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苔藓与地衣在老茶园发生普遍,它们附生在茶树枝干上,吸取汁液,使茶树生长受阻,并加快衰老.在秋冬季茶叶停采期,喷洒2%硫酸亚铁溶液或1%草甘磷除草剂,能有效防治苔藓与地衣为害.但使用硫酸亚铁溶液会较明显地增加生产成本,使用草甘磷除草剂会增加农残,影响茶叶品质与出口.已知1%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对地衣或苔藓有一定的防效.2005年湖南省南平市农业局以1%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为对照药剂,进行了浩伦松碱合剂对茶树苔藓和地衣的防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苔藓是一种绿色植物,主要吸取茶树的水分和养分。特别是老年茶树,抗病力低,有利于苔藓附生。苔藓一旦附生,对茶树的危害很大。安化县茶叶试验场第三工区有2.1亩茶园,树龄30年,由于长期不注重管  相似文献   

3.
中国重要茶树叶部病害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树多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也有利于茶树病害的滋生。按照发生器官,茶树病害可分为叶病、茎病、根病和花病。世界上已有记载的茶树病原种类多达500余种。我国已记载138种茶树病害,其中真菌病害72种,细菌病害2种,类菌原体病害2种,线虫病害9种,地衣和苔藓25种,藻类2种,寄生性显花植物16种,非侵染性病害10种~[1]。这些病害会对茶树生长、生产和品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对茶树病害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多数集中于叶病。这一方面是因为叶病是我国茶树病害的主要类群,  相似文献   

4.
自1959年以来,我厂科研组作了防除茶树上的苔藓地衣的试验研究。苔藓,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高等植物,它们的特征,在于其主要的营养体是具有绿色的配子体,多数苔藓植物具有分化的茎和叶,仅有假根,其中也有部分无根茎叶的分化。这类植物的世代交替,既可以孢子体通过形成孢子而后产生配子体;又能经过配子的结合而由配子体产生孢子。所以在它们的生活史中,也可能在配子体产生孢子之前由营养繁殖而形成配子体。  相似文献   

5.
《茶世界》2015,(6)
<正>2014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承接了中央财政支持社团组织示范项目,在云南省勐海县勐宋乡和西定乡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开展了少数民族贫困茶农古茶树保护、茶树病虫害防治和生产资料配送等一系列工作,收益对象达到200多户1500人次,全年多次组织村民集中授课、进行技术指导、苔藓地衣治理等,解决了茶农的实际困难,增加了茶叶产量,提高了茶叶质量,对提高当地少数民族贫困茶农的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2015年,我们在总结2014年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  相似文献   

6.
作者曾试用0.2%、0.5%、1%浓度的酚钠溶液防治茶村上的苔藓和地衣,看出O.2溶液无防治作用,0.5%溶液对这些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而1%溶液则杀灭这些植物的效果特别显著。喷药后,三天内地衣与苔藓已呈现中毒,五天后枯黄而死,在绵雨  相似文献   

7.
茶园苗圃多有苔藓生长,苔藓的主要危害在于与扦插苗争夺水、肥资源,吸取土壤养分。苔藓的危害以往较少引起重视,笔者近年来观察表明,苗圃苔藓生长可以降低茶苗生长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影响茶苗质量,降低出圃率。因此,研究推广苔藓的控制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茶园苗圃多有苔藓生长,苔藓的主要危害在于与扦插苗争夺水、肥资源,吸取土壤养分。苔藓的危害以往较少引起重视,笔者近年来观察表明,苗圃苔藓生长可以降低茶苗生长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影响茶苗质量,降低出圃率..因此,研究推广苔藓的控制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8,30(9):40-41
专利:一种杀灭苔藓与地衣的生物制剂;专利:一种富硒茶叶的生产调节剂及其用法;专利:茶膏;专利:高效茶叶静电拣梗方法及其装置  相似文献   

10.
世界茶树病原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载了迄今为止全世界37个国家已报道的500种茶树病原,我国已报道有133种。在500种病原种类中,真菌有328种(其中半知菌亚门139种,子囊菌亚门124种,担子菌亚门58种,接合菌亚门4种,鞭毛菌亚门3种),粘菌27种,细菌6种,病毒3种,藻类1种,地衣苔藓37种,寄生性显花植物17种,线虫81种。从加害部位分析,发生在茎部的病原种类最多,计226种,叶部126种,根部104种,花部19种。本名录还记载了这些病原的异名、加害部位和发生国别。作者等还对这些病原的分类地位和加害部位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和  相似文献   

