药后等7d防效次之,达84.0%。阿维菌素初期防治效果不高,药后等7d防效逐步升高至61.2%,其中2000倍液药后继续观察至15d的防效可达81.5%。同时,提出了开展综合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油桐鹰尺蠖Biston suppressaria (Guenée) 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近年来在速生桉树林分中大 面积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文中研究了不同来源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菌株生长与产孢 特性及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旨在筛选出高效防治该虫的生物资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 绿僵菌菌株间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差异显著,MaZPTR-01 菌株15 d 的菌落直径为6.5 cm,显著较其它 菌株大;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培养15 d 产孢量最高,分别为1.33×108 孢子· cm-2 和1.28×108 孢 子· cm-2。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接种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的幼虫校正死亡率、僵虫率均较其它菌株高,接种后15 d 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 94.5%、92.7%,僵虫率分别为75%、61.7%;这2 个菌株的致死中时(LT50)显著比其它菌株短,分别为 4.34 和4.52 d。绿僵菌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强,且具有良好的生产性 状,可作为该虫的生物防治资源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2%阿维菌素·BT粉剂对杨小舟蛾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撒阿维菌素·BT粉剂和粉状轻质碳酸钙配比为1:20和1:15的防治效果在药后5d都在85.00%以上。阿维菌素·BT粉剂防治杨小舟蛾效果好,持续控灾作用明显,在生产中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4种杀虫剂对枸杞红瘿蚊幼虫的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对枸杞红瘿蚊幼虫的化学防治效果,选用5%的啶虫脒(EC)、20%的噻虫嗪(WG)、10%的吡虫啉(WP)和1.8%阿维菌素(EC)这4种具有内吸性或渗透性的杀虫剂进行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的啶虫脒2 000倍液、20%的噻虫嗪4 000倍液和10%的吡虫啉2 000倍液对枸杞果内红瘿蚊幼虫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施药后第4天,室内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99.08%、98.43%和99.64%,田间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98.71%、98.58%和98.45%;而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差,施药后第4天,室内和田间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42.27%和38.02%,其与啶虫脒、噻虫嗪和吡虫啉防治效果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现一致,该结果能够为生产上枸杞红瘿蚊幼虫的化学防治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香榧细小卷蛾Lepteucosma torreyaeWu et Chen是危害香榧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浙江省绍兴市1 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中做茧越冬,翌年2月中旬化蛹,3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3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成虫羽化,6月上旬产卵,6月中旬第2代幼虫孵化,11月上旬开始越冬。在第2代幼虫期,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5%抑太保乳油、2%阿维苏云制剂、35%吡虫啉乳油及20%杀灭菊酯乳油等5种药剂10个浓度进行喷雾防治试验,施药9 d后,防治效果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0.
林间采用70%噻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木麻黄星天牛,结果表明,该药对木麻黄星天牛有较强毒杀力,药效持续时间在30 d以上。70%噻虫啉水分散粒剂7 000倍、9 000倍和12 000倍液对星天牛成虫防治效果达100%,对幼虫毒杀效果均超过90%。结合生产成本,林间防治木麻黄星天牛,建议使用70%噻虫啉水分散粒剂12 000倍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