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采用RT-PCR方法,从北京昌平、云南昆明、陕西西安和浙江海宁的樱桃和月季罹病叶片中检测到李属坏死环斑病毒,为分析我国李属坏死环斑病毒分子生态学特性,克隆了病毒分离物的CP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分离物的CP基因长675nt、编码224aa,而西安、昆明和海宁分离物的CP基因均为681nt、编码226aa。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4个分离物的CP基因之间具 有很高的同源性, 各个分离物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4.8%~99.3%之间, 氨基酸同源性在94.2%~98.7%之间。序列比对与系统发生树的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分离物属于GroupⅡ组,昆明、西安和海宁分离物属于Group Ⅰ组。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发生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在西安市的发生情况、有关文献资料和多年调查研究结果,结合西安市农业生产产业结构特点,参照国内外有关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在西安市发生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属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应做好防控和应急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获得了包含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怀柔分离物CP蛋白基因的DNA片段,构建了针对pET29a载体的两种表达质粒;〖JP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经IPTG诱导表达了带不同融合肽段的PNRSV1(25 ku)〖JP〗和PNRSV2(29 ku)融合蛋白。经过Ni NTA亲和柱与SDS PAGE分离纯化,获得大量表达融合蛋白,并免疫家兔制备了融合表达蛋白的特异性抗体。间接ELISA测定其效价分别为8×103和3.2×104。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RT—PCR的方法获得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的印基因,并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2b(+)上,得到重组质粒pET—PNRSVCP,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印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29.0kDa。将该融合蛋白免疫兔子,获得PNRSV特异性抗血清。酶联法(ELISA)测定的效价为1/1024。为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该病毒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5.
用RT-PCR的方法克隆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的外壳蛋白(CP)基因,然后将其连接到pGEM-T载体上,得到pGEM-T-PNRSV重组载体,然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PIC9K上,转化毕赤酵母GS115菌株后,在甲醇的诱导下表达外壳蛋白,表达产物经过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的CP基因在毕赤酵母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回收表达蛋白并免疫家兔,获得PNRSV特异性抗血清共计40mL,经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效价为3.2×104,本研究利用基因克隆的方法来制备PNRSV抗血清,完全避免了用该病毒的繁殖来制备抗血清而导致该病毒扩散蔓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镜和酶联免疫法在云南省采集到的5份南瓜病样中检测到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ring spot virus,PRSV)。为了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确定云南省南瓜病毒病原种类,并为下一步转基因育种提供抗性基因,采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扩增了5个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中。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番木瓜环斑病毒石屏分离物(PRSV-SP)和番木瓜环斑病毒蒙自分离物(PRSV-MZ)的CP基因长873nt,编码290个氨基酸,番木瓜环斑病毒峨山分离物(PRSV-ES)、番木瓜环斑病毒版纳分离物(PRSV-BN)和番木瓜环斑病毒宾川分离物(PRSV-BC),3个分离物CP基因长867nt,编码288个氨基酸。PRSV5个分离物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4%以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6%以上。与国内外17个分离物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6%~98.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6.5%~99.6%。其中PRSV-SP和来自于越南分离物PRSV-V47无论是核苷酸序列,还是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都达到了最高,而5个分离物与来自于巴西(PRSV-BR)、美国(PRSV-USA)、墨西哥(PRSV-Y)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低于90%。  相似文献   

7.
近期上海口岸连续多次从进境的玫瑰鲜切花中检出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PNRSV),通过DAS-ELISA、RT-PCR、SYBR Green I实时荧光RT-PCR和序列分析等4种方法分别检测和复验该病毒,结果均为阳性,由此确定从进境玫瑰鲜切花中检出了PNRSV。同时本文分别检测玫瑰叶片、花瓣、茎干和花萼,结果均带有PNRSV,确定该病毒系统侵染玫瑰。  相似文献   

8.
 槟榔坏死环斑病(ANRSD)是近年来海南槟榔主产区发生广泛、危害严重的病毒病害,发病植株叶片表现严重坏死环斑、树势衰退,疑似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槟榔坏死环斑病毒(areca palm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ANRSV)相关。本研究从海南定安槟榔种植区发现感病植株叶部表现轻微稀疏褪绿斑的病毒分离物(ANRSV-DAT),对其基因组序列全长克隆和分析。ANRSV-DAT与先前报道的强毒分离物ANRSV-XC1基因组核苷酸(nt)序列及其编码融合蛋白氨基酸(aa)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0.68%和97.91%;两者的融合蛋白之间存在63个aa变异,不同程度地分布在10个顺反子中(HCPro1、HCPro2、P3、7K、CI、9K、NIa-VPg、NIa-Pro、NIb和CP)。与ANRSV-XC1显著不同的是,ANRSV-DAT的5'非翻译区的5'末端缺失95-nt序列。该缺失序列是否导致ANRSV-DAT毒性弱化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报道的ANRSV轻症型分离株,以期为筛选弱毒株及后续交叉保护防治ANRSV提供重要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RT-PCR对辽西地区采集的45份核果叶片样品进行了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的鉴定,其中9份样品为阳性。以阳性样品总RNA为模板,克隆了PNRSV基因组RNA3近全长序列。序列长度在1 612~1 619 bp之间,一致性为93.8%~100%。以本研究获得的9个和Gen Bank登录的42个PNRSV近全长RNA3序列为基础,截取cp基因、mp基因和近全长RNA3序列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三者结果一致:均可将51个PNRSV分离物分为4个组,即PV32、PV96、PE5和本文报道的一个新的PNRSV组,9个辽西分离物分别属于PV32组或PV96组。本研究明确了我国辽西地区PNRSV的遗传多样性,证明了PNRSV基因组RNA3在研究PNRSV遗传多样性中的适用性,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PNRSV组,对于PNRSV遗传多样性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北京怀柔地区樱桃上发现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PNRSV)属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idae)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Ilarvirus),是我国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PNRSV主要危害李属和蔷薇属植物。如,樱桃、桃、李、月季等。春季感染PNRSV的樱桃早期幼叶会出现深棕色坏死斑和线纹,叶片展开期坏死斑脱落造成穿孔症状。受PNRSV危害后,果树树势减弱,产量降低,甚至死树。我国学者调查陕西、辽宁和山东等省的果树病害时发现并报道了该病毒[1~3]。  相似文献   