11.
苔藓、地衣在浙江台州地区各茶区都有发生,尤以高山茶园更为普遍。以往多采用手工刮剔,费工费时,工效甚低;用波尔多液喷洒,石灰水涂抹,效果也不显著。1989年9月上旬,作者试用灭蚧纯碱合剂进行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豆黄褐鳃角金龟除危害林木外,1974年首次在静岗县中川根镇发现也危害茶树。今年为害茶树面积剧增。是茶树的一种新害虫。发生规律被害状:春季幼虫大量取食茶树须根,切断中根取食皮层,危害严重时,造成一轮茶生长全部停止。4月下旬至5月幼虫已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2008,(1):41-41
利用叶绿素荧光仪和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茶树受到害虫茶尺蠖危害后的补偿光合生理变化。结果表明,茶树在受到茶尺蠖危害后的21天内,受害叶片和同株未受害叶片的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净光合速率(Pn)的值均高于对照,NPQ明显低于对照,且这种差异在危害后第7天最大,随后逐渐减小。说明茶树受茶尺蠖危害后,诱导产生了补偿光合作用,且补偿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小。此外,茶树在茶尺蠖取食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我县高山茶区气候多变,茶树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除了遭受病虫害为害外,还容易受到寒冻、冰雹等气象灾害的危害。这些灾害威胁茶树生长,轻则造成减产,茶叶品质下降;重则使茶树大面积死亡。因此了解高山茶区寒冻的危害状况,分析寒冻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防御性措施,指导茶农进行灾后补救,使其对茶树生产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是茶树栽培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蚜茧蜂对不同味源的选择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韩宝瑜 《茶叶科学》1999,19(1):29-34
用“Y”型管嗅觉仪(定向选择)和培养皿(自由选择)法,观测了蚜茧蜂(Aphidiussp.)对茶蚜危害的和非危害的茶树新梢及其不同部位、新梢提取物、茶蚜蜜露和几种非寄主植物材料的定向和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只有茶蚜危害的茶树新梢(包括其不同部位)和茶蚜蜜露对蚜茧蜂有显著的引诱力,表现在蚜茧蜂对这些部位的搜索、停留、触角敲打和产卵管刺探等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加,并且嗜食蜜露,而非危害的茶树相应部位和非寄主植物(如月季、小叶黄杨)则无明显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16.
龟甲蚧属同翅目蜡蛛科,该虫在山东省每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产卵,卵期35天左右,6月下旬至7月上旬若虫孵化,初孵若虫爬行44—48小时左右,后固定下来分泌蜡质,雌虫多固定核干上,推虫多在叶片的叶辆和叶脉处。该虫危害隐蔽,特别是初孵若虫虫体小,危害状不明显,不引人们注意,而当危害状明显时,虫体已成长,蜡亮也已增厚,防治较困难。龟甲钦是若虫和雌成虫以针状口器刺吸茶树的汁液,致使茶树迅速衰老,严重时整个枝条会枯死;外虫的危害常会招致煤病的发生,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使茶树…  相似文献   

17.
茶树炭疽病是茶树主要叶部病害之一,特别是南方湿度大、高山云雾多的茶园发生尤为严重。本文介绍了茶树炭疽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发生分布情况与病原种类、病原菌鉴定技术、发病及危害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为炭疽病的抗性茶树品种选育及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茶园高温干旱灾害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它对温度、湿度和水分条件极为敏感。因此,茶园容易受到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危害,严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以及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介绍了茶园受高温干旱天气危害时的表型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阐述了茶园高温干旱灾害的预防、应急防控和恢复生产3个方面的技术措施,以期降低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对茶园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茶树病虫害在田间发生的相互关系,分析了茶树害虫的危害而招致了茶树病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利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消灭虫害和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茶叶是缙云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产茶历史悠久,现有茶园面积5.8万亩,随着茶树种植面积的扩大,害虫种群数量不断增多,发生危害茶树的害虫已上升至50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茶叶的生长以及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近几年,小贯小绿叶蝉、茶橙瘿螨、黑刺粉虱和茶尺蠖等主要害虫,严重影响了茶树生长,造成茶叶减产。为了有效地控制茶树主要害虫,有效提升治理虫害的效果,现介绍缙云县茶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