11.
侵染昆明玫瑰的李坏死环斑病毒的鉴定及其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昆明地区种植的花叶症状明显的玫瑰样品,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初步鉴定引起玫瑰花叶病的主要病毒病原为李坏死环斑病毒.该病毒引起玫瑰植株的系统花叶、畸形和皱缩等症状;电镜下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为22~23nm;ELISA检测发现该病毒在植株芽、花粉和顶部叶片的浓度最高;同时,根据外壳蛋白的保守区利用Primer 5.0设计该病毒的特异引物,对该病毒进行分子检测,得到450bp的预期DNA片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巢式RT-PCR的分子检测,表明巢式RT-PCR的检测能力最强.并通过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得知该病毒的外壳蛋白与已知PNRSV的同源性为98.0%,进一步证明了该病毒为李坏死环斑病毒.  相似文献   

12.
RT-PCR检测李坏死环斑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了从植物组织中快速检测李坏死环斑病毒9PNRSV),根据该病毒RNA3序列设计引物,对感病和健康组织总RNA进行RT-PCR,结果从感病组织中扩增出了大约450bp的目的片段,而健康组织中无此扩增带。将此PCR产物连接到pGEM-T-easy载体也能转化大肠杆菌DH55α菌株,得到了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子。并采用双脱氧终止法进行序列配美国报道的李坏死环斑病毒RNA3序列对应部分核苷酸基本一致,这表  相似文献   

13.
An undescribed spherical virus ca. 30 nm in diameter was isolated from gladiolus (Gladiolus spp.) plants in Japan. The virus had a moderate host range within eight families. Purified virus preparations contained two large RNA components and one coat protein with mobility similar to Cycas necrotic stunt virus (CNSV) from cycas (Cycas revolute). The virus was serologically closely related to CNSV. Its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coat protein gene had 89% common identity with that of CNSV.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irus isolated from gladiolus is a new strain of CNSV.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data reported are available in the DDBJ/EMBL/Gen Bank databases under the accession number AB237656.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萝卜芜菁花叶病毒的检测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重庆市萝卜感染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的情况,在重庆市巴南区、九龙坡区、北碚区等14个区县共采集了146份萝卜病毒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病样进行TuMV检测,并通过PCR、克隆和测序等技术获得13个TuMV分离物CP核苷酸序列,利用软件分析重庆市TuMV CP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利用系统进化树分析CP基因遗传变异与系统进化。结果表明,共有105份样品的TuMV检测为阳性,检出率为71.9%;所得13个分离物CP基因均为864 bp,测序的13个分离物CP核苷酸相似性为89.1%~99.2%,与国内已报道的TuMV各分离物CP核苷酸相似性在88.3%~99.4%之间;所得的13个分离物均分布在basal-BR和world-B组中,在Asian-BR和basal-B组中均无分布,进一步分析发现有9个分离物属于word-B组,仅4个分离物属于basal-BR组。研究表明,TuMV在重庆市萝卜各种植区普遍发生,且word-B组为重庆市萝卜的优势毒源。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新疆番茄上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利用一步法RT-PCR技术检测了南北疆番茄上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ST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以及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的感染情况,并利用分段克隆的方法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RT-PCR方法检测健康植株与携带病毒植株杂交育种的F1代植株带毒率以分析STV的种子传播特性。结果显示,新疆番茄上CMV、STV、ToMV和PVY在北疆的检出率分别为52%、37%、27%和14%;在南疆的检出率分别为79%、60%、69%和0;且以STV、CMV及ToMV的复合侵染为主。从我国加工番茄上首次获得了长3 437 nt的STV SHZ-1核苷酸序列,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与已报道STV只有1~9个核苷酸的变异,且序列变异与地域无相关性。分析杂交F1代加工番茄植株上STV的传播特性,发现其除可由种子传播外,也可通过花粉传播。表明STV是侵染新疆番茄的主要病毒之一,且该病毒可通过种子或杂交育种途径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载体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对朱顶红褪绿环斑病毒(Hippeastrum chlorotic ringspot virus,HCRV)运动蛋白基因NSm的沉默效应,以本氏烟Nicotiana tabacum为材料,构建靶向HCRV NSm序列的基因沉默表达载体pTRV2-NSm,经农杆菌Agrobacterium介导侵染烟苗,检测其侵染效率,人工接种HCRV到沉默表达载体处理过的烟苗,通过观察发病症状、统计病情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TRV介导的基因沉默体系对HCRV侵染的沉默效应。结果表明,pTRV2-NSm沉默表达载体对本氏烟植株的侵染率达到95.00%,并且对本氏烟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相比,经沉默载体处理的烟草植株接种HCRV后发病率显著降低,在接种后14 d发病率下降了90个百分点,病毒积累量明显下降,随着时间延长pTRV2-NSm对病毒的抑制效果持续升高,在接种后14 d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93.13%;qRT-PCR检测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